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酷派勝訴小米難上加難!涉案專利1件被判全部無效、2件部分無效;
集微網消息,來自中國家電網消息稱,2018年12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發布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第38340號),宣告第200610034034.8號(移動通信終端的協同方法及其界面系統)發明專利權全部無效。據悉,該項專利權人為宇龍通信,無效宣告請求人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實際上,除了上述專利之外,小米通訊還在去年4月對宇龍通信的其餘兩項專利發起了無效宣告請求。根據專利覆審委員會已經發布的決定書,宇龍通信第201210250264.3號(終端和應用程式的新事件的處理方法)和第201210064396.7號(終端和應用圖標的管理方法)發明專利權均被判定部分無效。
截止目前,在酷派起訴小米專利侵權的涉案專利中,已有一件專利被判全部無效,兩件專利被判部分無效。
據了解,酷派和小米的專利之爭開始於2018年年初。2018年1月26日,酷派發布公告稱,附屬公司宇龍通信以生產、銷售產品侵害三項發明專利為由,將小米通訊、小米科技、小米之家深圳第一分公司等小米關聯公司訴至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小米停止侵權行為並連帶賠償經濟損失。
2018年4月,小米通訊分別於9日、12日、28日,對所屬宇龍通信的三項涉案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提起無效宣告請求。然而,酷派集團於5月10日再次發布公告,宇龍通信以侵害第200610034036.7號(多模移動通信終端通話記錄界面系統的實現方法)發明專利為由,將小米等訴至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可以看到,在酷派起訴小米專利侵權的涉案專利中,共涉案的發明專利有四件,其中三件已經獲得專利覆審委員會的宣判,而針對最後一項專利,即酷派第200610034036.7號(多模移動通信終端通話記錄界面系統的實現方法)專利,小米通訊已經提起無效宣告請求,專利覆審委員會已確定在2019年1月8日對此訴訟進行口頭審理。
值得一提的是,酷派首席智慧財產權官張娜曾在2018年5月11日召開的溝通會上表示,對小米發起的訴訟涉及4項專利,有兩項是在2006年就申請的安卓手機技術專利,而安卓手機在2008年才開始在中國展開生產,有關專利都在中國海關備案,其中還有一件專利獲得中國專利獎。
從2018年1月至今,酷派針對小米公司至少發起了七件專利訴訟,每件專利的索賠金額都在1000萬元左右,如果酷派勝訴則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資金,這對於危機四伏的酷派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但是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卻指出,從目前的進展來看,酷派的願望能否實現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專利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有待無效宣告程序檢驗,另一方面,被判部分無效的專利,能否在侵權案件審理中獲得法院支持,以及認定構成侵權後,索賠金額能否得到支持,還存在很多的未知數。
2.IBM已經連續第26年名列新獲專利排行榜榜首;
來自IFI的數據,連續第26年 - IBM在2018年獲得的專利數量又一次超過任何其他美國公司 - 確切地說,9100個。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是這一計算巨頭在人工智慧以及雲和量子方面的工作成果。在2018年期間IBM獲得的1,600多項AI相關專利中,最亮眼的一項是Project Debater,這是IBM Research首個人工智慧系統的名稱。
該系統實際上可以在複雜主題上與人類進行辯論。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IBM的發明為機器學習提供了專利,以便識別相關文本段的證據,以支持或反對指定的主張或主題,這一進步可用於在機器和人類如何與之交互方面取得突破。
「在我們108年的歷史中,智慧財產權的戰略性使用一直是IBM成功的核心,」IBM研究實驗室主任兼研究副總裁Jeff Weisler告訴媒體。 「我們一直在尋求推進專利的運用,以平衡專有和開放式創新。」
IBM在今天的公司博客文章中解釋,這些專利和相應領域的工作通常在企業用於研究該技術的相關實踐之前很久就開始了。儘管如此,該公司在今年還是探索了許多全新的技術領域 - 例如促進健康和安全的方法,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設計思路,對嵌入假肢的電子元件進行通信等,該公司還獲得了區塊鏈技術以及量子計算用途的專利。
2018年,IBM獲得了2000多項與雲計算相關的專利,以及1400多項網絡安全專利。較為具有代表性的一項是針對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來打擊語音網絡釣魚活動,該方法使用問答系統來監控和分析雙方之間的語音對話。目的是確定一方欺騙另一方的企圖,並實時警告潛在的受害者。
「我們都注意到氣候變化對我們星球的影響,以及技術有助於減輕和管理其影響的潛力,」IBM的博客文章繼續說道。 「為此,2018年,IBM研究人員申請了一種診斷工具專利,該工具可以使用機器學習和圖像分析來幫助科學家識別植物物種,診斷和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還開發了一種早期檢測系統,用於識別和監測潛在的破壞性溫度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是氧氣水平和海洋生物的養分。」
「與這樣一群才華橫溢的發明家,科學家和思想家合作是一種榮幸,看到這些同事因其成就和對各自領域的貢獻而獲得認可更是有益。來自全球的IBM研究人員為這一創紀錄的專利年度做出的傑出創新確實為未來做好了準備 - 幫助企業和社會變得更智能,更安全,更可持續。」cnBeta
