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拉麵,值不值上億? | 稜鏡

2021-12-29 稜鏡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APP,閱讀更多優質資訊

 

每個工作日的中午,北京上地的輝煌國際大廈都熱鬧至極。

 

這裡臨近中關村軟體園,雲集著快手、百度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因為美食多,12點一過,外賣騎手的電動車橫七豎八地停在圍欄外;烏泱泱的年輕人繞過車輛湧進麵館、便利店、奶茶店。這附近有8家麵館,這個點都人頭攢動。如果是開車來吃麵,就需要更多耐心,排隊進出停車場的時間會比用餐時間更長。

 

2021年春夏,這些年輕人光顧的大大小小麵館,也成為資本流向之處——從蘭州牛肉麵、撈麵,到重慶小面、拌麵,幾乎所有小有名氣的中式麵館都成了投資圈明星,有的正式官宣融資、交割,有些由FA(財務顧問)暗戳戳地傳播高估值信息。

 

7月中旬,誕生於上海的蘭州牛肉麵品牌陳香貴獲得A輪融資,融資金額過億元,由正心谷資本領投,雲九資本跟投,老股東源碼資本和天使投資人宋歡平繼續加持。這家誕生僅一年半的品牌,現經營50餘家門店,獲得估值9億元。

 

也是在7月,和府撈麵宣布完成近8億元E輪融資,由CMC資本領投。這家中國風「書房裡的養生面」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已收穫兩次融資。

 

向前追溯,6月底,以加盟為主的五爺拌麵宣布融資3億。不止是麵館,米粉店也很「香」——霸蠻湖南米粉在2020年底和2021年第一季度末連續完成B+和C兩輪融資,累計金額過億元。

 

據餐飲食品基金番茄資本統計,目前全國營業中的粉面類餐廳門店數為約37.2萬家,2020年新開店約11.2萬家,關店約19.3萬家。2020年疫情加速洗牌,2021年這一行業正被資本重塑。

 

但為何是面這一古老的食物?

 

資本為何在此刻湧入?

 

顧哲做投資10多年,對這一輪新式餐飲的關注始於2019年年底,契機是九毛九香港上市。一番考察交流之後,他發現這一行業在過去數年發生了顯著變化。

 

顧哲現任正心谷資本董事總經理,中式麵館領域最新一筆投融資,正是正心谷領投陳香貴。

 

「從數據上看,拉麵和沙縣小吃是在全國擁有門店數量最多的餐飲品類,客戶基礎廣泛。」顧哲對作者表示,但同時從投資層面來講,餐飲行業在2020年之前一直都不算熱門,早年間曾有一些案例沒有讓投資人賺到錢,投資人有點「受傷」。

 

陳香貴門店 來源:官方公眾號

 

外界看到拉麵等大眾消費餐飲在2021年爆發,但專業人士認為其核心原因是多年來的蓄力。

 

顧哲把餐飲業分為兩個階段,「2013年以前,國內餐飲消費以三公消費為主,誕生了一批商務型餐廳品牌。2014-2015年間,整個行業轉為大眾消費的場景。」已上市的海底撈也是在2014-2016年開始「爬坡」、壯大,「餐飲行業不像網際網路,一兩年就可以快速壯大,它仍然需要通過線下開店的模式獲得增長。」

 

其實不止是拉麵館,最近兩年一批從商場嶄露頭角的餐飲品牌都受追捧。

 

2020年,卿永幾乎每月來川渝一次,全年出差的時間超過250天,出差的天數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出差目的地是二三十個城市,核酸檢測就做了近10次。他是番茄資本創始人,該機構專注於餐飲食品投資。

 

高密度出差的背後,是番茄資本集中投資了霸蠻米粉、巴奴毛肚火鍋、豐茂烤串、阿甘鍋盔、姚酸菜魚、金戈戈豉油雞、楊記興臭鱖魚、小蠻椒麻辣燙……2021年4月13日,番茄資本主辦的餐飲品牌與供應鏈投融資大會上,卿永講述了當下餐飲業對資本的吸引力所在。

 

據卿永介紹,2016年該基金開始研究全球餐飲資本化發展史,判斷整個中國餐飲市場未來的資本化道路「非常可期」。早前讓資本對餐飲業缺乏信心的原因包括:證監會IPO大門沒有對餐飲品牌開放;行業內財稅不規範,現金交易、帳務不透明等問題多;供應鏈體系不完善,底層供應無法實現快速規模化。

