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artner:存儲器估明年低迷 三星半導體2019年恐掉至第三;
2、平面時代的終結 三星3D NAND生產比重上看90%;
3、Gartner:2017年全球半導體收入為4197億美元;
4、GeForce禁用於數據中心 NVIDIA疑似為Quadro和Tesla抬轎;
5、潘健成:NAND Flash供需持續吃緊;
6、研調:去年全球AIO PC出貨量估反轉上揚,今年料持平;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1、Gartner:存儲器估明年低迷 三星半導體2019年恐掉至第三;
集微網消息,存儲器市場供不應求,帶動存儲器去年產值大增64%,並推升全球半導體產值攀高至4197億美元,年增22.2%。2017年三星首度登上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廠,研調機構Gartner預期,隨著存儲器下次低迷來臨,三星2019年半導體龍頭寶座恐將不保,排名不排除可能掉至第3位。
隨著存儲器市場高度成長,佔整體半導體產值比重攀高至31%,成為最大半導體產品領域,存儲器大廠三星(Samsung)、SK海力士(Hynix)與美光(Micron)去年營運同步繳出亮麗成績單,排名也都上升。
據Gartner調查,三星去年超越英特爾(Intel),首度登上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廠;SK海力士躍居全球第3大半導體廠,美光排名也躍升至第4位。
Gartner預期,隨著中國大陸存儲器製造能力提升,今年存儲器價格恐將走弱,先是儲存型快閃記憶體 (NANDFlash),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將接著於2019年趨緩。
Gartner認為,當前的半導體排名應維持不久,預期隨著存儲器下次低迷來臨,加上博通(Broadcom)若能收購高通(Qualcomm)與恩智浦(NXP),三星2019年排名不排除可能滑落至第3位。
2、平面時代的終結 三星3D NAND生產比重上看90%;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3D NAND生產比重,傳已在2017年第4季突破80%,三星計劃除了部分車用產品外,2018年將進一步提升3D NAND生產比重至90%以上,全面進入3D NAND時代。
韓媒ChosunBiz引述業界消息,指出2017年第4季三星全體NAND Flash產量中,3D NAND比重已超過80%,2017年全體3D NAND生產比重也超過70%。
相較之下,三星的NAND Flash競爭對手,如東芝(Toshiba)、威騰(WD)及SK海力士(SK Hynix)等,3D NAND生產比重尚未過半,三星轉換3D NAND的速度遙遙領先眾業者。
韓媒分析指出,由於3D NAND較2D NAND更具成本與功能優勢,加上三星為了提早因應2019年,主要業者將全力投入3D NAND市場競爭,因此才會加速提升3D NAND生產比重。
3D NAND的問世,主要是為了克服2D NAND在10納米級製程上的極限,3D NAND改採3D垂直堆疊方式,如同蓋高樓一般,業者們不但致力於提升速度,也在產品的功能穩定及是否耐用上下功夫,因此3D NAND被視為新一代深具發展潛力的記憶體產品。
三星3D NAND產品一路從堆疊24層、32層到48層等,目前堆疊64層3D NAND已是整體產能中的主流。過去堆疊24層、32層及48層產品,其單位容量生產成本也許僅較2D NAND貴一些或相同,但是從堆疊64層3D NAND開始,其生產成本與功能優勢皆大幅超過2D NAND。
三星內部人士表示,2018年將努力讓堆疊64層3D NAND生產比重過半,至於堆疊96層3D NAND產品,計劃將於2018年上半開始正式投產,未來堆疊64層及96層產品,將是三星3D NAND的兩大主力,而且到了2018年下半,3D NAND生產比重也計劃進一步拉高至90%以上。
三星相關人士表示,由於汽車採用通用快閃記憶體(UFS),產品保證期較移動裝置與PC用產品來得長,因此無法完全結束2D NAND生產,除了這一小部分特殊產品外,2018年三星其實已算完全進入3D NAND時代。
目前三星在NAND Flash市場排名第一,緊追在後的競爭對手東芝,日前已解決了出售問題,2018年將開始擴產與技術研發。至於另一家韓廠SK海力士,最近已開始量產堆疊72層3D NAND,致力提升市佔率。
