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ASUS 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評測

2022-01-04 Chiphell

序言

 Intel的第11代酷睿到底受不受歡迎?至少對於板廠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像ROG玩家國度不僅為配套的Z590晶片組推出了最頂尖的ROG Extreme系列型號, 甚至準備了雙版本, 分別是常規形態的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簡稱M13E)和搭載了一體化全覆蓋EK水冷頭的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Glacial (簡稱M13EG). 早些時候本站已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基於M13EG打造出現代的Dream Machine(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Glacial 裝機展示). 而本篇評測則將圍繞常規形態版的M13E的設計與表現展開.

產品規格

在擴展性上M13E在保留近年ROG Extreme系列特色的同時也針對時代發展和平臺特性做出調整. E-ATX的板型定位自然不會更改, 擴展性上除了擁有本代高端主板標配的板載音效卡網卡方案, 即ALC4082 + DAC音頻與2.5G LAN+ WiFi 6E網絡支持,以及標配的板載Thunderbolt 4支持之外, 最為亮眼的莫過於搭配了5個M.2存儲插槽. 此外還附加了雙獨立可切換BIOS設計, 充足的USB 3接口, 合理的PCIe 4.0/3.0擴展槽配比, 以及板載10G LAN網卡等. 內存支持上也保留了4條插槽的擴展規模, 搭配第11代Core處理器標稱DDR4-5333MHz以上級別的超頻支持. 


產品規格

包裝與同代Maximus XIII系列其他型號相仿, 融入ROG銘文字符風格的黑灰撞色, 並強調了」敗家之眼」的封面設計.

附件方面包括又雙叒叕更新的新版貼紙組和說明書等.

附帶的鑰匙鏈掛繩和ROG Logo金屬標.

配合主板接口功能, 數量和種類豐富的各類連接線, 安裝螺絲等. 其中SATA接線和測溫接線的數量也隨主板接口數量滿配.

新款無線網卡天線, 外觀與主板的設計語言更為統一,

隨機軟體自然也改用了U盤形式提供.

板載的部分M.2存儲仍然以自家特色的DIMM.2擴展卡形式提供.這代配附的款式並沒有更新. 正面散熱片配有ROG Logo.

背面.

散熱片內側預裝的導熱墊.

正面右角埋有測溫接針. 插槽標記為M.2_2(DIMM.2_2), 在M13E上由晶片組提供, 支持PCIe(最大3.0 x4)類型, 2230/2242/2260/2280/22110五種尺寸規格. 該接口默認設置為x2模式, 設置為x4模式時則會佔用板載的兩個原生SATA.

背面插槽標記為M.2_1(DIMM.2_1), 在M13E上由晶片組提供, 支持PCIe(最大3.0 x4)和SATA兩種類型, 2230/2242/2260/2280/22110五種尺寸規格. 這也是M13E上五個M.2中唯一仍可兼容SATA類型的一個, 但並不會侵佔主板本體上的SATA接口數.

額外附帶的風扇控制器. 外殼同樣配上ROG Logo.

背面則是序號標籤. 另可用配件包隨附的雙面膠貼於機箱內適合的位置.

可安裝六個4-pin風扇和配套的5V ARGB接線.

側面提供兩個測溫線連接接口. 其餘則是與主板連接用的接口, 包括用於將主板ARGB接針設置傳入的ARGB IN, 電源接口和USB接口.

附帶一個簡潔好用的顯卡支撐架.

額外的功能性附件上新增了螺絲刀, 還附帶了一套ROG Clavis DAC. ROG Clavis基於ESS 9281 QUAD DAC, 採用USB 2.0 Type-C轉3.5mm接口, 支持MQA渲染, 虛擬7.1環繞聲和降噪麥克風等效果, 外觀上也附加了支持AURA Sync的ROG」敗家之眼」 RGB燈標.

主板正面. 27.7cm寬E-ATX板型. 

背面配有大面積背板.

背板上的斜切線條和ROG Logo.

後方接口, 左側標配ROG系列標誌性風格的Clear CMOS和BIOS Flashback按鈕. 輸出接口提供8個USB 3.2 Gen2, 兩個Thunderbolt 4 Type-C, 一個核顯輸出用HDMI, 一個10Gb LAN, 一個2.5Gb LAN, 一組無線網卡天線接線端, 以及5個3.5mm+1個S/PDIF光纖

上蓋位置的裝飾字樣較之以往更顯活潑.

