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零售是暴利行業已成公開秘密 其實你是在為這些買單...

2021-02-22 新華網

一直以來,眼鏡零售行業的「暴利」早已成公開的秘密,甚至有人將眼鏡列入中國十大最暴利的行業之一。

一副近視鏡片售價低則兩三百元,高則上千;一副鏡架的標價多在數百元,動輒上千甚至過萬元。這其中,究竟有多麼「暴利」?

近日,博士眼鏡正式上市交易。藉助上市公司透明的財務情況,外界終於得以一窺眼鏡行業的「暴利」真面目。 

▼▼▼▼▼▼▼▼▼▼▼▼▼▼▼▼▼▼▼▼▼▼▼▼▼▼▼▼▼▼▼▼▼▼▼▼▼▼▼▼▼▼▼▼▼▼▼

2016年

項目平均採購成本
直營門店售價單副鏡架
89.06元
434.23元單片鏡片28.82元241.23元太陽鏡141.72元513.69元隱形眼鏡48.82元
149.49元隱形眼鏡護理液28.20元67.13元老花鏡28.81元121.44元

2014至2016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達到 73.08%75.82%75.65%

從單個產品毛利率來看,鏡片的毛利率最高,2016年達到了86.21%;隱形眼鏡及隱形護理液的毛利率相對最低,但最低也分別有63.64%、55.03%。 

▲▲▲▲▲▲▲▲▲▲▲▲▲▲▲▲▲▲▲▲▲▲▲▲▲▲▲▲▲▲▲▲▲▲▲▲▲▲▲▲▲▲▲▲▲▲▲▲▲▲▲▲▲▲▲▲▲▲▲▲▲▲▲

 

如果說

70%以上的高毛利率

並沒出乎公眾預料

那麼

不足10%的低淨利率

   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

雖然博士眼鏡2016年營業收入有4.15億元,毛利潤有3.15億元,但淨利潤只有3778.47萬元,淨利率只有9.1%

▲▲▲▲▲▲▲▲▲▲▲▲▲▲▲▲▲▲▲▲▲▲▲▲▲▲▲▲▲▲▲▲▲▲▲▲▲▲▲▲▲▲▲▲▲▲▲▲▲▲▲▲▲▲▲▲▲▲▲▲▲▲▲

為什麼「賣眼鏡」這麼能賺錢

淨利率卻甚至不如食品、服裝行業? 

實際上,大量眼鏡零售商長期處於門店長期虧損,「一邊開店一邊關店」的狀態。據博士眼鏡近三年財報數據顯示,從2013年初至2016年6月,博士眼鏡共新開直營店159家,關閉82家店面。

從5倍差額裡賺到的錢

都到哪兒去了? 

鏡架、太陽鏡的材質、色碼、款式及品牌較多,門店需要儲備較多的貨品以供顧客選擇,因此往往存貨餘額較大。另外,除隱形眼鏡外,顧客換框架眼鏡的周期一般都較長,導致眼鏡周轉一般較慢。一副眼鏡從進貨到賣出去,一般周期在1年左右,效率低,服務半徑小。

對於低頻次的銷售品類

如果沒有超高的毛利率支撐

是根本包不住各項成本的……

各項銷售成本 = 員工薪酬 + 租賃費 + 物業水電費 + 折舊攤銷費 + ……

▼▼▼▼▼▼▼▼▼▼▼▼▼▼▼▼▼▼▼▼▼▼▼▼▼▼▼▼▼▼▼▼▼▼▼▼▼▼▼▼▼▼▼▼▼▼▼

銷售費用及佔比

年度銷售費用
佔營收比重2014年
1.84億元
50.97%2015年2.02億元53.84%2016年2.24億元53.88%

可見,「銷售費用」已經吞掉了毛利的大部分。2016年,租金、物業、水電費達1.13億,佔據了50.67%,如果再算上工資、社保,兩者合計佔比就已超過了銷售費用的9成。

▲▲▲▲▲▲▲▲▲▲▲▲▲▲▲▲▲▲▲▲▲▲▲▲▲▲▲▲▲▲▲▲▲▲▲▲▲▲▲▲▲▲▲▲▲▲▲▲▲▲▲▲▲▲▲▲▲▲▲▲▲▲▲

↑↑↑

消費者實際上

是在為這些買單

而這其中

還包括一項極易被忽略的開銷

↓↓↓

要配一副合適的眼鏡,首先需要眼視光專業人員為顧客進行驗光。而驗光作為一項專業服務,其成本是無形的,商家需要培養、引進專業人才,需要支付相應的薪酬,需要配備專業眼科儀器,需要配套空間的租賃、裝修成本……

