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寶島眼鏡如何運用O2O穿越死亡交叉點

2021-02-11 中國企業家雜誌

星創視界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王智民說,O2O的線下基本功要做好,才會對接成功,要不然來一個趕走十個。如果員工的服務態度一遇到團購的就不行,那誰都救不了你。所以O2O的難點,不在技術環節,而是在營銷和客戶之間的互動。這是另一個死亡交叉。

 

中國企業家微信ID:iceo-com-cn

 

文_本刊記者 昝慧昉   編輯_何伊凡   攝影_肖南

 

「老爸,你所理解的那個眼鏡1.0時代,已經是過去時了。」臨近2014年春節,星創視界集團(2013年更名前為寶島眼鏡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王智民對父親王國勝說。

 

作為中國最大眼鏡零售企業的締造者和繼承人,近20年來,這對父子親歷了中國眼鏡市場的跌宕。眼下,電商和移動網際網路雙重浪潮正瓦解著所有傳統零售企業的堤壩。2012年,過去那種靠擴張開店「佔山為王」打天下的模式,已走到了盡頭。

 

老爺子王國勝是個挺開放的人。「你跟他講,要有憑有據」。王智民從2013年10月份開始,把一大堆傳統企業要被幹掉了的微博、微信、各種文章列印出來給父親看,做「洗腦」工作。

 

眼鏡1.0時代結束了,2.0或者3.0時代是什麼?巧合的是,「O2O」形狀恰巧看起來和眼鏡有些像。在一些產業觀察者看來,需要驗光等一系列線下服務的眼鏡是最不容易遭遇顛覆的產業之一,王智民可不這麼想。他認為,網際網路對眼鏡行業的侵襲已兵臨城下,這是個殘酷的競跑遊戲,跌倒的人會被秒殺。在內部總結會上,他提出兩年之內中國商業環境會發生革命性變化,「不是變化,而是革命性的變化」。他關於線上線下融合的思考與嘗試,是傳統產業轉型的一個典型樣本。在下文中,我們將把更多的篇幅留給他展示自己的思考。

 

恐懼驅動革命

 

王智民觸網並不算晚,他是個IT控,在美國還曾經做過一段時間電子商務公司的COO,感受到美國的電子商務與中國不同,它的初始消費群從白領、有錢人開始,而中國是從小孩子開始,就像馬雲所說的,80後還在學校裡面時,電子商務公司要在前面挖個坑等著,等到他們有錢了,會自動往裡跳。

 

1997年的時候,我剛好在澳大利亞,有一段時間MBA剛讀完,有三四個月時間等我老婆生小孩,沒事幹,就每天上網,把全世界各大IT公司所有的資料,總共五千頁,全部列印出來,兩三個月全看完,買了一大堆書,也全學完,那幾個月基本的搞IT的東西學了,學完以後2000年來大陸,寶島眼鏡1997年就進入大陸了,但從1997年到2001年沒有怎麼做。我來了之後,他問我說你覺得該幹什麼,那時候在大陸就三十多家店,我想如果按中國大陸這種市場的話,認真想做一個比較有規模的連鎖,第一個缺乏的是管理平臺,這個管理平臺必須建立在ERP上,後來他同意了。

 

我們那時候營業額才三千多萬元,花了350萬元搭了一個SAP的ERP系統,當時全中國通常只有國企、外企在上EER,這個項目讓SAP很興奮,大概整整從2001年到2006年,只要有SAP的廣告一定會帶上寶島眼鏡。因為這件事,我就跟全國幾乎所有優秀的CIO(首席信息官),還有做IT的人混的比較熟。

 

到了2010年的時候,我看到淘寶已經很大了,雖然當時還影響不了我們傳統的產業,但我覺得這肯定是一個趨勢,因此還是必須要學習的,所以那時候我在北京、上海各成立了一個部門,學習電子商務,北京的團隊做鏡框和太陽眼鏡,上海的做隱形眼鏡。

