NUCLEO-L452RE快速入門之mbed的使用

2021-02-23 STM32單片機

「網友分享」版塊迎來第二彈,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乾貨!!

該篇文章是基於硬體NUCLEO-L452RE完成的。開發環境使用的是ST官方提供的Arduino的開發環境,也就是在線開發環境mbed。本文簡答介紹一下關於mbed的使用。

以下為整個流程的描述,更詳盡的解釋和詳細的原始碼等請點擊「閱讀全文」下載pdf文檔查看進一步流程和下載原始碼。

1.mbed的下載(連結可在「閱讀全文」的文檔裡找到),其實使用usb連接Nucleo板子到電腦,電腦會識別出一個存儲盤,打開新識別的存儲盤,裡面就存儲有一個mbed的開發連結。

2.打開mbed的網址,就可以連接上ST的在線開發環境,先要註冊一個帳戶,這樣你寫的代碼就會保存到你的帳戶裡了。註冊完以後在Hardware選擇自己的開發板,mbed目前支持上百個開發板,選擇你的開發板然後點擊右上角的complier,就可以打開mbed在線IDE了,如圖所示

3.雖然是在線開發,其實mbed的界面和大多數IDE類似,只要熟悉keil等軟體的都很容易操作。我們可以看一下它的目錄文件結構,一個是你自己建立的工程文件夾,一個是mbed文件夾,這個mbed提供了相當數量的方法給我們使用,只要點開它就能看到這些方法的使用形式。不過唯一的缺點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實現代碼我們看不到,也不能更改和複製。

使用mbed一樣能像使用Arduino那樣避開硬體驅動層,mbed提供的方法也都是面向對象的,只要看得懂單詞,就能夠操作開發板上引出來到埠。具體操作這些埠時,它們的名稱可以查看「STM32 Nucleo-64 board用戶手冊」,裡面有詳細的引腳名稱對照圖。另外,同一引腳在mbed和Arduino中並不相同,也就是如果要把Arduino的程序移植到nucleo板子,需要重新設置引腳

4.了解了mbed的開發流程,那就開始動手吧!我移植了一個我之前寫的用於Arduino的LED點陣屏的庫文件,我在後面會附上源文件。程序比較簡單,主函數如下:

5.首先板子啟動後,通過串口列印一串字符後,進入循環,然後交替顯示兩個LED點陣屏。

成員函數Display_Run_Screen()用於顯示動態圖,可以設置方向和速度,Display_Full_Screen()用於顯示靜態圖,支持閃爍延時。
另外說明的是,在這個庫文件中,我使用了一個delay_ms()延時函數,主要是因為我選擇的開發板是Nucleo-L476RG,處理器是可能和STM32L452RE的時鐘有區別,mbed提供的wait系列延時函數會跑死,所以我又單獨建立了一個delay_ms函數用於延時。

6.編寫好代碼後點擊mbed的complier按鈕,就可以進行編譯連接了,編譯完後會自動產生下載,把編譯好的bin文件下載下來燒寫到Nucleo板子上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如下圖所示。

7.最後說一下燒寫。ST官方也提供了STM單片機的燒寫軟體ST_LinkUtility,使用板載的ST_Link就可以把hex或者bin文件燒寫到單片機裡。目前ST_LinkUtility最新版本為V4.0版本,我之前使用的是V3.9版本,在使用時一致連接不上板子,後來更新到V4.0版本後就可以,這是因為STM32L452是ST新出的一款處理器,所以舊版本沒有支持該處理器的燒寫方案。後面會提供ST_Link Utility最新版的下載連接,也可以到官網下載。

總結:

關於STM32Nucleo-64 board和mbed的使用就先到這裡了,其實mbed的用戶體驗效果並不算太好,尤其是對網速有要求,不過這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點,就是任何軟體環境都支持,因為是在線IDE嘛,所以不管你是換系統還是換電腦,都不必重新搭建,就能有一個完全一樣的開發環境。

❀ST_Link UtilityV4.0、mbed地址、官方文檔的下載連結均可在「閱讀全文」中的該主題文章的pdf中找到。

以上內容和素材來自STM32中文社區(www.stmcu.org)的 聽說是廣東佛山94年的小鮮肉  的一位名叫 cai1104475967 的網友的分享

❀❀❀想知道關於以上內容更多的詳細的圖文介紹和源程序的下載請點擊「閱讀全文」,找到相應的主題分享的pdf即可下載和查看。

❀❀❀日後我們也會有更多的好文章分享給大家呀~敬請期待喲

❀❀❀您也可以去我們的STM32中文論壇(www.21ic.com/stmcu)和STM32中文社區(www.stmcu.org )尋找更多的乾貨哦~~在微信公眾號的自定義菜單中「愛分享」有相應的連結哦~

