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策, 後期:劉曉丹、 秦嶺, 編輯:於旭東。
2013年,俄羅斯居民從中國網購一件冬衣,必須在夏天通過繁瑣的跨境網銀下單。因為物流要兩三個月,消費者收到衣服時,天氣已經轉暖。
時至今日,一盒車釐子從北美洲的田間摘下,原封不動打包到中國消費者餐桌,只需要48小時。
這樣便利的海淘體驗,放在當年是不可想像的。無數海淘消費者,都曾有過一段不堪回憶:各種選代購、鑑別真品,買件東西,幾乎得自學成專家,好容易依靠火眼金睛買定了,還得等幾周才到貨。
海淘成了智力+體力活兒。即使如此,2013年中國的海淘族規模已經達到1800萬人,海外購物開支高達2160億元人民幣。
面對如此巨大的消費潛力,沒有誰會不動心。
面對巨大需求,企業迅速行動起來。2014年前後,ASOS、洋碼頭、西洋匯、美國購物網等國際國內的專業海淘網站迅速出現,國內多家電商也都紛紛增加了跨境電商業務,如阿里上線天貓國際,京東上線海外購,此外蘇寧易購、聚美優品、唯品會等也紛紛加入,拉開了中國消費者「買遍全球」的序幕。
在天貓國際上線後的第二年,劉鵬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掌舵天貓進出口業務。過去數年劉鵬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迅速而巨大的變化。今年的疫情,更是加速了消費習慣向線上轉移的趨勢。
今年雙11 落幕後,各家電商平臺照例開始曬戰績單。除了國內交易額,今年進口商品迎來了大爆發。作為頭部玩家,天貓國際進口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47.3%,從宏觀上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額達到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高於外貿整體增速。
境外消費的大規模回流讓跨境電商站在了風口之上,跨境電商該如何把握機會,是我們和劉鵬需要共同探討的主題。
01
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是深度供應鏈
入職阿里巴巴後,劉鵬就曾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2013年3月,阿里巴巴在俄羅斯舉行了一次大促,短短一天之內產生了17萬個包裹,但俄羅斯一天只能處理3萬個包裹。一個月後,這批500噸重的包裹抵達俄羅斯海關時,直接癱瘓掉了整個郵政系統。後來,阿里巴巴開始改造中俄物流,並建立了海外倉儲,最快一個小時內就能把貨物送到顧客手中。
實現這樣的購物體驗,背後需要打通從物流到倉儲庫存管理,從交易到金融支付,直至進出口清關,通關,把整個跨境業務鏈的方方面面上加以改造和升級。這需要電商平臺為商家提供海外倉儲、國際幹線、清關以及國內配送等一站式服務,將原本各自為政的的環節,合為一體。
過去5年,這些都是劉鵬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因為只有解決了這些,才能真正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不妨從一瓶法國洋酒進入中國的過程,來了解下跨境購物背後複雜的鏈條。
當一位中國消費者,想在天貓國際買一瓶跨境直郵的法國洋酒,之後會發生什麼?
首先,這瓶洋酒由天貓國際在法國的官方買手團採購,並送入到菜鳥在法國的海外直郵倉庫。
訂單確認後,這瓶酒就開始了它的跨境旅程:通過菜鳥歐洲卡車網絡,花6個小時,這瓶酒乘坐卡車從巴黎抵達了列日機場。
天貓國際海外直購聯合菜鳥建立了集倉儲、轉運和電子關務為一體的數字貿易樞紐,每天都有菜鳥包機在此起降。這瓶酒趕上了最快的一班包機,並在12個小時之後抵達杭州,辦理清關手續之後,這瓶酒被送入到了轉運倉。此後快遞公司攬件,將包裹直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消費者在手機上的簡單操作,背後考驗的是平臺的B端供應鏈、金融鏈以及C端服務能力。
在疫情後時代,每個市場參與者都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誰擁有深度的產業鏈、供應鏈縱深能力以及底層技術能力,誰就可以用最小的成本來撬動最大的效率,成為這場行業巨變中的贏家。
華爾街見聞:跨境電商處在一個風口之上,行業應該如何把握機會,又有什麼樣的難點,那麼接下來的增速和體量會是怎樣?
