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 AI+大數據賦能精準營銷和智能風控 百融雲創助推金融數位化轉型

2021-03-02 百融雲創

原文刊發於《北京青年報》 2021年1月24日  第A18版:專版

「十三五」以來,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演進,推動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使得消費互聯、產業互聯與金融服務更緊密結合,線上化、數位化、智能化的「非接觸服務」逐漸普及。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之下,我國金融業積極謀變,數位化轉型進程明顯加快。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是「十四五」期間金融發展的方向。在業內看來,隨著越來越多金融科技公司、網際網路企業加入到推動產業數位化發展的「陣營」中來,整個金融科技的生態服務體系有望變得更加成熟。

作為金融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提供商,百融雲創自2014年成立以來,專注科技賦能,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不斷擴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協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完成營銷、風控、運營等業務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數位化基石。

數據算法雙輪驅動 助力銀行數位化轉型

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之前,部分金融機構還沒把數位化轉型放在重要位置。而疫情之後,在供給與需求雙方的共同推動下,金融數位化轉型可謂是「全面開花」,幾乎所有類型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都被涵蓋進去。

特別是對我國銀行業來說,疫情催生的「非接觸服務」讓這場數位化變革更加明晰,也更加刻不容緩,加快數位化轉型進程變成了一件「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各大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已經深刻意識到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業務方式、審批模式、獲客邏輯的巨大變化。

然而,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機構而言,數位化轉型並非易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實現各項業務的線上化、數位化乃至智能化,不僅僅是觀念上的轉變,組織架構上的調整,更需要技術的強力支撐。

業內人士指出,從現狀來看,中小銀行實現數位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場景生態的掌控力不強。有的場景單一且封閉,與客戶高頻生活場景結合不緊密;有的場景無法為主體業務引流,無法形成有效閉環。

二是數據的可用性不足。傳統業務為銀行積累了海量數據,但數據可用性低、共享性差、有效性不足,遠不能滿足當前銀行業務發展的要求,仍待進一步治理。

三是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加大。網際網路開放環境複雜,數位化技術使得潛在風險越發隱蔽,金融交易面臨欺詐風險(包括假冒網站、電信網絡詐騙、木馬病毒、撞庫等),傳統的防控策略無法覆蓋事中風險防控需要。

百融雲創CEO張韶峰認為,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因此,金融機構開展數位化轉型離不開數據的加持和算法的驅動。這也是百融雲創一直深耕的方向,即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幫助金融機構完成這樣的轉型。

營銷風控雙向賦能 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在「十四五」新發展格局下,隨著金融與數位化、產業與數位化的加速融合,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度越來越高,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僅靠自身幾乎不可能完成,金融科技必將成為下一個競爭的方向。

那麼,金融科技在推進金融數位化過程中具體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張韶峰認為,首先,金融科技能夠助力金融機構精準獲客。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後,用戶消費行為、金融行為線上化遷移趨勢不斷加劇,加大線上場景用戶獲取和轉化,已經成為傳統金融機構自身難以突破的重大短板,這為金融科技企業輸出線上場景、流量和數位化獲客能力提供了可為方向。其次,金融科技還能夠助力金融機構實時風控。與銀行傳統信貸相比,消費信貸面向廣大個人客戶,筆數多、金額小、用款更靈活,對精準風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信貸業務線上化遷移過程中,批量性系統攻擊和遠程行為欺詐風險高發,這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場景化、全流程的實時風控解決方案提供了「用武之地」。

事實上,眾多專業的金融科技公司已深度介入到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中。以百融雲創為代表的公司最受銀行歡迎,已與多家銀行建立合作。

作為全程參與銀行數位化轉型浪潮中的一員,百融雲創基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和深刻的行業洞察力,能夠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營銷賦能和風控賦能,快速夯實提升金融機構自身的數位化轉型能力,帶動其業務發展。