 

2012年的時候,王智民將北京和上海的電子商務團隊合併了。後來,他又猶豫是否要用「寶島眼鏡」這個品牌在天貓開店,如果用「寶島眼鏡」,品牌商打折降價之類的會有限制,束手束腳,如果不用,又沒有知名度。正糾結時,天貓在2013年9月提出了O2O戰略,王智民告訴屬下「我們的機會來了」,也在這一年,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那時候對O2O的概念,我們是覺得能賣點團購券了,在2013年10月份開始密集拜訪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後來從11月份正式緊鑼密鼓參與天貓,到12月,開始和大眾點評網合作。這幾個月下來,我們跟O2O的認識和三四個月前完全不一樣。

 

現在做的O2O是初級階段,僅是在網上賣團購券,我們這個產業很特別,整個傳統領域裡面,有兩種業態,一種叫做賣實物,一種叫做賣體驗,剪頭髮就是純粹賣體驗的。剛好我們兩個都有,一方面有實物,一方面又有體驗,我們剛好是夾在中間,因此我們在學電子商務的時候是兩邊同時學,在賣實物的部分以天貓平臺為主,就是價格為王,殺價殺到血流成河。

 

但是體驗這部分後面怎麼做,天貓總體的平臺我認為不具備做真正很深層的O2O。因為它的很多基礎架構還沒有構好,但是我們跟他配合的很好。我們9月份報名,花了整整45天才把系統打通,總部還分派了6個小組奔赴全國36個事業部、對1萬多名員工進行O2O的集中培訓。

 

我們這次參加天貓雙十一活動,非常興奮。第一天交易量其實並不真實,因為第一天交易量是透過很多宣傳廣告拉進來的,但活動做了整整一個月,發現我們享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待遇。第一天消費的人,大概兩天之內就會消費完,消費完以後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會在上面寫評論,因為我們的評論非常好,所以會推動一整個月的銷售金額到很高。在天貓的第一輪有一半以上不是寶島的客戶,這證明未來在傳統零售業自己的布局要弄好,你的品牌力量夠強,還要把服務做的很紮實,才能夠持續不斷贏得消費者好評,你的O2O戰略才有意義。

 

但是雙十一這場仗之後,12月份我在內部講說從來沒有那麼怕過,我看到光棍節有很多人受傷很慘重。例如,2012年海鷗手錶賣了700萬塊表,很開心,去年備了4000萬的貨,然後只賣了800萬,第一年的豐收會造成很瘋狂的預測,造成庫存積壓。我們那個眼鏡的館裡,雙十一那天我是第二名,一天成交是一萬多單,但同樣也有一家三百多家店的連鎖,就13單。我知道這個數據後,第一個感覺是很高興,第二感覺是很恐慌,因為網際網路的遊戲規則是贏家通吃的。

 

 

以前一條街的眼鏡產值是1000萬,老大拿走五六百萬,老二拿走300萬,老三還有200萬可以拿。在網際網路上老大拿走95%,老二、老三分剩下5%,那怎麼活?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網際網路公司要往死裡大。

 

現在O2O整個氣勢弄出來了。我就覺得這個世界變了,這個商業環境和以前我們的不一樣,我們現在如果不跟著變就完蛋了。因為恐懼,現在要更努力一些,那段時間我瘋狂補課,不懂就可怕。

 

在現在這個節點,我非常的悲觀,也非常興奮。我悲觀的是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經濟調整的狀態,這是我改變不了的事實。過去我做一個特價,客人就會來,今年我做特價,可能客人還是不會來。過去做企業出現問題是溫水煮青蛙,現在發現不對勁,就要趕快變。

 

興奮的原因是,我現在把整個事情看的非常清楚了,我們要有半年的時間,趕快密集地調整我們的流程,趕快密集地去投資該投資的方向,趕快密集地去打通跟微信的接口,跟京東的接口,跟所有的網際網路的接口。當我們之間打通了,再運營一段時間,到2015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是全中國網際網路程度最高的眼鏡公司了,那時候就天下無敵了,就無所謂了。因為目前為止我看到我們的競爭對手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這段時間還是挺難熬的。