劉鵬:從15年到現在到19年,跨境電商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9%,今年同比達到了24%,疫情後消費加速線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在這個趨勢過程中,中國消費者也發生了巨大變化。15年海淘興起時,主要消費人群是媽媽們買紙尿褲、買奶粉,後來變成年輕女生買美妝,但今年疫情發生後,所有品類都在爆發。這是行業的紅利。
但紅利背後也有挑戰,首先是來自於供應鏈。疫情讓海外生產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受到影響,成本也在上升,特別是今年一季度,我們看到供應鏈在不停的抖動,即使到現在,我們仍然需要花大量資源和能力保持海外的供應鏈的穩定。第二個是中國消費者習慣的迅速變化。今年大家宅在家裡,開始買小電器,在家裡面健身,還買各種保健品,消費需求變得碎片化。
華爾街見聞:跨境電商業務可能涉及到的流程非常複雜,作為平臺,在這方面遇到的難點在哪裡?有沒有新的突破點需要投入?這裡面盈利的問題又是如何考量的?
劉鵬:跨境是行業專用名詞,消費者理解的可能就是海外品原裝進口。我們內部會把這些商品怎麼從海外到中國的鏈路,做成考試題,來測試智商。因為鏈路很長,在海外要出口清關,然後到國際幹線,走海運空運,再進入國內清關,還有一系列的海關監管要求。80%的商家是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還不夠了解。
阿里巴巴在過去的幾年做了幾件事。首先,不斷沉澱跨境基礎設施,比如物流和支付。我們在中國有超過100萬平米的保稅倉,在多個口岸都開展了保稅倉業務,有了這些,可以實現商品次日達;支付方面,我們主要解決人民幣和多種外幣的之間的兌換的工作,幫商家解決匯率波動的問題,所以這都是屬於基礎設施。到2020年,這些投入已經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02
海淘布局的核心環節
在劉鵬需要整合的行業鏈條中,保稅倉是最關鍵的一環。
2005年之前,中國跨境電商主要是網上展示和線下交易;到2013年,跨境電商已經逐漸實現了電子化和平臺化;2013年之後,隨著政策扶持,跨境電商開始爆發;在2017年後,隨著「四八稅改」開展,行業低價優勢不再,並進入整合期,平臺集中度逐漸提升,並開始擁抱新零售。
這時,消費者發現海淘商品越來越便宜了,其中原因就在於,跨境電商稅費比一般貿易有優勢。而品牌直採、海外大經銷商採購、二次採購等模式,也會產生顯著的成本差異。
來源:財政部、海關總署、考拉海購官網、安信證券
以物流模式的創新為例,一般來說,跨境進口電商的物流模式主要有國際直郵、轉運和保稅倉三種。但頭部玩家們採用最多的,就是保稅倉。
通俗地講,保稅倉就是由海關批准設立的供存放進口貨物,並且不受關稅和進口管制的倉庫,裡面的進口貨物如再出口則不需要交關稅,如進入國內市場則須交關稅。在政策支持下,這種模式時效快、運費低、稅收優惠,被各大平臺所青睞。
除了保稅倉,海外倉也成為跨境電商競爭的焦點。通過在海外建立倉庫,電商可以增強海外採購能力,尤其是海外直郵模式下的響應能力。天貓國際目前有五大海外倉業務,分布於日韓、歐洲、北美。
華爾街見聞:有很多獨立的女性寵物類支出在增加,天貓國際上哪些品牌是佔最大多數的?線上奢侈品的趨勢有沒有新的變化?
劉鵬:寵物已經變成一個大品類。除了寵物食品、保健品,還有寵物洗髮水,玩具,年輕女性為了照顧寵物生活起居,飲食健康,在全球找尋商品。
除了女性的購買力,年輕男性購買彩妝也在成為趨勢,未來女性市場會繼續擴大,男性市場也會在份額上進一步提升。
天貓國際和考拉海購上的奢侈品都是由官方採購團隊在海外直接採買,消費者購買奢侈品不再只局限在一些店,會變成一個線上線下,規模迅速擴大的過程。
奢侈品也有新的變化,越來越多個性化的需求在年輕消費者當中體現出來,很多年輕的消費者不喜歡奢侈品的Logo,需求也更小眾化。一些小眾品牌,比如來自西班牙,阿根廷的化妝品、服飾,有更多機會進入中國。我們希望可以引進的不只是幾萬個品牌,未來可能十幾萬、幾十萬的品牌。
華爾街見聞:什麼品類的產品賣得最好?
