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了不到電子工程師,這鍋誰來背?

2022-01-09 電子工程專輯

前一陣兒,一篇來自EE Times的《晶片業人才告急!EE缺口最嚴重》 在電子行業圈內刷了屏,文章中提到,「據Deloitte調查,大約有85%的晶片供應商都需要新的人才類型,其中有77%的業者都表示人才短缺,特別是電子工程師(EE)——EE是最難填補的位置,而且還有太多的公司都在尋找相同的人才……」

無獨有偶,此前,一位某公司招聘負責人表示:「現在硬體工程師很稀罕啊,招了很久都沒招到。」話題引發了不少同行的共鳴。

我們每年有那麼多電子專業的畢業生,加上行業成熟,經驗豐富的電子工程師按理說應該也不會稀缺才是。為什麼會出現企業無人可用的地步呢?

從一些資深行業人士的觀點中不難看出緣由:

錢沒到位?

關鍵是多少錢招人?信仰可貴,但麵包更重要。現如今生活壓力大,薪資是很多人擇業的第一位。

一位網友似乎道出了「真相」,不是硬體工程師稀罕了,「是便宜的硬體工程師很稀罕了」。

年輕工程師難招

前面那位負責招聘的朋友說:「錢都夠挖老傢伙了,領導想要個年輕的,沒辦法」。

很多公司不缺技術帶頭人,到是年輕工程師難招,這種情況在二三線城市尤為突出。

而大型企業會考慮到年齡結構問題,何況再牛的工程師也會退休,需要找年輕人填充隊伍,但是「年輕的幹這個的真的很少了,簡歷都收不夠...」,「刷到幾個沾邊的簡歷,能力也是慘不忍睹。不知道硬體怎麼這麼慘了... 」

年輕人都到哪裡去了?

每年有幾百萬畢業生,大家都幹嘛去了?

在人才吸納方面,IT網際網路行業可能是IC業的「天敵」。

「年輕人不幹這個了吧,報個培訓班,去網際網路當個碼農,比硬體老碼農掙得多。 」

「能跳網際網路就都走了。哎,帶會了幾個學生都畢業走了,留不住,新來的都往軟體上走,不願意幹硬體的活兒。」

「誰新入這行誰傻逼,花一半的精力學學java拿兩倍的工資 」

「美國微電子都是夕陽行業,60多的老人撐著,年輕人都去網際網路了,順勢而為吧。」

「還不用拿烙鐵,年輕人一看,好LOW」

「問一個資深硬體教授,他說現在別說博士,連碩士都很少有人做硬體了,因為見效慢,不好發文章...」

「腦子被驢踢了的我也已經認清現實了,行業起點差距太大了。」

「講道理,年輕人堅持幹硬體那都是情懷……」

「精通C/C++的時間用來看java,工資早翻倍了。在中級C/C++基礎上搗騰下JAVA,對底層的了解估計還勝過計算機科班的。 」

「其實關鍵是在這裡,熟悉C和C++的,算法不錯的,稍微學點Java和phython,轉移動網際網路輕輕鬆鬆,收入起碼漲30%,幾年後差一倍了。」
.


漲價成不成?

市場規律,招不到就只能漲價咯。

但是,「要麼市場整體漲價自然有新人進來。一兩家公司開高薪招人毫無意義,大家都不傻。等吧,要麼硬體行業死絕,跟機械化工一樣。」

硬體設計應該比碼農技術含量高,為什麼工資反而低呢?

「活累,錢少,責任大」,這是好多搞硬體的工程師的吐槽。

「做硬體的最大問題是:做好了,不出問題,完全沒有存在感;沒做好,出問題,沒有地方可以推諉。」

「還是人力市場上的供需關係決定的吧,比如『硬體:軟體』的人員配比以前是1:1,現在是1:5,以後也許是1:10...」

「碼農門檻是很高的,但需求大,給濫竽充數的人很多機會。」

「事實就是,誰離用戶越遠越不值錢,用戶操作的是手機上的軟體,而不是手機上的電阻電感ic。 」

「除非老闆是做硬體出身的,否則,企業裡的硬體地位都低。做硬體的,以後估計外包是大趨勢了。」

「集成」惹得禍?對行業的擔憂.

「大公司把複雜的部分都集成好了,從業門檻越來越低,收入也就跟著降低了。就好像plc一樣,越來越簡單,最終導致從業人員都是大中專畢業生。 」

「現在硬體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少部分的資深硬體從業者,將大部分的活給幹了,然後通過矽工廠,拷貝了很多份,給其他人用。所以下遊人力市場就不需要那麼多HWer了。 」

「所以矽工是硬體殺手,最後把自己也搞到窮途陌路了。」

「還有一種原因是,不需要過高技術的硬體比如超高頻之類的,都是些消費類,猛戳arm代碼就行。都是做協議接口之類的比如網絡藍牙USB,還有IC的內部接口。」

「九幾年那會兒, 開始有LM386之類的集成塊, 但是大部分消費產品裡面的元件還是分立的多, 只有少數核心模塊用的IC集成塊, 那時候的電路設計調試維修既看動手能力, 還看知識和經驗, 個人能完成的系統複雜度有限, 要做點上規模的系統, 就得一個團隊。現在個人能做的東西在當時看都是天方夜譚...」

