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星巴克門店數量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費能力、經濟實力乃至國際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那麼在2018年的上海,到底有多少家星巴克?這個數量在全中國、全世界處在什麼水平?
今天就讓我們打開星巴克官方APP,一探究竟。
如上圖所示,上海境內的星巴克門店數量是641家,而在大眾點評上搜索星巴克顯示的商戶總數則是680家,也就是說上海的星巴克門店數量已經在640~680家的水平。
上海6百多家,記住這個量級。
那麼其他城市呢?
我們先看北京:
合計279家,大眾點評顯示的數量則是302家,不到上海的45%。
再來看廣東:
香港166家(大眾點評202家),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
深圳148家(大眾點評152家),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
廣州佛山184家(大眾點評廣州145家),剛到上海的四分之一。
整個廣東省一共616家,還沒上海多。
當然,廣東茶業發達,喜茶就是來自於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裡的小巷。
回到江浙滬:
由於星巴克APP的數量顯示規則比較詭異,我們從這裡開始使用大眾點評數據。
杭州195家
蘇州171家
南京103家
寧波95家
4城合計564家,是上海的83%。
再來看看最近瘋狂搶人的熱點城市:
成都120家
武漢97家
天津74家
西安46家
重慶45家
5城合計382家,是上海的56%。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世界:
東京358家
紐約市219家
臺灣省400多家
幾點總結:
上海的星巴克已經多到世界第一的程度了。
上海的肯德基麥當勞加在一起也只有7百多家店,星巴克1家就已經接近肯德基麥當勞門店之和。
上海人民的消費能力也的確是強大,幾十塊錢一杯的咖啡肯定不便宜,全中國也只有上海有這麼巨大的消費力可以支撐起這麼多的門店。
任何消費品,得上海者得中國,這是一句真理。
星巴克在上海的絕對霸主地位折射出的是上海本土飲料行業的失敗。
上海沒有誕生廣東的喜茶、廣州的涼茶、香港的凍奶茶、臺灣的珍珠奶茶,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自己的東西,這其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星巴克在上海的絕對霸主地位同時也折射出臺灣人對上海發展的巨大貢獻。
2017年底(半年前),星巴克以13億美元現金收購臺灣統一(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統一冰紅茶)經營15年之久的江浙滬區域所有門店另外50%股權,至收購時臺灣統一已在江浙滬區域開出1300家星巴克門店,其中上海就有近600家,而統一在臺灣本土開出的星巴克門店數量則為400家。
沒有臺灣統一就沒有上海星巴克甚至中國星巴克的今天。
此外,臺灣頂新(康師傅)旗下的全家FamilyMart也已經在上海開出了驚人的1675家便利店,遍布上海大街小巷,徹底幹掉了1996年便與上海國企華聯合資進入上海的羅森和上海國企農工商獨資的好德,這兩個上海國企經營糟糕的便利店連鎖,設立了上海乃至全中國便利店的標準。
沒有臺灣康師傅,上海就沒有這麼多高質量的便利店。
九十年代,幾十萬臺灣人來到上海,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同時迅速提高了上海各行各業的水準。上海今天的繁榮離不開他們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
放眼全國,未來每座大城市的星巴克數量都不會低於今天的上海。
咖啡、茶、各色飲料、第三空間,在中國市場有著極其巨大的發展空間。
星巴克已經在臺灣人的努力下佔領了上海,那麼全中國其他的大城市呢?中國人能不能在其他城市自己把握住這些巨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