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吋漲價2~3成!兩岸晶圓廠產能吃緊 晶片客戶難擋漲勢

2021-02-15 手機技術資訊

由於臺積電8吋晶圓產能短期內已無法因應客戶所需,加上2018年下半年又有蘋果(Apple)新訂單將佔據不少先進位程產能,在晶圓代工產能明顯供不應求情況下,近期兩岸晶圓代工業者紛紛啟動第3季漲價動作,IC設計業者表示,兩岸二線晶圓代工廠已醞釀第3季將調漲8吋晶圓代工報價20~30%。

相較於臺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獨霸地位,代工價格向來缺乏討價還價的彈性,兩岸其它二線晶圓代工廠過去為留住客戶所祭出的價格優惠措施,早已陸續取消,而面向客戶持續爭搶產能的情況,加上矽晶圓漲價動作不斷,亦決定調漲代工報價,近期兩岸二線晶圓代工廠已正式向國內、外晶片客戶下達2018年下半年漲價通知。

IC設計業者指出,晶圓代工報價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劇烈波動,畢竟客戶習慣往臺積電下單,由於臺積電向來看重與客戶的合作關係,晶圓代工報價策略比較追求中期平穩的做法,在過去幾年8吋及12吋晶圓產能並不是特別緊缺時,晶圓代工平均價格相對平穩許多。

不過,隨著矽晶圓不斷漲價,加上物聯網、車用電子訂單全面湧向8吋晶圓廠的情形,8吋晶圓代工產能明顯供不應求的盛況,開始讓臺積電以外的二線晶圓代工業者,醞釀價格往上看齊臺積電,這波晶圓代工漲價動作系由二線晶圓代工業者所發動,預期聯電、中芯及華虹將是主要受惠者。

LCD驅動IC大廠直言,短期內8吋晶圓代工產能明顯不足,公司採購單位已刻意採用12吋晶圓,以彌補供應短缺的壓力,然因12吋晶圓代工價格仍與8吋晶圓有不小的差距,預期將對公司毛利率表現產生一些壓力,後續將視情況與客戶反應,希望可順利將成本上升的部分轉嫁出去。

IC設計業者表示,由於臺積電體系已明顯忙不過來的情形下,短期內其它二線晶圓代工廠將可望優先受惠,這將逐步反應在兩岸其它二線晶圓代工廠2018年下半年營運表現上,包括營收、毛利率及獲利表現齊升的效應,可望讓聯電、中芯及華虹本業明顯進補不少。

兩岸二線晶圓代工廠紛藉由成本上漲,以及2018年下半年產能供不應求等因素,向上看齊臺積電晶圓代工報價,目前除了VIP客戶外,多數國內、外晶片供應商只能接受漲價。

集微網消息,臺積電向來看重與客戶的合作關係,晶圓代工報價追求平穩。然而,在上遊晶圓成本上漲及8/12英寸晶圓產能緊缺的情況下,臺積電將進行晶圓代工價格上調。作為全球晶圓代工老大,代工價格向來缺乏討價還價的空間。據悉,臺積電8英寸晶圓產能短期內已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此外,臺積電將於下半年導入蘋果處理器訂單,這將佔據絕大多數臺積電先進位程產能。

向臺積電看齊,二線晶圓代工廠醞釀上調報價

今年,物聯網、車用電子訂單全面湧向8英寸晶圓廠,導致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明顯供不應求。臺積電以外的二線晶圓代工同樣遇到上遊晶圓成本上漲、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紛紛向臺積電看齊,醞釀上調晶圓代工報價。

據悉,中國本土及臺灣地區二線晶圓代工廠已正式向晶片客戶下達2018下半年漲價通知。臺灣IC設計公司透露,第3季度8英寸晶圓代工報價恐上漲20~30%,除了VIP客戶外,多數晶片廠商只能接受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二線晶圓代工廠為何集體推動本次價格上漲呢?因為在漲價潮中,二線晶圓代工廠的受益程度是高於臺積電等一線晶圓代工廠的。這個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解釋,一方面,晶圓代工需求旺盛,部分訂單不得不選擇從一線晶圓代工廠向二線晶圓代工廠轉移;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價格上漲幅度將高於原材料等上遊成本上漲幅度,二線晶圓代工廠集體推動這次漲價,下遊客戶只能接受漲價。業內專家表示,聯電、中芯及華虹將是本次晶圓代工漲價潮中的主要受惠者。

