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宮崎英高新作《只狼:影逝二度》上市,一夜之間全球各地的玩家都逐漸熟悉了漢字「死」字的寫法。
一些玩家表示光看「死」字還不過癮,要求將其改成「菜」,甚至「鶸」(音同弱)、「弟弟」等。
沒讓大家久等,就在昨天,一款能替換死亡畫面的MOD出現了,玩家可以選擇到底是「死」還是「菜」了。
下載地址:https://dl.3dmgame.com/patch/136704.html(須複製粘貼至瀏覽器打開)
這件事甚至吸引了日本遊戲媒體DenFamiNicoGamer的關注。日媒甚至特意向日本玩家解釋了「菜」「菜鳥」等字在中國的另外一種含義,可謂是形成了一波文化輸出。
"GAME OVER"在遊戲過程中,玩家們難免遇到角色失敗,甚至死亡的情況。經典的遊戲失敗畫面莫過於《超級馬裡奧》中黑屏白字的「GAME OVER」了。玩家操作不慎失敗後,就會彈出該字樣並回到關卡起始點。這也是大多數上古時代遊戲對於遊戲失敗畫面的處理了。
即使隨著時間發展,仍有很多遊戲採取這一設計,例如《合金裝備》中的主角陣亡後,玩家也會看到「GAME OVER」的字樣。
但即便是簡簡單單的「GAME OVER」,「天下第一」的任天堂也能玩出花來。在2017年由任天堂發售的《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一經面世就獲得業界極高評價,其媒體均分達到了歷史第三的高度。除了良好的遊戲性和故事性,《曠野之息》滿滿的細節更是為廣大玩家津津樂道。如果你玩的夠仔細,會發現主角林剋死亡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GAME OVER」字樣的顏色,例如,被淹死時是藍色的「GAME OVER」,而燒光生命值時則變成了紅色。
不止是「死」不過即使是在FC時期,也有廠商不拘泥於傳統的「GAME OVER」,而是為了劇情或遊戲背景有別出心裁的設計。
FC上名作《冒險島》的第四部,HUDSON公司別出心裁地在主角生命值耗盡後,加入了一段被女主角救回並從家中甦醒的劇情,不僅給了玩家新意,也解釋了角色為什麼在失敗後不會死亡。
這種帶有劇情或遊戲設定的失敗或死亡畫面,在漫長的遊戲史上比比皆是。育碧的《波斯王子》系列和Irrational Games的《生化奇兵:無限》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波斯王子》中,玩家在死亡時會啟動「時之刃」,達到「回檔」的效果,雖說玩家已經「死」了,但不必回到存檔點,整個遊玩體驗的流暢程度得以提高。
而在《生化奇兵:無限》中,陣亡的玩家首先要看一段過場,讓伊莉莎白從手術室中將你搶救回來。但某些情況下,玩家是真的「死」了,這就引出了遊戲是具有「平行世界」這一世界觀,並讓玩家操控平行世界中的自己,這從側面起到了劇情補充的作用。
不拘於"GAME OVER"顯然,不僅是玩家,遊戲開發者也早已厭倦了「GAME OVER」這8個字母了,他們不僅將「死」於遊戲設定結合,更想用屬於自己作品的獨特說明來提示玩家「死」了。
在《刺客信條》系列裡,它成了「失去同步」。
在《植物大戰殭屍》中,當你無法阻擋殭屍的步伐時,「殭屍吃掉了你的腦子」意味著「GAME OVER」。
在《金庸群俠傳2》中,被江湖賊人擊敗的你只能讀著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
在《仙劍奇俠傳》中,則是在將軍冢,在鎖妖塔,屬於一代人難以忘卻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請重新來過吧」。
在《荒野大鏢客2》中,則,呃。。。比較令人印象深刻。
在《GTA5》中,它變成了「wasted」,這可能來源於美語俚語「waste somebody」(做掉某人)。而隨著《GTA5》的火爆,這句話已經火出了遊戲圈。不僅可以看到一些國外作死向視頻配上《GTA5》特有的「wasted」,油管上更是有綠幕加原聲的「wasted」素材供人二次創作。
就連說唱美國新星Juice WRLD(小果汁)也因沉迷於《GTA5》而專門創作了首歌,就叫做《Wasted》(喜歡Rap的可以聽聽看)
有人說,在玩遊戲時,如果碰到了怪物,那說明你走了正確的路。
也可以說,在遊戲中「死亡」了,那說明你正在做正確的事,只是方法或技巧不得當。
遊戲的魅力不僅在於劇情、操作、畫面,更在於玩家們一次次從「死亡」中歸來,戰勝遊戲開發者的設計,戰勝自己的不足,以及偶爾時候,戰勝「個別遊戲製作人的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