半導體業界相關人士表示,2017年主要NAND Flash業者主力產品多為堆疊32層及48層3D NAND,這些其實與2D NAND差別不大。預計從2018年開始,堆疊64層以上的產品比重將會增加,加上業界開始競相擴產,值得關注未來是否可能出現供給過剩。DIGITIMES
3、Gartner:2017年全球半導體收入為4197億美元;
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周四發布了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初步統計報告。報告顯示,三星去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達到14.6%,首次超越英特爾公司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半導體收入為4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2%。供應不足局面推動存儲晶片收入增長64%,它在半導體總收入中的佔比達到31%。
作為最大存儲晶片供應商,三星在2017年半導體市場的份額達到14.6%,首次從英特爾手中奪走第一寶座。自1992年以來,英特爾一直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
存儲晶片佔據了去年半導體總收入增幅的三分之二以上,成為了最大半導體類別。供應不足引發的價格上漲成為了推動存儲晶片收入增長的關鍵動力。去年,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價格實現了歷史上的首次同比增長,增幅為17%;DRAM內存晶片價格增長了44%。
三星去年半導體收入為6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市場份額為14.6%,排在第一位;英特爾去年半導體收入為577.12億美元,同比增長6.7%,份額為13.8%,位居第二,主要受到數據中心處理器收入增長6%的推動。英特爾PC處理器收入只增長1.9%,但是PC的平均售價在經過多年下滑後再次增長;SK海力士去年半導體收入為263.09億美元,同比增長79%,份額為6.3%,排在第三。
不過,三星的第一位置可能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三星的領先優勢並不穩固,主要依靠存儲晶片,」Gartner研究副總裁安德魯·諾伍德(Andrew Norwood)表示,「隨著中國擴大存儲晶片產能,存儲晶片的價格將在2018年走弱,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首當其衝。DRAM內存晶片價格也將在2019年下滑。我們預計,三星屆時將會損失大量收入。」
對於晶片公司併購交易來說,2017年是一個相對平靜的年份。高通公司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原本被認為是一樁將在2017年完成的大交易,但是事實是並未完成。高通仍計劃在2018年完成這筆交易,但是這筆交易因為博通嘗試收購高通而變得複雜。
「2017年,博通、高通以及恩智浦的總營收為412億美元,只落後於三星和英特爾,」諾伍德稱,「如果博通最終能夠敲定這兩筆收購交易,同時三星的存儲晶片收入如預期那樣下滑,那麼三星可能會在2019年隨著下一波存儲晶片的下滑跌至第三位。」
4、GeForce禁用於數據中心 NVIDIA疑似為Quadro和Tesla抬轎;
NVIDIA近日更改GeForce終端用戶許可協定(EULA),禁止數據中心做各種使用,但區塊鏈(blockchain)處理除外,有分析指出,此舉料將迫使現正使用GeForce的數據中心改用Quadro和Tesla。
根據網站Wccftech報導,先前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尚未普及之前,NVIDIA並未限制數據中心使用GeForce,以雙精度浮點運算(double precision)提供各種消費者版本,但隨著深度神經網路(DNN)的崛起,其重要性開始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半精度(half precision),而且NVIDIA旗下繪圖處理器(GPU)產品相當擅長DNN訓練,消費者版本相較於專業版本在cuDNN的投資報酬率更高。
