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於近日公布最新全球 200 大供應鏈名單,其中中國臺灣地區企業數從去年 39 家增至今年 42 家,除了大立光、臺積電、鴻海、和碩等重要老班底,新入榜或重新入列的廠商包含兆利、景碩、明安、谷崧、良維、新至升、順達科、建準、白金科技等多家廠商,至於中國大陸廠商則為 21 家,較去年減少 5 家,顯示出臺灣地區廠商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應益加穩固。
前 200 大供應鏈當中有許多熟悉的面孔,包括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臺積電、大立光、玉晶光等。如以集團來看,名單中以泛鴻海集團入榜最多,包含鴻海富士康集團相關製造據點 27 個、鴻海集團旗下 FIT 為 4 個,夏普為 5 個、康達智 1 個,總計泛鴻海集團據點為 37 個,高於上年的 34 個,為是報告發布以來入列最多的一次,且地點包含日本、巴西、中國和越南等地。
零組件廠在蘋果供應鏈中續扮大宗,包括華通、可成、正崴、奇鋐、谷崧、達方、光寶科、臺達電、順達科、鴻騰、臺郡科、嘉聯益、兆利、景碩、健鼎、良維、立訊、美律、致伸、瑞儀、新日興、新普、建準、欣興、精元、臺灣穗高、TPK、國巨、耀華、鈦鼎等;惟雙鴻、晶技、富佑鴻等廠商則未再出現 200 大名單。
躋身前200強的A股公司
就中國大陸業者來看,去年入列蘋果前 200 大供應商的德賽電池、金龍控股、東山精密、Panel Electronic、裕同包裝科技等五家業者,今年均未再進榜,使中國大陸供應商總數,由去年的 26 家降至 21 家。
其中,京東方、美盈森、歐菲科技、長電科技、信維通信等多家A股公司也躋身供應商前200強,上述新入選公司或值得中國市場投資者關注。
32家公司被踢出局
此輪供應商PK賽中出局的不乏知名企業,例如三星電機和飛利浦。2017年,蘋果iPhone X首次使用了OLED屏幕,而據有關消息稱,蘋果iPhone X由於屏幕都來自於三星,成本十分的高昂,達到了700元左右;並且出現了燒屏、屏幕綠線等問題,蘋果也在此前透露過擴展自己的屏幕供應商計劃。而除了三星和飛利浦,另外出局的26家公司包括康舒科技、海華科技、Bumchun precision Co.Ltd、百老匯工業集團、litecom Co.Ltd,宜萊特(顯示材料)、伊頓公司、富右鴻、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捷德(德國SIM卡製造商)、喜星電子、揖斐電、Invensense、Lateral Solutions Pte.Ltd、凌特公司等。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家大陸公司出局。
蘋果供應鏈2018年TOP200完整名單
中國
1
瑞聲科技(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
主要為蘋果供應聲學組件,是蘋果最大的揚聲器供應商。瑞聲科技共有3家工廠為蘋果供貨,2家在常州,1家在深圳。
2
伯恩光學(Biel Crystal Manufactory)
伯恩光學惠州工廠為蘋果提供手機屏幕。
3
華彩印刷(Brilliant International Group)
蘋果核心包裝材料供應商,總部在香港,目前為蘋果供貨的工廠共有2家,分別是深圳和河南工廠。
4
比亞迪(BYD)
為蘋果提供電池及附件產品,在深圳和惠州各有1家工廠。
5
國泰達鳴(Cathay Tat Ming Precision Metal Products)
主要為蘋果提供充電器,在深圳、東莞及江蘇各有1家工廠。
6
成都宏明雙新科技(Chengdu Homin Technology )
致力於以3C為核心領域的精密零組件研發,為蘋果提供精密組件。目前,在成都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7
汕頭超聲印製板公司(China Circuit Technology)
主要為蘋果提供印製板產品,目前在汕頭有2家工廠。
8
金龍控股(China Jinlong Holding Group)
為蘋果提供線性馬達,目前在溫州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9
依頓電子(Ellingto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蘋果PCB主力供應商,在中山有1家工廠。
10
歌爾聲學(GoerTek Inc.)
