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一去不復返的海洋小霸王——鄧氏魚

2021-02-16 潛水Diving雜誌

眾所周知虎鯨和大白鯊都是位居海洋中食物鏈的最高層,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掠食者。但你可曾知道美國的科學家最近卻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生活在4億年前的海洋魚類化石,這種魚類的牙齒撕咬力每平方釐米可以達到5600公斤,是人類目前所知最為兇猛的海洋生物。

鄧氏魚(Dunkleosteus terrelli),又名「胴殼魚」,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古生物,身體長約 9米,重量可達4噸,咬合力可達5噸,被視為該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地球史上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魚類,被稱為「海洋中的暴龍」。

鄧氏魚是恐魚科的代表性成員和已知盾皮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是生存於距今約3.6億至4.15億年前泥盆紀的一種擁有著驚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魚,是志留紀和泥盆紀海洋的絕對霸主。

生活習性


鄧氏魚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擁有異常旺盛的食慾,使它成為當時最強的食肉動物。古代鯊魚、頭足類(鸚鵡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類,都在它的食譜內。

咬合力


鄧氏魚的牙齒在閉合的一瞬間,所有的力量都會聚合在牙齒前端極小的區域內,每平方釐米可以產生高達5600公斤的撕咬力。

在目前仍然活著的生物中,美洲鱷的撕咬力最為強大,可以達到963公斤,另外一些動物,如人的牙齒撕咬力為77公斤,狗的撕咬力則只有57公斤,但這與鄧氏魚比起來則顯得根本不足一提。

它的存在比陸上第一隻恐龍的誕生還要早1.75億年。然而,巨大的身軀和體型極大地影響了鄧氏魚的運動速度和靈敏度,這使得它在進化過程中漸漸輸給了小小的鯊魚和其他肉食魚類;再加上地球的環境變化,最終漸漸離開了生物繁衍進化的舞臺 。

《潛水Diving》雜誌微社區——「潛水雜誌小組」已經運營一段時間啦,並成功納入兩位優秀的版主:琳和瘋帽子先生,這裡不僅是我們暢聊的後花園,更是讓潛友們更加親密的小世界。

如果你也有好的照片和想法,或者有什麼新鮮玩意兒跟我們分享,就來「潛水雜誌微社區」吧!

點擊菜單欄的「微社區」即可進入,快來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吧!