「問題就在這裡。那時候還有很多模擬電路,需要用分立元件搭建,各種電感電容三極體,波形分析,理論計算一大堆。也沒什麼仿真軟體,大家都是從基本原理開始學習,由淺入深,各種數學計算和經驗積累,才能做出一個合格的電路。電路壞了也是各種測量分析,最終換一個三極體或者電容之類的分立元件解決問題。那時候沒有紮實的數學功底和多年的經驗還真做不好電路。」

「現在基本都是集成的了,按照datasheet的說明連上幾個外圍的電容或者功率原件就ok了。大中專生培訓一下就可以了,原理之類的不用懂,按圖搭積木就行了。電路壞了直接換模塊。 」

「可能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不過對行業來說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硬體不是電路,是一套系統。涉及到電子電路,機械,材料,熱設計,裝配,產業化的各種因素。而且硬體往往是一刀活,設計出來一版往往就是用幾年。而用戶體驗上最直接的就是軟體還有工業設計了。現在硬體越來越往集成化,標準化上去發展。所以,硬體工程師裡面存活好的只有大牛、工匠和學徒,中間層很艱難。不如軟體來的容易輕鬆,每個水平層級都能有不錯的勞動回報。 」

以上是在水木社區看到的一些見解,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硬體工程師該怎麼發展?


