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科研人員在澄江生物群發現環節動物門原始祖先

2021-02-18 NWU地苑

北京時間3月20日晚,我系早期生命研究團隊韓健研究員等人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中國發現寒武紀早期具骨片的多毛類》在《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導》雜誌在線發表。韓健等在雲南澄江生物群中發現了兩個已知最古老多毛類新屬種——古扇蟲和中華隱剛毛蟲。其中古扇蟲應該是目前已知多毛類化石中保存最為原始特徵的環節動物,對於探索環節動物門起源具有獨特意義。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引智計劃以及先導計劃等項目共同資助。

韓健介紹,在地球上三個軀體分節的動物門類——脊索動物、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門中,環節動物是分節較為簡單、原始的門類。該門類主要包括體表剛毛眾多的多毛類(如沙蠶)和剛毛稀少甚至完全退化的寡毛類(如蚯蚓)及蛭類三大類群。寡毛類和蛭類多生活在陸地或淡水,而更為原始的多毛類則主要生活於海洋。現代海洋中的沙蠶具有成對細長的疣足和束狀剛毛,疣足內部具有支撐其運動的足刺。

   

雲南澄江動物群中的環節動物多毛類古扇蟲 Ipoliknus avitus復原圖

(楊定華繪)

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多毛類是環節動物中最為原始的類型。人們一直好奇,它們最古老的祖先會是什麼樣子?

目前已知最古老多毛類軟軀體化石記錄是寒武紀,其中以5.08億年前的寒武紀中期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中的多毛類化石最為豐富。我國寒武紀早期5.19億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和稍晚的關山生物群中也各自發現了一枚完整標本。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雲南澄江生物群中發現了兩個已知最古老多毛類新屬種,包括古扇蟲和中華隱剛毛蟲。它們最為顯著的特徵包括完整的分節軀幹和疣足、以及從疣足伸出的成束剛毛。最奇特的是,古扇蟲的軀幹表面還具有分節排列的小刺以及小刺之下的兩行骨片結構。而這些骨片結構常見於現代軟體動物門和原始的觸手擔輪動物。因此古扇蟲應該是目前已知多毛類化石中保存最為原始特徵的環節動物。而中華隱剛毛蟲的疣足內部具有由外部剛毛衍生而來的體內足刺,因此很可能更接近多毛類的冠群。

