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領先的全媒體產業布局,植根多年的地緣優勢和影響力,比肩央視和現象級節目的本地收視保障,精耕細作、務實高效的服務能力,創新的經營模式……使得SMG成為品牌佔領上海市場的第一媒體合作選擇。
李逸,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廣告經營中心主任。
曾先後任職上海衛視、東方衛視、上海外語頻道等媒體,具備資深的電視新聞、節目製作和廣告營銷經驗。2013年任SMG廣告經營中心主任,全面負責SMG旗下地面電視頻道的廣告經營以及聯動SMG旗下各新媒體平臺。
「這裡是上海」,這是上海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綜合頻道的頻道口號。這句話親切而自信,大氣而熱情,讓人感受到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海納百川的氣度和獨具特質的魅力。這也是SMG廣告經營中心在市場逆境中迎難而上、奮力前行的精神動力。
在地方衛視及新媒體的夾擊下,作為SMG地面頻道經營的主體,廣告經營中心主任李逸和他的團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不過在上海這個習慣於商業競爭的城市裡,敢於迎戰的心態和善於應戰的智慧是從來不少的。無論是走南闖北辦招商會、審時度勢成立新媒體部,還是合縱連橫開創地面頻道的聯動模式,SMG的運營活力讓人驚訝。至今,SMG地面頻道對本土觀眾影響力的霸主地位無人可撼,這是對上海市場寄予厚望的廣告主們無法拒絕的理由。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上海這個市場!」李逸表示。據官方統計,上海的常住人口有2400多萬,流動人口超過600萬,本地總人口數已經超過3000萬,人均GDP和消費能力始終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而上海消費者更為理性,品牌忠誠度高。對於想在全國布局的商家而言,上海市場的戰略地位毋庸置疑,拿下上海市場就意味著佔領了國內市場的制高點,對全國市場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
商家對於SMG的影響力高度認可,對於上海市場的需求更大。SMG的客戶當中,有的先布局二三線城市,把上海留在最後;有的是先不惜代價佔領上海,再覆蓋二三線城市。無論哪種做法,他們都把上海放在公司市場戰略中關鍵位置,而進入上海,當然要選SMG。
地方媒體最了解本地受眾的需求,是不可替代的。放眼世界,即使是覆蓋美國全國的四大電視網,新聞節目都會播出由當地電視臺製作的新聞和資訊,上海也毫不例外,且上海居民對SMG製作的各類節目還十分依賴。這是媒體的規律、新聞規律。
上海電視最了解上海觀眾最喜歡看什麼。
李逸表示,上海消費者在獲取電視信息上對SMG有著很高的信賴。多年來,SMG在內容生產和頻道打造方面營造了高壁壘,比如上海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地面頻道——上海新聞綜合頻道,節目收視率、市場佔有率和觀眾美譽度長期位居上海地區所有頻道前列,是首個單頻道廣告年收入突破10億元的地面頻道,始終是上海及周邊地區觀眾了解上海、關註上海的首選頻道。
而當前的另一現象是:由於政府高度重視本土文化保護與發展,上海方言類本地化節目火爆異常。央視、衛視節目都是普通話,只有本地頻道可以用方言,收視率也體現了觀眾對於本地文化的喜愛。「它滿足了觀眾對於本地文化的偏愛」李逸進一步表示:「中國大陸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能像上海地面電視頻道那樣佔據本地收視市場50%以上的收視份額。」SMG今年製作的多個本地化節目,如「阿拉乓乓響」,「廣場大民星」、「K歌全民星」收視率都特別高,收視率是完勝一線衛視的現象級節目。
不同於其他省份的電視媒體同城競爭, SMG地面頻道在上海依然具有獨特地位,雖然面臨多方衝擊,但廣告含金量依然很高。
經過快速持續的發展,SMG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產業門類最多、規模最大的省級廣電媒體及綜合文化產業集團。其業務涵蓋媒體運營、網絡傳輸、現場演藝、文化旅遊、電視購物、版權銷售、文化投資等領域。除了15個電視頻道,13套廣播頻率,15個全國數字付費電視頻道和6種報紙雜誌,集團還在新媒體領域有著重要拓展,擁有看看新聞網、艾德思奇,阿基米德,BesTV 等網際網路資源,隨著全媒體融合戰略的推進,這些資源使得SMG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更有底氣,更能滿足客戶對於傳播渠道多元化的深度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MG廣告經營中心順合市場發展,成立了新媒體部。該部門將利用新媒體技術和資源,有利提升對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未來還計劃提供獨立的產品服務給客戶。全媒體的精心產業布局之下,SMG具備了全面對接客戶綜合性需求的能力,有效規避了單一媒體業務格局的短板。電視、廣播、戶外、新媒體……客戶的投放需求能在SMG得到充分釋放,全媒體全覆蓋有力保障了營銷的最終效果。