在精準營銷方面,百融雲創通過客戶標籤體系、客戶價值評分體系的搭建,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實現精準分層。以信貸場景存量客戶交叉營銷為例,基於營銷響應分、營銷成單分,精準從沉睡客戶/流失客戶中找到貸款需求高的客戶作為精準營銷對象,通過對高響應客戶進行簡訊、IVR、人工等手段進行營銷,可提高營銷響應率,有效節約成本。

在智能風控方面,百融雲創依託自身豐富的產品線、本地化服務、更貼近應用場景等諸多優勢,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貫穿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風控產品和服務,實現從貸前流量篩選、貸中動態監測機制、貸後分層篩選管理,在風控全流程有效地幫助金融機構控制風險、降低不良率。

具體來說,在貸前準入環節,百融雲創AI反欺詐技術覆蓋語音文字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和知識圖譜等前沿技術,設備指紋、關係圖譜等核心反欺詐產品可有效幫助金融機構防範黑產和團夥欺詐,大幅提高了金融機構事前欺詐識別率、欺詐應對效率以及事後欺詐案件挖掘效率。

在貸中監測環節,百融雲創提供的號碼狀態核查,可及時對聯繫異常的信息進行預警。同時,也可以根據原有策略對貸款客戶進行策略重審,關注風險變化情況,將風險前置,提前對接後續策略。此外,還可以利用貸款客戶的歷史數據和行為特徵等制定貸中行為評分模型,對客戶劃分風險等級,實行不同的貸中風險管控措施。

在貸後管理環節,百融雲創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機器人「百小融」,支持超過多輪的精準回答交互,語音識別及語義理解準確度高。使用百融智能語音機器人,可以替代超過80%的人工觸達工作量,而且客戶在通話時的感知與真人幾乎一樣,為原有流程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此外,隨著各界對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日益重視,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在金融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此,百融雲創積極探索聯邦機器學習(FML)技術,為解決數據隱私與數據共享的矛盾提供有效方案。目前,該方案可實現各個企業自有數據不出本地,通過加密機制下的參數交換方式,在不違反數據法規隱私的情況下,建立一個虛擬的共有模型,最終通過聯合建模提升模型的效果。

智能中臺靈活部署 輸出AI應用能力

疫情以來,銀保監會、央行等多部門出臺系列文件,明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線上業務布局,優化「非接觸式」服務渠道。在政策引導下,我國商業銀行在數位化轉型和金融科技創新方面已開展了許多有益實踐。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不同機構的個性化需求,催生了定製化的系統部署服務,百融雲創智能中臺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在中臺模式下,當金融機構需要開發新產品、新業務條線,或者調整原有老產品、老業務條線時,不需要重新從零開始,只需要藉助沉澱在中臺的資源、能力、數據、技術、風控等能力,由中臺配置和組裝,就可以統一對外輸出定製化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中臺模式可有效幫助金融機構抽象包裝整合後臺的資源,將其轉化為前臺可重用、可共享的核心能力,打破「煙囪式」「項目制」系統之間的集成和協作壁壘,降低前臺業務的試錯成本,賦予業務快速創新能力,最終提升企業的組織效能。

百融雲創智能中臺分為三個部分:數據中臺打通內部數據壁壘,為業務優化與創新提供支持;算法中臺根據不同業務需求,敏捷開發模型;風控中臺面向業務,提供多種靈活的規則和數據配置方式,減少因業務對系統的重複開發,支持前臺業務的快速創新。

智能風控中臺是百融雲創智能中臺戰略的核心內容,基於百融雲創多年的風控建模經驗,圍繞貸前、貸中、貸後風控運營閉環的理念設計,包含有模型訓練平臺、決策引擎(模型部署和監控)、關係圖譜、特徵衍生平臺四大獨有的風控模塊,可提供全棧、閉環、實時的風險決策服務。

「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面臨眾多現實挑戰,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張韶峰表示,「十四五」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全面加快金融數位化轉型步伐刻不容緩。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相互聯手、各展所長,通過搭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風控中臺,進而打造開放平臺,全面提升自身的敏捷能力,必然有助於在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 END -

