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新發文,4次提及關鍵環節,一大表述罕見!兩大龍頭頻頻出手,超級風口再起?

2021-12-21 券商中國

以上音頻技術來自:訊飛配音

剛剛,中央再度發布超重磅文件,這次劍指碳達峰、碳中和!

據新華社10月24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系統謀劃、總體部署。

根據意見,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風能和光伏被多次提及,且排序都在第一和第二位,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此外,在「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部分,用了「優先」字樣。這一表述此前並不常見。

從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來看,儲能是關鍵一環。只有做好儲能,新能源帶來的電力供應才會趨於穩定。在此次文件中,四次提到了儲能。表現決策層面對於這一問題亦是非常重視。在產業層面,也可以看到,華為和寧德時代兩大龍頭在該問題上頻頻出手。這是否意味著新的一波行情再起呢?

從該文件來看,對於碳達峰和碳中和有一個總體的目標。即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並實現穩中有降。

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可以看一組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9.3億千瓦,佔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較2012年增長14.6個百分點。其中:水電3.7億千瓦、風電2.8億千瓦、光伏發電2.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2952萬千瓦。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也就是說,相比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還有9個點的上升空間,風電更是有6.7億千瓦的上升空間。

那麼,這將需要帶動多大的投資呢?10月23日,在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渣打集團執行長溫拓思(Bill Winters)表示,中國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需要127萬億~192萬億元(20萬~30萬美元),相當於每年需要3.2萬億~4.8萬億元相關投資。

儲能是新能源的關鍵一環。只有做好儲能,新能源帶來的電力供應才會趨於穩定。在此次文件中,四次提到了儲能,表現決策層面對於這一問題亦是非常重視。

一是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並舉,優先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因地制宜開發水能。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利用生物質能。加快推進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

二是推進電網體制改革,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

三是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編制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採用「揭榜掛帥」機制,開展低碳零碳負碳和儲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攻關。

四是深入研究支撐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友好併網的智能電網技術。加強電化學、壓縮空氣等新型儲能技術攻關、示範和產業化應用。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範和規模化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大龍頭公司在儲能方面也是動作頻頻。首先是,華為數字能源與山東電建三公司成功籤約沙特紅海新城儲能項目,該項目儲能容量達到1300MWh,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對全球儲能行業的發展具有戰略性的示範作用,有望拉開儲能高速發展的序幕。其次是,寧德時代近期籤署4份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有3份協議涉及到儲能。可見,產業層面已經有所動作,而且從中報來看,寧德時代這塊業務增速非常快。

關鍵環節的投入亦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期。

安信證券信認為,中長期層面,碳中和已成為當前我國重要政策主線,在其推進過程中,預計將有四大確定性趨勢出現:

一是能源轉型仍是重中之重,新能源及儲能板塊迎來歷史性發展機會;

二是電價市場化趨勢中,機制化大概率仍不會缺席,向新能源轉型的發電企業基於成本優勢將長期受益;

三是歐盟經驗下,作為推進碳中和的有效市場工具,碳交易機制將持續完善,受管控行業中的「減排先鋒」具備較強碳資產轉換能力,有望持續受益;

四是部分周期品將迎來類供給側改革,板塊估值邏輯或面臨重構,全行業利潤面臨限產和碳配額成本衝擊,轉型龍頭有望迎來新機遇。

據中金公司測算,全球2030年電化學儲能出貨將達864GWh,對應電池Pack市場空間8857億元,較2020年超過30倍成長空間,其中海外市場出貨/市場空間佔比達78%/90%。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山西、山東、寧夏、青海、內蒙古等多地陸續出臺新能源配置儲能方案。湖北省更是擬建設化學儲能電站38個,總計規模將超2.6GW/5.0GWh。