融入斜切風格的ROG標識自然也少不了RGB燈效.

CPU供電散熱模塊的體型則頗為壯觀.

三段散熱片以U型熱管連接包圍.

斜切開槽增加散熱面積, 造型上也融入整體.

包括Uncore部分的供電模塊也在這組散熱模塊的覆蓋範圍之下.

此處位置還隱藏了近些年來ROG Extreme主板上標誌性的板載屏幕

兩英寸的OLED屏結合巧妙的外框使其很自然地融入造型, 且擁有出色的顯示效果.

板載音頻位置的上蓋標識.

側置接口組合位置也配有裝甲上蓋.

一體全覆蓋式的M.2與晶片組散熱裝甲.

板載屏幕與燈標外層飾板均與M.2散熱片位置

內側. 對應M.2插槽位置均預裝了導熱墊.

三個M.2插槽下層也都附加了散熱片並預裝導熱墊, 以兼容雙面布局M.2 SSD的散熱.

晶片組位置巨大的ROG敗家之眼燈標.

分割位置的文字Logo飾邊在不同角度反射出不同色彩.

不同的紋路使整體外觀更顯層次感.

燈標的光源則是來自於上覆在晶片組散熱片上的燈板.

去除燈板後晶片組散熱片本體其實極為樸素.

而背板內側也內嵌燈條, 為主板側邊提供裝飾燈效.

全板燈光效果.

正面散熱和外殼模塊全家福.

與I/O上蓋一體的CPU供電模塊散熱. 電感與MOSFET等均通過導熱墊與散熱器接觸. 這塊散熱同時也兼顧板載10Gb網卡主控散熱.

側界面視角可更清楚地看到熱管.

近I/O側散熱片截面. 規模同樣管夠, 結合供電用料本身的規格, 也使其未再配備風扇的信心來源.

板載OLED屏所屬的M.2散熱片側面.

晶片組散熱片底部.

背板內側.

CPU供電模塊位置貼有導熱墊以輔助散熱.

背板邊緣燈條.

主板正面無遮擋全貌.

主板背面無遮擋全貌.

背板排線.

Intel Socket LGA 1200 CPU插座, 可支持第11代和第10代Core.

雙8-pin CPU供電接口.

18+2相(CPU核心+核顯)供電.

Intersil ISL69269主控.

每相搭配一顆TI 59881RRB DrMOS(100A).

VCCSA與VCCIO供電.

四條DDR4內存插槽和用於板載M.2存儲擴展的DIMM.2插槽. 內存方面標稱支持最大128GB(4*32GB)的DDR4-3200內存, 標稱超頻支持度達5333MHz以上. 支持雙通道和XMP.

2相顯存供電.

擴展插槽: 兩條CPU提供的PCIe x16/x8, 可支持SLI. 一條晶片組提供的未封邊PCIe 3.0 x4.

最內側的為標號M.2_3的接口, 僅搭配第11代Core時可用. 由CPU新增的四條PCIe通道提供最大PCIe 4.0 x4模式支持.

靠下兩條插槽則是與兩條PCIe x16/x8插槽共享, 使用時第二條PCIe x16/x8插槽會被禁用, 第一條PCIe x16插槽限制為x8模式, 搭配第11代Core最大支持PCIe 4.0 x4模式. 三條M.2插槽尺寸規格均支持2280/2260/2242三種.

板載6個SATA 6Gb/s, 兩組側置USB 3.2 Gen1和兩組USB 3.2 Gen2 Type-C前置接口. 6個SATA中其中4個為晶片組原生, 但其中標號1/2的原生SATA接口與板載的PCIe 3.0 x4插槽的x4模式不可同時使用; 標號3/4的原生SATA接口與DIMM.2上標號2的插槽的x4模式也不可同時使用.

為了避免原生SATA都被佔用後導致無SATA可用的窘境, 最後的兩個SATA由ASM1061控制器提供, 當然接在這倆接口上就無法支持RAID.

同樣地, 前置USB 3.0也需要ASM1074 Hub轉接才能提供到兩組.

Z590晶片組.

側置電源接口和部分風扇, RGB接口, 更有利於接線整潔.

底邊位置的RGB接針, 12V RGB和5V RGB各一.

側邊位置的RGB接針, 考慮到市場主流, 兩個均為5V ARGB. 此外還有一組標記為水冷用的風扇接口組, 以及板載的開機按鈕和默認設置為復位作用的」FlexKey」按鈕.

