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石螈,布魯布魯,一隻四腳魚~

2021-02-18 腳爬客

晚上八點   給你講個科普小故事吧

它們生存於3億6千萬年前

最早一批可以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

完成從魚到人進化的關鍵環節之一

寧夏曾於2002年發現其化石

主講人:子奇

從人本位的角度來說,人類無疑是地球上甚至是宇宙裡最為高級的生命形式。人類的出現也是自然界裡極為偶然的事件,從概率論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件。然而正是這個不可能的事件卻肯定的出現在了地球上,並且他們中的一員正在肯定的打著字述說著這件不可能的事。

地球生命演化剪影 圖片來源網絡

人類的演化是由一系列關鍵事件的連續組合所成就的,這些事件,哪怕缺失一環,也不可能造就出智慧來。

第一次關鍵事件,就是脊椎的出現。有了脊椎,使動物們有了內在的骨骼支撐,而不再是僅靠外在的「盔甲」來防禦天敵。在水中,他們能更靈活的逃脫敵人的追捕,也能靈活的捕獲食物。在陸地上,也是因為脊椎才支撐起了動物們龐大的身軀,肆意馳騁,縱心奔騰。

脊椎動物的祖先,海口魚 圖片來源網絡

第二次關鍵事件,就是頜的起源,也就是可以上下開閉的嘴巴。如果說脊椎是妖怪們幻化出來的人身,那頜的出現無疑就是他們修煉出來的法力。因為有了頜,脊椎動物家族便有了強大的攻擊性武器,使曾經那些在海洋裡成天東躲西藏的小可憐們終於翻身做了主人,逐漸統治了海陸空。如果沒有頜,就算曾殺伐他人的恐龍家族也只能是人家的一盤下酒菜。

因為演化出頜而稱霸海洋的鄧氏魚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三次關鍵事件,就是走向陸地。

說到陸地徵途,最初走向陸地的是一些原始的植物,類似現今地衣一類的東西。大約到了4億多年前,動物們也開始擴展他們的地盤,向陸地行軍。最早爬向陸地的動物是一些節肢動物,是如今蠍子、蜘蛛這類動物的祖先。

蜘蛛等節肢動物的祖先 圖片來源網絡

人類祖先對陸地的徵戰的開始已經來到了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晚期了。這個時期陸陸續續有動物從海洋爬向陸地,其中一種就是魚石螈。1929年,在東格林蘭島的一些巖石中,瑞典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令他們歡喜不已的動物化石,因為,在當時他們認為那就是人類一直苦苦尋找的,從魚到人的關鍵環節—兩棲動物的祖先。

魚類由海洋到陸地體型的演化 圖片來源網絡

魚石螈復原圖 圖片來源網絡

魚石螈看起來有點像今天的蠑螈,長著一個扁平的頭,拖著一個長長的魚形尾巴。它們已經長出了由魚鰭演化出來的四肢。所以,當他們首次被發現的時候,被丹麥人戲稱為「長了四條腿的魚」,不過這個戲稱卻真正反映了它們本來的樣子。

魚石螈復原圖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後面科學家們對相關化石不斷發掘和研究,人們發現它們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兩棲動物,只是從魚到兩棲動物的中間形態,說白了,就是「四足魚」。

它們長腿其實也並不是為了要跑到陸地上去溜圈,因為我們發現現在在一些海裡還生活著一些類似長著四肢的魚類,它們並不會跑到陸地上去,不過對於魚石螈來說,它們確實偶爾會跑到陸地上秀一秀它們那肥碩的身材。

魚石螈復原圖 圖片來源網絡

那它們平白無故的長腿幹嘛呢?根據科學家們對它們骨骼特徵的研究,他們推測它們的長尾巴是主要的划水工具,而後肢起著槳和舵的作用;只是到了岸上,強壯的前肢是真正的運動工具,前肢拖著它整個身體,包括後肢和尾巴,一點一點向前爬行。

魚石螈復原圖 圖片來源網絡

有趣的是,魚石螈的四肢長著七八個腳趾頭。大家都知道現在陸地上的脊椎動物大多都是5個指頭。這是因為5個指頭更適合動物們生存嗎?其實也不是的,據科學家們說,實際上是很偶然的原因,長著多指頭的動物都滅絕了,而剛好5個指頭的四足動物先祖們存活下來了而已。

魚石螈骨骼示意圖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這些魚在水裡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會吃飽沒事幹的跑到陸地上去受罪呢?