 

觸點無所不在

 

部分零售商認為,天貓未必是最好的O2O平臺,更不能是唯一,因為天貓這個平臺,對零售商並不友好,逼著零售商去做貼牌,或者搞自有品牌,而未來品牌商的價值在天貓上也很難放大。零售分兩種,一種是品牌零售,一種是百貨零售,像寶島、屈臣氏這樣的百貨零售商最容易被天貓摧毀掉的,因為賣的是別人的品牌。只要在網絡上賣的價格比零售店便宜,售後任務就會很重。

 

在王智民看來,未來碎片化和場景化消費行為將非常普及,做好「全接觸點」對接,才是最佳戰略,而他所說的「全接觸點」,是指能完整覆蓋消費者的各個接觸點。基於此,寶島眼鏡正試圖跟儘可能多的埠對接,以了解每個平臺的自身特色和用戶特徵。

 

天貓平臺有一個問題,一出擊就覆蓋全國範圍,大眾點評網則是本地化的東西,也就是說我武漢的活動和上海的活動可以不一樣。本地化這塊目前不是天貓的強項,當然天貓一些子平臺,想要發展這些東西,但是目前還達不到類似像大眾點評網這樣的深度。因此,我們也在和大眾點評網做系統對接,到4月份左右,系統會全部對接完,到時候會有很多本地化活動要啟動,例如預約,我們會把驗光師的簡歷全部弄上去,以前我們驗光師固定在一家店上班,以後不是,未來客戶預約你到哪裡,你就去哪家。我們有1200多家門店,市面上卻有600多個非我們體系的寶島店,透過這個功能,我會告訴消費者,我們在這個城市有20家,你去籤到,我就給你相應的點數。此外,我們也會跟品牌商對接,你來籤到,品牌商就會送你鏡片或其它產品。

 

在我們進入O2O的第二個階段,會做的更深層一點。真正的戰略是全天候,全觸點的。也就是說以前的傳統零售大概是這樣的,整條產業鏈,工廠設計可能在深圳,總部在上海,而門店裡面的員工是和消費者唯一接觸的點,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但未來門店只是一個點,手機在這裡,iPad在那裡,所有接觸點會連成一條線,消費者不管從哪個點進來都可以接觸,未來消費者不是花時間來你店,是他需要你的時候,你必須去找他。

 

未來兩年到五年之內,會有一大半的零售企業垮掉。如果你的IT實力不夠強大,你不懂得怎麼重新設計你的流程,你不敢投資最新的IT架構,你不敢重新設計一種方式去和消費者互動的話,那你這家公司就很容易讓別人打掉。

 

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你必須看得懂,必須敢投,必須重新組合你所有的資產,而且在未來新的商業環節裡面,要考慮重新排列你的資產、資源、人事、IT等全部要素,重新設計流程,重新去思考,真正從消費者方便的角度去研究。以前我們唯一讓消費者感到方便的是什麼,就是我開在你方便的地方,例如我開在你家門口、公司門口,但未來所謂的方便,不是我開到你附近而已,而是所有可以讓你想到的接觸點我都必須完善。

 

寶島在嘗試重構Call Center,以前的Call Center是電話,現在是微信、QQ、來往,甚至陌陌也不能忽視。也就是說,所有的信息渠道都是接觸點,當一個顧客和他的朋友抱怨時,商家要想辦法儘快知道這件事情,然後趕快把抱怨消除掉。所有的接觸點全打通以後,後面要有一個Call Center,Call Center後面要有一個大數據平臺,這樣才能更好地分析消費者的需求,這就是新一代Call Center。

 