3.日亞化控Corlant侵害專利 請求賠償;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臺北8日電)日本LED大廠日亞化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認為Valenti品牌的汽車售後零件經銷商Corlant株式會社所銷售的汽車LED位置燈侵害日亞化專利,請求損害賠償並核髮禁制令。
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Nichia)表示,在本件訴訟中請求禁制令及損害賠償的系爭侵權產品為Corlant所銷售的汽車LED位置燈(產品型號:T10S-W0909-1)。日亞化認為,該產品配置的LED侵害日亞化的日本專利第5800452號與第6320582號,此等專利與PSS(圖形化藍寶石基板)技術有關。
PSS技術是LED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日亞化在超過15個國家擁有100件以上關於PSS技術的專利。
日亞化說,日亞化致力於保護其擁有的專利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對於任何國家的侵權人將採取適當且必要的措施。(編輯:郭萍英)中央社
4.中國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0.2萬件 同比增長18.1%;
光明日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袁於飛、通訊員馮浩從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獲悉,截至2018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0.2萬件,同比增長18.1%;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5件。2018年度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5萬件,同比增長9.0%。另外,2018年,我國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超過350億美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2018年我國智慧財產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歷史性重構,順利完成國家和省級智慧財產權機構改革任務,實現商標、專利、地理標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集中統一管理。
除了專利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國內有效商標註冊量(不含國外在華註冊和馬德裡註冊)也達到1804.9萬件,同比增長32.8%;每萬戶市場主體商標擁有量達到1724件。馬德裡商標國際註冊申請量超過6000件,同比增長25%以上。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380個,另註冊地理標誌商標4867件。
據了解,我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已完成首次審議,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對智慧財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商標註冊平均審查周期縮短至6個月以內,提前52天完成「放管服」改革年度目標任務;商標駁回覆審案件審理時間壓縮到7個月以內。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10%。專利審查有責投訴同期下降52%,PCT國際專利申請審查意見問題率下降到不足1%,審查質量社會滿意度持續提升。
此外,我國智慧財產權運用效益也實現快速增長。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超過350億美元;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出口額提前實現「十三五」專項規劃「5年累計100億美元」的目標。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219億元,同比增長11.8%。核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企業8179家。《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08日 08版)
5.2018專利審查大盤點;
推進專利質量提升工程
自《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印發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多措並舉、科學謀劃全鏈條各環節的專利質量提升工作,努力實現專利領域的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效率審查、高效益運用。2018年,在踐行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的徵程中,國家知識產權局進一步推進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特別是在專利審查質量提升工程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主要包括全面提升審查質量管理水平,加強審查員能力建設,著力提升PCT審查質量,著力提升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領域審查質量,重點提升特定領域審查質量,努力提升中醫藥領域審查質量,重點提升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審查質量,以及繼續提升覆審無效審查質量。
點評
