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看的小米手機。」小米12月28日於北京召開新品發布會,發布全新旗艦級手機小米11等新品,雷軍也在微博上力挺。
2020年受川普政府對華發動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影響,從華為、中芯,到大疆、海康威視等科技行業翹楚,均遭遇重創或受挫,「棒打出頭鳥」,小米雷軍似乎老神在在、氣定神閒,小米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別人賣慘,雷軍卻「悶聲發大財」。
小米市值突破千億美元,雷軍身價又要飆高了
雷軍的新年願望
小米11發布會前,雷軍公開向「米粉」徵詢新年願望。
12月28日中午,雷軍稱「雷軍的新年願望」這個活動,收集了6萬多條願望,「同事們全部列印出來,讓我挑。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工作量很大呀。」
與蘋果一樣,雷軍宣布小米11不送充電頭,環保還是摳門?小米在宣導詞上寫道:「2021, 輕裝上陣。」假如這幾個字不是用在小米11的話,用來形容2020雷軍當下的心境,似乎也挺合適。
小米2011年從手機起家,現在旗下產品覆蓋電視、路由器、智慧型喇叭、空調、洗衣機等,雷軍似乎想把每個「米粉」的「小米之家」所有產品都配齊了。
小米
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擁有4000億元財富的馬雲家族為中國首富,前三甲另外二位是3900億元身價的騰訊馬化騰,和3650億元的農夫山泉鍾睒睒。
51歲的雷軍排名在前十大富豪之外,位列第13,上榜身價為1700億元,與美團的王興、騰訊的張志東二人並列持有同樣財富。這些年來,雷軍雖也是富豪榜的常客,不過他很少「露頭」,似乎總是喜歡隱身在第二行陣裡,悶聲發大財。
小米於11月5日舉辦的開發者大會上,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小米手機重返全球三強的主因在於技術與研發的投入力度,2021年將擴招5000名工程師,瞄準相機、5G等10個重點領域。多年以來,不少人認為「小米沒有技術」,可針對這個問題,雷軍也給出了很坦然的回答:小米處在全球競爭最為激勵的領域,與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三大名牌比拼,「如果沒有立足的本錢,想要成長活下去公布不可能。」
過去的2020年,中國手機龍頭華為遭禁,小米、OPPO、vivo等其他手機品牌趁勢企圖搶食華為留下的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當OPPO揚言要將歐洲市場的市佔率擴張至至少3倍時,雷軍更是放出豪言:在三至五年內做到在歐洲市佔率排名第一。
小米董事長雷軍
小米今年已慶祝十周年,作為掌舵人,雷軍自然也在考慮小米的下一個十年。與格力電器董明珠「10億賭約」,「誰贏了」我看倒是其次,可勿要忘了,這一路以來,雷軍和小米一直保持著進取心。
今年疫情肆虐,重創手機出貨量,在第三季,前五大品牌有2個是衰退的,可11月24日小米發布的財報卻顯示,小米逆勢增長了42%,且單季營收、手機出貨量、海外市場收入等15個重要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也許,年初時雷軍也可能想不到,小米今年竟然有機會去衝刺全球手機「二哥」寶座。可小米的「成績單」得來,也是「水到渠成」之功。數年前,小米手機開始躥紅時,很多人依舊懷疑,小米要擠進前五大都難。2014年,在越來越「擠」的國內市場,雷軍當時做了一個重大決策,去做印度市場的拓荒者。小米印度分公司第一號員工馬努庫馬日後回憶稱,當年小米在印度毫無知名度,連他家人都問:「小米是什麼?」
有志者事竟成,在最難立足的市場,雷軍成功了,2017年小米超過三星,成為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也就是這一年,雷軍又瞄準了下一個海外市場——歐洲。在歐洲各國,「小米之家」光是在俄羅斯和西班牙就有190家專賣店,接近國內「小米之家」數量的1/3。
國際化催熟了「春種秋收」之果,自轉進歐洲市場以來,小米海外市場營收佔比已從三年前28%,翻升至今年第三季的55%,也趁勢得以接手華為遺留的市場,並帶來一波成長。
雷軍瀏覽在牆上張貼的「雷軍的新年願望」
雷軍說:「時間是小米的朋友,我們將毫不動搖堅持長期奮鬥!」
雷軍是湖北仙桃人,而「恰得苦、霸得蠻、耐得煩」是湖北人個性。難怪有人評論稱,手機是科技業中被公認最難起死回生的戰場,小米的成功說明,如果越能「告別」過去成功的自己,才有迎來崛起的機會。