 

最近兩年上述問題被解決,隨著行動支付手段擴張,消費去現金化,財稅數位化程度全面提高;冷鏈物流倉儲技術提升,食品加工精細化,供應鏈被科技賦能。「我們看到餐飲行業會像當初的網際網路+一樣發生翻天覆地的產業升級。這個被傳統資本集體忽略的賽道,本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屬性,未來空間巨大。」卿永表示。

 

2016年11月,弘毅投資、百福控股以1億元估值,對遇見小面進行了2500萬元的投資,是較早關注到麵食賽道的投資機構之一。在遇見小面之外,弘毅和百福已連續投資或收購了和合谷、新辣道、權金城、瑪尚諾等14個餐飲品牌,這些品牌門店數合計接近700家。

 

在2021年第58屆中國特許加盟展上,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龍解釋了投資遇見小面的初衷,「目前為止(行業)沒有巨頭,但大江大河必有大魚。而且粉面產品因供應鏈相對成熟而容易標準化,從而容易規模化。」

 

顧哲這樣解釋正心谷的投資邏輯,「(比如)消費者想吃酸菜魚,以前可能不明確去吃哪家,會選擇到商場去看一看。現在他們再想去吃酸菜魚,可能就有首選品牌,比如說太二酸菜魚。牛肉麵同理,會有一個品牌立馬進入你的頭腦,這就是品牌效應。」「拉麵館早前很散亂,現在正進化到品牌階段,行業正在被重新塑造。」

 

「要不是我們之前投了,這會兒真擠不進來了。」7月上旬,有消費產業投資人對作者感慨。

 

新式麵館「新」在哪裡?

 

遇見小面產品

 

十多年前,東北人宋奇從華南理工畢業,到香港科技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畢業後先在IT公司工作,後來誕生了餐飲創業的想法,辭職到麥當勞炸薯條——他的身份是管培生,一切從基礎做起,包括擦桌子、炸薯條,一項一項學習怎麼做營運Leader。一年多之後,宋奇回到廣州,加入百勝集團負責肯德基門店的開發選址。

 

在香港麥當勞工作時,宋奇要在早上4點鐘起床,趕雙層夜班巴士去餐廳,餐廳6點鐘營業。清晨的香港街頭,他在巴士最前排最常看到有三種車:的士、紅巴、麥當勞外送車。宋奇夢想創立一家像麥當勞一樣偉大的中式餐飲公司,但區別於西式快餐,希望它受惠於工業化,但不依賴工業化。

 

2021年7月14日,宋奇和蘇旭翔、羅燕靈創立的遇見小面獲得新一輪融資,這家工科高材生合夥創業的企業受產業投資人青睞。

 

事實上,2020年至今的一年半時間裡,他們獲得三輪融資。最近一輪由碧桂園創投領投,股東、同行喜家德跟投;上一輪融資之後,遇見小面估值約10億元,僅時隔三四個月,現有估值直奔30億元。

 

這輪融資熱潮中,新式麵館創始人履歷多亮眼:和府創始團隊之前從事3C消費品等領域,擅長數位化、企業流程管理;陳香貴創始人姜培軍在德克士工作多年,在上海創業經營過海鮮自助和酸菜魚快餐品牌; 馬記永創始人洪磊早年從事廚具生產與銷售,也投資過餐飲品牌。

 

和他們的二次創業不同,宋奇等三人是白手起家,會親自採購、下廚房。2012年-2014年,他們賣過東北菜、餃子,都不太成功。2014年,餃子館原地改賣重慶小面,火了。

 

遇見小面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是顧客,當時是開業的第三個月。三位創始人投資30萬開的這間街邊小店及品牌,獲得估值2000萬。第4家遇見小面開業後,前輩同行九毛九來投資了;第10家店開張後,聯想弘毅旗下的百福控股來了,這是投資遇見小面的第一家大型投資機構。

 

入股後,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曾專門來品嘗小面,評價是「好吃,再來一碗」。

 