提升專利質量,是我國由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由智慧財產權大國向智慧財產權強國邁進的必然要求。如今,改革已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的鮮明特徵。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真貫徹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在不斷提升專利質量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行,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PCT質量管理獲得國際認可
2018年2月,在西班牙馬德裡召開的第八次PCT國際單位質量小組非正式會議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邀圍繞質量管理和PCT質量管理進行主題發言。這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次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平臺上正式介紹質量管理情況和成果。我國參會代表進行了長達20分鐘的主題發言,與會代表興趣濃厚,交流廣泛。在PCT質量小組平臺上宣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質量建設成果,不僅符合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的要求,還能彰顯我國PCT大國的國際形象。
在大會上,我國代表的發言內容點面結合,既包含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質量管理目標、質量管理機構、質量保障體系、質量管理措施、外部反饋等基本信息,又突出了PCT質量管理的內容,包括PCT審查員情況以及針對PCT國際專利申請的質量管理措施等。
點評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每個月對各國專利審查員制定的PCT國際檢索報告進行形式檢查。自2017年6月起,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個月的錯誤率均不足1%。無論是我國受邀在國際會議上分享質量管理經驗,還是較低的PCT國際檢索報告錯誤率,都彰顯了我國專利審查質量正在不斷提升,並獲得了國際認可。
審查質量用戶滿意度持續提升
為了全面了解用戶的意見,國家知識產權局委託專業的研究機構自2008年起每年對審查質量的用戶滿意度進行調查,並通過信訪、代理人反饋、電話信函等多種反饋渠道積極收集社會公眾對專利審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設立了專利審查業務投訴平臺,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審查質量投訴處理機制。2017年用戶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專利審查質量的滿意度指數為83.9,已連續8年處於滿意區間,且為7年來滿意度指數增幅最大的一年,用戶對PCT國際檢索、初審報告及服務評價良好。
建立和完善外部質量反饋機制的目的在於接收社會公眾針對專利審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局內外共同作用的審查工作改進機制,促進審查質量持續提升。
點評
建立和完善外部質量反饋機制有助於查漏補缺,廣泛收集社會公眾對專利審查工作的意見,對比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及時予以改進。同時,通過獲取和分析社會公眾反饋的重要信息,便於今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通過此次用戶滿意度調查可以看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以來,切實取得了成效。
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
為切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國家知識產權局結合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布局要求及地方優勢產業發展需求,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的結果,先後在全國批覆設立了23家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領導就加強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工作提出的關於快速協同保護工作的要求,即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應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業務相結合,以快速維權機制為基礎,實現從外觀設計專利向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拓展、從審查向覆審無效拓展、從單一產品向整體行業拓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業務管理部會同有關部門及單位,積極探索在「快保護」模式下,努力實現流程管理、檢索審查、資源調配及質量監控等模式的轉變,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順利進行。
點評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家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正式投入運行,包括中國(常州機器人及智能硬體)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中國(煙臺)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中國(長沙)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中國(浦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中國(佛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等。各地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的設立將有助於促進智慧財產權保護提質增效。