也就在首款搭載驍龍888晶片的小米11發布之前,小米集團的市值於12月23日股價大漲7.59%,突破了千億美元。小米新品發布會後的12月29日早盤,截稿時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大升5.14%,總市值已達8234.69億元。
2020這一年,小米集團漲幅至此已超過了200%,而此前雷軍曾感嘆道,小米股價長達兩年低於發行價,讓我超級鬱悶。
翻過來看,雷軍旗下「小米系」的金山軟體(03888),至12月29日早盤截稿時,不知不覺股價也從10.8港元爬升至43.2港元了,也是港股市場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股票之一。
別人「焦頭爛額」,雷軍的小米似乎「屹立不搖」,這一年多,雷軍一直在「悶聲發大財」,其成功來之不易。
雷軍的成功秘笈:小米是生產公司的公司
小米創始人雷軍
很多成功的人,都非常有能力,也有前瞻性,但個性上也容易陷入極度自戀之困境。反觀雷軍,他總是願意讓小米處以「競力者」狀態,今年5月,他也表示,小米在研發等諸多方面一直在「補課」。
小米成立十周年之時,小米創辦人雷軍宣布,集團新增集團總裁王翔、以及集團副總裁周受資、張峰、盧偉冰等四名合伙人,加上此前在職的五位合伙人(雷軍、副董事長林斌、高級副總裁洪鋒、王川、劉德),小米的合伙人團隊已增至9人。
新增合伙人,也反映小米內部正進行代際變革,小米也同步宣布「小米新十年創業者計劃」,將選拔100名年輕幹部,並鼓勵他們以創業者的心態投入公司業務。
今年,隨著「金山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雷軍掌控的上市公司也一直在增多。與之同時,雷軍的「小米生態鏈」也一直在延伸。表面上,小米生態鏈是以手機生態為核心,可一層一層向外擴大時,在投資中孵化了很多新的生態,從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子鍋到智慧玩具、牙刷等。
雷軍曾說,小米生態鏈不僅是一家製造產品的公司,還是一個生產公司的公司。客觀來說,雷軍投資的盤子、觸及的領域有點兒大、也很廣,也蘊含了不確定性等風險,如何有效整合在小米生態鏈裡,並照應各自屬性,本身就是個不少的挑戰。
小米在臺灣
那小米內部究竟有什麼成功的地方呢?
11月,有位新北市名字叫「馬裡克」的臺灣實習生投書《旺報》,講述了他在小米集團實習的收穫。
這位叫「馬裡克」的臺灣實習生,入職的團隊是小米香港市場銷售,職位是市場銷售運營實習生。他們的團隊主要負責香港線上線下的銷售業務,入職起初他有些遲疑,因為他也拿到了其他公司更好的職位。但五個月實習經歷,讓他的成長也是非常明顯,從自信程度、表達能力到思維模式、看待事情的角度、抗壓性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這位臺灣實習生說,這些是我之前那幾份實習沒能帶給我的感受,雖然在過程中,也承受了壓力與一些內心掙扎。
投書裡,他講述了在小米這幾個月裡,從一個小心謹慎完成領導交代任務的實習生,變成一個時時刻刻想著怎麼創新、怎麼完成KPI、怎麼才能跑得更快的實習生,或是從以前要做一件事情都會先問主管的打雜小弟,變成一個可以站在主管角度思考還缺什麼的部門有關,所謂的部門歸屬感,也是要靠自己爭取。
此外,他也談及自己感受,工作還是蠻辛苦的,像實體企業中的銷售一樣,KPI結結實實地扛在身上。「雖然不關我的事情,畢竟我只是小學實習生,但是完成JPI的路子要自己去找,資源要自己去磕。加上事情瑣碎,壓力大,很多大公司的員工的心情並沒有那麼愉快的。」
這位實習生說,但是這五個月來,我看到了很多積極的人,利用有限的資源把事情做得不一樣例子,他們給了我很多想法。
雷軍回剅河鎮趙灣村祭祖
企業文化及治理性格,往往與創始人個性及人生經歷有關。
雷軍,1969年12月16日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鎮趙灣村,他家是趙灣村四組人。
在雷軍9歲時,由於父母在仙桃縣城工作,他轉到城區居住,並從趙灣小學轉入仙桃建設街小學,後又在沔陽師範附屬學校讀初中,仙桃中學高中畢業後,1987年,雷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本科專業。
融創老闆孫宏斌曾說:「武漢大學是一個很值得回憶的地方,我們很多人的初戀都在這裡,甚至很多都還把初戀娶回家了,比如雷軍。」母校武漢大學,是雷軍的福地,他學到了知識,也初嘗創業的滋味,還將一個女「學霸」校友娶回家,她就是雷軍夫人張彤。
武漢市蔡甸人張彤,當年以漢陽一中高考狀元,考入武漢大學。
武大畢業後,雷軍受聘北京中關村的金山軟體,到1998年,他已是金山軟體總經理。在IT企業家群體裡,雷軍的「輩分」算是高的。
人生半百,創業曾嘗到三次失敗,但時間總是鍾情於奮鬥不止的人。雷軍可以驕傲地說:「所有途中的艱險與苦難都只是偉大徵途的註腳,風暴盡頭終將是晴空萬裡!」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