相關焦點

  • 百融雲創建設智能中臺 為金融機構數位化賦能
    百融雲創建設智能中臺 為金融機構數位化賦能 2021/01/15 14:46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瀏覽:365
  • 百融雲創打造產業金融中臺解決方案 助力金融數位化轉型
    網際網路退潮的潛臺詞是流量紅利的見頂,即無法再依靠收割流量的方式實現發展,尋找流量之外的新發展模式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如今,新技術的成熟和運用開始將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脈絡完整清晰地呈現出來,一個以B端行業為改造對象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面對可能發生在B端的風控風險,大數據技術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 數字轉型精準拓客, 北京銀行上線「京惠雲」普惠拓客平臺
    2021年伊始,時值成立二十五周年,北京銀行整裝待發,於1月12日,正式發布「京惠雲」普惠線上拓客平臺,平臺同步上線運行首個普惠試點產品「e惠融」,從普惠服務源頭端入手,打造普惠拓客平臺,依託大數據賦能、藉助平臺精準拓客,苦練內功,釋放普惠金融服務生產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 中國AI金融創新引全球關注 哈佛案例庫收錄百融雲創模式
    中國在AI+金融領域的創新加速,不斷引起全球關注。
  • 數據源中斷、資本避險,多家大數據風控服務商發力貸款業務
    數據源中斷、資本避險消費金融市場上的風控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比如——各種信用評分、反欺詐模型、信用模型、黑名單,或者聯合建模,甚至所謂智能營銷獲客、貸後監測等。打開任何一家企業的官網,都能看到這些關鍵字眼。雖然每家都號稱自己科技實力雄厚,可以有效提升信貸效率,但同質化十分嚴重。
  • 中國電信5G賦能金融科技驅動數位化轉型的幾點思考
    不單單要做支付業務,雲網是通信企業的心臟,伴隨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進程加快,關鍵業務系統線上部署需求增加,天翼金融雲產品應用而生,為金融領域內的客戶提供包括基礎設施、開發、運營、維護在內的多場景服務解決方案。
  • 賦能智慧金融,百度智能雲喜提五大金融獎項!
    在和太平洋產險的合作中,百度智能雲智能車輛定損將三大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查勘員拍照後無需再逐一輸入受損部件、損傷類型,只需核對 AI 算法給出的結果,做少量的糾正,系統即可完成一輛車的定損工作。建立起標準化的風控模型,有效降低後端審核人員的壓力,預計可節省價值千萬級的後端工作量,並整體提升公司理賠風控能力。
  • 神州信息李鴻春:華為+神州信息,以金融信創助推金融行業行穩致遠
    我們陸續邀請和引述金融業界的權威專家,從業界趨勢、客戶案例、合作夥伴故事、華為技術等方面為我們解析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最新動態。本期,我們邀請到神州信息總裁李鴻春在《ICT新視界》發表署名文章《神州信息:以金融信創助推金融行業行穩致遠》。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 5G 如何賦能銀行業務創新?
    5G 技術按下了網絡速度的「快進鍵」,更將融合人工智 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音視頻、邊緣計算等技術,為銀行業帶來新的服務手段、交互方式,催生金融服務新業態,助推對客服務、運營模式、金融生態發生巨大變革,推進銀行向數位化、智能化、生態化發展,為銀行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
  • 【心月狐】:拓爾思(300229)---大數據+雲計算+互聯金融+軍工安防,融媒體建設,政務信息化,語義智能領導者
    內容安全和網際網路空間治理板塊,主要服務於媒體融合(融媒體)、內容審核、輿情感知分析等領域;數字政府板塊,主要服務於政府網站門戶及政務新媒體內容管理、政府大數據平臺建設和應用等領域;數據智能板塊,服務於金融智能風控和風險預警、企業大數據營銷和智能客服、防務開源情報、科教知識服務等領域。
  • 用友雲百城巡展(北京站):助力持續創新的數字北京
    上雲是企業順應數位化經濟發展流潮,實現數位化轉型重生的重要路徑。如今,上到國家,下到地方,從服務商到企業用戶,無一不在積極推動企業上雲。北京軟體產業順改革開放而生,迎信息化大潮而起,隨深化改革開放而繁榮。北京的軟體產業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精彩濃縮,也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量。
  • 羅永忠:科技創新賦能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兼評 2019 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成果
    2.探索實踐前沿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金融機構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於多種金融場景,不斷取得業務創新的突破,促進機構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提升客戶的金融獲得感。一是致力企業經營發展,推動金融業務降本增效。
