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關姐
來源 | 公關界頭條(ID:PR-TOP)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laodianzhuli)
一年一度的櫻花季來臨,又是各大品牌商家們蹭熱度做營銷難得的好季節。
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唯美季節,品牌們開始變著花樣為自家產品做宣傳,其中圍繞「櫻花」元素推出誠意滿滿的各種限定周邊產品的品牌不在少數。
比如麥當勞又早早搬出曾火爆朋友圈的櫻花味冰淇淋;日本許多護膚品牌趁機推出櫻花版限定產品;各種飲品店也借勢將櫻花與飲品結合,推出櫻花口味飲品俘獲消費者味蕾,一波波的粉色誘惑接踵而來。
擅長推限定周邊產品的星巴克,自然不會錯過能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好機會。繼推出超可愛粉色豬豬杯引發消費者熱議,這次星巴克推出了櫻花季限定產品系列,而這一推,星巴克徹底火了!
通宵排隊、哄搶打架
竟是為了一個杯子?
按照星巴克以往的營銷風格,推出的限定產品肯定是杯子啦~一來趁櫻花季熱度提升品牌曝光率,二來杯子與星巴克品牌及產品調性相契合。
這次櫻花季星巴克的限定產品,充滿少女心的櫻花花瓣,各種夢幻的色調和元素附著在杯子上,一股浪漫氣息迎面而來,而這同時推出的30多款限定杯子中,一款售價199元的「貓爪杯」讓星巴克火了。
這個「火」,火的不是杯子也不是品牌,而是杯子所引發的一場「聖杯」戰爭。
2月26日星巴克正式開售「2019星巴克櫻花杯」,這款帶有貓爪形狀的透明雙層玻璃杯成為消費者瘋搶的對象,一早發售就被一搶而空,不少人通宵在星巴克門口排隊就是為了這款杯子。
「你見過凌晨3點的星巴克嗎?」
「搭帳篷在星巴克門口,或許抬頭就能看見星星...」
「買不到杯子,我們就分手!」
各種激烈的言語,終究引發激烈的搶杯「戰爭」,由於推出的貓爪杯數量有限,消費者為了它竟然打起來了。
買到的被人徒手搶,沒買到的一氣之下摔了杯子,場面各種混亂,更有甚者看形勢坐地起價,將星巴克這款售價199元的杯子,一步步抬高到上千元。
杯具最後變成了悲劇,連星巴克自己也沒反應過來,不過這款貓爪杯能引起消費者注意,也是有其道理。
杯子外面櫻花元素點綴,裡面是貓爪形狀玻璃容器,倒入牛奶後一個肉乎乎的小貓爪就出現了,簡直萌翻眾人。
萌翻眾人的「貓爪杯」
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營銷邏輯?
品牌做營銷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沉澱過程,在對產品的不斷打磨和營銷市場的不斷探索下,讓具體的營銷活動推出之際能在消費者心中激起一層漣漪。
星巴克的這款「貓爪杯」的確引發消費者的熱議和追捧,雖然後面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縱觀品牌這次從預熱到推出後的成效來看,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品牌們借鑑的營銷邏輯。
「高顏值」營銷,更容易觸發消費者認同心理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品牌產品若是有著一副「好皮囊」,更容易在同類型產品中脫穎而出,所以近年來,品牌商家們在做營銷時更傾向於將店面、產品等方面的包裝和設計發揮到極致。
農夫山泉多次推出「顏值」極高的瓶裝水,玻璃瓶高端天然礦泉水、故宮吉祥賀歲瓶,2019典藏版金豬瓶,品牌一次次刷新消費者認知度,也成功帶動了產品銷量,正所謂,「好看也是一種實力」。
這次星巴克推出的櫻花季限定產品系列,正是品牌對營銷市場的分析,也是對消費者行為的洞察,憑著「高顏值」的系列限定產品能帶來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在提升消費者優越感的同時促成品牌影響力提升。
瞄準目標群體,針對性滿足其購買需求
品牌只有確定了目標群體,才能針對性開展營銷活動,消費群體的確定,能讓品牌在營銷時產品的特性更鮮明。
星巴克推出的櫻花季限定產品,瞄準了目標群體也即女性消費群體,所以其滿足了女性群體夢幻的少女心,加之「她經濟」時代女性具有的強大購買力,星巴克不把限定產品往這邊靠才有問題~
寵物經濟盛行,營銷善於發現才能盡得人心
消費觀念的提升讓人們更嚮往高品質的生活,也讓寵物經濟日漸火熱,在《寵物的歷史》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人類愈都市化,離開自然愈遠,寵物在人類生活裡的重要性也愈增加」。
星巴克推出的櫻花系列裡的這款「貓爪杯」,正是順應了寵物經濟的發展特徵,人們對寵物的情感程度往往是很多品牌在營銷活動中始料未及的,所以貓爪杯遭消費者哄搶,其實也是印證了星巴克剛好戳中了廣大消費者的情感痛點。
「限定限量」飢餓營銷,歪打正著引爆話題
這次星巴克的熱度,除了一半來自「貓爪杯」的抗拒不了的顏值,還在於由貓爪杯引發的哄搶和打架事件,為何會打架?因為少得可憐,就星巴克發出的消息,一是貓爪杯只在國內出售,二是每個星巴克門店只有2-3個存貨,三是排隊搶購先到先得。
這種「飢餓營銷」下,消費者為了能將杯子收入囊中,自然要奮力一戰了,所以才有了前面我們提到的通宵排隊購買,甚至是哄抬價格,大打出手的事件發生,而這些事最後引向的結果,就是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熱議,跟星巴克這次事件有關的話題在網絡上沸沸揚揚。
飢餓營銷吸引消費者
品牌需把握一個適度原則
社會心理學家史蒂芬·沃切爾曾做過一個實驗,來驗證飢餓營銷的三個層次,得出了稀缺的產品具有吸引力的觀點,同時也指出能讓用戶產生爭奪衝動心理的產品具有更致命的吸引力。
雖然星巴克在這次引發的網絡熱議中一直強調並沒有「飢餓營銷」的目的,但從事態反應上可以看出,它終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飢餓營銷的部分特徵,即品牌方只提供限量的產品,引起後面供不應求哄搶爭奪的現象,所以星巴克也被網友調侃吐槽說是在收割「智商稅」。
其實,當下有許多大品牌也熱衷於搞「飢餓營銷」策略,畢竟人性的弱點中人們有盲目從眾的心理,就像愛關注時尚潮流、關注每年流行顏色一樣,容易在品牌營造的緊張氛圍裡迷失。
所以品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飢餓營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為品牌披上一層「高級感」,讓消費者對品牌及其產品產生持續的興趣,激發其靠近品牌併購買產品的欲望。
飢餓營銷對品牌而言,適度的確有利於塑造品牌高端的形象並提升品牌的影響力,但它是一把雙刃劍,超過一定的界限,很容易引起消費者反感甚至牴觸,即使在一開始,消費者把品牌捧為身份的象徵,價值觀的認同,但一旦發生,對品牌的形象和發展將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 以上 —
版權問題、商務合作請加QQ/微信2881339675
↓↓↓猛戳 閱讀原文 有更多重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