現在大家在熱炒的一些話題,其實不是什麼真正的O2O,未來所有企業都是O+O,線上能力和線下能力要同時具備,這要有一個很強大的與消費者互動功能,消費者想怎麼跟你接觸你就必須能跟他接觸,構造完整覆蓋消費者的接觸點。陌陌已經到一個億用戶了,你開通不開通和它的接口,當然要開通。怎麼跟消費者接觸,這才是關鍵的。至於技術上,我覺得技術難題今年之後就全部結束了,天貓在打通技術環節,大眾點評網的O2O本身就比較完整,微信也在打通技術環節,所以今年一整年下來後,O2O的技術環節會全打通,當這些全部打通後,競爭還是會回歸到品牌價值,還是會回歸到消費者對你的品牌的美譽度,不再是知名度的問題。只是美譽度的問題。

 

 

我那天跟一個老總聊天。他的公司剛開通微信支付,按照他的假設,如果一個月從微信上預收入4000萬人民幣,就算退貨率10%,他還是能拿到3600萬。因此未來零售企業很可怕的地方在哪裡?同樣一個實體的購物中心,我的客人越來越少,而別人家卻都是客人。為什麼?因為真正的競爭不是發生在看得見的購物中心,而是在看不見的源頭那邊。消費者到你的店裡來不是做選擇,因為決策早就在線上做完了。傳統零售選點,開到一個人流最多的地方,就知道肯定能引來人流,但如果是在網際網路上這麼浩蕩的信息裡面,你放在天貓上,看起來流量是很大的,但是在這個流量中怎樣讓人家找到你?

 

中國過去35歲以下是重度網際網路使用者,但是去年發生了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你會發現40歲以上的人手機上網和手機購物的比例在爆增。如果你的這個產業主要服務40歲以上的人,PC時代網際網路你沒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沒有感覺,但是當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當很多人連40歲以上的人都在網上購物的時候,當你的主流客戶群都在轉換消費習性的時候,你沒有跟著轉你就完蛋了。很快在2014年或者2015年,移動端的消費者就會超過中國人口數一半,未來決戰也就兩年,誰先啟動好,誰把和消費者的接觸點先布局好,不敢說你會贏,但是至少你會比較容易面對未來。

 

穿越死亡交叉點

 

上海市普陀區潮州路上,一個大院子裡,兩棟外表灰忽忽的小樓毗鄰而建。星創視界檢測中心與電商團隊各居其一。外表相似的兩棟樓裡,駐紮著兩支風格截然不同的團隊。檢測中心擺滿了各種精密儀器,地板上連一根頭髮絲都看不到,沒有人隨便走動,大聲說話。電商部門則牆上貼著漫畫,屋內拉著橫幅,火藥味十足又朝氣蓬勃,雙十一當天臨時增加的60人客服,讓這個本就不算寬敞的空間,愈發擁擠。這就是王智民所謂的1.0團隊與2.0團隊,當然,還有個神秘的3.0團隊。之所以把電商部門放在一個獨立的地方,因為他們工作習慣不一樣。「一群小朋友,愛怎麼鬧就怎麼鬧嘛,把他放在正常的部門就完蛋了。」王智民說。

 

在零售業的1.0時代,戰略很簡單,就是陸軍思維,要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打下去,但是新經濟和新商業模式是一個立體思維,有海軍,有二炮,還有航空母艦,你要自己全網和全軍的模式重新組合過。如果只靠陸軍的方式肯定輸,就是打下山頭也沒有用,因為那就是座禿山,你的源頭全部被攔截掉了。

 

