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自2010起出現拐點,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利潤雙雙呈現下滑趨勢。近年來,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電商衝擊、租金成本的不斷攀升、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遷等多重因素影響,傳統零售行業在風雨飄搖中艱難支撐。
全球範圍的零售大洗牌正在上演,來源於億邦動力網的【2016年知名企業陣亡名單】表明:美特斯邦威虧損超4億,三年內關店1600家;百麗2015年關了400多家店,2016已關近500家門店。在2011年開店最為「瘋狂」的日子裡,百麗國際平均每天都會新開2~3家店鋪,如今形勢急劇反轉;2015年,達芙妮一共關店805家,2016已關超500家,同店銷售增長率下降11.7%。樂購也處在大衰退之中,2015年在英國關閉了43家店,包括規模較小的Express與Metro門店,2016年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已把目前在內地經營的135家門店賣給了華潤……
2016年前三季度零售企業財報顯示,我國零售業上司公司實現淨利潤430.41億元,同比下降48.24%,淨利潤率3.90%。其中,百貨、購物中心行業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3.91%,3C行業的淨利潤下降80.40%,電商行業的淨利潤下降63.14%。傳統零售行業深陷關店泥沼,眾多實體零售企業由前幾年的跑馬圈地轉變到近兩年的大規模敗退市場,關店倒閉潮在中國市場大幅蔓延。
傳統零售行業哀鴻遍野,關店退市風潮大行其道,寶島眼鏡、星巴克卻在蕭條之中逆流而上。2011年,星巴克在中國共有400多家門店,如今已經增加到2300多家,星巴克表示,計劃到2021年中國大陸門店數量增至5000家,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高速擴張的發展態勢,著實令人驚嘆。而寶島眼鏡更是蟬聯2016年的雙11、雙12行業類目雙冠王,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同為傳統零售產業,寶島眼鏡和星巴克獲得成功,而百麗、達芙妮等卻在商戰中節節敗退。區別就在於企業是否能夠因時而變,去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利用科技和網際網路尋找新的方法和出路來逆轉形勢。
2011年移動網際網路在年輕消費者中快速滲透,智慧型手機、微信等移動通訊設備工具迅速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星創視界(旗下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敏銳的察覺到這將會對傳統零售行業帶來極大的挑戰,但若能抓住契機也將是零售企業發展轉型的重大機遇。經過研究和重新定位思考後創造性的提出數位化戰略,並付諸實踐。
星創的數位化戰略是從渠道的所有環節去執行。在面對消費者一端,進行醫療硬體數位化,並上線孔明系統,實現消費者視光診斷數據數位化。員工培訓上,採用數位化的「E-learning」網絡課堂,對比傳統線下培訓,8天內可隨時隨地進行10000+人次,內部員工能夠快速有效的接觸到供應商產品的相關信息,實現高效的教育學習和培訓。
與此同時,星巴克的CEO霍華德·舒爾茨與傑克·多西達成了數位化戰略合作協議。將伴隨智慧型手機而興起的Square帶入星巴克在美國的6800家連鎖門店中,讓這家賣咖啡的公司能以更低的手續費、更便捷的過程完成支付交易。這種數位化不僅限於將支付數位化。在網上,星巴克的推廣也利用起了各種社會化媒體和社交網絡,與消費者走得更近。
對於大部分品牌而言,「促進消費+增強用戶忠誠度」是所有形式的會員制度的共同目標,而一般情況下會員關係需通過儲值或積分兩種形式來維繫。
星巴克通過用適度的「優惠」將顧客納入到會員體系中來,星享卡體系通過一種微妙的心理激勵實現了促進消費和增強用戶忠誠度的目標。星巴克為此搭建了一個會員成長體系。會員成長體系的基礎一般是積分,不同積分的顧客擁有不同的「身份」,不同「身份」的顧客享受不同程度的「待遇和福利」。這是一個由身份決定權利由權利決定福利的過程。會員成長體系由於出現了赤裸的「身份差別待遇」,從而促進了顧客之間的攀比性消費,或者,即使不能成功誘發攀比心,由於不同級別顧客的優惠幅度在加大,會員還是願意持續的在星巴克消費以獲得更多的特權。畢竟沒有人願意放棄已有的優勢:顧客在星巴克已經是金星會員了,為什麼要放棄這個優勢而去Costa重頭開始呢?
寶島眼鏡則是通過構建用戶標籤,針對不同類型消費者採取不同的互動方式,以贏得消費者喜愛以及增強會員忠誠度。2016年初寶島眼鏡門店全面升級數位化,【微信預約驗光】和【個人視力護照】,透過客制化的孔明驗光Pad系統,讓用戶在門店驗光的視力處方,進入數據處理中心,再推送到微信用戶上。從前端的微信接口開發、用戶預約體驗流程、後端的孔明驗光pad系統、視力數據分析、會員福利功能等是全方面360度的在線下整合。通過O2O引流到店,使用QRcode微支付,推動門店移動化、數據化和無紙化。並攜手分眾專享、攜程等開展跨界合作OXO,細分挖掘會員潛力,著力打造以消費為中心的場景體驗,鎖定精準客流。
在經濟環境嚴峻,消費者變化以及網際網路電商衝擊下,星巴克和寶島眼鏡的突圍成為傳統零售行業成功轉型的新範例,星創董事長王智民傑出的領導力和卓越的前瞻性思維備受業界稱讚。2017年1月6日,王智民受邀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連鎖品牌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並現場發表了「新商業、新思維」的演講,與業界同仁共同分享了在以90後為消費中堅力量的新商業環境中,企業如何運用新科技、新關係口碑營銷、新IT框架與新思維來應對全新世代的新消費者,受到了與會者的極大關注。
綜觀王智民近年動態,發現他一直活躍在商界的舞臺上,領導團隊研究商業策略並應用到商業實戰中。面對【波士堂】觀察員關於眼鏡行業暴利的犀利提問,他細緻剖析、娓娓道來一副眼鏡從生產、採購以及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零售商所獲得的利潤所剩無幾,坦然面對用戶質疑。也耿直指出黑心眼鏡店以次充好自然暴利的內幕,為良心商家眼鏡暴利一說正名。在【健一會】沙龍上大膽預測:未來五到十年,傳統產業裡80%品牌都會消失,眼鏡業也不例外,更提出顏值經濟是吸引90後、00後最有效的方法的觀點,被業界人士盛讚有遠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星巴克和寶島眼鏡的成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深耕會員體系,運用新科技升級數位化,提升用戶體驗。通過精準客群運營社交會員,並將其拓展成強關係和熱關係,增強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粘性,充分挖掘會員這座潛在的金礦。由此看來,傳統零售行業在新時期並非只能坐以待斃,用王智民先生的話來說:一個企業如果擁有傳統行業的渠道,又懂得如何運用科技的力量,還知道如何與消費者交互,這樣的企業是最可怕的,因為它可以快速擴大市場佔有率,從而贏得成功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