其中一種認為正是因為它們沒吃飽,所以才想到爬到陸地上去找吃的,那個時候,由於那些節肢動物們早已在陸地上紮下了根,對於這片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哪怕只是短暫的登陸,也能讓它們飽餐一頓了,還能作為一個逃避其他水生動物追殺的臨時避風港。

魚石螈復原圖 圖片來源網絡

還有另一種看法是因為當時正值地球造山運動的關鍵時期,許多海洋變成了陸地,出現了河流、沼澤等淡水環境,這些魚類就是從一個沼澤跑到另一個沼澤的過程中慢慢適應了陸地環境的。

魚石螈復原圖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一定要弄清楚的就是,它們的四肢不是為了陸地生存而長的,魚類在離開水之前,就已經發育出了很完整的肺,某些魚類還擁有與陸生動物相同的手臂和腿骨,只是,這些四肢在魚類上岸之後發生了一些變化,讓它們越來越適合陸地的生存環境罷了。

文稿音頻 / 子奇 岑岑

音頻處理 / 王寧

海報插畫 / 胡曉慶

編輯配圖  / 二十六

相關焦點

  • 魚石螈的故事
    1929年,瑞典地質學家庫霖博士加盟科赫組織的格陵蘭島科考活動,成功地在Celius Bjerg的北坡採集到一大批脊椎動物化石,這批化石中就包括第一件魚石螈化石。魚石螈的發現在國際學術界和公眾中引起了極大興趣,丹麥的媒體將它呢稱為「四足魚」。魚石螈是一種仍保留了某些魚類特徵的早期兩棲類。它看起來有點像今天的蠑螈,長著一個扁平的頭,拖著一個長長的尾巴。
  • 【轉載】魚石螈,有爭議的登陸先鋒
    魚石螈復原圖。圖片來源:arcadiastreet.com 繪圖:Walter Mayers魚石螈生活在距今3.67億年前~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它們的模樣、體型都有點像今天的大鯢:體長約1~1.5米,有碩大的腦袋、短小卻完整的四肢,以及拖在身後的長尾巴。根據化石顯示的骨骼結構,魚石螈應該是用肺呼吸的。
  • 地球上最早的兩棲類動物,魚石螈(使人類可以呼吸氧氣)
    它就是魚石螈,是魚類及兩棲類的中間物種,生存於3.67-3.625億年前的上泥盆紀。一、最早的兩棲類動物,魚石螈在提塔利克魚一文中,曾介紹到提塔利克魚是魚類(3億8000萬年前的潘氏魚)及早期四足類(3億6500萬年前的棘螈)之間的生物。而魚石螈目前普遍被古物種學界認為由「提塔利克魚」進化而來,魚石螈又是兩棲動物,所以它被稱為地球上最早的兩棲類動物。
  •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
    現在,隨著更多化石證據被發現,古生物學家將目光聚集在了肉鰭魚中的一支——四足形類(tetrapod-like)動物。這一類動物的化石保留了魚類基本的身體形態,但又具有某些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因此被認為是魚類到兩棲動物中間的過渡形態。藉助四足形類提供的化石證據,我們得以窺見泥盆紀晚期的肉鰭魚是如何一步步拋棄掉無力的鰭,獲得強壯的四肢,從而登上陸地的。
  • 一隻蜻蜓飛進家裡預示著什麼
    那麼,一隻蜻蜓飛進家裡預示什麼?  一隻蜻蜓飛進家裡預示  1、有福臨門  在農村,蜻蜓飛進家門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村子裡的老人們也會告誡自己的子孫不要去驅趕它,因為蜻蜓是送福上門的。蜻蜓在風水學中有飛龍這個別稱,在英語當中也是這樣的稱呼。蜻蜓本身是一種益蟲,對人就沒有什麼害處,另外它的寓意也十分吉祥,象徵福來到。
