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騰訊科技」,選擇「置頂公眾號」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文 / 紀振宇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騰訊科技 紀振宇 11月14日矽谷報導
就在高通收到博通千億美元收購要約一天後,這家晶片巨頭獲得了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授予的裡程碑獎,以肯定其28年前在CDMA無線通訊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在這一獎項長長的獲獎名單中,最早可以追溯到1751年著名的富蘭克林風箏實驗、愛迪生發明燈泡、貝爾電話實驗室的成立以及特斯拉在電磁感應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等,每一項都堪稱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擁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突破。
獲得該獎項後,高通首席技術官James Thompson不無感慨地說,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意味著高通在電子電氣創造發明方面的成就,甚至已經可以比肩愛迪生、貝爾等偉大人物。
憑藉著多年來紮實穩健的技術創新,高通在進入移動時代後,獲得了豐厚的商業回報。對於高通執著於創新的精神,收購者博通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在要約聲明中,博通執行長Hock Tan表示,我們對於高通的創始人及他們所致力於創新技術的研發懷有崇高的敬意,並表示,收購如若完成,將繼承高通技術創新和發明的遺產。
然而,儘管同處晶片行業,高通和博通體現的卻是完全截然相反的兩種風格。如今的博通更像一個雜糅起來的巨獸,推動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行業巨無霸的力量並非技術創新,而是資本運作。
在行業人眼中看來,如今的博通更專注於眼前的短期利益,通過槓桿收購和立竿見影的研發,來實現每個季度的業績指標。
就在博通宣布收購高通消息的前一天,博通執行長Hock Tan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合影登上了各個媒體政治和科技新聞的顯著版面,他在那場會面上高調宣布,要將博通的總部由新加坡搬至美國本土,迎合川普振興美國企業的政策,也為接下來收購要面臨的反壟斷審查鋪路,延續了其一貫做事目的性極強的風格。
發出收購高通的要約的時間點,也頗有些乘火打劫的意味,高通面臨多方訴訟,其中來自大客戶蘋果的最為猛烈,直接導致其營收、利潤雙雙下滑,高通股價今年以來已跌去20%。
所以博通執行長Hock Tan的手法,完全是一個精明老道的投行家,而非一家傳統意義上晶片公司的技術掌門人,他哈佛商學院的背景,完全蓋過了之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背景。在一位半導體行業人士看來,他完全是一個「華爾街來的人」。
憑藉著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大手筆併購操作,博通的年營收從2012年的不到25億美元,到安華高完成收購博通後搖身一變成為新博通後,增長近6倍,2016年全年營收已經超過130億美元。
反觀高通,在2014年實現創紀錄的年營業收入265億美元後,便逐年下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就了高通,但隨著市場日趨飽和,高通仍沒能找到下一個業績增長點,無論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概念,高通都未能佔得先機,儘管在5G通訊技術方面有著優勢,但5G時代還遠未到來。
對於身處半導體行業中的許多人來說,博通收購高通的這一幕似曾相識,僅兩年多前,現任博通執行長的Hock Tan領導的安華高斥資370億美元收購原博通,後者也是受困於行業的變遷,同時技術創新乏力,不得不走上出售的道路。
但這或許就是行業發展到現在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境況,競爭壓力不斷蓄積,一度高速增長的企業被迫面對行業走向成熟的現實。
華為的一位半導體工程師感嘆道,資本就像在玩遊戲,而技術就在這狹縫中艱難的掙扎生長的。
但技術的進步可能進一步助長了資本的湧動,獨立晶片分析師派屈克o摩爾海德(Patrick Moorhead)解釋說,晶片業的兼併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技術進步推動的,技術進步使得更多的計算和通信功能可以被集成至一個「單個晶片上的系統」。「這場遊戲已變成要麼整合,要麼被整合,」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