由上海東方衛視中心節目團隊和韓國節目團隊聯合研發製作的大型模唱類真人秀節目《隱藏的歌手》,將於2015年10月18日起每周日晚黃金檔播出。該節目獨創了全新的「四臺一網」聯動(聯合投資、製作、宣傳、招商和播出)模式,聯合四個一線城市的優質地面頻道(上海新娛樂頻道、北京文藝頻道、廣州綜合頻道、深圳都市頻道)和強勢視頻網站愛奇藝。這是讓李逸和其團隊極為驕傲和興奮的事,它是地面頻道區域聯合的創舉。
由於播出範圍的限制,地面頻道的廣告傳播覆蓋相對衛視而言很有限,因此無法投入大資金去運營大綜藝節目。而《隱藏的歌手》,因為地面強勢頻道結盟,它的投入不僅遠超地面頻道的製作規模,跟當下衛視的大型綜藝節目比,也是大手筆。北上廣深四臺一網重磅推出同一節目,所能動用的營銷資源是空前的,有力保證了節目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價值,它將是中國地面電視頻道發展史上的一道亮色。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應用,年輕觀眾的流失成了電視媒體尤其是地面頻道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年輕觀眾更傾向於通過衛視頻道和網絡收看娛樂節目,通過於手機端獲取新聞。李逸介紹,選擇《隱藏的歌手》,除了出於對政策和收視的考慮,更重要的是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可以讓年輕觀眾重新回到電視機前。因此,「四城一網」首選項目選擇了年輕觀眾喜歡的綜藝節目,並且配合節目將運用手機端遊戲等新媒體手段吸引受眾,同時還會利用各地的聯播網,進行地面推廣。
提到合作的初衷,李逸說道,「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人口結構、社會現象非常類同,儘管語言、文化不盡相同,但擁有相同的痛點,所以很容易找到四地觀眾都感興趣的內容。而對於四個臺的地面頻道經營而言,我們也都碰到相似的挑戰和瓶頸,因此四臺聯動,把我們的資源整合起來,既能出好節目,滿足觀眾,又能有好收益,實現經營破局,一舉多得。」
對於首次嘗試跨區域合作模式,李逸透露,儘管各臺廣告經營團隊想法高度一致,但是要協調節目製作及各個播出平臺,所需要的前期準備,溝通成本之高,超出想像,然而無論如何,李逸認為這一定是未來地面頻道突圍的重要手段。初次合作時的磨合在所難免,但更具精準性,更具服務性的區域聯動模式是地面頻道對客戶全國性投放需求的積極回應,必將成為常態。
電視一直講究傳遞給觀眾真實、權威的聲音,當電視人懂得用網際網路武裝自己時,電視就會如虎添翼。網際網路思維為傳統電視打開了一扇大門,我們從只把網際網路當作強大的競爭對手轉變為積極與之尋求融合。電視臺生產的優質內容非常有價值,而這些內容藉助網際網路渠道能傳播得更快、更好、更廣,從而產生更大的價值。反觀,網際網路傳播的效果對於內容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渠道和內容的優勢整合才能促進我們更好發展。
面對新技術的挑戰,SMG提出了TV+的概念。李逸介紹道,TV+首先要加網際網路,加新媒體的技術和思維。我們的本業是TV,既不能丟掉自我,完全投身網際網路,也不能固守電視,止步不前。TV作為一個時代的主導,現在要改變自己。SMG正積極求變。
TV+的對象,SMG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百視通與東方明珠合併,成立東方明珠新媒體公司,開始做大量新媒體嘗試,包括BesTV、OTT,年創收體量超過100億的東方購物也在快速向移動方向發展。
二、在平臺運營方面,利用自有資源進行創新運營。例如,利用艾德思奇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和資源,與電視廣告形成聯動,產生疊加效應;廣告經營中心新媒體部也積極採取動作,內外整合資源。李逸一直想打造上海本地的DMP,「用新媒體覆蓋三千萬的城市人口,通過大量線下活動尋找他們的消費行為、媒體行為,建造一個真實的、有價值的資料庫,為廣告客戶找到真正的目標受眾----這是的我們一個宏偉藍圖。」
這裡是上海,在這裡可以閱盡繁華;
這裡是上海,在這裡滿眼千帆競發;
這裡是上海,在這裡,有一群電視廣告人在嚴峻現實中努力創造著光榮未來……
本文選自《廣告人》雜誌十月刊,版權歸《廣告人》所有,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