劉鵬:美妝、服飾、寵物類、保健品,都是增長很快的商品。
03
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的核心能力
二十歲的阿里巴巴,在過去一年面臨的巨大變局。就電商而言,拼多多、快手抖音等新玩家們蜂擁而上,切入下沉市場、直播帶貨等領域。與此同時,美團、滴滴等在本地生活上和阿里短兵相接,騰訊也在金融支付上和支付寶激烈競爭。
面對顛覆者的挑戰,在某個領域輸掉局部戰爭,幾乎是整個網際網路歷史輪番上演的戲碼。當年Facebook的出現給予了Google當頭一棒,在社交領域全面潰敗。但經過在雲計算等後端實力上的持續積累,Google將搜索、Gmail、Chrome瀏覽器和YouTube等全業務線徹底打通後,徹底變成了一座無法撼動的堅實壁壘。
Google過去10年的命運跌宕,驗證了一個巨頭級企業面對後來者應該有的姿態,而阿里巴巴現在的困境,有點像當年的Google。因此,對阿里巴巴而言,只有通過全局的資源調配與聯動,重新定義戰爭的本質,才能改變潮水的方向 。
在過去幾年,阿里巴巴正在主動通過打通電商交易背後的物流、零售、製造和技術體系讓戰爭變得更「複雜」,而不是僅僅聚焦在電商流量聚集、巨額補貼和新型營銷上的商業模式創新。在這背後是阿里巴巴的雲和人工智慧、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塊的深度整合與介入。
在這樣的思路下,阿里自行孵化出了支付和信用(支付寶與螞蟻)、物流與供應鏈(菜鳥網絡)和雲計算與智能業務(阿里雲、釘釘和達摩院),把這場戰爭打成了「生態系統之戰」,而不是一場以流量為核心的戰爭。
因此,無論抖音、拼多多搶下的流量有多熱鬧,因為商業的本質驅使,它最終仍將選擇流向那些能帶來更高交易效率和更準確的交易匹配度的地方。而阿里通過建設基礎設施打響的全面戰爭,讓戰爭的邏輯被改變,從「流量戰」轉化為「商業效率戰」。
對於這場戰爭所運用到的戰略構想——"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在2018年的「致股東信」裡進行過定義:「阿里經濟體內多元化的商業場景和所形成的數據資產,與卓有成果的雲計算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數字經濟時代的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
在張勇的定義中,「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底層架構,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技術和產生的智能能力,是作業系統的底層架構;其二是「中間件」層:也就是跑在阿里雲和智能架構上的各種商業場景,以及蘊藏這些商業場景中的海量數據。有了底層架構和中間件,「作業系統」才能承載各種應用——也就是各種零售、物流和金融的玩家們。
最為重要的是,這套「商業作業系統」不僅能夠承載像淘寶、天貓、支付寶和菜鳥這樣的阿里系應用,也能兼容其它家的應用——比如菜鳥可以服務於拼多多、美團、唯品會等,而抖音直播則可以引流用戶到天貓和淘寶。
最終,阿里巴巴希望自己是「基礎設施」,讓淘寶、天貓、拼多多、美團和抖音們都成為自己所搭載的應用軟體,讓他們都有無縫連接的兼容性。
就像阿里跨境電商部門所搭建的物流、倉儲供應鏈基礎設施一樣,在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個人代購或海淘機構,甚至是免稅商店加入進來,充分利用阿里所搭建的商流、物流、數據流和金融流資源,實現效率的躍升。
疫情後時代,新的戰火悄然燃起,未來新零售業的想像力,才剛剛打開。
11月1日-13日,見聞史上最強感恩回饋季,多個爆款課程價格低至五折,見聞歷等實物商品優惠多多,全年最大讓利,今天是最後一天,錯過等一年。2,開寶箱100%贏紅包,每隔兩個小時寶箱開啟一次,隨機送出現金紅包,可以全場疊加抵用;4,看直播贏獎品,參與直播互動有機會獲得豐厚的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