轉自:https://www.mianbaoban.cn/blog/3854512-403994.html

相關焦點

  • 這個「鍋」我們不背
    所以,我決定寫篇文章來解釋下吧,可能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該罵的還是要罵,沒辦法畢竟隔行如隔山,我們面對的客戶群體又是18-25歲的年輕群體,社會閱歷比較少,對電子產品行業也不了解!  這次為什麼ps5這麼貴?索尼由於晶片合格率問題,無法提供大量貨品。每個國家或者區域數量都受到限制,自己國家或者地區的數量都滿足不了自己國家或者地區的需求。
  • 中國:全世界的鍋都給我背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點亮了「招黑體質」的屬性似乎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糟心事兒
  • 聯想移動的鍋,何必讓劉軍來背
    劉軍離任後,並沒有「高升」,按照楊元慶內部郵件的表述,「劉軍將離開現在的崗位,在一段時間內擔任我移動業務的特別顧問。」想到之前聯想移動業績的「瑕能掩瑜」,顯而易見,劉軍成了聯想移動的「背鍋者」。不過,聯想移動的鍋讓劉軍來背合適嗎?從業績上看,聯想移動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可謂喜憂參半,但總體上是讓人失望的。
  • 遊戲公司裁員60%,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那麼,現在再回過頭去看世面上這些公司,誰有未來誰沒有,其實一目了然。   孫志超說的很對。我覺得國內的中小型公司很多老闆賺了錢之後,其實他們並沒有搞清楚自己是為什麼而賺到了錢。以至於後續的項目和工作策略上打的也是毫無章法的戰鬥。本質就是商業和遊戲這兩者出現了某一面上的短板,沒有玩轉,進而導致了潰敗。
  • 讓電池背了那麼久的鍋!
    【TechWeb報導】三星Note7爆炸的事情已經過去不久,最終以召回手機,停止生產結束了這場鬧劇。
  • 「大數據殺熟」的鍋,到底誰來背?
    被調查者經歷購物、在線旅遊和打車的大數據殺熟情況最多,分別為44.1%、39.5%、37.1%,而外賣、視頻以及電影購票領域也有涉及。兩個手機放一起,連結互相發過去,一樣的東西價格都不一樣。攜程客服立刻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有人問,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很簡單。只要你做到和平臺不熟即可,多比比價格沒壞處。
  • 一位在臺積電工作十多年的研發小主管經歷,給年輕工程師的一些思考
    電子工程師面臨的問題有哪些?中國有多少工作很多年的電子工程師;中國每年有多少電子新手需要開始全新的技術生涯;他們有什麼困惑需要去解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他們對未來的期待是什麼?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中國缺少什麼樣的電子工程師?
  • 圈內圈外diss「同一天生日」,這鍋誰來背?
    此類以商業運作思維為主導的平臺,在平臺設計與規則設定等方面主要圍繞公眾參與體驗,這與強調受益人隱私與權利保障的公益價值觀或多或少存在衝突。但迎合公眾參與的偏好,或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往往能夠獲得商業意義上的成功。未來該類型平臺的發展可能將為公益界帶來更為劇烈的價值觀與倫理碰撞。相隔不過短短3天,「同一天生日」活動引爆輿論危機。這驗證實在來得太快了點——但我們並不高興有此「先見之明」。
  • 「網遊讓我兒子上不了大學」 網遊:這鍋我不背!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網遊造成的,文末這位爸爸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家都知道要讓孩子們遠離遊戲,也希望遊戲商們給父母提供一個辦法。 遊戲商就是看到了,也會假裝沒看到。畢竟這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他們最多在您的孩子玩遊戲前,彈出一個談話框:注意上網時間和保護眼睛。 這話的實際效果就等於沒說。
  • 5G時代即將來臨,4G網絡降速這個鍋,是否真的要運營商來「背」
    可在這件事加速發展以來,也是出現了很多不好的聲音。在全球範圍來說,華為所引導的5G時代到來,遭受了各種各樣的限制。而在國內呢,大傢伙隱約的感受到4G的網速開始變慢了。為此許多人認為這是運營商為了推廣5G而故意降低了4G的網速。難道這一次,真的要運營商背這個鍋嗎?其實也不盡然。近日,在2020世界5G大會正式開幕上,對於大家的這種疑惑,移動也是首次作出了回應。
  • 特斯拉史上最大召回 eMMC快閃記憶體寫死了 這鍋誰來背?
    前不久特斯拉宣布召回3.6萬輛電動車,涉及Model S/X兩款車型,這也是特斯拉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事件。
  • 蘋果手機iMessage被賭博、色情信息"轟炸", 這個「鍋」該誰背?
    三大運營商不背這個「鍋」。其實iMessage垃圾信息和運營商沒有太大聯繫,如果非要說有聯繫,那就是iMessage垃圾信息發送接收會使用流量,這和簡訊發送走的通道不一樣。但垃圾簡訊和三大運營是有關係的。 即然如此,蘋果公司是不是得背「鍋」?
  • 蝦米音樂的鍋,高曉松必須背
    文|財經琦觀  訃告是贏得關注的最後一招。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移情到品牌、產品上,竟也有類似效果。11月29日,微博認證用戶(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發布微博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在蝦米音樂官方給出了「不予置評」的回應後,該條新聞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 怎樣做一個精緻的電子工程師?
    專注在一個行業,準備好奮鬥十年,或至少3~5年來掌握該行業的核心技術;勤於思考,要常常有靈機一動感覺;勤於動手,幹什麼像什麼,能發現並對粗製濫造深惡痛絕,對精緻嚴謹一往情深,相信數年之後你一定成為電子高手。8 什麼樣的電子工程師最吃香電子工程師的綜合素質在普通提升。
  • 誰讓 APP 工程師產生了泡沫?
    實際工作中,根本用不到,用到了現查就行,網上好多例子,複製粘貼都能搞定!」。我說,我們企業招一個人,你入職一個企業,是一個相互選擇的事情。我問完你了,你對我們公司有什麼想了解的。他有點發楞,停頓了一會。我提示他,公司的業務發展,個人的提升空間,你的職業規劃?他說,噢,咱們公司是做什麼的?
  • 土家八大碗的那些土家【鍋鍋】!
    歸家的路越來越近,親人們風塵僕僕地歸來,咱土家八大碗那些熱情的土家「鍋鍋」早已經等著為他們接風洗塵了!        脆爽的魷魚和香糯的鵝掌,這兩種似乎八竿子打不著的食材是怎麼碰撞到一起的小編不知道,但這鍋魷魚鵝掌在土家八大碗冉總廚的妙手之下,加入蘿蔔絲的點綴,成就了一道馥鬱麻辣的特色乾鍋。
  • 這個鍋AI不背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可謂是AI近日來的真實寫照了。這無異於提升了廣告主的營銷效果。 FB為了保證這一精度,不僅將用戶的使用習慣、點擊行為、社交媒體廣播納入數據收集的對象,甚至聊天記錄、手機相冊等等深度觸及用戶隱私的內容也在採集範圍之中,這也是該AI模型令用戶最為不安的地方。 美國參議員Bill Nelson就表示:「昨天我在Facebook上跟朋友聊天時,提到喜歡某種吃巧克力,接著突然我開始收到各種巧克力的廣告。」
  • 寫死在淘寶App裡的鍋
    當天上午 9 點 11 分,淘寶官方在微博上發表了一個聲明來回應這次事故。說實話,太沒誠意了。這個時間也是巧,難道是故意選的嗎,哈哈!這一哆嗦,傷害用戶體驗不說,也反映出了淘寶 App 團隊的工作流程上的失誤。據說在內部被定義為 P1 級別的事故。
  • 【技能】二次電子 vs 背散射電子
    檢測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時,理論上都可以用閃爍體加光電倍增器所組成的傳統E-T 二次電子探測器來進行探測、成像。因該探測器前端的柵網上加有從-150〜+300V (個別電鏡為-250〜+400V)的可調電位。
  • 《H1Z1》終於解鎖大陸IP 谷歌表示:「這鍋我不背」
    話說在前面,這一波解鎖官方從2月17日至今依然沒有給出一個公告來闡明為何鎖區,又為何解鎖。嗯···筆者想說腦子是個好東西,且不談大面積集結抱團的中國玩家有多少,先來說說這種行為本身有沒有問題?開發者自以為了解人性,設置了一個背景和規則讓每個人獨立面對末日,卻被這部分中國玩家打臉打的啪啪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