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兒,一篇來自EE Times的《晶片業人才告急!EE缺口最嚴重》 在電子行業圈內刷了屏,文章中提到,「據Deloitte調查,大約有85%的晶片供應商都需要新的人才類型,其中有77%的業者都表示人才短缺,特別是電子工程師(EE)——EE是最難填補的位置,而且還有太多的公司都在尋找相同的人才……」
無獨有偶,此前,一位某公司招聘負責人表示:「現在硬體工程師很稀罕啊,招了很久都沒招到。」話題引發了不少同行的共鳴。
我們每年有那麼多電子專業的畢業生,加上行業成熟,經驗豐富的電子工程師按理說應該也不會稀缺才是。為什麼會出現企業無人可用的地步呢?
從一些資深行業人士的觀點中不難看出緣由:
錢沒到位?
關鍵是多少錢招人?信仰可貴,但麵包更重要。現如今生活壓力大,薪資是很多人擇業的第一位。
一位網友似乎道出了「真相」,不是硬體工程師稀罕了,「是便宜的硬體工程師很稀罕了」。
年輕工程師難招
前面那位負責招聘的朋友說:「錢都夠挖老傢伙了,領導想要個年輕的,沒辦法」。
很多公司不缺技術帶頭人,到是年輕工程師難招,這種情況在二三線城市尤為突出。
而大型企業會考慮到年齡結構問題,何況再牛的工程師也會退休,需要找年輕人填充隊伍,但是「年輕的幹這個的真的很少了,簡歷都收不夠...」,「刷到幾個沾邊的簡歷,能力也是慘不忍睹。不知道硬體怎麼這麼慘了... 」
年輕人都到哪裡去了?
每年有幾百萬畢業生,大家都幹嘛去了?
在人才吸納方面,IT網際網路行業可能是IC業的「天敵」。
「年輕人不幹這個了吧,報個培訓班,去網際網路當個碼農,比硬體老碼農掙得多。 」
「能跳網際網路就都走了。哎,帶會了幾個學生都畢業走了,留不住,新來的都往軟體上走,不願意幹硬體的活兒。」
「誰新入這行誰傻逼,花一半的精力學學java拿兩倍的工資 」
「美國微電子都是夕陽行業,60多的老人撐著,年輕人都去網際網路了,順勢而為吧。」
「還不用拿烙鐵,年輕人一看,好LOW」
「問一個資深硬體教授,他說現在別說博士,連碩士都很少有人做硬體了,因為見效慢,不好發文章...」
「腦子被驢踢了的我也已經認清現實了,行業起點差距太大了。」
「講道理,年輕人堅持幹硬體那都是情懷……」
「精通C/C++的時間用來看java,工資早翻倍了。在中級C/C++基礎上搗騰下JAVA,對底層的了解估計還勝過計算機科班的。 」
「其實關鍵是在這裡,熟悉C和C++的,算法不錯的,稍微學點Java和phython,轉移動網際網路輕輕鬆鬆,收入起碼漲30%,幾年後差一倍了。」
.
漲價成不成?
市場規律,招不到就只能漲價咯。
但是,「要麼市場整體漲價自然有新人進來。一兩家公司開高薪招人毫無意義,大家都不傻。等吧,要麼硬體行業死絕,跟機械化工一樣。」
硬體設計應該比碼農技術含量高,為什麼工資反而低呢?
「活累,錢少,責任大」,這是好多搞硬體的工程師的吐槽。
「做硬體的最大問題是:做好了,不出問題,完全沒有存在感;沒做好,出問題,沒有地方可以推諉。」
「還是人力市場上的供需關係決定的吧,比如『硬體:軟體』的人員配比以前是1:1,現在是1:5,以後也許是1:10...」
「碼農門檻是很高的,但需求大,給濫竽充數的人很多機會。」
「事實就是,誰離用戶越遠越不值錢,用戶操作的是手機上的軟體,而不是手機上的電阻電感ic。 」
「除非老闆是做硬體出身的,否則,企業裡的硬體地位都低。做硬體的,以後估計外包是大趨勢了。」
「集成」惹得禍?對行業的擔憂.
「大公司把複雜的部分都集成好了,從業門檻越來越低,收入也就跟著降低了。就好像plc一樣,越來越簡單,最終導致從業人員都是大中專畢業生。 」
「現在硬體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少部分的資深硬體從業者,將大部分的活給幹了,然後通過矽工廠,拷貝了很多份,給其他人用。所以下遊人力市場就不需要那麼多HWer了。 」
「所以矽工是硬體殺手,最後把自己也搞到窮途陌路了。」
「還有一種原因是,不需要過高技術的硬體比如超高頻之類的,都是些消費類,猛戳arm代碼就行。都是做協議接口之類的比如網絡藍牙USB,還有IC的內部接口。」
「九幾年那會兒, 開始有LM386之類的集成塊, 但是大部分消費產品裡面的元件還是分立的多, 只有少數核心模塊用的IC集成塊, 那時候的電路設計調試維修既看動手能力, 還看知識和經驗, 個人能完成的系統複雜度有限, 要做點上規模的系統, 就得一個團隊。現在個人能做的東西在當時看都是天方夜譚...」
「問題就在這裡。那時候還有很多模擬電路,需要用分立元件搭建,各種電感電容三極體,波形分析,理論計算一大堆。也沒什麼仿真軟體,大家都是從基本原理開始學習,由淺入深,各種數學計算和經驗積累,才能做出一個合格的電路。電路壞了也是各種測量分析,最終換一個三極體或者電容之類的分立元件解決問題。那時候沒有紮實的數學功底和多年的經驗還真做不好電路。」
「現在基本都是集成的了,按照datasheet的說明連上幾個外圍的電容或者功率原件就ok了。大中專生培訓一下就可以了,原理之類的不用懂,按圖搭積木就行了。電路壞了直接換模塊。 」
「可能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不過對行業來說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硬體不是電路,是一套系統。涉及到電子電路,機械,材料,熱設計,裝配,產業化的各種因素。而且硬體往往是一刀活,設計出來一版往往就是用幾年。而用戶體驗上最直接的就是軟體還有工業設計了。現在硬體越來越往集成化,標準化上去發展。所以,硬體工程師裡面存活好的只有大牛、工匠和學徒,中間層很艱難。不如軟體來的容易輕鬆,每個水平層級都能有不錯的勞動回報。 」
以上是在水木社區看到的一些見解,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硬體工程師該怎麼發展?
轉自:https://www.mianbaoban.cn/blog/3854512-40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