GeForce消費級顯卡對許多遊戲玩家而言是是相當熱門的選擇,隨著人工智慧(AI)研究盛行,GeForce也被一些用戶進行深度學習訓練。
NVIDIA在更改的EULA內容中指出,禁止數據中心部署GeForce,因為配套軟體並未授權數據中心使用,除非是經過允許的區塊鏈處理。任何違反協定者都可能面臨NVIDIA提告。
NVIDIA政策調整的動機引起諸多揣測,Wccftech認為,NVIDIA顯然是基於獲利的考量,該公司耗費龐大資源在DNN技術的研發上,企業用戶若不買單就無利可圖。但是另一方面,由於NVIDIA想要保持PC市場的競爭力和掌控地位,調漲GeForce價格將是不智之舉。於是,NVIDIA決定禁止數據中心使用GeForce顯卡做任何處理,如此將迫使業者改採Tesla和Quadro進行DNN相關研究。
不過,NVIDIA仍允許數據中心使用GeForce進行區塊鏈處理,雖然用意令人匪夷所思,但推測可能基於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NVIDIA並未投資研發區塊鏈,所以任何數據中心想要使用GeForce做區塊鏈用途,對NVIDIA而言可說都是無本生意。另外,除了中階GPU如GP106之外,NVIDIA多數產品並不適合挖礦,因此不會有潛在商機流失的問題。簡而言之,NVIDIA把GeForce用於區塊鏈處理當成是一個對公司和客戶都是雙贏的機會。
目前有部分數據中心使用GeForce,NVIDIA調整EULA可能迫使它們做合法的升級,採用Quadro和Tesla,毋庸置疑的是,許多業者的成本將因此而大增。鳳凰科技
5、潘健成:NAND Flash供需持續吃緊;
針對市場擔心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未來可能因上遊原廠擴增產能而供過於求,NAND Flash控制晶片與模組廠群聯(8299)董事長潘健成今表示,當今年第1季NAND Flash價格較為便宜時,就會刺激出更多需求,預期第3季旺季市場供需仍會呈現吃緊狀態,後續需求也仍在成長中。
市調機構TrendForce研究指出,存儲器市場在2018年可能出現轉折,第1季需求端面臨傳統淡季衝擊、但供給增加,快閃記憶體價格將反轉走跌。潘健成認為,季節性因素價格拉回是正常,全年度市場仍看正面。
受到去年NAND Flash缺貨,價格大幅走揚,抑制部分需求的影響,群聯去年前11月合併營收為388.59億元,年減4.5%,但前三季大賺44.7億元,累計EPS已達22.69元,外界推估,該公司去年全年有機會賺進三個股本。
潘健成強調,NAND Flash價格下滑是合理現象,至於供過於求的部分,應可能只是季節性的現象,若說擔憂全年度呈現供過於求,應當還不至於會發生。
潘健成對於NAND Flash後市仍樂觀以對,即使第1季供需情況可能較為和緩,他認為,手機市場雖然每年增長速度放慢,但使用的儲存容量卻持續增加,甚至翻倍,另外,固態硬碟(SSD)滲透率也一直提高,去年容量規格大多還是128GB,今年主流規格可能是256GB,明年甚至是512GB,且伺服器用、車用等應用市場也不斷擴大。
對於是否將在第1季積極備貨,以因應第3季的旺季需求,潘健成說,還要看價格對不對,目前原廠方面的價格還沒有明顯鬆動現象,仍有一定堅持,所以可能要觀察2、3月的情況而定。聯合晚報
6、研調:去年全球AIO PC出貨量估反轉上揚,今年料持平;
集微網消息,據DIGITIMES Research統計結果顯示,在經歷3年衰退後,去(2017)年全球AIO PC出貨量終見反轉曙光,可望成長3%,為1,392萬臺,預料今(2018)年出貨表現將持平。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2017年AIO PC出貨量逆勢成長,佔整體桌上型電腦出貨量比重可望達13%新高,預估2018年比重將持續提升。
在品牌表現方面,DIGITIMES Research指出,聯想(Lenovo,含恩益禧/NEC)將維持第一大地位,但第二大品牌蘋果(Apple)出貨量小幅成長,並威脅聯想地位。第三大品牌惠普(HP)得利於商用市場表現優異,將是2017年前四大AIO PC品牌中,出貨量成長率最高者。總計去(2017)年前三大品牌合計AIO PC出貨量比重將提升至75%。
在製造厂部分,英冠達退出AIO PC產業所釋出的訂單分散至其他主要代工廠,使主要代工廠2017年AIO PC出貨量將皆成長,來自主要品牌業者訂單量比例大多將上升,帶動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