▼「閱讀全文」在這裡呢~~~

相關焦點

  • 【Nucleo-L432評測】+ 體驗ARM-mbed
    mbed是一個面向ARM處理器的原型開發平臺,它具體包括免費的軟體庫(SDK),硬體參考設計(HDK)和在線工具(Web)三部分內容,各個部分的具體介紹如下:SDK:mbed設計了一個硬體抽象層,從而屏蔽了不同mcu廠商提供了微處理之間的差異,對於用戶來說,他只需要和這個硬體抽象層打交道即可,也就是說,用戶基於mbed開發的應用可以很方便地更換使用不同廠商的arm
  • mbed入門學習筆記(24篇全)
    訪問 mbed 中文官網主頁 https://www.mbed.com/zh-cn/about-mbed/,可以看到簡介,ARM 為推廣 IoT 應用專門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mbed。簡單來說, mbed是專為物聯網(IoT)設備開發的一個軟體開發平臺。使用 mbed 平臺開發的直觀感受就是: 簡單易用, 不必關心硬體底層操作, 可選的硬體平臺很多。
  • Silicon Labs的Gecko技術使ARM mbed OS更加節能
    (芯科科技有限公司,NASDAQ:SLAB),今日宣布基於ARM Cortex-M處理器的節能型EFM32 Gecko MCU產品組合現在已經廣泛支持ARM mbed OS。這些展示包括Silicon Labs廣受歡迎的方案,包括基於Cortex-M3的EFM32Giant Gecko MCU、Bluetooth®Smart技術和用於環境光和心率監測(HRM)的Si114x光學傳感器,該開發平臺演示如何輕鬆設計支持mbedOS、BluetoothSmart連接和生物識別感應的節能型可連接設備。
  • 網物聯作業系統之mbed
    MbedOS 編寫應用程式卻和arduino 一樣簡單,而且它使用了C++作為程序設計語言,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實現軟硬體的抽象,繼承。實現模塊程序設計和分享原始碼。我們來看看Mbed OS 的閃燈程序是怎樣的吧!
  • Mbed非用不可嗎?
    在線IDE編譯很方便快捷,開發快速,但沒有調試功能,而第三方的開發工具都是可視化的。那為何Mbed非用不可?聽Momoko扯一扯。mbedOS是ARM自己打造、主打IoT的一整套軟體解決方案,是一個針對ARM CortexM系列處理器的嵌入式開源生態。
  • CSR推出ARM mbed作業系統連接方案
    CSR公司日前發布了幾款即將推出的面向新型ARM® mbed™作業系統(OS)的連接方案產品細節,這些方案將使開發人員能夠更加輕鬆、快速地開發出完整的物聯網(IoT)解決方案。CSR將為IoT社區開發者提供兩款mbed擴展板,其中一款集成了基於CSR6030™和 CSR8311™的Wi-Fi與藍牙連接方案,另一款則可提供基於CSR1010™的Bluetooth Smart連接功能,將於2015年初全面上市。兩款擴展板專為與2014年10月上市的ARM mbed作業系統進行無縫協作而設計,可為所有IoT設備提供所需的基礎連接功能。
  • 在開發者眼中,ARM mbed平臺的優劣各是什麼?
    mbed不但把當前智能硬體可能會涉及到的外設(紅外、電機、蜂鳴器、陀螺儀等)基本都進行了標準化的處理,並且還提供了這些外設的原理、關鍵知識、示例代碼等,這對於當前很多不太熟悉智能硬體的人來說,幫助都是十分巨大的。其次,mbed還把很多與硬體相關的程序使用中間件進行封裝,這使得操作硬體不必再特意關心底層驅動,開發者只需要調用友好接口就可以。
  • ARM推出mbed物聯網裝置平臺
    該平臺還有持續成長的mbed軟硬體生態系統作強而有力的後盾,為物聯網裝置與服務提供通用的基礎元件。為簡化及加速物聯網(IoT)裝置的產出與部署,ARM推出新款軟體平臺ARM mbed IoT Device Platform及mbed OS免費作業系統。
  • 被ARM寄予厚望的mbed,現在怎麼樣了?
    在昨日的ARM mbed connect 2016大會上,ARM公布了mbed平臺的最新進展。據ARM合作夥伴技術負責人Mihail Stoyanov介紹,在其最新的mbed OS 5上已經有超過20萬的註冊開發者,顯然,這比去年12月ARM 25周年上公布的數據(15萬)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 STM32 Nucleo-L432評測
