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穩的走勢,與14年之前的亞馬遜如出一轍,更驚嘆的是,即使遇到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股價回撤的幅度也不太大,說明商業環境非常好啊。於是抱著看美女的心態,研究了一下這家企業。
最開始在GOOGLE搜索芒格和好市多,搜到一篇標題為Why Charlie Munger Loves Costco Wholesale的文章。
這篇文章大致介紹了下,為什麼芒格喜歡好市多,因為好市多的商業模式特別有意思,不以賣東西賺錢,而以會員賺錢,貨物商品利潤只覆蓋基本的運營費用,而會員收費才是盈利的重點目標,也只有會員才可以進入好市多消費。這種賺錢的方式,真是腦洞大開,完全就是現在網際網路流行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而且,好市多的商品都是一些熱銷低價商品,存貨周轉天數才30多天,跟電商京東差不多,真是太厲害了。
然後為了看些更詳實的數據,又去找了年報看下。
進入之後,第一頁介紹的就是好市多的SKU,我才發現好市多的覆蓋之廣,已經達到了服務領域,連加油站也有....
然後是好市多的會員體系,好市多的會員分為執行會員和非執行會員,非執行會員裡面包含金星會員和商業會員,兩者的區別在於,執行會員要交110美元的年費,而非執行會員只交55美元的年費,執行會員似乎有資格在一年內享受消費總額2%,最高750美元的返現,以及一部分保險優惠。
非執行會員,除了可以進場消費,還能額外帶人進去。好市多的會員續費率達到了驚人的90%,而升級為執行會員的人達到了38%。90%的續費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的客戶的回頭率是90%....
然後,我看了下,好市多的員工工資和福利遠高於業內水準。平均每個員工創造了56萬美元的銷售額,這裡面還沒分兼職和全職。
然後我心急的跳到財務上面
可以看到,好市多會員費,以每年2億的增長水平在增長,14年的會員收費在24億,而貨物利潤在10億左右,扣除了所得稅後,淨利潤在20億左右,剛好跟會員費收費差不多,說明這家公司真的沒有靠賣東西掙錢啊,媽蛋!
好市多為了創造低價,有自己的專門中樞貨運系統,而倉儲式門店裡面,有522家是把整塊土地都買下來了的,只有141家沒有土地所有權,是租賃的。這種獨特的商業模式,讓好市多的貨品毛利潤,連續4年都在10%左右,我在網上搜索下了一般超市的毛利潤,綜合毛利潤都在15%-25%之間,而且由於好市多不靠賣東西掙錢,相比一般超市的理論——生鮮賺人氣,日用賺業績,家電賺利潤。好市多的高毛利產品,是遠比一般超市裡面的便宜的多的。
我在知乎搜索了下關於好市多的資料,有個問答很有代表性。
為什麼中國大陸沒有「好市多」(Costco)這樣成功的會員制連鎖店? - 「取慮」回答道:這家店經常有些價格低的匪夷所思的好東西,簡單舉個例子,我健身需要的某品牌蛋白粉2.5磅在亞馬遜網上買也需要60刀,但是在Costco,5磅的28刀啊,一年吃4桶,光蛋白粉著一種就把會員費省回來了。
最後,忍不住GOOGLE了下好市多和麥德龍的區別,很多老外說,麥德龍的東西雖然也是便宜,但是東西遠沒有好市多裡面的好,談到好市多,quality是個經常被提到的單詞,這也符合好市多的理念,low price and quality。
好市多這種經營理念,個人感覺,更像是一種規模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結合體,瞄準的消費群體是中產階級家庭。規模經濟提高商品議價能力,分享經濟(同樣辦會員,富有對一般家庭的補貼?)創造三方共贏。
考慮到巴老芒格兩位大神在2000年就買入好市多的股票,那個時候的好市多連個毛都不算,只能說給神跪下了
各位親,您讀到這裡,明白小米為什麼要深度學習好市多的盈利模式了嗎?未來小米的主要利潤來源,很可能就是會員費。小米其它業務可能都不賺錢,但是卻可以為用戶提供價值,小米的這種模式表面上看,其大多數業務都不賺錢,卻可以讓數以億計的小米粉絲為之瘋狂,享受小米帶來的高質量的、「幾乎零利潤」的服務和便利,用戶向小米繳納「會員費」也當然就順理成章了。因此我們可以預測,五年以內,如果小米這種會員達5億,每年每個會員30美元的會員費用,這意味著小米5年後的潛在利潤高達150億美元,小米市值五年內達到3000億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小米的這種「大部分業務」「零利潤」模式,將顛覆很多傳統行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來源:財經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