2014-2019年,遇見小面在創立的前5年陸續開了20多家門店,均位於廣州、深圳,相比當時獲得的數千萬元融資,拓店速度不算快。宋奇說,那5年創立過程中自己面臨一個問題便是,尋找和打磨商業模式。「如果是做咖啡、披薩、火鍋,有大把的案例可以學習;做小面沒有案例可以學習,出什麼樣的面、小吃、配菜,怎麼定價,餐廳動線怎麼安排……我們一點點摸索。」

 

直到2019年,宋奇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新店情況變化、管理得心應手。在資本進一步加持下,遇見小面開店加速,2019年年中至今,門店從20多家猛增至150家,分布在北上廣深、南京、廈門、武漢等一二線城市。

 

遇見小面標準店在150平方米左右,選址首選Shopping mall、交通樞紐、寫字樓集中地區。這些地方租金不菲,餐廳面積利用要更高效,座位要多、廚房要小,這需要有成熟的供應鏈支持。但消費者並不喜歡工業化的料理包和千篇一律的味道,遇見小面推行的是「適度標準化」。

 

宋奇說:「我們大概有40個SKU, 大多數都要經過(流程)分解再重塑,做法跟夫妻店完全不一樣。」食物的最後一道生產工藝,煮麵、烤豬蹄、炸串都在門店廚房進行,保證口感;但效率又要比普通小店高。

 

拼規模,拼流量

和府撈麵內景,圖片系作者拍攝

 

和府撈麵在北京北部Shopping mall中關村壹號的店不大,有70多個座位。7月中旬一個陰雨天周末,午餐尖峰時間半小時裡,35位顧客走進門廳,其中3位中年顧客看過菜單後離開,13位外賣小哥跑進來取餐,八九個服務員在席間穿梭。如果不是陰雨天,這裡會擁擠得多。一樣鬧哄哄的還有旁邊的西部馬華牛肉麵,一點鐘前後的半小時裡,34位客人吃飽離開。兩家的生意都比旁邊肯德基要好。

 

一批在Shopping mall嶄露頭角的餐飲品牌,被投資機構關注,包括和府撈麵、遇見小面、馬記永、陳香貴、墨茉點心局、夸父炸串等,都是從線下流量聚集地起家,快速獲取VC資金加持。

 

「商場流量越強,餐飲品牌進入以後就會越強,雙方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關係。能夠在好商場裡拿到好位置,是餐飲企業的一個核心能力。」顧哲解釋,在商場經營好麵館,需要品牌有能力獲得較低的租金,儘量控制成本,運營更高效。當下有潛力的餐飲品牌,基本要和商場流量綁定;社區店可以賺到一份錢,但做好商場店能成就優秀企業、事業,這是不一樣目標。

 

投資方CMC資本公布過和府撈麵的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撈麵全國門店總數突破340家;店鋪平均營業額55萬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萬/月,客單價45元。

和府撈麵產品,圖片系作者拍攝

 

效率數據並非一直如此。有和府撈麵的前高管在對話高臨諮詢(Third Bridge)時提到,隨著門店數擴張,成本才逐漸降低。在1-30家階段,和府撈麵幾乎很難盈利;30-100家階段,和府撈麵對食材成本的控制力開始顯現,食材成本佔比從35%下降至25%左右,降低了十個百分點。成規模後,全產品線平均成本在22%-23%,生產工藝的改進讓成本下降。

 

另外,疫情後餐飲行業洗牌,給了和府撈麵等連鎖品牌開拓市場的機會。前述高管回憶,品牌創立初期,和府撈麵的房租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高達26%,隨著品牌知名度提升,商場開始主動邀請入駐、租金可議,甚至可以免基本租金、以銷售抽成形式付租金。2019-2020年,房租成本佔比控制在16%左右,總體淨利潤在15%左右;上海和北京的貢獻率最高,淨利潤分別都在18%左右。在多數地區,店內翻臺率在7-8次,華南地區門店生意稍弱。

 

宋奇也說:「原來5年要發生的故事都集中在疫情後一年發生了。疫情把所有線下行業洗牌加速,有實力的留下來了,可以繼續擴張;沒實力淘汰了,Shopping mall裡沒有個體(餐飲)商戶了。先是好品牌殺一般品牌,之後是好品牌之間廝殺。」

 

他也贊同,能在廝殺中佔據優勢的一點在於規模。遇見小面下一步的規劃是在一線城市加密布局,並下沉到更多二線城市,如天津、鄭州、濟南。目前遇見小面的多數是直營店,在更遠期的規劃中,特許經營門店也在其中。「到1000家店的時候,特許經營店會佔多數。」宋奇表示。

 

他們的對手是麥當勞

 

但連續不斷的融資信息,也讓業內人士擔心,資本是否在過度湧入餐飲?