資源重組,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我現在有一個1.0的團隊,這個是我們商業的根,還有2.0,類似電商空軍部隊,3.0的團隊,整合1.0+2.0的超級變形金剛。現在還在思考怎樣打通,我不斷恐嚇1.0的人,你不轉型,接下來明天就沒工作了。我一天到晚發這些新東西給他們看。前幾天開高管會,我講了半天,他們還有人問我什麼叫閉環。我很高興他們勇於提問,我以前也不知道,不知道就去了解,我就舉例簡單講:你知道騰訊、阿里他們在幹什麼嘛?他們建立各自的支付封閉平臺,在消費者產生購物需求的時候,能夠快速滿足,讓消費者預定消費,然後滿意地收到服務和實物,整個流程可以追蹤、記錄、反饋和分析的,這就叫閉環。閉環交易,就是確保交易在各自的循環產生,所有環節都可以做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實際上,不同團隊有不同的價值,1.0做好客戶服務,2.0賣完團購券,到1.0就要服務好,讓客戶全部是好評,3.0在做未來。要發展到3.0,沒有1.0還真玩不動,但是如果讓1.0做3.0的事,他痛苦,我也痛苦。

 

我們3.0的團隊很好玩,這個工作組就叫諾亞方舟,跨部門的八個人,有支持部門的,還有幾個公司高層。2013年10月份的時候我有一個想法,發到公司的微信群裡,突然發現有七八個人,看了激動得晚上睡不著覺的。我和他們聊了聊,覺得這幾個人具備神經病的潛質。你必須要有這個熱情,要是沒熱情,做事也沒有興趣。這些人好幾個是海歸,海歸有一個優點,你跟他講一個概念,他在國內搜不到資料會到國外搜,搜資料的時候很完整,這麼一組人現在專門幫我找前沿的東西。前陣子我在想,這個工作組應該叫什麼名字呢?我還想了一些很搞笑的名字,例如叫諾亞方舟,因為是在救產業,當全世界的人都淹死了,我們還有一小部分人活著。

 

假設真正進入了3.0時代,眼鏡產業將會是怎樣的玩法,王智民覺得,虛實結合,必須先要穿越「死亡交叉點」才能得到救贖。

 

為什麼叫死亡交叉?這是傳統產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以前中國市場是這樣的,市場在增長,市場費用也在增長,但是這兩個之間有一個距離,增長快距離就大,沒有增長就是平行,現在中國遇到什麼問題?價格讓電商打下去,但費用還在增長。當兩者相交叉穿過去的時候,也就是零售商的死亡交叉點了。例如眼鏡這個行業,本來是醫療行為,必須十分小心,但有很多人在天貓上用做服裝的方法賣隱形眼鏡,這就是因為價格壓力,希望降低市場成本,可是這樣搞,隱形眼鏡就會成為隱形炸彈,隱患非常大。

 

現在有了O2O這個寶貝以後,玩法又不一樣了,也就是你可以選擇的點已經不一樣了,你也已經不需要那麼多實體的店了。你的店以前目標是開到一萬家,現在兩千家就夠了,兩千家配上很強大的網絡布局,做出的業績可能不會輸給一萬家,也不一定要靠低價才能打市場。我們的商品基本上分成兩種,一種叫標準型簡易商品,另一種叫做功能性複雜的商品,未來線下只能走最精準的道路,這是標準商品替代不了的。標準商品在線上買,就是殺價。功能性複雜商品的服務對專業的要求很多,這要求我們在專業領域做得更深,必須把商品區別開。

 

虛實結合需要考驗你怎樣互動,僅在一個純虛擬的網絡裡面是無法落地的,虛實之間,最大的一件事情叫做品牌力量和消費者信賴度,店面給消費者的信心指數還是很高的。我們之前談到了人的問題,其實技術比較簡單,你敢花錢,三個月就搞定了,主要是人的轉變很難。你怎麼樣才能讓一千多家店的員工,對一個團購的消費者和一個純線下消費者用同樣開心的態度服務?O2O的線下基本功要做好,才會對接成功,要不然來一個趕走十個。如果員工的服務態度一遇到團購的就不行,那誰都救不了你。所以O2O的難點,不在技術環節,而是在營銷和客戶之間的互動。這是另一個死亡交叉。

 