對於零售眼鏡店而言,提供給消費者的價格不僅僅是一副眼鏡的產品,配一副眼鏡關鍵是驗光的準確性,真正具有價值是驗光服務,但中國眼鏡零售行業,這塊服務大多是不收費的。

——眼鏡行業資深研究人士、問道諮詢首席顧問王翔飛

驗光才是眼鏡店的核心,如果不能驗光,眼鏡店和服裝店沒區別。驗光的成本比眼鏡本身進貨價還高。國外驗光需要預約,且驗光價格多數在100美元以上;而眼鏡,網上有幾十美元的,甚至是10美元都有,相當於醫藥分離。

——資深驗光師、雲視野創始人張仕郎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驗光服務

在醫院眼科一般只收費數十元

在眼鏡店甚至常常是免費的?

↓↓↓

因為我們不習慣為服務買單

寧可為實物買單啊

╮(╯_╰)╭

眼鏡成本100元→售價800元

消費者能接受

眼鏡售價200元 + 驗光600元

消費者會接受?

 

OK,有了免費的驗光服務,使得「網絡配鏡」這一新消費方式的成本更低,一定程度上,對傳統實體店眼鏡零售的衝擊更大了

顧客只要去實體眼鏡店免費驗光,然後把報告裡的數據報給將報給網店掌柜(一般只需雙眼度數+瞳距),就可以坐等眼鏡配好,快遞到家了。

網店常態

時尚鏡架+高級鏡片300元拿下

一副眼鏡打折後仍動輒數千元

消費者更愛選擇哪方

還  用  說  嗎?

插!播!

對於普通近視/遠視配鏡者來說,以上這種做法基本是可行的。不過,以下情況並不適合在網店配鏡

📌 度數還未穩定的青少年

📌 高度近視(超過800度)

📌 伴有散光

📌 伴有其他方面的眼睛問題

📌 臉型、眼型較特殊

以上情況,還是建議去實體眼鏡店找專業配鏡師一對一服務,或去醫院眼科配鏡。

傳統眼鏡零售正在被網際網路倒逼著進行行業改革。

毫無疑問,「把所有成本都加進眼鏡本身」這一長期以來市場默認的做法,有著各種弊端,也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惡性循環。

那麼,未來的配鏡消費,變成什麼模樣會比較合理?

建議引進英美等國的驗光準入制度(驗光師必須是眼視光學專業畢業),提高眼視光專業驗光師的待遇;眼鏡銷售機構應該實行驗光收費,嚴格按標準程序去驗光,眼鏡價格應該降下來,即「驗光收費眼鏡低價」的銷售模式。