加強專利審查人才培養
專利審查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核心業務,在目前「一局多中心」的格局下,保障新審查員培訓質量,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利審查隊伍,對我國智慧財產權事業發展十分重要。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人事教育部(下稱人事教育部)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以統一培訓課程、統一授課師資、統一考試模式、統一頒發證書的「四統一」為抓手,對各京外中心的新審查員入職培訓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規範和指導,並在實踐的基礎上於2017年開展了課程體系評估工作。截至目前,圍繞新審查員入職培訓工作,人事教育部已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標準化課程體系,培養了一批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立了標準化的考試模式,積累了成熟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業務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審查標準的執行一致、基礎人才能力的持續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點評
「積極拓展和提高審查員在技術、外語、法律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審查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審查員隊伍」,是《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對人事教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2018年,人事教育部圍繞審查員培訓工作,堅持用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形成了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為提升審查質量和效率提供了人才支撐。
聯合審理有效縮短專利維權周期
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下稱專利覆審委員會)與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了聯合審理活動,涉案當事人對此次聯合審理作出高度評價。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審查和侵權審理程序聯動,是專利覆審委員會為縮短專利維權周期、開展多模式審查的有益探索。除了與法院開展聯合審理外,專利覆審委員會還和原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原四川省知識產權局等地方知識產權局開展了多次聯合審理。
在一天或半天的時間裡,先進行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案件的口頭審理,緊接著進行專利行政執法案件或法院專利侵權案件的審理,確權程序和侵權判定程序無縫銜接,相繼進行,這一聯合審理的模式為提高審判效率、方便當事人維權提供了極大便利。兩個程序順暢銜接,案件審理標準的一致性進一步提高。
點評
專利維權周期長,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近年來,專利覆審委員會不斷思考如何通過創新審查模式,進一步加快專利確權和專利侵權判定程序的有效銜接,進而縮短侵權案件的審理周期,解決當事人專利維權的「痛點」問題。收到社會各界反饋的良好效果後,專利覆審委員會將聯合審理納入了2018年專利審查計劃,作為多模式審查的一種方式全面推廣。
智能系統助力審查提質增效
升級電子申請離線客戶端、新增電子申請在線業務辦理平臺,覆審無效立案及流程管理系統(下稱系統)於2018年3月24日正式上線。系統上線運行後,用戶可以通過離線、在線兩種電子方式提交專利覆審、無效宣告請求,同時,系統全面實現了通知書電子發文,使專利覆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流程更加智能化。
與以往的審查模式相比,系統增加了一種新的專利覆審、無效宣告請求辦理工具——交互式平臺,其具備業務導引、自動推送、解釋提示、填寫細化等功能,申請人可以通過交互式平臺在線提交電子請求,並得到實時反饋與指導。此外,通過參考交互式平臺的理念,系統將包括新請求及中間文件在內的255個審查規則前移至請求端,在提交請求時對請求人進行提示,供請求人及時修改,提高覆審、無效宣告請求案件的質量,進而提高立案效率。
點評
394項審查規則設定,多家專利代理機構全程參與測試,系統的上線運行,凝結了專利覆審委員會、系統開發方和專利代理人的集體智慧。該系統對內可進一步優化專利審查流程,對外可提高覆審、無效宣告請求案件的質量,是專利覆審委員會在積極探索專利審查模式、提高審查服務社會能力方面邁出的堅實一步。
短周期案件管理縮短專利確權周期
專利覆審案件的平均結案周期從2014年的14.6個月下降到目前的9.9個月,專利無效宣告案件的平均結案周期從2014年的7.2個月下降到目前的5.2個月。在專利覆審、無效宣告案件數量連續多年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結案周期還能保持在合理區間並逐年縮短,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短周期案件管理試點工作,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下稱專利覆審委員會)提質增效、有效控制審查周期的重要抓手。從2015年開始實施短周期案件的管理機制試點,到不斷完善短周期管理模式,再到穩步擴大短周期試點規模,專利確權周期不斷縮短,有效解決了專利維權周期長的問題,專利覆審、無效審查工作的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