大陸電聲行業龍頭企業,為蘋果供應聲學器件,主力供貨廠有3家,中國山東2家,越南1家。
11
科森科技(Kers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為蘋果供應精密組件,總部在崑山。
12
藍思科技(Lens One Technology)
蘋果玻璃屏幕供應商之一,2家主力工廠均設在長沙。
13
朗威爾(Longwell Precision)
電纜、連接器供應商,在深圳有1家主力工廠。
14
聯豐集團(Luen Fung Group)
香港公司,為蘋果手機供應表殼,2家主力工廠均設在東莞。
15
立訊精密(LUXSHARE-ICT)
中國連接器龍頭企業,蘋果核心供應商,目前有4家主力工廠,2家在崑山,1家在吉安,1家在安徽株洲。
16
PCH國際(PCH International)
蘋果供應鏈管理商,共有3家工廠, 均在中國。
17
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Shanghai Industrial Holdings )
總部在香港,4個工廠,分別設在中國成都、姜堰、山東以及河南。
18
德賽電池(Desay Battery)
總部在深圳,蘋果電池供應商,2個工廠均在廣東惠州。
19
富誠達(Fortunta)
主營精密金屬結構件,蘋果主要供貨商之一,富達科技宣布28.95億收購富誠達。
20
信維通訊(Sunway Communication)
蘋果核心供應商,目前已對信維通信開放全部產品線,主要供應移動終端天線系統產品。
21
安潔科技(Anjie Technology)
總部在蘇州,為蘋果提供功能性器件和光電膠。
22
東山精密(Dongshan Precision)
為蘋果供應FPC,目前在蘇州有3家主要工廠。
23
Panel Electronic
在蘇州有一家主力工廠。
24
金橋鋁型材廠有限公司(Taishan City Kam Kiu Aluminium Extrusion)
總部在香港,主要為蘋果提供精密元件。
25
TLG
總部在香港,為蘋果供應電子元件,8家供貨廠,均設在中國大陸。
26
裕同包裝科技(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總部在深圳,為蘋果提供包裝服務,共有6家主力工廠,5家在中國大陸,1家在越南。
27
日月光集團(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測廠,主要為提供蘋果Wi-Fi、Touch ID傳感器和3D Touch組件的系統級封裝。日月光共有8家工廠為蘋果供貨,其中上海有2家,韓國有1家,中國臺灣有5家。
28
奇鋐科技(Asia Vital Components)
總部在中國臺灣,主要為蘋果供應散熱模塊,有3家工廠為蘋果供貨,分別位於中國的崑山、上海及深圳。
29
雙鴻科技(Auras Technology Co)
總部在中國臺灣,為蘋果供應散熱模塊,在大陸江蘇和廣州各有1家工廠。
30
海華科技(Azurewave Technologies)
為蘋果供應無線模塊,在上海擁有1家工廠。
31
嘉聯益科技(Career Technology)
總部在中國臺灣,為蘋果提供軟式電路板及FPC,在臺北和江蘇各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32
可成科技(Catcher Technology)
主要為蘋果提供金屬外殼,共有4家供貨工廠,均設在大陸江蘇。
33
正隆股份(Cheng Loong)
為蘋果提供手機包裝盒,是全球100大紙業公司之一。共有6家工廠為蘋果供貨,四川2家,東莞、河南、江蘇、上海各1家。
34
正崴精密(Cheng Uei Precision)
中國臺灣連接器、線束及電源管理、能源模組、無線通訊及光學產品供應商。主要為蘋果提供連接器產品,共有5家工廠為蘋果供貨,東莞有4家,江蘇崑山1家。
35
仁寶電腦(Compal Electronics)
為蘋果代工,1家代工廠設在江蘇南京。
36
華通(Compeq Manufacturing)
中國臺灣HDI大廠,為蘋果供應PCB,在大陸四川、梅州以及臺灣地區桃園各有一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37
正美集團(CymMetrik Enterprise)
中國臺灣印刷大鱷,為蘋果提供包裝印刷材料。在深圳、江蘇及河南各有1家工廠。
38
達方電子(Darfon Electronics)
中國臺灣光電與精密元件大廠,為蘋果iPad提供鍵盤。
39
臺達(Delta Group)
全球最大的開關電源供應器和風扇產品廠商,為蘋果提供電源適配器,在中國有3工家工廠,泰國1家。
