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熊市出現,股價能夠力保不失的公司不多。
2019年初,小牛市出現,不少公司估值得到修復。其中,更有少部份公司股價更一度創下新高,而偉仕佳傑(0856.HK)正是當中一位。
從季度股價圖去看,公司歷經了3個大熊市,最後還股價還是持續創新高,一間公司能夠如此穿越牛熊,自然有其獨特之處。
圖片來源:富途
事實上,自2002年上市以來16年間,公司平均收入複合增長31%、盈利複合增長41%,2018年集團銷售額突破625 億。
雖然增長譜寫了行業奇蹟,但在市場眼中,偉仕佳傑仍然是一位常年低調的實業者。
圖片來源:公司
常年低調的實業者
偉仕佳傑(前稱「偉仕控股」)成立於1991年,從成立之初便一直專注於IT產品分銷。
2007年,公司收購新加坡信息科技產品分銷商「佳傑科技」,並於2015年成功將其私有化,令佳傑科技成為旗下的全資附屬公司。
這次收購為偉仕佳傑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不但進一步穩固和擴大集團的分銷網絡,令集團於當年一舉躋身亞太地區前三大IT分銷商行列,也同時大大增加了集團在代理產品種類和規模上的實力。
2017年,為讓集團當前業務狀況更具識別度,「偉仕控股」正式改名為「偉仕佳傑」。
經過28年的積累,偉仕佳傑已成為亞太區最大的科技產品解決方案及供應鏈服務平臺,也擁有一個龐大的分銷網絡及強大的物流體系,在全球有著87個辦事處,遍布中國及東南亞9個國家。
目前公司業務包括配件產品、移動終端、雲計算及大數據分析、網絡及信息安全四大板塊。
資料來源:公司
公司銷售的產品種類可分為十二大品類,總數超過一萬種,而這些均是與未來科技發展緊密相關。
圖片來源:公司,十二大品類產品
與公司合作的品牌都是全球知名公司,包括蘋果、惠普、華為、微軟等,而公司的上遊合作夥伴超過240家全球500強科技企業,下遊業務夥伴超過48,000家。
圖片來源:公司
從整體來看,公司業務長年毛利率徘徊在3.8%至4.5%水平之間,但每年營收均達到穩定增長,從2011至2018年期,營收差不多翻倍,而股東應佔淨利也增長逾60%。
於2015年,公司盈利下降主要因為美元大幅升值以及毛利率下滑,但憑藉公司多元化的產品及實力雄厚的分銷網絡,2016年的利潤已出現顯著恢復。
資料來源:公司
從業務分類來看,移動終端和雲計算及大數據分析為近年增長最迅速的業務,於2018年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6.8%和54.2%。
資料來源:公司
另外,公司長年維持穩定的現金分紅,即使早年前利潤下降,每股股息也沒有因此而下調。
資料來源:公司
雖然偉仕佳傑有著穩定的業績增長以及分紅記錄,但在港股市場上,資金也只給予公司僅約8倍PE。
圖片來源:國泰君安
究其原因,在市場眼中,偉仕佳傑的定位仍然停留於「傳統分銷商」角色,而這正是大家都唱衰的行業。
事實上,在這個新時代,偉仕佳傑更能彰顯出其過往累積的優勢和獨特價值。
2019年3月21日,在北京的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首發全國總經銷商牌照,宣布偉仕佳傑成為阿里雲全國總經銷商。
面對喜歡顛覆傳統行業的阿里,也選擇與偉仕佳傑合作,這無疑象徵著,即使在新時代,偉仕佳傑的價值仍然不可或缺。
圖片來源:公司
新定位、新價值、新生態
過去十年間,可以說是分銷行業最為翻天覆地的十年。
隨著電商的興起,網際網路的渠道扁平化完全改變了傳統銷售渠道的供應鏈,令分銷商的角色受到極大程度的衝擊,不少更因此逐漸淡出或是轉型至另一領域。
然而,直到今天,偉仕佳傑不但依然在分銷行業上發展,卻仍能保持著平穩的業績增速。
歸根究底,這一方面得益於偉仕佳傑堅守分銷商的角色,不輕易「轉型」,另一方面,公司也伴隨著市場變化而不斷探索調整創新,緊跟產業進步。
電商的出現,雖然令行業產生了變化,但並不代表能完全抹去分銷商在供應鏈的地位,只有真正優秀的分銷商才能展顯應對風險的能力,並在大浪淘沙後生存下來。
偉仕佳傑在國內有著3大全國物流中心、5大區域分撥中心和19個分庫,擁有接近4,000條發運組合,能夠實現1.5小時至3小時的本地配送承諾,而48小時內配送抵達的城市達到767個。
這些傳統的物流和倉儲優勢,不但能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個性化服務體驗,也能夠切實的為整個行業生態提高運轉效率,降低社會成本。
對廠家來說,分銷商所提供的客戶網絡、風險隔離、物流、金融等環節都不是能夠輕易取代的。
圖片來源:公司
一直以來,分銷業務的風險不在於低毛利,而是在於管理能力不足而產生不必要的成本。
在行業新競爭者進入的窗口期已關閉下,只要努力降低運營成本,行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利潤和發展空間。