對於3.0時代,有很多想像空間,你覺得驗光一定在門店吧?其實未必。大概兩個月前我和一個老外吃飯。這個人在全世界的眼鏡行業是元老級別的,我跟他說你覺得手機驗光可能嗎?他說一定可能,也就是說未來APP就可以驗光了。哪種人可以APP驗光,就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人,當然這個驗光還不成熟,但是今天不成熟不代表一年以後不成熟,一年以後不成熟不代表五年後不成熟,所以這種趨勢表明未來整個產業鏈很可能會顛覆掉。還有一種可能是移動驗光。我們現在也具有二十臺這樣的車,和消費者定時間,確定他在哪棟樓,假設這棟樓今天有十個人要驗光,車子開過去就把光驗完了,包括今天公司有什麼套餐全告訴他,款式讓你挑。還有一種模式,驗光機像大頭貼機器一樣,擺在你辦公室,你付一百塊錢就幫你驗光。

 

現在大家已經把網際網路想的太神話了,我剛剛講的這些驗光的方式其實和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當整個產業鏈每個環節被切割完重組,放到以服務消費者為思路的模塊時,就從量變發生了質變。眼鏡這個產業發展了幾百年,現在我的一些想法看起來太超前了,但未來的科技會更可怕。

 

                                  

 獲悉企業大佬最新動態或商業信息獨家爆料,請微博關注@中國企業家雜誌 並在主頁右側欄點擊「訂閱」。

  

 

 

 

 

 

 