40
順達(Dynapack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蘋果電池供應商,目前在蘇州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41
臺郡科技(Flexium Interconnect)
中國臺灣FPC大廠,為蘋果提供印刷電路板,在臺灣和江蘇各有1家工廠。
42
富佑鴻(Fortune Grand Enterprise)
為蘋果供應揚聲器、麥克風等產品,目前在蘇州有1家工廠。
43
玉晶集團(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中國臺灣光學大廠,為蘋果提供鏡頭產品,主力供應廠在廈門。
44
濱中松琴工業有限公司(Hama Naka Shoukin Industry)
中國臺灣第一大電子螺絲廠,主力工廠設在崑山(1家)。
45
鴻海(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為蘋果代工,以及提供面板、連接器等產品。23家主力工廠,巴西2家,中國大陸20家,中國臺灣1家。
46
明翔科技(Intramedia)
在大陸有2家主力供貨廠。
47
大立光電(Largan Precision)
蘋果相機模塊供應商,在臺灣和大陸各有1家主力工廠。
48
光寶科技(Lite-On Technology)
蘋果代工廠,有9家主力工廠,巴西1家,其餘8家均在中國大陸。
49
美律(Merry Electronics)
為蘋果提供揚聲器、麥克風等,在蘇州有1家主力工廠。
50
南亞塑膠(Nan Ya Plastics)
為蘋果提供保護殼用料PC,在大陸和臺灣各有1座主力工廠。
51
和碩聯合(Pegatron)
為蘋果代工,在中國大陸有5家主要組裝廠。
52
華殷磁電(Phone In Mag-Electronics)
為蘋果提供磁性材料,在中國大陸有2個主要工廠。
53
致伸科技(Primax Electronics )
為蘋果供應相機模組,目前還是華為和小米的供應商,在大陸有2家主要工廠。
54
廣達電腦(Quanta Computer)
蘋果組裝廠,主力工廠有3家,1家在美國,2家在中國。
55
瑞儀光電(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總部在中國臺灣,蘋果手機背光模組供應商,3個主力工廠均設在中國大陸(廣州、南京、吳江)。
56
夏普(Sharp)
日本公司,現已被鴻海收購,為蘋果供應面板。6家供貨廠,3家在中國,2家在日本,1家在越南。
57
新日興(Shin Zu Shing)
總部在中國臺灣,蘋果中空Hinge(中空軸承)供應商,1家工廠在臺灣。
58
新普科技(Simplo Technology)
總部在中國臺灣,蘋果電池供應商,1家主力工廠在江蘇常熟。
59
Sunon Electronics
為蘋果供應散熱產品,1家工廠在崑山。
60
精元電腦(Sunrex Technology)
蘋果電腦鍵盤供應商,1家主力工廠在吳江。
61
穗高科技(Taiwan Hodaka Technology)
提供產品裝配和鋁型材生產線,主力工廠在中國臺灣。
62
臺積電(TSMC)
蘋果晶片代工廠,6家主力工廠,1家在上海,5家在中國臺灣。
63
宸鴻(TPK)
蘋果觸控面板供應商,在廈門有2家主要工廠。
64
鈦鼎科技(Triotek Technology)
總部在中國臺灣,主要生產開發特殊應用材料、光學鏡片及觸控面板,目前在東莞有家供貨廠。
65
鍵鼎(Tripod Technology)
蘋果PCB及HDI供應商,目前在臺灣和大陸各有1家工廠。
66
晶技(TXC )
為蘋果提供石英元件,目前在臺灣地區桃園和浙江寧波各有1家工廠。
67
欣興電子(Unimicron Technology)
為蘋果供應PCB,共有5家主力工廠,2家在中國臺灣,中國崑山、蘇州及日本各1家。
68
耀華電子(Unitech Printed Circuit Board)
為蘋果供應手機零組件,在臺灣地區宜蘭有一家工廠。
69
緯創資通(Wistron)
為蘋果代工組裝,在中國有3家工廠,印度1家。
70
國巨(Yageo)
主要為蘋果提供MLCC及ChiP-R產品,目前國巨在臺灣地區有3家工廠,在大陸有2家。
71
臻鼎科技(Zhen Ding Technology)
蘋果PCB供應商,在大陸在3家工廠。
新加坡
1
博通(Broadcomm)
被新加坡安華高收購,主要為蘋果提供wifi晶片晶片,為蘋果供貨的2家工廠均設在美國。
2
偉創力銷售與市場(A-P)有限公司(Flextronics Sales and Marketing Ltd.)