相關焦點

  • 中央空調出風口溫度正常值是多少度?
    夏季正是天氣炎熱的季節,是空調使用的旺季,而小編接到客戶放映說他們家中央空調的溫度設定值是27度,但是出風口的測試溫度是17度,運行一段時間後是19度,是不是中央空調沒有在正常運行呢小編下面就來跟大家說說中央空調出風口溫度的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影響中央空調出風口溫度的幾個因素:室內溫度、室外溫度、是否帶電加熱、室內風機的風量大小、空調的新舊、空調的功率大小、製冷劑是否足。這麼多因素影響中央空調出風口的溫度,那麼,多少度是正常的呢?長沙中央空調世友小編提醒大家:一般情況下,中央空調出風口溫度沒有一個固定值,應該說與出風口和進風口溫度的溫差不低於8度就是正常的。
  • IPO核發4家34.22億!三代胰島素龍頭過會2年多終拿批文,還來了一隻雲計算股...
    深次新股指本周大漲3.77%,受益於部分科創個股的活躍,新股與次新股指本周大漲5.28%。周五地攤經濟題材有所回落,次新裡的地攤經濟龍頭錦和商業衝擊三連板失敗,周五最大回落幅度超12%,地攤經濟這個題材雖然比較新,但不太愛湊這個熱鬧,感覺想像空間有限。
  • 中科院出手!英國最新宣布!A股光伏ETF爆了 ,這些基金公司火速出手了!
    光伏ETF太火爆,這些基金公司火速出手了!來源:中國基金報記者 陸慧婧 方麗12月20日一則公告顯示,高瓴資本158億元受讓光伏龍頭隆基股份6%股份之後,將原本火爆的光伏行情繼續推高,也帶動相關光伏企業、光伏指數創出歷史新高。
  • 中央點名、中科院出手、香港發力,這樣的地方在深圳沒有第二個!
    繼在特區四十周年的講話中重點被提及不久,河套深港合作創新區又迎來重大新進展!
  • 從兩份CCC認證型式試驗報告,探討電吹風發熱絲型號規格的表述
    電吹風的發熱絲是電吹風的關鍵元器件,在電吹風CCC認證型式試驗報告的「安全關鍵件清單」中需要列出並註明發熱絲的「型號規格」,包括「生產者」、「生產企業」、「認證標準」等。那麼,電吹風發熱絲的型號規格應該如何表述呢?近日筆者見到了兩個檢測機構出具的電吹風CCC認證試驗報告,其關於發熱絲型號規格的表述各不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
  • 剛剛,中央定調明年A股!
    美股昨晚又創歷史新高,據說是今年第67次,加上半導體重磅利好,大家都以為今天A股又行了!
  • 華為被逼出罕見動作,中國果斷出手,加拿大時間不多了
    就在孟晚舟案面臨關鍵時間節點之際,1月15日,任正非罕見接受多家外媒採訪,指出華為今年將面臨困難,強調華為不是一家間諜公司;另外,他也表示,自己「非常想念」女兒孟晚舟,但又同時稱讚了孟晚舟案的始作俑者——美國總統川普。同日,對於替美國出頭拘捕孟晚舟後還不斷升級事態的加拿大,中國政府終於正式出手了。
  • 最新科技龍頭50強+高增長股名單一覽
    在去年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分別排在了明年重點任務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而且,全文中「科技」和「創新」分別出現了14次和16次,而2019年底時分別提了6次和10次。
  • 近10年「最強風口」來了!?
    同時,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4月,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申請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以佔比34%排名全球第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工信部曾在今年5月表示,目前5G系統、晶片、終端等產業鏈主要環節已基本達到商用水平。
  • 高層頻頻發話,新冠之後,一個重大轉向出現了
    短短3個月內,中央已經至少4次在高規格會議上,提及「雙循環」: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最近一次,就在幾天之前。我們看到「雙循環」的重要性,絕不僅僅在於出現頻率之高,關鍵之處是中央給「雙循環」下的論斷: 「這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過去,中國舊的發展格局是「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已經用了40多年,不是說改就能輕易改的。
  • 「從魚到人」的關鍵環節
    硬骨魚綱的起源與早期分化構成脊椎動物「從魚到人」演化鏈條中的多個關鍵環節,我們人類所具有的很多解剖學特徵都可以追溯到這些魚類遠祖,其來龍去脈素來是古生物學界與演化生物學界極力探索的焦點問題。硬骨魚綱的起源與早期分化構成脊椎動物「從魚到人」演化鏈條中的多個關鍵環節,我們人類所具有的很多解剖學特徵都可以追溯到這些魚類遠祖,其來龍去脈素來是古生物學界與演化生物學界極力探索的焦點問題。
  • 礦池限電與網際網路老炮「復活」,一個風口正在崛起