 

「看了,但沒投。」7月上旬,有兩家機構投資人對作者澄清了參與中式麵館投資的信息。

 

有投資人感慨,現在有機構在「亂投」:餐飲是超級大的市場,但可以投資的賽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一些細分賽道裡會有好機會,投資者在思考的時候,一定要更多細化的指標來判斷;忌諱之一是客單價過低、且SKU不集中的品牌,「如果是直營模式,核心產品價格帶在10元左右,前5個SKU銷售只佔20%-30%,我就不看好。」

 

過高的客單價也可能是發展陷阱。

 

百福主張的餐飲規模化的四個標準是:第一是產品受眾群體廣,最好是南北通吃,比如火鍋、燒烤、麵條、米飯、咖啡、麻辣燙等全民美食賽道;第二是業務模式上不做以大廚、大菜為核心的大餐,不做賣情懷的單店;第三是容易標準化,不需要特別的工藝或不可控的稀缺原料,管理相對簡單,對廚師依賴度低的易標準化品牌,相對來說更容易形成規模化;第四是聚焦「小店」,不輕易做一千平米、幾千平米的店,幾十平米到兩三百平米的門店更接地氣。

 

正心谷資本董事總經理顧哲還會關注「人」:「 首先,企業、品牌有沒有可能增長到500-1000家門店,並且長期穩定經營。其次,創始人年紀是否真值壯年,在至少十年以上的長遠規劃中,需要創始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推進公司發展。」

 

上述兩項指標達成後,投資者再用細化的指標來評價運營和產品。比如投資者希望看到高毛利、高客單價、前5個SKU佔比高的公司。這是整個消費品行業的投資邏輯,餐飲一樣適用。麵館作為快餐,利潤率不太高,平價的客單價決定了這一點,它需要達到一定規模以優化後臺成本。

 

六七月,關於麵館的關注驟增,有行業人士私下表示,實際發生(交割)的交易可能沒有傳聞的那麼多;不排除是一些相關人士在互相探聽、傳播信息,「對餐飲業關注的本質是好的,有些機構還沒真正有動作,可能在考慮看看吧。」

 

有投資人考察過和府撈麵項目,但最終放棄了,當下的較高的估值倒不是阻止他的原因,據他介紹拒絕的理由有三:第一,真實盈利能力沒有外界想像得那麼好;第二,下沉能力不佳,目前40多元的客單價在一線城市消費者願意買單,但要到二三線城市,定位會不高不低;不能下沉、未來想像空間就有限;第三,在麵館的賽道,還沒有任何一家的模式勝出,它們的對手不是老式拉麵館,而是麥當勞等成熟連鎖企業。

 