  • BATH新基建競標賽:5G+AI 引領數位化轉型升級
    人工智慧之所以在上述8個行業滲透較快,很大部分原因在於,人工智慧提供的解決方案可有效解決行業痛點,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以金融行業為例,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可通過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智能投顧、智能投研、智能風控等手段有效克服,讓金融服務趨於自動化和智能化。
  • 瑞可科技攜手中光雲鏈,以企業大數據風控賦能產業鏈生態圈
    杭州瑞可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浙江杭州,自創立以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將實體產業與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深度結合,以智能風險管理為核心,通過數位化升級與業務創新,促使現代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更緊密安全的對接。作為「網際網路+」產融結合的實踐者,瑞可科技通過持續的產品與技術創新,不斷的提升服務可靠性。
  • 中國智能經濟覺醒,雲智一體打造產業智能化加速器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許志遠,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李瑩,百度副總裁李碩等出席本次專題論壇,同時邀請到蘇州蘭德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鋒,北京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服務聯盟理事長閆同柱,英特爾中國雲創新中心技術總監兼大數據首席工程師程從超、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財經副總經理鄭彬等出席並做專題演講。
  • 科技創新賦能,金蝶精鬥雲讓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更簡單丨雲資訊
    2018全國中小企業雙創服務對接大會暨服務創新實踐成果展開幕式根據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雲計算作為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
  • 百融雲創上市:國資持續加碼
    實質上「金融科技」標籤背後,百融雲創始終堅持的也是「只做科技,不碰金融」。結合港股市場微盟市銷率為15倍,中國有贊市銷率為20倍,明源雲市銷率超30倍,美股市場金融壹帳通市銷率12倍,可見,百融雲的估值呈現較明顯的低估。       同時根據招股書和年報過往業績期表現,百融雲創營收2017-2019年分別實現3.54億元、8.58億元和12.62億元,2018年、2019年同比增幅高達143%、47%。
  • 「數聯科技 智勝未來」AI風控研討會的高光時刻
    在了解到黑色產業的猖獗和技術賦能的案例後,會議聚焦在了金融領域,開啟了「數位化金融時代的風險挑戰」圓桌論壇環節。DataVisor維擇科技首席戰略官鄭駿作為圓桌主持與平安產險信息安全經理唐先生、嘉銀金科風控副總裁張晉堯、360金融首席數據科學家沈贇、瓴嶽科技CTO耿博等嘉賓討論了金融平臺數位化轉型的歷程、AI在平颱風控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未來風控能力提升面臨的挑戰等議題。
  • 聚焦工業網際網路 鼎捷工業APP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鼎捷軟體承辦的以「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數位化轉型」為主題的活動在東莞成功舉行。東莞市智能製造產業協會會長代表蔣虹、東莞市經信局電子信息與軟體服務業科副科長杜振華、中國信通院兩化所副所長朱敏博士、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廣東)副總經理王宇、鼎捷軟體東莞事業部總經理劉明昆、鼎捷軟體智能製造專家張俊傑、鼎捷軟體雲暨工業網際網路事業部總監梁紅柏等行業大咖與百餘位製造行業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聚焦工業網際網路,共探企業數位化轉型路徑。
  • 雷數科技破局產業網際網路,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技術、資金雙輪驅動    激活創新基因作為產業網際網路資深玩家,雷數科技利用大數據、AI、金融科技、區塊鏈等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重新定義行業發展規則,推動各行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空前加速,致力於做最好的產業智能SaaS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