相關焦點

  • 寶島眼鏡:零售核心的靈魂拷問
    對此,寶島眼鏡早在幾年前就算過一筆帳。像寶島眼鏡這樣本身就自帶流量的零售商,入駐電商平臺相當於助其將這一類目的商品做起來了,寶島眼鏡的潛在客戶與電商平臺的流量資源之間形成了一種融合交互。但整體來看,更像是寶島眼鏡幫助線上培育出了新的分食者。短期來看,整體業績並沒有因電商的衝擊而受挫,但從長期發展來講,寶島眼鏡對線上的依賴性會更強。
  • 傳統零售哀鴻遍野 ,寶島眼鏡、星巴克為何異軍突起?
    傳統零售行業哀鴻遍野,關店退市風潮大行其道,寶島眼鏡、星巴克卻在蕭條之中逆流而上。2011年,星巴克在中國共有400多家門店,如今已經增加到2300多家,星巴克表示,計劃到2021年中國大陸門店數量增至5000家,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高速擴張的發展態勢,著實令人驚嘆。而寶島眼鏡更是蟬聯2016年的雙11、雙12行業類目雙冠王,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寶島眼鏡CEO:我們如何盤活上千萬會員
    在眾多企業中,寶島眼鏡不僅宣布實施私域流量運營,還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論。更甚者,寶島眼鏡對自己的組織架構進行了顛覆性調整,徹底改變以門店運營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構建起以會員運營為核心的零售模式。作為一個傳統眼鏡零售連鎖品牌,寶島眼鏡的這一系列動作可謂是革命性的。
  • 寶島眼鏡王智民:投資標的該找傳統產業了
    2016年,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急劇減少,朋友圈盛傳的網際網路死亡名單與死因分析不停更新,我們對網際網路投資的思考也冷靜很多。網際網路本身沒有多麼神秘,也沒有多麼複雜,而傳統行業對產品設計、製造工藝的管理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把握早已融為一體,這才是最複雜和精深的。小米發展的困惑,使得我們的關注點從網際網路模式的本身轉移到如何提供具有匠人精神的產品。
  • 私域案例復盤|8千員工化身種草達人 寶島眼鏡如何引爆私域
    自2019年起,寶島眼鏡沉澱了一套獨有的方法論——「兩大動作,五大路徑」,打通公域到私域到私域運營的路徑。第一個動作是公域轉私域,將寶島眼鏡在公域獲取的用戶引導到私域,建立自己的會員流量池;第二個動作是會員粉絲運營,在自己的流量池內維護、運營好會員。不同於在電商平臺砸流量的老路子,寶島眼鏡選擇布局新媒體,靠擴大聲量來宣傳品牌。
  • 寶島眼鏡引入「醫療級驗光黑科技」,90秒輸出2000個眼科大數據!
    寶島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在1972年成立於臺灣,以臺灣島的形狀作為設計基礎,再配上眼鏡,就形成了現在寶島眼鏡的LOGO。1997年3月,寶島眼鏡進軍大陸,在武漢開設了首家公司,隨後全國各地的分公司相繼成立。從進入大陸走到今天,寶島眼鏡在大陸的發展已經走過了20餘年。
  • 7000個點評會員、500個小紅書達人,寶島眼鏡如何引爆私域流量?
    會上,馬蹄社發起人、億邦動力總裁賈鵬雷與馬蹄社導師、星創視界(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圍繞《如何構建企業自己的私域流量》展開精彩的討論。從數據來看,很像是國內頭部的MCN,但其實這家公司就是我們的寶島眼鏡,是一家非常獨特的公司。作為一家眼鏡視光領域的企業,為什麼會擁有剛才這些數字?這就是今天的主題——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企業如何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我特別邀請寶島眼鏡母公司星創視界的董事長王智民給我們介紹一下,今天的寶島眼鏡和我們認識的寶島眼鏡有什麼不同。大家下午好。
  • 寶島眼鏡CEO:私域的終局是所有導購都成為真正的行業KOL
    1100+,單日私域社群聯動直播交易量達520萬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響,行業整體業績同比下跌10%-15%,寶島眼鏡卻逆勢增長5%;寶島眼鏡目前有7000+個大眾點評帳號,800+個小紅書帳號,20+個抖音帳號;2020年1月到10月,寶島眼鏡共輸出約12000篇文章,總瀏覽量超1000萬;2020年2月到7月,產生到家業務接近6000萬,
  • 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 ,獨創「微信個人視力護照」.
    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未來的消費者宣言應是:當我想到你(商家),你就在身邊;當我沒想到你,你(商家)要主動靠近我。以眼鏡為例,當我們想買眼鏡,彈指之間上網搶購O2O優惠券,這就是我想到你,你就在我身邊;那麼,當我沒想到你,你要如何主動靠近我?
  • 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 ,獨創「微信個人視力護照」
