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釐米,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
小龍蝦能夠適應各種汙染環境,得益於它良好的排毒減毒機制,所以它的體內汙染物含量並不一定超標。小龍蝦能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汙染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顯示,重金屬大多集中在我們不愛吃的蝦鰓,內臟和蝦殼中,對於吃蝦肉的我們來說,它讓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較小。
小龍蝦的確有攜帶寄生蟲的可能性,但田螺、牛蛙、甚至我們最常吃的豬肉中也可能含有寄生蟲,只要煮熟煮透了,可以放心食用。
橫紋肌溶解綜合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肌肉組織嚴重受損,肌細胞中的物質滲漏到血液中,從而導致身體出現問題的症候群。事實上最容易引起橫紋肌溶解的,是藥物和毒素、創傷和過度運動。目前關於小龍蝦等其他水產品如何引起橫紋肌溶解仍沒有明確的解釋。
其實全世界範圍內,還有吃海魚、淡水魚等各種水產品導致「橫紋肌溶解」的案例。具體是如何引起的,原因不明,有研究者猜測是因為某種未知的毒素。
如果吃了不乾淨的小龍蝦、燒烤,或者健身過度、軍訓過勞等,出現了肌肉酸痛、小便像醬油一樣,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時,需要高度懷疑橫紋肌溶解,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購買需謹慎
購買時,儘量選擇合法人工養殖場售賣的小龍蝦。
清洗需細緻
買回小龍蝦之後,建議先放在清水中養1-2天。
清洗小龍蝦,先將鰓、細爪剪掉,然後將蝦體背上的黑色腸線抽掉,用小刷子將蝦殼刷洗乾淨。
完全加熱,拒絕「半生不熟」
烹調小龍蝦時,溫度一定要達到100℃,並且持續加熱20分鐘以上使其完全熟透。如果小龍蝦是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更要適當延長加熱時間,這樣才能熟透。
不吃入鍋前是死的
大多數餐館的小龍蝦都是做好端上餐桌的。在吃小龍蝦之前,最好看一下小龍蝦軀體:如果尾部蜷曲,說明入鍋之前是活的。如果尾部是直的,說明入鍋之前就已經死了。死的小龍蝦是不能吃的,可能會引起鉛中毒。此外,龍蝦頭部易吸附重金屬和細菌,所以食用時最好去頭。
不要吃太多
由於小龍蝦蛋白質含量高,而蛋白質腐爛後對人體健康會帶來很大損害,所以小龍蝦做好後最好一次吃完。吃小龍蝦不要過量,因為攝入過多的蛋白質也易引起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