——眼科驗光專家錢廣來

未來的眼鏡行業應該往人工智慧方向走,即實現機器人驗光,全部系統化,這也意味著,不需要驗光師,不需要眼鏡店,只要在家裡就可實現電腦驗光、下單等。

——資深驗光師、雲視野創始人張仕郎

來源:綜合中國經濟網、澎湃新聞等

編輯:谷朋、陳醉

相關焦點

  • 眼鏡行業的蘋果」如何煉成?Tapole 創始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眼鏡行業
    數據顯示,中國整個眼鏡零售市場的年銷售額應該在 670 億元以上,而面對偌大的眼鏡零售市場,卻沒有一家眼鏡品牌真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追捧。在國內大部分的電子數碼產品都開始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時,提起國內的眼鏡行業,幾乎所有人的認知依然只有「暴利」二字。網際網路時代,面向消費者的眼鏡產品該如何改變,如何創新?
  • 都說眼鏡是暴利,但你知道一副鏡片多少錢麼?
    大家在網上或許經常看到有人說眼鏡是個暴利行業,一副鏡片成本非常便宜。
  • 眼鏡行業分析:新時代下的眼鏡店將何去何從?
    據統計,我國戴鏡人口每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城鎮居民的眼鏡更換頻率約為每 2-3年一次,大城市約為1-1.5年一次,由此計算,當前中國眼鏡市場的年需求量遠在1億副以上。2、暴利行業「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是眼鏡業內一句順口溜,其利潤空間可見一斑。
  • 傳統零售哀鴻遍野 ,寶島眼鏡、星巴克為何異軍突起?
    其中,百貨、購物中心行業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3.91%,3C行業的淨利潤下降80.40%,電商行業的淨利潤下降63.14%。傳統零售行業深陷關店泥沼,眾多實體零售企業由前幾年的跑馬圈地轉變到近兩年的大規模敗退市場,關店倒閉潮在中國市場大幅蔓延。傳統零售行業哀鴻遍野,關店退市風潮大行其道,寶島眼鏡、星巴克卻在蕭條之中逆流而上。
  • 八大潛在的「暴利行業」,這群人正在悶聲發大財
    其實並不是大家賺不到錢,是沒有找到正確的門路,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八大潛在的「暴利行業」,這群人正在悶聲發大財。1、手機行業手機現在已經是人們離不開的電子產品,因為手機的更新換代很快,大家使用手機的頻率很高,換手機也變得很勤,只要是有購買意向的人很同意掏錢買單。加上舊手機可以換購,商家還能賣其他輔助產品,盈利很容易。
  • 這項黑科技可能要顛覆眼鏡店!
    「 這意味著,用戶今後配眼鏡可不再跑到眼鏡店,從驗光到配鏡一系列流程直接在網上即可完成。而這勢必會對用戶、對行業、對整個眼鏡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強,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消費者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智能化的體驗被消費者推崇,同時也在督促零售行業的智能化選擇。
  • 締造中國龐大眼鏡市場,但眼鏡店卻不怎麼掙錢
    2010年時,我國眼鏡行業國內銷售市場規模約364億,到了2018年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增至933億元,估計2019年國模將超過1000億。而在一般人、消費者眼中,一副眼鏡賣個700、800,甚至上千,其成本往往不過百來塊,妥妥的「暴利行業」。
  • 成本五十賣你上千,眼鏡行真的那麼暴利嗎?
    【滙豐銀行的吸血鬼日記】雷雷有話說「賣眼鏡是個暴利行業」這樣的傳言,已經不知道流傳了幾年了,相信這一定會讓許多眼鏡行的老闆有苦難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很多人只考慮了賣眼鏡的「毛利率」,卻沒有考慮賣眼鏡的「淨利率」。確實一副眼鏡的成本最多不過幾十塊,售價卻動不動就是幾百幾千,這麼一算的話利潤率可達到百分之幾百,甚至百分之幾千,想想都賺翻了。
  • 疫情之下,內鬥不斷的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陷入困境
    為度過危機,集團已將管理層人員減少三分之一。 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EssilorLuxottica撤銷了2020的財年指引,表示第二季度仍將面臨重大損失,暫時無法預估受到的影響,年初董事會已投票決定集體降薪50%。 2017年,義大利眼鏡製造商Luxottica與法國眼視光企業依視路Essilor協議合併,易名為EssilorLuxottica。
  • 寶島眼鏡:零售核心的靈魂拷問
    寶島眼鏡做到了,連鎖超市企業的同行們,大部分似乎還差點事兒。01渠道為王?從1997年開出在大陸市場的第一店到現在,寶島眼鏡已經擁有1100多家門店、遍布在大陸200多個城市,會員總數超3000萬、成為國內最大的眼鏡直營連鎖零售品牌企業。