相關焦點

  • 遠古海洋霸主-鄧氏魚
    泰雷爾鄧氏魚的復原繪畫鄧氏魚目前確定的至少有十個種,其中模式種為泰雷爾鄧氏魚。鄧氏魚與人的比例有些大型鄧氏魚長度可達6-8米,重量可達1噸左右,也有部分學者推測它們長度可以達到10米,甚至更長。鄧氏魚被視為當時最大的海洋獵食者,是人類已知體型最大的盾皮魚。
  • 海洋科普(1171)| 看起來比鯊魚更可怕的史前魚類
    鄧氏魚是晚泥盆紀(距今約3.6億至3.8億年前)的魚類,它的存在比陸上第一隻恐龍的誕生還要早1億多年。大型鄧氏魚長度可達6-8米,重量可達1噸左右,也有部分學者推測它們長度可以達到10米,甚至更長。鄧氏魚被視為當時最大的海洋獵食者,是人類已知體型最大的盾皮魚。鄧氏魚缺少真正的牙齒,而以兩長條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鄧氏魚的口腔機能非常獨特,它依靠四個關節活動時產生的力量進行撕咬。這種獨特的機能不僅可以產生極大的咬合力,還可以使得鄧氏魚以極快的速度來撕碎獵物。鄧氏魚處於食物鏈頂端,生活在泥盆紀的鯊魚可能是它的捕食對象。
  • 鄧氏魚Dunkleosteus|3.6億年前原始海洋終極鎧甲霸主
    鄧氏魚被視為當時最大的海洋獵食者,是人類已知體型最大的盾皮魚。鄧氏魚生活在3.8億年前到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時期,目前已經發現的一共有10個種類,最大的鄧氏魚有6米長,估計重量大約為1噸!它們曾經是海洋中的霸主,幾乎遍布於海洋的每一個角落。
  • 遠古時期海底霸王鄧氏魚
    8米,重量可達3.4噸,咬合力可達500千克,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物動物。
  • 一味貪大的鄧氏魚
    ,得知鄧氏魚的尖牙咬合力高達5000公斤,為霸王龍撕裂獵物時咬合力的4倍。    這篇英國皇家學會《生物通訊》雜誌2006年11月28日刊登的文章說,鄧氏魚長約10米,重達4000公斤,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牙齒,代之以兩長條嶙峋的刃片,刃片頂端極薄,咬合壓強達每平方釐米5600公斤。而一個重約65公斤的女性,腳穿鞋跟面積0.5平方釐米的高跟鞋,對地面施加的壓強也不過每平方釐米127公斤。
  • 鄧氏魚有多兇猛?其化石都能給4億年後人類產生恐懼敬畏!
    鄧氏魚兇猛外貌,讓人不得不畏懼,鄧氏魚的「裝備」太嚇人,頭部與頸部覆蓋著厚重且堅硬的外骨骼,其它動物的攻擊難於給它造成殺傷,而鄧氏魚不但防禦好,而且攻擊武器也非常厲害,如鍘刀般銳利的牙齒,能切斷、咬裂、粉碎任何獵物!
  • 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 上龍為什麼會成為史前海洋霸主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上龍並不是最強大的     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
  • 地球歷屆海中強者大盤點,海洋霸主還需攻守兼備
    大白鯊是噬人鯊屬的大型兇猛鯊魚,成年大白鯊的體長可以達到6米,一些個體甚至可以達到8米,而體重更是接近於一噸。而虎鯨屬於海豚科虎鯨屬,成年虎鯨的體長也在8米左右,目前所取得的最大記錄為9.75米,體重更是高達5.5噸。那麼大白鯊與虎鯨相比,誰更厲害呢?當然還是虎鯨。首先在體型上,大白鯊就不是虎鯨的對手,其次,雖然大白鯊的遊速很快,但論綜合運動能力,還是虎鯨更勝一籌。
  • 史前海洋十大恐怖生物排名
    是當時的海洋霸主。在那個時代,能與巨齒鯊匹敵的海洋生物大概只有梅爾維爾鯨這種巨形抹香鯨類,而且一不小心,它也會成為巨齒鯊的食物。可見,巨齒鯊是不折不扣的海洋之王。在2018年8月2日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巨齒鯊》,而且還改編成了一本同名科幻小說。而且,巨齒鯊是目前已發現最大的鯊魚。
  • 直擊遠古五大超級巨獸,個個兇殘無比,鄧氏魚旋齒鯊在列
    直擊遠古五大超級巨獸,個個兇殘無比,鄧氏魚旋齒鯊在列上榜一:鄧氏魚鄧氏魚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的大型古生物,距今約
  • 海洋裡的「小霸王」,體長僅50釐米的雪茄達摩鯊,最喜歡咬傷人類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提到鯊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都會和大白鯊之類的「海洋巨獸」聯繫在一起,然而事實上,鯊魚也分為多個物種,其中也有一些非常小的鯊魚,比方說生活在深海,一直到今天,人類對它們了解也不多的雪茄達摩鯊。
  • 地球10大最怪異的史前動物,鄧氏魚第十,翼龍第四,怪誕蟲榜首
    10、鄧氏魚:鄧氏魚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
  • 【科普一下】挑逗海洋小弟的下場會很慘——藍環章魚
    對於海洋的環保意識暫且放到一邊,僅僅為了潛安、安潛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主頁君也覺得應該為大家科普一下這個小家,別看它小,可人家也不是那麼好惹的。藍環章魚是Hapalochleana屬裡僅有的三種生活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從日本一直到澳大利亞的珊瑚礁和潮汐礁石中的一種。它們大多分布於新南威爾斯到南澳大利亞之間。
  • 那些稱霸世界的史前海洋巨獸
    這10大史前海洋巨獸 如果還活著定稱霸世界!
  • 狄更遜水母、奇蝦、鄧氏魚……地球上最早的海洋生物是啥樣呢?
    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批覆雜生物體,它們是當時海洋的統治者,被視為「寒武紀大爆發」前奏。 但是埃迪卡拉生物群並沒有「倖存」,在海底稱霸了約3700萬年後就消失了。關於它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可能因喪失物種優勢被餓死:其他海洋動物的塊頭變大了,奇蝦便沒有了「硬體」上的優勢,終究也就沒有逃脫滅絕的命運。不過對此科學家尚未給出確切的解釋。 等魚類登上歷史的舞臺,我們就來到了泥盆紀。 在泥盆紀,各種魚類空前繁盛,有頜類、甲冑魚數量和種類增多,現代魚類——硬骨魚開始發展。
  • 國民遊戲機小霸王從輝煌到沒落僅用了30年
    11月10日,廣東益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在小霸王官網上發表聲明稱,近期「小霸王被申請破產」的小霸王實際上是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系曾與小霸王合作的第三方經營運作VR產品開發方,現與「小霸王」品牌或產品無任何關聯。網友又紛紛表示「爺青回」,爺的青春又回來了。劇情翻轉,隱患依舊。小霸王雖未破產,但風頭早已不如當初。
  • 海洋科普(1328)| 侏羅紀時期的海中吸塵器
    本文來自 海洋世界傳播(ID:oceanworld1975)在今日的海洋中最大的動物是鯨,但是鯨並不是魚,是哺乳動物,而最大的魚其實是鯨鯊。鯨鯊(上)在遠古的海洋中有一種比鯨鯊還要大的魚,它像吸塵器一樣張著大嘴巴在海洋中緩緩遊動,它就是利茲魚
  • 海洋科普(1303)| 鯨魚擱淺會鯨爆的原因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一下,鯨魚雖然名字裡也有「魚」,但是它們卻更像我們人類。它們和我們一樣是哺乳動物,呼吸的是空氣,依靠的是肺,它們無法長時間呆在水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到水面呼吸。但是為什麼它們不能和我們一樣在陸地上多生活,哪怕是一小段時間呢?
  • 今日科普|海洋頂級掠食者—大白鯊
    地球之所以被稱為「藍色星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佔據了整個地球表面70.8%面積的海洋。海洋就在我們的身邊,然而從人類的視角出發,因為我們身在陸地,所以總感覺海洋離我們非常遙遠,也習慣性地忽略它的存在。陸地已經被過度開發,太空也一再被人類探索,唯有海洋,我們對它知道得太少了。可我們都是海的孩子。達爾文說,生命起源於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