2018年,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為37天,應收周轉天數為72天,應付周轉天數為57天,資金周轉天數為52天,公司一直擁有著非常高的運營效率,並通過不斷拓展新的產品線維持競爭力。
從回報指標去看,偉仕佳傑的ROE達到15.7%,甚至高於恆指平均的12.4%。
然而,在堅守傳統業務的同時,公司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在傳統業務提供延展性服務。
一方面通過內部創業及裂變發展新生態,另一方面拓展新業務模式。
目前偉仕佳傑已建立起包括產品、資金和物流在內的完整服務體系,服務內容由傳統IT延展至金融、財稅、法律等一系列專業服務,而且更成立了一個產業基金,在行業尋找併購投資機會,力爭成為大數據時代的科技服務龍頭企業。
圖片來源:公司
雲時代的分銷商 - 雲MSP
如今是個人人都談雲計算的時代,但早在2013年,偉仕佳傑充已經提前布局,擁有雲計算解決方案事業部。
2016年,公司成立了「偉仕雲安」,成為重點發展的企業級新業務之一,主要提供諮詢、規劃、運維、培訓等綜合服務,為企業客戶構建混合雲架構平臺,提供雲Saas服務、雲容災備份、公有雲私有雲之間資料移轉等一籃子服務。
圖片來源:公司
在變革無處不在的時代,產業在進步,而分銷商的職能也在與時並進。
對於傳統分銷商來說,成為雲MSP(雲管理服務提供商)是一條非常適合的升級發展雲業務之路,亦是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騰訊等雲巨人之間留出的空白地帶。
雲MSP可以視為雲時代的分銷商,把雲巨人的資源分銷給渠道商和用戶。
與過往不同的是,傳統分銷商的業務部門通常按照其代理品牌來劃分,每個部門之間缺乏協同。
但在雲時代,雲MSP能夠聚合各家雲服務商資源,搭建自己的服務平臺,並通過附加大量增值服務為客戶提供額外價值。
公有雲的服務通常是標準化的,可是每個企業卻有著其獨特的業務流程,於是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鴻溝,令企業在上雲過程中遇到了各種複雜的問題。
而雲MSP的存在正好解決了這個矛盾,通過全程參與客戶的上雲和雲管理過程,為其提供量身定製全生命周期的雲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其中,偉仕佳傑自主研發的ECS Cloud平臺就實現了IaaS、PaaS、SaaS的全覆蓋,從而能為經銷商和用戶提供雲服務一站式採購和管理,幫助他們挑選最合適的雲服務,以避免面對眾多雲產品時無從選擇。
圖片來源:公司
在雲時代,偉仕佳傑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過去的行業積累,包括廠商、渠道商、用戶、業務能力等各方面的資源,也可以與其傳統分銷業務一脈相承,通過資源整合為合作夥伴提升雲能力,幫助產業升級。
2018年,神州信息前總裁周一兵出任偉仕佳傑董事局副主席、執行董事兼中國區董事長,負責中國區全部業務,大力推動了偉仕雲安與偉仕佳傑信息技術服務為集團服務升級。
從數據看,雲計算及大數據分析的2018年營收錄得54%的大幅增長至163億,營收佔比也從19.4%提升至26.1%。
圖片來源:公司
2019年3月,偉仕佳傑成為阿里雲全國總經銷商,而這也將成為公司雲戰略發展的重要布局,一方面助力阿里雲輸出,另一方面打造全新的生態模式,進一步開拓公有雲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內雲計算市場的進一步普及,整個市場對雲MSP的需求也將邁向一個新階段。
結語
回報高低取決於價格的變動幅度和時間,假設價格變動同樣是30%,但是時間越短,回報就越高。大部份人都是沒耐性的動物,這導致了市場上大部份投資者都在追逐短期的高回報。
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說好聽一點,就是尋求EPS和估值能同時提高,戴維斯雙擊的股票,說差一點其實就是想馬上收割之後多年的投資回報。
但事實是投資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短時間的走勢或估值提高往往跟市場情緒有關,屬金融行為學,這樣的機會很多時候也是事後才知道,而執行上來時又有多少人能從中真正獲利?
相反,像偉仕佳傑這種估值長期不變,單靠EPS增長,悶聲發大財的公司,卻被市場無情地忽略了。
目前公司市值已達到60 億港元,意味將很大機會進入下一輪的港股通名單,算是對於公司多年低調務實的打賞。
在南下資金面前,公司估值能不能進一步提升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EPS增長持續,那麼公司股價自然也會創出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