  • 你是一條肉鰭魚
    與我在考察中見到的大部分鳥類相比較,企鵝的翅膀十分與眾不同,無法讓它們飛翔,反倒跟魚的鰭有相同的用處。這讓我想起了聖提雷爾提出的「同源器官」。企鵝的翅膀和魚鰭之間,是否會有關係呢?達爾文提到的「同源器官」是個有趣的概念,這是法國動物解剖學家聖提雷爾提出的。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
  • 尺寸小於0.1mm,4英寸矽片容納100萬個,康奈爾大學四腳機器人登Nature
    通過向這類粒子添加功能補丁和其他特性,比這款微型四腳機器人體積更小且速度更快的機器人早已被開發出來。所以,這款機器人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裡呢?這款機器人的關鍵改進在於推進機制的效率。另外一點改進是這款微型機器人使用的致動器具備與微電子電路集成的巨大潛力。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未來的應用不僅要求微型機器人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遊泳的動作,而且還要藉助機載傳感器和邏輯電路的輸入來執行更高級的指令。
  • 獵奇向射擊遊戲《Ace of Seafood》:當你變成了一隻魚
    看名字就知道一定和海鮮有什麼關係,沒錯,這款遊戲的主人公也就是你,變成了海洋中的一隻魚,可以扮演各種魚類,在遊戲中通過射擊來進行攻擊,最終的目的是成為王牌海鮮,啊不,是佔領敵人的魚礁,成為這片海域的最強者。
  • 寶寶魚是一條好魚
    我是正文(*╹▽╹*)今天的正題(才不是)是教大家如何做魚!糖醋魚,紅燒魚,酸菜魚,香辣河鯽魚,剁椒魚頭,白蘿蔔魚頭湯,番茄魚,啤酒魚,鯽魚豆腐湯,可樂帶魚,豆瓣全魚,川味酸菜魚,香菇魚片粥,玫瑰鮪魚沙拉百匯,彩椒三文魚串……正所謂吃魚容易做魚難,在一個光怪陸離觥籌交錯的世界做一條寶寶魚更難!
  • 龍魚價格貴的原因?龍魚為什麼那麼貴
    龍魚價格貴的原因,龍魚是一種極具有觀賞性的魚類,一隻受到很多漁友們的喜歡,但是龍魚價格一直都很貴,少則幾千幾百,多則上萬。
  • 魚界扛把子:毒王石頭魚
    這次,我們來介紹這位兄弟:石頭魚!魚界的扛把子,也是個毒物~它的排名,從細分領域來說,可不低!在魚裡面,是排名世界第一毒的!這貨,長得特醜!這貨,東南亞的海底,到處都是,可還特難找!這貨,特毒!據說是世界上最毒的魚!
  • 那哥魚是哪個魚? | 潮汕市場常見魚圖鑑①
    上次和我媽去珠合市場買菜時,聽到隔壁一個小弟問他媽媽「那哥魚是什麼魚呀?
  • 「從魚到人」的關鍵環節
    鬼魚的發現也為輻鰭魚類與肉鰭魚類分異時間的確定提供了重要資料。在鬼魚發現之前,確定輻鰭魚類和肉鰭魚類最晚分化時間的校正點是硬骨魚綱冠類群斑鱗魚出現的最早時間——玉龍寺組頂部的時代,接近志留紀-泥盆紀界限,距今約4.16億年。鬼魚的發現層位上覆精確的牙形類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精準的硬骨魚綱冠類群分異的時間,這個時間對於分子鐘校正有重要意義。
  • 這隻奶牛貓平時就喜歡兩腳離地站著休息,就好像是一隻呆萌的企鵝
    要說一隻貓咪在網上突然走紅,那原因可以是古古怪怪可可愛愛。
  • 魚民捕獲一隻巨型魷魚,身長超過普通人高度,老闆聽說後趕來購買
    菲律賓南部塔威塔威省上周六有魚民捕獲一隻巨型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