「不夠性感,再看看。」

相關焦點

  • 一碗拉麵,讓世界感受「中國風」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呀(郵箱424072836@qq.com)      一碗小拉麵,做出大生意他,出生在中國一個知名的貧困縣;他,在初二那年因為交不起240元學費而被迫輟學去拉麵店打工;他,做過兼職、做過代理商、組建創業社、經營年營業額達到80萬元的教育培訓機構……如今,他從一碗拉麵起家,經營寧波、蘭州兩家企業,以全國20餘萬家清真餐飲企業為服務對象,以清真健康
  • 漫談〡一碗有價拉麵,一種無價良知
    山東費縣拉麵哥程運付擺攤賣拉麵堅持15年不漲價。3塊錢一碗的拉麵放在當下,很難吃到了。他卻還在堅守。不要懷疑,是真的!拉麵哥的事跡刷爆網絡,是件好事!據我所知,15年前的面類,3元左右的價格比比皆是。那時候,工資水平也不高,物價也沒有那麼貴。
  • 14歲「少年廚神」,憑一碗「麻婆豆腐」拉麵,徵服美國
    如今,16歲已經是紐約的一名主廚,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吃上一口「小廚神」親手做的拉麵。如果讓華裔混血男孩Josh Reisner觀看《三生三世》裡那段拉麵表演。他那張稚氣未脫的臉上,一定會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畢竟,作為享譽紐約皇后區的主廚大人,從他手下出來的拉麵,是這樣一幅樸素不炫技的樣子。
  • 味千拉麵創始人潘慰:她靠一碗拉麵做出市值90億的企業,開店600多家,完爆肯德基麥當勞!
    來源 | 綜合搜狐網、中國木業網、前瞻網、創日報、金錯刀、百度百科「想好就去做,沒什麼好猶豫的」這個女人,沒上過大學卻白手起家,靠著一碗來自日本的拉麵,只用了8年時間就坐上了中國餐飲界的頭把交椅,營業額一度超過了肯德基和麥當勞。此外她的公司市值一度高達90億,如今已開了600多家分店而她更是多次成為胡潤餐飲富豪榜的女首富。
  • 【燃購】拉麵說夏季
    有單號會第一時間回傳~【備註】無質量問題不接受退換貨規格:日式番茄豚骨拉麵235.4g/盒+麻辣肉燥小面205.4g/盒+燃唇香辣小龍蝦味烏龍麵258.4g/盒選項:【選項1】拉麵說夏季3盒裝番茄豚骨叉燒拉麵/麻辣肉燥小面/小龍蝦烏龍麵【選擇2】拉麵說夏季4盒裝招牌豚骨叉燒拉麵/麻辣肉燥小面/小龍蝦烏龍麵
  • 新化一男子「拉麵一碗,消費8889元」還被媳婦揍了一頓​
    新化一男子「拉麵一碗,消費8889元」還被媳婦揍了一頓兄弟在順豐快遞工作了一個月,發了85000元工資。晚上帶著我們一幫兄弟去了新化不夜城消費,大家玩的都很嗨。到最後結帳的時候,兄弟突然發現忘了取現金了,只有銀行卡。服務員說:先生,我們這邊是可以刷卡的。
  • 味千拉麵52年啦!請全國人吃拉麵!
    「味千拉麵」52周年生日季 請全國免費吃麵啦!今年還有『日本熊本熊』親臨慶生打call,社交圈又要爆啦!👇掃碼進入H5,有機會獲得免費生日面👇*領券時間:2020.10.19-10.24(每天上午10:00 準時開搶)發源於日本熊本,誕生於1968年的味千拉麵,一年暢銷全球7000萬份,擁有800多家門店;是一代又一代人都愛的經典味道。
  • 成都 | 喝了四碗麵湯,卻還是咽不下這一碗蘭州拉麵「叄細蘭州牛肉麵」
    進門就可以看到蘭州拉麵必備的三種材料:蔥、牛肉以及紅油調料。「牛肉麵(清湯&寬面)」首先一碗清湯的牛肉麵出現在了脹股牛的眼前。雖然牛肉稍稍少了一點,不過脹股牛加了一份「精煮牛肉」之後,看上去與一般的牛肉拉麵沒有太多區別。不過從脹股牛剛吃了一口就緊鎖的眉頭判斷,似乎印證了我之前不詳的預感。
  • 不吃拉麵,只吃拉麵哥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趙佳佳攝影 | 南風窗記者 郭嘉亮3月19日,「拉麵哥」的妻子突然在麵攤前暈倒,被緊急送醫,據悉是壓力太大、勞累過度引發的低血糖所致。或許並無大礙,第二天,「拉麵哥」又照常出攤了。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關於「拉麵哥」程運付,那則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他賣了15年拉麵,3元一碗,從未漲價。
  • 為什麼日本文化與拉麵緊密相連?