偉創力印度廠,為蘋果代工。在巴西、中國東莞、印度及美國各有1家工廠。
3
赫比國際(HI-P International)
為蘋果提供機身及其他組件,5家主力工廠,上海4家,蘇州1家。
4
Lateral
為蘋果提供零部件,在馬來西亞有1家主力工廠,中國大陸則有2家。
日本
1
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Alps Electric)
日本顯示器大廠,主要為蘋果供應觸控面板,共有4家供貨廠,1家在中國江蘇,其餘3家均在日本本土。
2
旭硝子(Asahi Glass)
總部在日本,主要為蘋果供應手機玻璃屏幕,共有4家工廠為蘋果供貨,3家在日本,一家在泰國。
3
第一精工(Dai-Ichi Seiko)
日本電子元件大廠,擅長製造接續基板與液晶面板等組件的微細連接器。共有5家工廠為蘋果供貨,3家在日本,2家在新加坡。
4
大金工業(Daikin Industries)
主要生產電子零組件,為蘋果供貨的工廠有3家,2家在美國,1家在日本。
5
迪睿合株式會社(Dexerials)
主要生產電子部件、連接材料、光學材料,目前在日本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6
Foster Electric
日本專業錄音器材製造商,曾是蘋果耳機的獨家製造商。Foster共有6家工廠為蘋果供貨,其中有3家在中國,3家在越南。
7
富士康(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蘋果最大代工廠,在我國淮安、深圳、崑山以及越南各有1家工廠為蘋果組裝。
8
藤倉(Fujikura)
蘋果軟板供應商之一,在中國上海有2家,泰國4家工廠。
9
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Furukawa Electric)
為蘋果提供散熱模塊,1家供貨工廠在蘇州。
10
廣瀨電機(Hirose Electric)
日本最大的連接器製造商,為蘋果供應連接器,11家主力工廠,10家在日本,1家在韓國。
11
IBIDEN
日本電子零組件大廠,為蘋果供應PCB,主力工廠設在馬來西亞。
12
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
日本顯示器面板大廠,為蘋果提供手機屏幕。有5家主力工廠,2家在中國大陸,3家在日本。
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會社(JAE)
為蘋果供應連接器,2家主力工廠均設在日本。
14
Kantatsu
日本相機大廠,為蘋果提供鏡頭模塊,1家主力工廠設在連雲港。
15
京瓷(Kyocera Group)
有8家主力供貨廠,7家在日本,1家在中國大陸。
16
美蓓亞(Minebea)
為蘋果供應LED背光模組,美蓓亞共有4家主力工廠,2家在泰國,2家在中國大陸。
17
三美電機(Mitsumi Electric)
為蘋果提供光學防抖修正用促動器,共有2個主力工廠,日本、菲律賓各1家。
18
村田製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
為蘋果提供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在中國、印尼、日本、馬亞西亞以及越南共有24個工廠。
19
日本東金電子(NEC Tokin)
為蘋果提供吸波材料,在泰國和越南各有1個據點。
2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NGK Spark Plug
目前僅有1家主力工廠設在日本。
21
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Nichia)
為蘋果提供手機LED器件,有6家主力工廠,2家在日本,1家在菲律賓,1家在中國大陸,2家在越南。
22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NDK)
主要生產水晶諧振器及光學濾波晶片。共有4家主要供應廠,3家在日本,1家在中國大陸。
23
日本寫真印刷株式會社(Nissha Printing)
為蘋果提供觸控面板,2個工廠均在日本。
24
日本日東電工株式會社(Nitto Denko)
為蘋果提供生產薄膜觸控面板所需的聚酯薄膜,共有7個主力工廠,2家在中國,3家在日本,2家在韓國。
25
NOK株式會社(NOK)
主要為蘋果供應軟板,有10家供貨廠,4家在中國大陸,2家在日本,3家在中國臺灣,1家在泰國。