成果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0841-x

相關焦點

  • 澄江生物群發現一種距今5.3億年的新物種——「冠尾海豐蟲」
    澄江生物群發現一種距今5.3億年的新物種——「冠尾海豐蟲」據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通訊員 陳孝政):節肢動物是現生動物界最大的一門,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在澄江生物群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距今約5.3億年的「新物種」——它屬於赫爾梅蒂類節肢動物,這類節肢動物在全世界範圍化石種類都特別稀少。相關的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古生物學專業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
  • 最早的後口動物:古蟲動物門
    7節,中央部分為消化道,其外形與原口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或環節動物有幾分相似,也正是古蟲動物門這種獨一無二的二分複合體。這個新動物門中較為原始的西大動物和地大動物已經出現了簡單的鰓裂和內柱構造,使動物體實現了由巨口進水、咽腔分流、最後由鰓裂排水的單向水流以及由內柱傳送食物顆粒的有效生理機制,從而完成了由「觸手型取食」向「咽腔濾食」的革命性轉變;另一方面,其柔軟表皮的呼吸作用尚能滿足這些遲緩運動生物的生理要求。
  • 澄江化石群發現「麒麟蝦」
    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化石本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齊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澄江化石群中新發現了一種外形似蝦但有五隻眼睛的動物化石,並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 《自然》:雲南發現5億年前的「四不像」,為達爾文進化論再添實證
    這是中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證。 它長啥樣?近日,英國《自然》雜誌最新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被稱為「麒麟蝦」,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錘。 那麼,它為什麼被稱為「麒麟蝦」?科研人員在哪裡發現了它?它究竟在生命演化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它的科學意義在哪裡?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 這是蜘蛛的祖先!看上去怎麼有點兒…好吃??
    然而,它們祖先竟然還有點萌,拇指大小的身體,頭上長著好多「腳」,還有著一雙卵形大眼。蜘蛛遠祖的「復原圖」看樣子有點兒像這位:新發現的莫裡森蟲化石化石的發現,也讓5億年前,莫裡森蟲的生活展現在古生物學家們面前。
  • 黃高出英才,奮進新時代(一):看舒德幹新研究闡述澄江動物群
    寒武紀早期雲南澄江生物群生態復原圖基於分子生物學和古生物學證據的三分動物樹與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耦合假說       5.18億年前的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以富含多門類精美軟軀體構造化石享譽學界       針對這一前沿問題,舒德幹與西北大學研究員韓健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澄江動物群的核心價值:動物界成型和人類基礎器官誕生》為題在新出版的《地學前緣》上刊發論文,回顧澄江生物群的研究歷史,系統地總結國內各個研究群體在澄江生物群研究中所作出的主要貢獻,闡述了澄江生物群核心的人文科學價值。
  • 澄江化石地:現生動物門代表已經集結完畢!
    ,澄江化石地吉祥物將正式確定並發布。  澄江化石地的「窗口」作用  澄江化石地是展現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窗口,為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提供了實物證據。  澄江動物化石群形成於5.3億年前的早寒武世,比1980年列入世界遺產的加拿大布爾吉斯動物化石群早1000到1500萬年。至今已發現40多個「門」一級生物類別、200餘種早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
  • 我國發現地球上最古老原始動物化石
    3月10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朱茂炎課題組的最新研究進展: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中發現了一枚6億年前的原始海綿動物化石——「貴州始杯海綿」(Eocyathispongia qiania)。
  • 中國發現地球最古老原始動物化石 細胞似海綿
    最近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中發現一枚6億年前的原始海綿動物化石「貴州始杯海綿」。
  • 地球故事之三十九——古老的人類祖先——寒武紀早期微型後口動物
    說到魚,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已經是距今5.2億年前寒武紀早期的化石了。那麼,再往前,人類的祖先是什麼模樣呢?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網)2017年1月31日,英國《自然》雜誌(Nature)以封面文章發表了中國科學家韓健研究員等關於生命演化的重要發現和成果——《陝西寒武紀最早期的微型後口動物》。
  • 範店生物群Fandian biota
    華南板塊寒武紀特異埋藏的研究則比較多,比較著名的有澄江生物群、關山生物群、凱裡生物群,近年發現的小石壩生物群、清江生物群等,以及本文要介紹的範店生物群,地理分布見下圖。華南板塊早、中寒武世特異埋藏主要產地(1、澄江生物群,2、小石壩生物群,3、關山生物群,4、凱裡生物群,5、清江生物群,6、範店生物群)(圖片來源:Du K.
  • 「從魚到人」的關鍵環節
    這是古生物學研究繼寒武紀澄江生物群(2003)、白堊紀熱河生物群(2007)成果後再次獲得中國國家科技獎。硬骨魚綱的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填補演化樹中的「缺失環節」硬骨魚綱是現生脊椎動物中最繁盛的類群,分為輻鰭魚亞綱和肉鰭魚亞綱。
  • minecraft常見生物群系介紹
    我是海闊天空!這次帶來的攻略是盤點minecraft的生物群系介紹。所謂生物群系,即生態系統,它決定了minecraft中天空的顏色,草地的顏色,樹的種類以及各種結構等等,而不同的生物群系的生存方法也是不同的。1.平原平原生物群系較為常見,經常蔓延的區塊很多。特徵為較為平坦的草原,但樹的數量較為稀少。天空呈淡藍色,草地為淡綠色。生長樹木多為橡木。
  • 我的世界:這才是官方認證最稀有的生物群系!生成比蘑菇島嚴格
    《我的世界》擁有60多種生物群系,跨度之大……從海灘到熱帶草原、從針葉林再到茂密的叢林,說它是一個小小的地球也不為過。但是玩了這麼久的Minecraft,你知道哪種生物群系最稀有嗎?MC最稀有的生物群系是叢林邊緣變種(Modified Jungle Edge)!一個絕大多數玩家聽到名字都會一臉懵逼的生物群系!因其罕見度,鮮少有人見過它,但它真的是官方認證遊戲中最稀有的生物群系哦,胖虎可沒騙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