    日本的拉麵館毫不誇張地說,拉麵確確實實坐穩了日本飲食帝國的霸主之位。位於九州島的博多,一處名為拉麵競技場的綜合商圈裡每天售出的拉麵填飽了成百上千人的胃。在北部大城市仙臺同樣也有一座拉麵相撲館,而離東京不遠的千葉縣則開設了一家偌大的拉麵劇場,在那佔地規模巨大的場館裡,每天的拉麵消費量極其驚人,為人們提供了與眾不同的用餐體驗。
  • 今夜「滴」一碗麵白
    為了給打工人們在這樣寒冷又勞碌生活帶來慰藉,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明亮的【面白】「黃」,面白聯動滴滴打車,以便利出行+暖心美食為品牌結合點,以面白拉麵「能量禮盒「為落地抓手,發起「今夜『滴』一碗麵白」活動,讓辛苦了一天的加班族在回家的這段旅程中感受一絲冬日的溫暖。
  • 關於日式拉麵配方的那點事....
    然而一碗好吃的拉麵不必宣傳,自會留在人們的心中,是匠心的傳承。日式拉麵是起源中國,但是被日本人發揚、改良並推向國際化、成為日本美食代表之一。日本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愛吃拉麵,而且味道好吃的拉麵店門口,經常會排隊排得水洩不通。中國注重麵條口感,而日本更注重湯底。相比麵條,人們更容易吃出湯底的味道,因此日式拉麵就佔了上風,風格容易凸顯出來。
  • 登上熱搜第①的拉麵,什麼來頭?
    最近有一碗麵悄悄的登上了熱搜TOP ①而它就是專注大骨熬湯五十年
  • 一杯入魂,九碗日式拉麵測評
    日語「一杯入魂」在拉麵屆的解釋是拉麵的湯頭要到位,一碗拉麵裡面的學問很多,湯底、面碼、醬料、香油都有不同的講究,今天多啦就為大家總結一下香港比較流行的幾家日式拉麵店。No.1 一蘭拉麵 | Ichiran Ramen
  • 突然試吃|都是正宗的一蘭拉麵,差距竟然這麼大?
    麵條的整體味道和樣子,也非常平淡,就像點了一碗湯頭比較濃鬱的辣油麵>作為湯底在日式拉麵中獨樹一幟,網傳它的湯底雖然清爽卻味道醇厚。柚子醬油拉麵這是他們家另一款柚子口味的拉麵,裡面的配料與柚子鹽拉麵相差無幾,由於加入了醬油
  • 4小時就賣出200碗拉麵,最長排隊9小時,這個拉麵之神為了妻子一句話,守著9㎡的拉麵店46年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賣的就是最普通的拉麵。卻沒想到因為倆人的節儉,開創了拉麵的新品種,成了店內的招牌。為了節約經營成本,當天沒有賣完的拉麵就會煮好晾上,然後他們就蘸著這些面就著拉麵湯吃。每天凌晨4點,夫妻倆就會起來一起忙活了,開始了準備,洗肉做叉燒。
  • 未來學院之樂天拉麵品牌創始人史書平
    在煙臺餐飲界,樂天拉麵猶如一個不可複製和超越的傳奇。它是煙臺最早的拉麵品牌,屹立於煙臺本地十九年經久不衰,它是煙臺本地家喻戶曉,口碑滿贊的拉麵品牌,每天的客源都是絡繹不絕。它是很多煙臺人心中家的味道的傑出代表,承載了太多煙臺人的青春和記憶。而創造這個傳奇的,正是煙臺拉麵品牌的創造者、引領者和改革先行者,樂天拉麵的創始人,史書平。
  • 臨沂「拉麵哥」感動全網!
    趕集出攤拉麵15年不漲價,只因「得讓老百姓吃的起。」(圖為正在拉麵的程運付)在費縣各大集貿市場出攤拉麵,一碗麵只賣3元錢。自2006年起,程運付的「拉麵人生」已經堅持了15年。他說,一碗麵只賺4、5毛錢,也不是沒想過要漲價。但是看著來吃麵的這些老顧客,實在不好意思。
  • 蘭州7家牛肉拉麵名店上線淘寶「官方店」
    計劃首次甄選安泊爾、馬有布、舌尖尖、阿索金大碗、一碗蘭、思泊湖、唏嘛香7家蘭州本地牛肉拉麵名店,在聚划算99划算節來臨之際,以「國民小吃」蘭州牛肉拉麵PK沙縣小吃的形式,在電商平臺強勢亮相,並在淘寶網站上線「蘭州牛肉拉麵官方店」,這標誌著蘭州牛肉拉麵即將步入電商時代。
  • 味千拉麵「骨湯門」之後:泥沼中艱難的自我救贖
    2007年,味千拉麵赴港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並以內地為主營業務基地的快速休閒連鎖餐廳經營商。此後持續進入發展快軌道,無論是味千拉麵還是潘慰本人,更是獲獎無數,一時間頭頂無數明星光環。 但這種良好口碑,直到2011年「骨湯門」爆發,即轉瞬全無。2011年7月,味千被媒體曝出售價30多元一碗的拉麵湯底,其實是用專門的湯粉、湯料調製出來,每碗成本僅幾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