26
松下(Panasonic)
為蘋果提供面板,共有13個供貨廠,9家在日本,印尼和中國大陸各2家。
27
保力馬科技(Polymatech)
主要生產手機鍵盤、汽車部件有家電產品。
28
羅姆(Rohm)
為蘋果供應傳感器及其他電子元件,有15家主力工廠,2家在中國(大連、天津),8家在日本,2家在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各有1家。
29
SMK株式會社(SMK)
總部在日本,蘋果連接器供應商,3個工廠,分別在中國東莞、深圳以及日本。
30
索尼(Sony)
蘋果CMOS傳感器和攝像頭模塊供應商,5個工廠,3個在日本,2個在中國廣州、無錫。
31
勝美達(Sumida)
總部在日本,為蘋果提供電感,3家主力工廠均設在中國(常德、東莞、廣州)。
32
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
蘋果軟板供應商,在中國無錫、日本以及韓國各有1家工廠
33
住友電氣(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蘋果連接器供應商,在中國深圳、日本、菲律賓、越南各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34
太陽誘電(Taiyo Yuden)
為蘋果提供MLCC,11家主力工廠,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各1家,日本7家,韓國1家。
35
TDK
為蘋果提供手機零部件,19家供貨廠,日本7家,中國9家,奧地利、新加坡、德國各1家。
36
日本東麗(Toray International)
蘋果材料供應商,3家工廠均在日本國內。
37
東芝(Toshiba)
為蘋果供應面板和快閃記憶體產品,6家主力工廠,5家在日本,1家在泰國。
38
東陽理化學(Toyo Rikagaku Kenkyusho )
總部在日本,金屬加工廠,為蘋果提供不鏽鋼外殼及相關技術,3家工廠均設在中國崑山。
39
豐田合成(Toyoda Gosei )
蘋果LED供應商,3家工廠均在日本。
40
智積電(Tsujiden)
為蘋果供應光學膜技術及相關產品材料,2家工廠均設在日本。
41
UACJ
總部在日本,蘋果鋁材供應商,在中國蘇州和日本各有1家工廠。
42
Zeniya Aluminum Engineering
總部在日本,為蘋果提供結構件、機殼,目前在東莞和深圳各有1家工廠。
43
Intersil
美國晶片廠,已被日本Renesas(瑞薩電子)收購。
韓國
1
Bumchun Precision
韓國供應商,為蘋果提供音響模塊及其他組件,1家工廠設在韓國本土。
2
宜來特(E-Litecom)
韓國BLU、LCD主要供應商之一,目前在東莞和無錫各有1家工廠。
3
喜星電子(Heesung Electronics)
韓國BLU(背光模組)、LED(發光二極體)、TSP(觸控面板)供應商,為蘋果提供核心零部件,主力工廠設在南京(1家)。
4
Interflex
韓國FPCB廠,傳言Interflex是蘋果8 FPCB的供應商之一。目前,Interflex有韓國有1家主力工廠。
5
LG化學(LG Chem)
為蘋果供應電池,有2家主力工廠,1家在韓國,1家在中國大陸。
6
樂金顯示(LG Display)
簡稱LGD,韓國液晶面板製造商,為LG集團旗下子公司。樂金顯示有9家主力工廠,3家在中國,5家在韓國,1家在越南。
7
三星電機(SEM)
總部在韓國,蘋果OLED面板的FPCB供應商,5家主要工廠,2家在中國,2家在韓國,1家在菲律賓。
8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為蘋果供應處理器、存儲晶片、OLED面板等。9家主力工廠,中國3家,韓國5家,美國1家。
9
三星SDI(Samsung SDI)
蘋果電池供應商,2有供貨廠分別設在中國天津和韓國本土。
10
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
總部在韓國,蘋果LED供應商,1家工廠設在韓國。
11
SK海力士(SK Hynix)
韓國半導體大廠,蘋果存儲器供應商,4個工廠分別在中國重慶、無錫及韓國。
德國
1
卡士莫(Cosmosupplylab)
德資企業,亞洲總部在香港,是蘋果電子附屬產品供應商,目前在東莞有4家工廠。
2
捷德(Giesecke & Devrient)
德國SIM卡製造商,為蘋果提供Nano-SIM卡,目前主力供貨廠在南昌(1家)。
3
漢高(Henkel Corp.)