晶圓代工漲價,下遊晶片廠商承壓

按照往常經驗,晶圓代工成本的上漲可順勢轉移給下遊晶片廠商,推動晶片漲價。然而,在這波漲價潮中,下遊晶片廠商可能無法消化並吸收上遊漲價帶來的晶片漲價動能。

按照慣例,對於IC晶片公司而言,只要客戶不要求每季度晶片價格下降5~10%,則上遊成本增加帶來壓力,都是很容易吸收的。對於一線IC晶片公司,甚至可以採取順勢漲價的策略,將成本上漲轉移到下遊客戶身上。

中國本土IC設計廠商與臺灣地區IC設計廠商正在瘋狂搶奪市場。若臺灣IC設計廠商採取順勢漲價的策略,將成本上漲的壓力轉移給下遊客戶,很可能失去絕大多數大陸客戶。因此,面對著這次上遊成本漲價潮,臺灣IC晶片公司很可能不採取漲價的策略,並對2018年第3季度毛利率展望持保守態度。

據臺灣LCD驅動IC大廠透露,短期內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明顯不足,公司已選擇採用12英寸晶圓代工,以緩解8英寸供應能力缺乏的情況,但由於12英寸晶圓代工價格要高出20~30%,因此將對公司毛利潤產生一定影響,後續將視情況與下遊客戶溝通,希望可以將上漲的成本轉移出去。 

對於希望毛利潤回歸40%水平的聯發科而言,同樣面臨上遊晶圓代工成本上漲的壓力。業內專家猜測,鑑於聯發科與高通及展訊展開猛烈廝殺的情況,聯發科很可能選擇自身消化上遊製造成本的增加,而非選擇提高晶片價格的策略。

手機技術資訊(mobile-info)是一個分享手機產品技術的微信公眾號,成立2年以來,每年會發布手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同時會聯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一些手機及VR/AR/智能穿戴/元器件/材料等方面的相關技術。歡迎大家關注手機技術資訊微信公眾號;


  從2017年2月開始,為了更好的和手機技術資訊的粉絲和讀者交流,我們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粉絲群,入群前,請私信向管理員Lianjie0706說明+職責+工作地點; 確認情況後加入不同的微信群; 新人希望能夠幫忙轉發2篇文章到朋友圈,這個既是對手機技術圈的認可,也是分享的一個行為。


   目前1群為手機產品技術群, 歡迎手機產業鏈產品技術人士加入手機技術圈1群;

3/6/7為手機技術群(前期掃碼後滿100),8群為銷售群,5群為智能家居群,9群為VR群,10群為IC群。 目前1/3/7群已滿,後續重點做6群。 加入請按照行業崗位地點修改群名片,否則定期清理,謝謝! 8群加入後會轉入6群

2群為結構及材料工藝群,如要加群,請向管理員:t806060279申請; 其他西安/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南昌/成都群請聯繫各大管理員加入。