    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未來的消費者宣言應是:當我想到你(商家),你就在身邊;當我沒想到你,你(商家)要主動靠近我。以眼鏡為例,當我們想買眼鏡,彈指之間上網搶購O2O優惠券,這就是我想到你,你就在我身邊;那麼,當我沒想到你,你要如何主動靠近我?
  • 寶島眼鏡戰「疫」之路:幸運的是,數位化轉型快了新冠病毒一步!
    在王智民看來,新冠肺炎疫情毋庸諱言是一場危機,也為寶島眼鏡數位化轉型提供了一次檢驗成果的機會:寶島眼鏡2014年醞釀的用戶全網觸達計劃能否實現?集團全力推進的全員私域流量運營能否迅速落地?公司架構從CIC調整為MOC,收效如何? 1月20日,寶島眼鏡線下銷售額出現「斷崖式」下跌,王智民緊急召開了第一次線上會議,並宣布:所有運營邏輯切換到線上,全面進行私域流量運營。
  • 「寶島眼鏡」 (連鎖)多為山寨店,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近日,家住北京豐臺區的劉女士購買眼鏡時發現,自家附近兩家 「寶島眼鏡」 同款眼鏡售價不一樣,其中一家店員告訴劉女士,另一家 「寶島眼鏡」 是 「假店」 。劉女士無奈向記者表示,自己選擇 「寶島眼鏡」 是因為看中了它的品牌口碑,沒想到光顧了多次的 「寶島眼鏡」 竟然是一家 「山寨店」 。
  • 擺脫流量思維,尋找直接與用戶對話的通路 | 馬蹄社私域流量專題課·寶島眼鏡案例拆解
    星創視界(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從蛻變、升級、心法三個關鍵詞出發,分享了寶島眼鏡在私域領域實戰三年的心得。寶島眼鏡1997年來到內地發展,它的1.0時代是圍繞店鋪展開的,線下為王,採取多渠道戰略。截至目前,寶島眼鏡已經開出1100多家門店。2.0時代則是電商的時代,2012年開始形成規模,重倉平臺,在天貓和京東都有布局。
  • 1200家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 獨創「微信個人視力護照」
    以眼鏡為例,當我們想買眼鏡,彈指之間上網搶購O2O優惠券,這就是我想到你,你就在我身邊;那麼,當我沒想到你,你要如何主動靠近我?筆者這幾天去零售門店一逛,倒是逛出一些新奇發現。針對消費者消費行為與消費觀念的轉變,星創視界旗下的寶島眼鏡在近兩年做了很多探索,如今已經全面升級為"數位化門店",實現了消費體驗與服務質量質的飛躍。"數位化門店"與傳統門店究竟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 寶島眼鏡王智民:組織不變革,私域流量運營就是緣木求魚
    這是馬蹄社導師、寶島眼鏡掌門人、星創視界集團董事長王智民極力推動的結果。看得遠、膽量大是王智民一貫的風格。2001年寶島眼鏡只有30家門店、年營業額只有3000萬元,他便引入了SAP的ERP系統,而當時年營收在25億元以上的公司才是SAP的目標客戶。事實證明了他的選擇,ERP系統有力地支撐了寶島眼鏡的全國擴張。
  • 寶島眼鏡CEO:一個令品牌方恐懼的時代,我把7000員工打造成了7000個KOC後
    我說No,這是順著人性走」,王智民語帶興奮,「現在你來寶島眼鏡應徵,我提供的不會是驗光師、銷售員這樣無聊的崗位,而是小紅書達人、抖音達人。」王智民是星創視界集團董事長,旗下的寶島眼鏡擁有1100家線下門店,遍布全國200個城市。
  • 什麼是O2O及如何看待o2o?
    來源:《傳統企業如何做電商及微電商》第九章第1節什麼是O2O?我個人認為,O2O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就是「線上下單,線下取貨(消費)」,只要是線上為線下(店面及品牌)帶來銷量(訂單)的都可以稱之為O2O。O2O是大的電商趨勢,一定要重視。
  • 最「鏡」動態 1200家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獨創」微信個人視力護照」
    那麼,傳統零售又該如何搭上網際網路這趟快車呢? 寶島眼鏡全面升級「數位化門店」在過去,零售以產品為王,後來是渠道為王,未來,因應網際網路時代,懂得國家政策趨勢才是王道!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當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設備成為人類的數位器官,當微信、微博、陌陌等軟體則成為人們交流、分享的社交渠道後,消費習慣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寶島眼鏡私域狂飆記:7000名員工化身種草達人,吸粉300萬會員用戶
    王智民1997年從父親手中接過寶島眼鏡的時候,對眼鏡行業的認知也是傳統零售賣貨的邏輯,即「眼鏡店=賣眼鏡」。直到2010年,王智民在新加坡結識了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的澳大利亞老先生Brien Holden,兩人後來成為了朋友,王智民還給他取了個親切的外號叫「肯德基爺爺」。
  • 價值807元的【寶島眼鏡配鏡套餐】,還送1年售後無憂服務!
    ,高峰期需等2-3小時*該套餐折射率為1.56折射率,如需升級更高折射率鏡片需補差價,具體補價諮詢商家門店信息:①福建寶島眼鏡(寶龍店)地址:寶龍廣場負一樓16號聯繫電話:0591-83579935②福建寶島眼鏡(中亭店)地址:中亭街嘉惠苑H區19號聯繫電話:0591-86259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