    本人之前是不太喜歡使用STM32的MCU。由於我個人的關係,經常在windows,linux,osx之間切換使用,一份代碼維護幾個工程覺不太方便很麻煩,加之ST的生態建設更多的依附於低價策略之下的愛好者推廣,引以為豪的庫封裝也被初學者神話之後慢慢掩蓋了其他MCU廠都有類似甚至更優秀的情況,因此總對STM32有嚮往奈何不想折騰。
  • 完美一躍、兼容ARM mbed OS——NuMaker-PFM-M453評測
    這樣就導致很多用戶使用它們如果遇到一些硬體上的問題就難以較快速的解決,耽擱產品的研發,所以在選擇產品開發的時候,選對方式很重要。NuMaker Platform是新唐針對物聯網應用所開發的平臺,支持 ARM mbed OS 5,適合做為物聯網各式應用開發,並且支持通用Arduino接口,讓用戶快速加入感測與無線模塊進行原型設備設計。
  • ARM推出為物聯網打造的開放平臺mbed OS
    該軟體為基於ARM現有Cortex-M架構設計的mbed平臺,包括免費的嵌入式mbed OS作業系統,以及軟體工具包mbed Device Server,ARM公司稱「能夠以安全的方式為連接和管理設備提供所需的伺服器端技術
  • 這個mbed OS,會成為物聯網的Android嗎?
    而 mbed OS 就是給所有 Cortex-M 設備使用的免費作業系統(RTOS)。接受 PingWest 採訪時 ARM 物聯網業務副總裁 Michael Horne 證實 mbed OS 也可以給 Cortex-A 手機系列晶片使用,但 mbed OS 專注於物聯網設備。物聯網的特徵是功耗更敏感、設備更小,設置沒有屏幕,使用場景也千差萬別。
  • ARM mbed Connect,這也許是你最看好的科技大會!
    好吧,官微君承認,ARM mbed Connect 2016 確實是件大事!好故事,開始的時候它是這樣的↓↓↓     從2014年ARM推出mbed平臺開始,這家IP公司就正式進軍物聯網市場,正式翻開了物聯網的牌子,也表達了對的IOT的野心。12月5日的大會上ARM公布了mbed平臺的最新進展,並介紹了最新的mbed OS 5已經超過20萬的註冊者,顯然ARM對mbed的投入遠超了業界的預期。
  • 【板卡申請】STM32 Nucleo-F767ZI開發板免費申請
    各個功能模塊使用過後的評測;4. 板卡入門教程或者說明;5. 計劃完成小項目流程等。1.申請者須註冊成為電路城會員;2..有問題請聯繫電路城管理員(QQ:1057207495);3.若獲得板卡者在一個月內不提交開箱報告和試用報告,將永久取消其在電路城的獲獎和申請板卡資格;4.電路城擁有最終解釋權!
  • 「小身材,大智慧」——STM32 NUCLEO-F031K6測評
    測評內容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在說明頁的背面,有開發板的快速使用、開發工具和系統配置等要求。很多設計都與NUCLEO 64具有相同的部分,使開發人員能夠快速的在平臺間切換。五、Mbed雲端開發在對NUCLEO-F031K6開發板進行詳細的探索後,就可以上手具體使用了,來一起體驗一下這款開發板的功能。
  • 玩轉ARM、mbed和Arduino平臺的參考設計
    一款兼容Arduino® 和ARM® mbed™ 平臺的擴展板,可用於快速開發產品原型!它究竟是——?
  • 【套路】用一個小例程來談談mbed的優點
    接下來呢,我用mbed編寫一個簡單易上手小程序點亮燈,在之前的學習筆記中我有說過如何創建一個數字輸入/輸出功能工程(請複製以下連結粘貼至手機瀏覽器查看http://www.all4lib.com/topic/2998?ifpost=0)。
  • 編輯推薦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超低功耗STM32L476 NUCLEO評測
    開發平臺具有mbed功能支持Arduino接口,同時還提供ST Morpho擴展排針,可連接微控制器的所有周邊外設,可以利用Arduino巨大生態系統優勢,便於快速實現STM32學習和評估。自2014年2月面世以來,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開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