點評
短周期案件管理試點工作是專利覆審委員會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創新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有益嘗試。同時,短周期案件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機制,也為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專利優先審查管理辦法》和支撐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工作提供了機制保障。今後,專利覆審委員會將進一步推廣無效宣告審查短周期管理工作,持續圍繞提高質量和效率、增強服務開展工作,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外觀設計分類國際影響力加深
2018年初,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聯盟專家委員會第十三屆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上,來自28個國家或組織的代表圍繞第十一版《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的修訂和補充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會代表共提交了668項提案條目,涉及第十一版《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修訂的提案為664項,其中477項提案獲得通過。
會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提交了涉及「產品項修訂」「新增細分小類」「使用指南修改」三大部分共計110項提案條目,其中共有98項涉及創新小類及新興產品、我國特色產品等重點提案獲得通過,提案通過率達到了89.1%。此次會議的成果在2019年新版《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中生效,有利於推動洛迦諾分類體系的改革向有利於我國的方向發展。
點評
此次《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涉及修訂的產品項約佔分類表產品項總量的8.6%,其修訂數量之大、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將對後續外觀設計領域的分類實踐及應用產生顯著影響。在此次會議上,我國提案的通過率不僅明顯提升,而且提案內容的專業性、典型性、完整性也受到了參與成員國的廣泛認可,彰顯了我國外觀設計制度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構建為民服務大窗口
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志願服務崗在第三批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崗)、示範站(崗)申報命名活動中,獲評「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崗」的稱號。智慧財產權志願服務崗依託於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陳列館、專利展示廳,組織局內優秀青年志願者,面向社會公眾宣傳講解智慧財產權制度和文化,組織開展公益講座,提供專利文獻信息服務,促進了公眾智慧財產權意識和能力的不斷提升。
在為社會公眾提供智慧財產權服務的過程中,智慧財產權志願服務崗的志願者也強烈地感受到公眾對於智慧財產權服務不再僅僅滿足於基本的概念知識,而是有了更為多元、更加深入的需求,意味著社會公眾智慧財產權運用的水平不斷提升。
點評
智慧財產權志願服務崗自設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滿足社會公眾對智慧財產權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方式。今後,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提高智慧財產權文化宣傳和服務能力,深化窗口服務大格局,構建為民服務大窗口,搭建交流學習大平臺,推動專利文獻服務窗口成為整合資源支撐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的窗口,成為普及技能推動專利質量提升的窗口,成為交流互動服務社會公眾的窗口。人民網
更多重磅新聞:
1.5G手機今年滲透率僅0.4%,基礎建設到2022年完備;
2.黑鯊天行者手機曝光,搭載高通驍龍855處理器;
3.對抗英偉達和亞馬遜!英特爾與臉書組隊研發AI晶片;
4.老羅新年首場主講發布會:快如科技子彈簡訊大更新;
5.中興通訊通過增強級認證,獲得業界權威認可;
6.三星電子業績「爆雷」 在中國手機市場腹背受敵;
7.2018中國手機風雲錄:蘋果三星失勢二線品牌大調整;
8.未來三年內 Amazon Go業務規模有望超越40億美元;
9.三星Galaxy A系列上海品鑑會:A咖實力集結;
10.可撓式手機蠢蠢欲動 臺連接器廠兆利:已成立研發團隊搶商機;
11.福特從2022年起為汽車配置基於5G的C-V2X技術;
12.中國聯通與IBM牽手聚焦物聯網實現共創、共生、共贏;
13.美光助力Mobileye加速推進L1-L5自動駕駛功能;
14.NVIDIA 推出全球首款商用 L2+自動駕駛系統 DRIVE AutoPilot;
15.臺灣行動支付 LINE Pay蟬聯龍頭;
16.蘋果機殼供應商可成 保守看待2019年前景;
17.低頻5G新裡程碑 T-Mobile測試信號覆蓋逾1000平方英裡;
18.揭秘CES2019英特爾與阿里巴巴宣布達成合作;
19.今日頭條與中國移動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探索5G應用;
20.特斯拉又一起自駕車禍,一臺機器人「死亡」;
21.強行蹭羅永浩熱點,AGM官方買5臺堅果Pro 2S致歉;
22.超高顏值!雷軍微博公布紅米Redmi獨立品牌真機圖;
請下載愛集微APP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