相關焦點

  • 產能吃緊持續,供應鏈「缺貨漲價」恐延至明年Q2
    目前,除臺積電明確不漲價外,聯電已經上周證實,8吋晶圓產能不足,今年已針對IC設計廠額外增加的需求調漲價格,明年更全面喊漲。與此同時,近期智慧型手機用、車用晶片訂單大幅釋出,晶圓代工承壓,產能吃緊情況加重,後段封測廠同樣出現訂單排隊情況,讓晶片漲價聲四起,晶片廠商也紛紛跟進調價轉嫁成本壓力...
  • 8吋晶圓產能吃緊 6吋廠受惠
    電視及手機面板不斷朝大尺寸及高解析度發展,不僅帶動面板驅動IC需求量增加,晶片消耗晶圓面積也同步增加。另外,電源管理晶片需求也相當強勁;指紋辨識應用市場蓬勃發展,指紋辨識晶片尺寸大,更消耗不少8吋晶圓產能。各界關注的物聯網市場,近年市場規模急遽擴增,也推升8吋晶圓需求進一步升溫。
  • 8英寸產能告急蔓延,全球晶圓廠產能情況最新匯總!
    近段時間市場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滿載、產能吃緊、漲價等消息不斷,業內人士預計部分晶圓代工訂單能見度已到今年第2季,而這種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情況
  • 晶圓產能情況剖析+全球90餘家8英寸晶圓廠產能匯總
    近期,晶片行業漲價潮一波接一波,搶貨、恐慌性下單成為業內採購的日常。追根朔源,此次晶片漲價與上遊晶圓產能相關。
  • 8英寸產能吃緊:車用晶片廠醞釀再漲價!
    其中,瑞薩電子最近要求客戶接受更高價的功率半導體和MCU等多項產品,並將伺服器和工業設備晶片價格平均上調10%至20%。東芝(Toshiba)也開始和客戶展開漲價協商,對象為車用功率半導體等產品。東芝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表示,因為加工成本費、材料費的高漲,不得不向客戶將其反映在產品售價上。另外,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企業也已向客戶告知,計劃調漲約10%~20%。
  • 晶圓廠產能吃緊,或現新一輪晶片缺貨行情
    隨著指紋晶片、雙攝像頭以及某些公司為下半年的項目和產品備貨,已經造成了晶元廠、封測廠產能吃緊。
  • 為何8英寸產能吃緊?詳解國內外主流晶圓代工企業,從全球工廠分布窺探一二!
    相關IC設計業界人士表示,以往客戶因為不希望背負高庫存的壓力,往往是按需下單,但在2020年因為疫情、國際貿易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導致部分客戶考慮到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為確保貨源穩定,開始提早下長單,尤其是8英寸晶圓產能,能見度已到2021年3、4月。
  • 環球晶圓2019年前產能7到8成被訂光
    中國臺灣地區矽晶圓生產大廠環球晶圓,截至2019年之前的70%到80%產能都已經被訂購一空。該外資報告指出,環球晶圓的12英寸矽晶圓產能,自2017年第1季以來已經漲價20%。至於,8英寸的矽晶圓也自2017年第3季以來,漲價超過10%。
  • 【打破】半導體漲價風吹向IC設計,打破晶片價格「只降不升」常規;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客戶提早下長單確保貨源;華泰Q3營運落底
    1、半導體漲價風吹向IC設計,打破晶片價格「只降不升」常規半導體漲價風從晶圓代工吹向上遊IC設計。因應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報價一路揚升,臺灣第二大IC設計商暨面板驅動IC龍頭聯詠(3034),以及全球最大觸控IC廠敦泰近期成功漲價,聯詠漲幅更高達10%至15%,開晶片業漲價第一槍。
  • 代工產能吃緊,IC設計廠商跟進漲價15%
    半導體漲價風已從晶圓代工吹向上遊IC設計。繼8月底傳出華為主動加價一成向面板觸控驅動IC廠商拉貨後,日前敦泰、聯詠再傳調價成功消息,素有IC設計「二哥」美名的聯詠漲幅高達10-15%,打響十月晶片漲價第一槍...
  • NOR Flash產能佔比遭排擠2021年供給緊缺難避免