有4家主力供應廠,2家在美國,2家在中國(珠海、煙臺)。
4
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德國IGBT供應商,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為蘋果供應晶片,有7家主力工廠,德國2家,奧地利1家,馬來西亞2家,美國1家,英國1家。
5
博世(Bosch)
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總部在德國,目前尚不明確博世為蘋果供應什麼產品,不過據博世內部員工透露,蘋果可能會將重心轉移自動駕駛系統研發,博世將為蘋果提供汽車相關零件。
6
Dialog
蘋果晶片供應商,主要供貨工廠在英國。
奧地利
1
艾邁斯半導體(ams AG)
原名奧地利微電子2014年正式更名為艾邁斯半導體。主要為蘋果供應傳感器接口,NFC晶片,共有3家蘋果供貨廠,1家在新加坡,1家在菲律賓,1家在奧地利。
2
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G)
為蘋果提供印製電路板,在中國四川和上海各有1家工廠為蘋果供貨。
荷蘭
1
DSM Engineering Plastics
荷蘭大型綜合實業公司,為蘋果提供數據線,在中國江蘇有1家工廠,荷蘭2家。
2
恩智浦(NXP)
被高通收購,為蘋果提供NFC模塊、控制晶片等,共有8個主力工廠,1個在中國東莞,其餘在德國、馬來西亞、荷蘭、菲律賓、中國臺灣地區、泰國及英國。
3
飛利浦(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總部在荷蘭,為蘋果提供音響及其他電子零部件。主要有2個工廠,分別設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蘋果產業鏈分布
蘋果的全部供應商在全球的分布比例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最大的供應商群體當然還是在我國,有346家;其次是日本,是中國的三分之一;第三位是美國,有69家供應企業;第四位是我國臺灣共有41家供應企業。亞洲成為主要的供應圈,東南亞各國總計有百餘供應企業;歐洲同樣分布密集,但是數目較少,只有德國有10家供應企業,其餘均為個位數;另外在中美洲墨西哥也有少量分布,巴西則是拉美唯一為蘋果供應組件的國家,企業數目為6個。
蘋果的18個代工廠,支持的產品包含Mac,iPhone,iPad,iPod和其他配飾。除了為蘋果提供Mac組裝的偉創力是美國走出的全球化公司以及蘋果公司本身,其餘全部是華人企業,他們是富士康,仁寶電腦,廣達電腦,和碩聯合公司,緯創資通,英華達以及比亞迪。他們建廠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崑山-蘇州-上海一線以及深圳。
蘋果代工產業鏈龍頭企業
蘋果各主要產品及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其實是這些公司。劇透一下,顯然你應該做好被日企和臺企刷屏的準備。國內企業零星有自主做的不錯的,但是主體還是臺資及外資在華建廠,在各個部件上佔主導地位。
CPU:英特爾,三星。
CPU風扇:臺灣聖奧集團。
LCD液晶顯示器:包括日本的智機電,日亞化學,豐田合成以及德國的歐司朗。
相機和鏡頭模塊:臺灣的玉晶光電,大立光電,致伸科技,韓國的LG和高偉電子。
面板:日本顯示器,韓國的LG,三星和臺灣的友達。
觸控面板:日本的阿爾卑斯電器,臺灣的宸宏鴻,香港的伯恩光學。
存儲器:東芝,美光,閃迪和韓國的SK Hynix。
音響組件:國內的歌爾聲學,瑞聲科技,日本的豐達電機,臺灣的富佑鴻,美律,以及美國的樓氏電子。
集成電路設計:以日本的瑞薩電子和愛普生為代表的9家企業,包括美國和歐洲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PCB印刷電路板:包括廣東省的超聲印製板和依頓電子,日本的IBIDEN,臺灣的華通,健鼎,臻鼎,欣興電子,耀華電子,以及美國的訊達科技。
柔性印刷電路板:日本旗勝,臺灣的嘉聯益和臺郡,美國的MFLEX和韓國的 Interflex。
充電器:臺灣光寶科。
電池相關:國內的比亞迪,天津力神,德賽電池,日本的松下,臺灣的順達和新普,韓國的樂金化學。
電源供應器:以臺積電為首的五個企業。
光學元件:新加坡HEPTAGON。
偏光板:均是日企,日東電工和住友化學。
網絡通信模塊:美國的德儀,思佳訊和超群半導體。
電子羅盤:日本的旭化成微電子。
散熱模塊:日本的古河電工和臺灣的奇鋐。
連接器和線材:國內的富士康和立訊精密,日本的廣瀨電機,第一精工,藤倉和航空電子工業,臺灣的正巍和寶盈光電,美國的安費諾,莫仕和泰科電子,以及英國的Volex Plc。
晶片代工:臺積電。
分離式元件:主要是全球建廠的美國威世科技和達爾公司。
功能組件:蘇州的安潔科技,東莞的先鋒材料,以及美國的Marian。
被動元件:三星以及日本的太陽誘電等五家企業。
電子元件:國內的線藝,日本的索尼,歐姆龍,住友電工,三美電機,勝美達,日本電產和Nec東金。
機殼:臺灣的可成和谷崧。
在2018年的全球供應商名單裡面,我們可以看出日本韓國在製造業的核心技術上的領先,臺灣地區電子行業深厚的根基,美國在半導體器件領域仍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大陸公司的快速進步,2017年中國大陸公司只進入了六大類(顯示面板,半導體,攝像頭模組,功能器件,結構件和被動元件)中的三類,而到2018年已經進入了六大類中的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