頂邊位置的CPU散熱風扇接口組.(兩者共享同一套轉速設定).

底邊角位置的另一套水冷相關風扇接口以及配套的流速計接口.

頂邊位置提供電壓測量點.

底邊位置則是ROG Extreme/Apex系列標誌性的超頻開關組, 部分屬於液氮超頻下的專屬開關.

液氮模式切換跳線.

用於提供BIOS Flashback直刷功能的晶片.

獨立雙BIOS設計.

ProClock II, 附加的時鐘發生器提供更細緻和寬泛的頻率調節.

提供運行狀態監控等功能的Super I/O是NCT6798D.

提供更多監控和設定項的TPU晶片.

板載音頻仍然是類似2017年以來的成熟方案, 只是Codec升級為最新一代的ALC 4082.

再搭配ESS SABRE9018 DAC.

板載網卡之一Intel I225-V, 支持2.5Gb LAN.

之二則是Marvell收購Aquantia後新發布的AQC113CS, 支持10Gb(萬兆) LAN. 

板載Thunderbolt 4 主控Intel JHL8540, 提供了後置的兩個Thunderbolt 4接口, 兼容USB4, DP顯示輸出. 

無線網卡模塊, 採用M.2插槽的Intel Wi-Fi 6E AX210, 支持最新的Wi-Fi 6E和藍牙5.2. 

BIOS選項簡介

本代主板UEFI BIOS設置仍然基於沿用多年的這套成熟的圖形化界面.

超頻相關選項. 首頁可調主要的頻率和電壓.

細調倍頻相關的設置, 包括指定模式下的上限和AVX的偏移量.

內存時序相關設置. 作為正統ROG系列還附加了預設檔和調節模式的選項.

供電主控相關設置. 防掉壓可選8檔.

可設定自動電壓時的上限值, 以及Offset模式下幾個V/F(電壓/頻率)參考點的電壓偏移.

CPU自帶的功耗管理相關選項.

Tweakers Paradise提供更多進階級的電壓選項和參數設置.

普通模式可調電壓範圍參考:

高級選單.

CPU與平臺相關設置.

板載設備選項開關.

M.2存儲相關的模式分配可在此設置.

監控選單重新歸類了溫度,轉速,電壓監控.

監控頁面.

板載風扇接口和配套附件中的額外控制器均可在此設置.

工具選單. 


總結

或許是為了給Intel 14nm時代畫上完美句號, ROG M13E各方面的設計都顯得極致無妥協.像是頂格的供電規格, 全能且靈活的PCIe類接口配置組合, 重新設計的外觀, 還有高階功能如萬兆網卡和Thunderbolt 4均直接板載而不以捆綁獨立擴展卡的偷懶形式提供等等. 在性能上亦保留了完整的極限級(液氮)超頻的特色優化設計. 而捆綁附件中的風扇控制器和ROG Clavis DAC等組件在實用性上亦值得稱道. 

ASUS 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官網連結:

https://rog.asus.com.cn/motherboards/rog-maximus/rog-maximus-xiii-extreme-model

相關焦點

  • [評測]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評測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官網連結:https://rog.asus.com/motherboards/rog-maximus/rog-maximus-xiii-apex-model/
  • [評測]ASUS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評測
    序言在ROG主板產品中,EXTREME可以說是最面面俱到的型號——水冷支持性,超頻能力,用料級別,燈光效果,附件和功能的豐富程度,它都是數一數二的.今天評測的主角是
  • [評測]ASUS ROG RYUJIN II 360 評測
    360mm    EVGA CLC 240 Liquid CPU Cooler    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ML360 illusion    Noctua NH-D15S chromax.black測試環境    室溫20℃(±1℃)矽脂    Phanteks PH-NDC
  • [評測]ASUS ROG STRIX LC II 280 ARGB 評測
    Microsoft Windows 10 20H2軟體: AIDA64 ExtremeEdition V6.32.5600性能測試CHH評測室散熱器測試策略如下:為了提供以往及將來散熱器評測的類比,故提供了使用NF-A12x25以及NF-A14風扇的數據;主板BIOS為設置i9-10900K全核心至50x100=5.00GHz,電壓1.260V,內存XMP模式為打開,頻率3600C16,其餘均為默認設置;風扇轉速全部手動恆定在固定轉速;12cm風扇選擇1300rpm及自帶風扇最高轉速;≥12cm風扇選擇
  • [評測]ASUS ROG-STRIX-RX6600XT-O8G-GAMING 評測
    序言作為RX6600XT首發測試產品,這次拿來的評測的是ASUS ROG-STRIX-RX6600XT-O8G-GAMING顯卡,
  • [評測]ASUS 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 評測
    序言這次拿來評測的產品是ASUS 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主板,屬於ROG Strix系列,定位是
  • [評測]ASUS ROG-STRIX-RTX3070TI-O8G-GAMING
    ROG-STRIX-RTX3070TI-O8G-GAMINGCPU:Intel Core i9-11900K主板:玩家國度ROG MAXIMUS XIII HERO內存:HyperX Fury DDR4 RGB 32GB (2x16GB) 3733MHz @ CL19硬碟:Samsung PM961 256GB電源:Seasonic
  • [評測]ASUS ROG Zephyrus M16 GU603HM 評測
    屏幕下邊框實測約為10mm,這麼多年的大下巴這回終於是消失了.總結ROG對於這款幻16的定義是高性能輕薄全能筆記本.我想在體驗過後對於這個稱號確實是名副其實,幻16在保證了不俗的遊戲性能下,同時兼顧了外觀,續航.在最重要的重量和體積方面控制也相當到位,即使作為一個日常通勤的高性能工作本也是沒有任何負擔的
  • [評測]ASUS ROG STRIX G17 G713QR 評測
    序言自從AMD Ryzen 5000系列在消費市場上大獲成功,應用在移動平臺上的銳龍5000系也飽受玩家們的期待.這不,ASUS很快就給自家ROG旗下的魔霸系列筆記本更新到了第5代,即今天來評測室的屏幕解析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 X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
  • [評測]ASUS ROG Flow X13 GV301QH 評測
    屏幕解析評測測試環節使用Spyder X Elite專業校色器,所有測試結果均建立在120亮度/6500K色溫的基礎上.歷史評測產品得分匯總:ASUS ROG Flow X13 GV301QH 官網連結:https://rog.asus.com.cn/laptops/rog-series/2021-rog-flow-x13-series
  • [評測]ASUS ROG Keris Wireless 評測
    不過這裡還是能感覺到它的不同,尾部的黑和左右鍵的黑,它不是同一個黑……月刃是個右手型的設計支持燈光全家桶.電量提示,及警告功能預設,其它就不展開了.
  • [評測]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Alpha
    序言先來看本次評測主角的名字——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Alpha,也就是Z2EA.那麼Z2E哪裡去了
  • [評測]ASUS ROG Gladius III Wireless 評測
    對了,附送的歐姆龍微動還有馬林巴演奏般的彈片音~~ASUS ROG Gladius III Wireless 官網連結:https://rog.asus.com.cn/mice-mouse-pads/mice/wireless/rog-gladius-iii-wireless-model
  • [評測]ASUS ROG MAXIMUS XI APEX 評測
    ASUS ROG MAXIMUS XI APEX 官網連結:https://www.asus.com.cn/Motherboards/ROG-MAXIMUS-XI-APEX/
  • [評測]ASUS ROG Dominus Extreme 評測
    ASUS ROG Dominus Extreme 官網連結:https://www.asus.com.cn/Motherboards/ROG-Dominus-Extreme
  • [評測]ASUS ROG Strix LC 360 RGB 評測
    序言CHH評測室已經先後拿到過ASUS送測的"彩屏版"240和360一體水冷,以及後來"無屏版"240一體水冷,大家猜怎麼著?
  • [評測]ASUS ROG Sritx Z590-I Gaming WiFi 評測
    總結經過數代的積累,ROG Strix ITX Intel系列的設計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完成度. 這也這也使得這款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的整體布局幾乎完全復刻前代對應型號ROG Strix Z490-I Gaming. 只是改換最新晶片組和擴展晶片方案, 由此也可以享受到最新的音效卡, 網卡, 以及PCIe 4.0帶來的好處,此外還改進了CPU供電配置以更好地適配第11代Core處理器地需求.
  • [評測]ASUS ROG Strix Helios 評測
    序言華碩ROG在2018 COMPUTEX上展出了進軍機電散熱的產品,之前來到CHH評測室的ROG一體式水冷便是其中之一.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在
  • [評測]ASUS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評測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官網連結:https://www.asus.com.cn/Motherboards/ROG-Zenith-Extreme-Alpha/
  • [評測]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評測
    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官網連結:https://www.asus.com.cn/Motherboards/ROG-MAXIMUS-XII-AP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