    業界指出,中芯國際遭美國列為黑名單,加上近期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相對擠壓NOR Flash大客戶兆易創新的產能比重,而兆易創新轉往華力微擴大下單,短期內將出現產能調適的過渡期,影響整體NOR Flash供應持續吃緊。
  • 確定,合晶八英寸晶圓將漲價10%
    合晶上海松江廠原先產能為5 吋月產能40 萬片,去年底已將國際客戶中小尺寸訂單,直接轉移至臺灣楊梅廠生產,楊梅廠已擴增5 吋產能15 萬片來因應,得待今年第3 季,原先松江廠的產能才可望恢復。至於合晶持股逾6 成的鄭州8 吋新廠,於去年10 月底啟用,第一期月產能10 萬片,去年12 月已開始送樣,預計今年3 月開始量產並貢獻營收,今年將逐季新增5 萬片產能,滿載的20 萬片產能最快第3 季末就可望全開。由於合晶上海松江廠去年11 底開始遷廠,12 月營收除受到遷廠影響外,包括龍潭廠歲修、年終盤點與部分客戶提前關帳等也是影響營收表現的因素。
  • 面板、DRAM、PCB、銅箔原物料漲勢兇 主板、PC廠擋不住
    據了解,近期銅箔、覆銅板與玻璃布等原物料漲勢強勁,漲價效應已傳導至PCB與主板(MB)廠,再加上面板、DRAM及硬碟等關鍵零組件大缺貨,報價續升,智能型手機與PC業者扛不住成本壓力,且同時面臨匯率波動劇烈,近日多項終端產品已悄悄喊漲,此波成本轉嫁從上至下漲勢覆蓋電子產業,估計影響至少半年以上。
  • 這些晶片確定將漲價
    因應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報價一路揚升,臺灣第二大IC設計商暨面板驅動IC龍頭聯詠,以及全球最大觸控IC廠敦泰近期成功漲價,聯詠漲幅更高達10%至15%,開晶片業漲價第一槍。目前傳出漲價的晶圓代工業者,包括聯電、世界先進及茂矽;臺積電則在日前於法說會中宣示,不會在此時趁勢漲8吋代工價。
  • 8吋晶圓或缺到明年,中芯國際大幅上調Q3財測,並提高產能規模
    8吋晶圓漲價,產能吃緊將延續至2021年,中芯國際產能供不應求自Q3季度以來,由於電源管理晶片、功率器件、顯示面板驅動IC,以及CMOS圖像傳感器等需求強勁,再加上世界先進、聯電、中芯國際等新增產能有限,使得全球市場的8吋晶圓代工產能都供不應求,原本旺宏欲淘汰6吋晶圓代工廠,工廠現已延到2021年3月停產。
  • 聯電:客戶加價搶八寸廠產能
    聯電 8吋廠產能大爆滿,即便先前已啟動漲價,迄今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聯電只能「挑客戶、挑訂單」生產,不少客戶主動加價,只為了能取得充足的產能。由於8吋廠多數已折舊完畢,相關產能供不應求,挹注聯電營運可期。但也因為聯電8吋產能太滿,業界傳出,有IC設計廠商新產品因初期訂單量較少,無法取得足夠產能支援,為此大傷腦筋。
  • 6吋及8吋晶圓代工嚴重吃緊,MOSFET又要漲價了
    加上輝達(NVIDIA)新一代搭載Volta晶片繪圖卡將進入出貨。MOSFET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缺貨,今年以來由於6吋及8吋晶圓代工產能嚴重吃緊,EPI磊晶矽晶圓同樣供不應求,MOSFET產能無法大量開出,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上半年累計漲幅可望上看10~15%。法人點名大中(6435)、尼克森(3317)、富鼎(8261)、傑力(5299)等概念股直接受惠,第二季接單全滿,訂單能見度看到第三季,營運一路看旺到年底。
  • 最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排名出爐,廠商醞釀全面漲價!
    佔全球先進位程產值近七成的臺積電,上半年同樣受到手機需求走弱影響,雖然先進位程帶來的營收成長力道不如預期,但其市佔率仍達56.1%;排名第二的格芯上半年因主要客戶結構並未有重大改變,相較於去年同期營收變化小。
  • 擔心中芯被制裁,傳高通、博通等主要客戶正尋求轉產到臺廠
    其目的除了鞏固現有產能的持續供應之外,也希望各代工廠能進一步增加產能提供,以準備一旦發生制裁的情況,接收目前高通給中芯的相關訂單。據了解,在傳出中芯恐遭制裁的消息後,中芯客戶皆已開始尋求其他供應,因應一旦發生制裁的情況,相關訂單還能順利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