  • 新的「暴利」行業已出現,有人已開始布局
    新的「暴利」行業已出現,有人已開始布局!雷軍講過「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說到機遇這個東西,真是讓人感慨萬千的存在。在很多普通人看來,發家致富是人之常情,只要是個人都會有這種追求,其實過去多年,除了炒房之外,就是創業了,就好像阿里一樣,憑著當年的網際網路崛起的風口,在那時候一飛沖天,成為了現在的行業巨頭。
  • 起底暴利行業四大真相:茅臺、醫美、眼鏡、寵物如何收割你的錢?
    大龍燚抓住成都火鍋缺重口味鍋底的空白,以「辣」樹立起品牌的標誌性認知,至今已在海內外開出300多家門店;小龍坎抓住成都好吃嘴「既要好吃又要便宜」的心理,突出「性價比」,開出了800多家門店;蜀大俠在菜品的微創新上下功夫,重新設計產品擺盤、組合包裝,為消費者不斷製造驚喜和噱頭,門店數也已突破300家……部五年資歷以上的老員工。這些人需通過一套細密的KPI考核體系,從跑堂做起,最終才能拿到開店的資格。
  • 如何快速打入中高端眼鏡零售市場?
    零售行業的競爭向來是最為兇險,同時也是在短時間內馬上能夠見到成效。這些都表明,未來零售市場將不斷向「大眾型」「輕奢型」「高端型」進行分化、沉澱。對於眼鏡零售行業也是一樣。 美式眼鏡就是這樣一家定位為中高端眼鏡消費市場的零售企業。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美式眼鏡用來自「美國的專業驗眼護眼」和「您的眼睛我們關心」的優質服務理念,帶動了上海眼鏡終端銷售服務的變革,並確立了在上海地區眼鏡零售連鎖行業的領軍地位。
  • 【首發】2016年中國眼鏡行業最權威「熱詞」搜索(下篇)
    對消費者來講,改革開放讓中國市場從計劃經濟步入了市場經濟,消費者最大的體驗是從商品的極度匱乏逐漸過渡到商品的極度飽和,物質上的富足加上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眼鏡消費者的需求已從如何從眼鏡店買到眼鏡產品轉變為買到更適合自己的眼鏡產品和服務。隨著消費者對視力健康要求的提升,目前大多數眼鏡零售企業的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還無法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
  • 2016——眼鏡行業功能產品新時代!
    也許這些企業以前根本沒有知名度,卻通過市場的檢驗,猶如業界黑馬,橫空出世。他們衝擊市場的唯一法寶,就是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       如果你贊同作者的話,不妨回顧一下2015中國眼鏡市場,什麼膜變,離焦(環焦,全焦),什麼老花鏡?
  • 揭秘這些驚人的暴利行業…
    「眼鏡行業就是一個『暴利』行業。」這個觀點已經深入消費者的觀念之中。眼鏡業流行這樣一句話: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暴力分析:首先,眼鏡成本相比售價而言十分低廉。
  • 3·15母嬰行業亂象,誰來為寶寶的未來買單
    ,話不多說,小編今天主要是為大家再次聊聊昨天3·15關於母嬰行業那些事兒,希望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月嫂一直是近年來比較吃香的一個職業,尤其是現在二胎全面開放,準父母未必有大量時間照顧兩個孩子,他們就寄希望於有專業素養的月嫂,使得這個行業成了「香餑餑」,然而競爭力也逐漸加大了,一些不良企業以提供月嫂服務為名,可是這些企業出來的某些月嫂毫無專業素養,打著「金牌」的旗號做的卻是砸招牌的事情,金牌的含金量大大縮水,所謂的「月嫂證」也是「山寨」的。
  • 清明祭奠帶動一暴利行業:「穿越牛熊」,但真的值得投資嗎?
    不過,國人一向把死看成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所以有「死生亦大矣」「死者為大」等等說法,這樣一來,墓園以及殯儀服務的價格也就變得沒有那麼敏感了,簡言之,在這種事面前,錢一定不是擺在首位的。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殯葬是暴利行業。究竟有多暴利呢?以下為某某殯葬公司的毛利率及淨利率情況。
  • 案例:10元一件商品店1年盈利100億,看穿零售本質,實體店才能活下去
    「過去三四年,很多人轉變不了,賺快錢,賺暴利。我們的利潤很低的,10元錢一件商品。即便全部是利潤,10塊錢能賺什麼錢?你忽略了一天要賣多少件,我們每個店一天的客流量、買單量超過一千人。我們北京路有個店一天兩千個買單,這是什麼概念?一天進店幾萬人。我為什麼說蘇寧沒有價值,他們是沒有流量的生意,我們是有流量的生意。」
  • 寵物喪葬也暴利!每天辦2個後事,一年淨賺50萬?
    寵物喪葬行業暴利仿佛是圈裡圈外都知道的秘密,「每天給2隻寵物辦後事,一年淨賺50多萬的」致富信息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北京商報記者在大眾點評搜索關鍵詞「寵物火化殯葬」,北京地區出現的相關商家有71家,其中有5家標註「新店」。然而,眾多湧入者讓行業出現很多讓消費者不安的魚龍混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