    ,網傳央行建議對比特幣礦場限電……上述事件,看上去互不相干,未來的走向卻密切相關,都與一個「曖昧」的風口相關。考慮到比特幣70%的礦池算力分布在中國,交易層面難以控制,從挖礦環節著手的確是一手妙棋。而導火索麼,耗電量巨大便是礦池的原罪。2017年11月,Digiconomist發布一組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用於比特幣「挖礦」所產生的年用電量預計為29.05TWh,即290.5億度,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以國家為單位,排全球第61位。
  • 美的中央空調
    節能效應可以為消費者們節約電費成本,而低碳效應則可以保障消費者們的身體健康不受影響,這兩方面,都是能夠吸引消費者們目光的關鍵因素。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我們要如何購買到低碳節能的中央空調?      3、選擇合理的空調布局     主機位置,要置於通風散熱良好便於維護的位置,同時,要儘量隱蔽,避免影響房子的外觀或噪音過大。
  • 那些扯淡的5G概念龍頭
    在這喧囂塵上的氣氛中,請咬死一個問題:那些號稱5G概念龍頭的國產代替裡,能落實到產品的究竟有幾家?近來5G是一個超級熱門詞:各種大廠官宣出文案必須提及,各種科技自媒體更是使勁往上蹭,隨便你關注幾個科技類公眾號,基本上每天都得被被「5G」一次。
  • 不為人知:Angelababy生日 黃曉明發文疑婚變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
  • 龍頭又有大動作?
    機構研報,方正證券稱,市場下跌原因主要是貨幣政策轉向之聲再起,資金利率顯著上行觸發春節前流動性緊張擔憂。市場下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媒體報導,近日舉辦的「ZY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與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專題研討會上,相關領導表示「貨幣政策有必要針對某些領域的泡沫進行適度轉向」,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預期有所增強;二是央行連續3日維持地量的逆回購操作,延續淨回籠的態勢,考慮到春節取現等因素影響,資金面較為緊張,債市顯著調整,銀行間和交易所回購利率顯著上行,觸發節前流動性緊張的擔憂。
  • 大眾日報本周要聞:兩篇頭版頭條報導「龍頭作用」,講的都是什麼事?
    其中,2020年1月4日的頭版頭條以《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為題;2020年1月5日的頭版頭條關注的是——「濟南速度」是如何來的,「龍頭」作用是怎樣發揮的?請看詳細內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流程再造要堅持全省一個平臺、一個號(碼)、一張網絡、一朵雲「盤點2019 展望2020」重點報導前兩篇關注動能轉換、國企改革「濟南速度」是如何來的,「龍頭」作用是怎樣發揮的?
  • 資本猖獗,中央該出手了!
    只要拼多多仍然存在,這種瘋狂的工作強度就不會消失,他們會將第二天11點前定義為昨天、會讓測試同事早上8,9點下班、產品同事14-3-7作息(下午14點上班,工作到凌晨三點,一周工作7天),甚至16-4-7(下午16點上班,工作到凌晨4點,一周工作7天)作息。甚至會晚上21點提需求讓第二天凌晨4點上線、會因為前期設計的問題而讓大家切版本切到凌晨4點。
  • 我國晶片產業各細分領域龍頭名單!
    根據產業鏈劃分,晶片從設計到出廠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 6 個部分:(1)設計軟體,晶片設計軟體是晶片公司設計晶片結構的關鍵工具,目前晶片的結構設計主要依靠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還可以關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簡稱「大基金」)這幾年的投資標的。
  • 【上海一周】這張特別的「上海地圖」,為何又被頻頻提起
    一年多來,這是最令高層牽腸掛肚的問題之一,亦被視作上海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問題。而當前的經濟運行環境下,通過產業升級尋求突圍,更是當務之急。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可謂有喜有憂。在外部環境趨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現的背景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部分行業的增長有所加快,現代服務業相對較快的增長勢頭,都是向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