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火雞被屠夫餵養了1000天,在火雞的意識中,屠夫愛火雞的觀念被不斷強化,認為自己的生活幸福而穩定。直到感恩節到來,屠夫要在這一天吃火雞大餐。儘管雅虎北研裁員的傳聞早就有,但對於那些「火雞」而言,這只是一種證據匱乏的傳言,他們在一種高度安逸舒適穩定的環境中,逐漸變得脆弱。
不久前雅虎宣布將關閉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據悉,研發中心關閉後,近350名離職員工將得到「N+4」的補償,只有少數員工可能會被轉移到美國總部繼續進行研發工作。
儘管這些員工大多來自名校,有海外經歷的也達到了20%,但仍難逃脫美女CEO梅耶爾的裁員大刀。2008年2012年的四年間,雅虎裁員人數達到了6000人。而自2012年以後,雅虎已在6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不斷的裁員。裁員對於雅虎來說,已經是一種常態。
裁員背後,那些相似的情緒和面孔雅虎裁員背後的深意筆者在此不想做過多解讀,筆者更關注的是那些被裁掉員工所顯露出的表情與情緒。據悉,多名雅虎員工帶著相當不悅的表情被送出辦公室。這些員工情緒低落,並表示這個消息令人「十分傷感」,還有員工說:「我跟同事們的關係都很好,但現在要說再見了。」
這些員工再次重演了過度依賴一家公司所導致的失落命運。他們依附在雅虎曾經的輝煌之下,最終卻發現無法安享穩定的職業生涯。
這種情緒與面孔會讓我們想起諾基亞。去年微軟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裁員,絕大多數崗位都涉及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諾基亞中國當然也無法倖免。獲知消息後,上百名員工聚集在諾基亞中國總部門口,舉著「抗議微軟惡意收購暴力裁員」、「我們要工作」等橫幅標語,表達自己被裁的憤怒與痛心。
對於公司而言,裁員的原因非常的直接——虧損、虧損還是虧損。而對於被裁的員工而言,他們更多的會從道義以及人性化的角度解讀這件事,他們的失落情緒將這種暴力裁員的不公平性與複雜性放大,而隱藏在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可能是,曾經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
被裁的失落來自個人的脆弱性在上述兩個案例中,其實風險本身已經非常明顯,但身在其中的員工卻不願正視。以諾基亞為例,2011年之後,諾基亞的發展軌跡已經不可避免的滑向深淵,裁員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在被裁以後,員工還是表現出不解與失落,為何?
在《反脆弱》這本書中講到一個案例,一隻火雞被屠夫餵養了1000天,在火雞的意識中,屠夫愛火雞的觀念被不斷強化,雖然身邊不斷有其他的動物死去,但火雞一直認為自己生活平淡如水,幸福穩定。直到感恩節到來,看到屠夫意料之外的行為之時,火雞才會修訂自己的信念。
上述兩家公司中被裁的員工就是屠夫飼養的火雞,儘管裁員的傳聞早就有,但對於那些「火雞」而言,這只是一種證據匱乏的傳言,他們在一種高度安逸的環境中,逐漸喪失了職場中的風險管理意識,逐漸變得脆弱。他們極度厭惡風險,對公司極度依賴,因此視證據匱乏為證據不存在。要知道,對於雅虎北研被裁的同學而言,不久前還剛剛慶祝了雅虎成立20周年,主題是「唯美食與夢想不可辜負」。但當裁員的悲劇真的發生時,這種長久以來形成的脆弱性使他們瞬間崩潰,不滿憤怒無措的情緒也就可以理解了。
曾經的諾基亞大裁員時,有評論人士說:「這些人在外企待慣了,習慣了完善的管理流程,習慣了早上一杯咖啡,中午一個例會,晚上一個郵件的生活,失業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選擇的空白。」這是自身脆弱性的真實寫照,而避免自身不成為那隻火雞,是網際網路職場人士的重要一課。
個人的脆弱性來於何處我們看到,面對暴力裁員的員工抗議都發生在大公司甚至是跨國公司。
這些公司的分工體系是完善的,員工從複雜性和專業分工中受益,逐漸積累起一種專業垂直細分的流程機制與處理事務的方法論,一方面個體被塑造的更加職業化,一方面則容易成為環環相扣或者一個細分專業領域的螺絲釘。他們是標準化的產品,適應於標準件的產品所帶來的穩定性,並逐漸形成對於體制的高度依賴,這些員工都被刻上了企業的性格基因。而這種基因,使員工感染了企業本身存在的脆弱性。
雅虎曾經引領了門戶時代的輝煌,但在快速迭代的網際網路時代,雅虎卻依然是抱守著門戶,正因為作為最早的門戶,雅虎「旗幟廣告」的錢太容易賺,以至於雅虎忽略了搜索的戰略性地位,錯過了搜索領域的機遇。
換句話說,時代變了,雅虎始終在原地,雅虎當年的輝煌讓其自然衍生出控制節奏、避免過大風險的一種穩定、習慣躺著賺錢的習氣而失去了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這造成了雅虎企業層面脆弱性,員工作為個人身在其中,往往也會缺乏前瞻性的預警風險的思考模式,這是一種個人的體制化。
在《肖申克救贖》這部電影裡面,有個人物叫老布,老布一生在監獄餵鳥,賣書,交易,他漫長的監獄生活使他對這種生活產生依賴,這是一種體制化的過程。而他被體制化之後,已經無法適應外面的環境,所以老布在獲得假釋之後,最終選擇了終結自己的生命。
老布的悲劇也是那些被裁員工的悲劇。
動蕩的IT江湖更適合生存在中國,IT江湖的動蕩是常態,收購、裁員、重組、創新,一輪接一輪。正因為動蕩是常態,因此,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往往有著更強的反脆弱性。
BAT從網際網路蠻荒時代走過來,少年時期就面臨著ebay、 MSN、谷歌、雅虎等這種國際巨頭的強勢競爭的威脅,正因為如此,其韌性、嗅覺都要強於普通的公司。這種危機感基因進而影響到內部員工。我們看到,百度在反覆強調「狼性」;雙十一進入倒計時,杭州阿里巴巴園區燈火通明,上萬名員工徹夜加班;騰訊鼓勵並建立了內部產品之間二馬賽跑、內部競爭的機制與文化,而微信就是內部競爭自我顛覆的一款產品。尼採也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而殺不死BAT的,卻會殺死其他人。
對於雅虎北研的同學而言,他們過去的保障體系與安逸穩定的職業生涯被終結了,它們被迫要面對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他們曾經的光環,給了他們相應的求職籌碼。雅虎北研關閉後,包括BAT小米等國內一線網際網路公司都針對雅虎展開搶人計劃。但對於雅虎內部的員工而言,他們要度過漫長痛苦的適應期。同時有相關業內的僱主表示,雅虎北研薪資高、工作清閒,因此他們在網羅雅虎的人才的同時也擔心:他們會不會在判斷和技術方面都不靈了?不能幹活不能吃苦?技術被荒廢?
被裁員工的未來會怎樣,我不敢說,但他們該是時候走出原來脆弱的體制了。雅虎北研的同學應該收拾一下表情,去面對更廣闊的江湖世界。用《反脆弱》一書的觀點來看:「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在職場的江湖中,自我預警機制與抗風險意識是必修的課程。畢竟危機就在那裡,適者才能生存。
(來源:新浪創事記;作者:王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