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1.由於微信公眾號修改了推送規則,為了讓您能繼續收看到我的文章,請加關注並將本公眾號設為星標,以免丟失。
2.本文篇幅較長,大約3500字,推薦耐心閱讀10分鐘,必有所得。
大家好,我是寶藏森林,昨天的文章裡面提到了藍思科技、福耀玻璃,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兩個公司,順便看看估值水平。
一、藍思科技
1.防護玻璃初印象
很多人都知道藍思科技是做防護玻璃的,比如手機、平板的屏幕玻璃,可能覺得這東西很常見,技術含量應該不高。
但是,現在屏幕玻璃跟以前大不一樣,屏幕玻璃是要附帶觸控技術整合在玻璃上的。
舉個簡單例子,許多人用手機,不小心打破了屏幕玻璃,如果要換的話,一般機子可能就200塊,但是價格高的手機換個玻璃為何要上千元?
大家用的時候,明明屏幕是好的,不就是一塊玻璃嘛,還能收高價?
主要原因是,手機正面的防護玻璃和屏幕、觸控技術是整合在一起的,導致換防護玻璃要一整個模塊一同更換,也就是換防護玻璃,需要連同屏幕一起更換,導致維修費用高昂。
這裡面涉及的不僅僅是玻璃的製造工藝,還有觸控模組、顯示組件、控制IC等其他部件。
2.業務範疇
我們看看藍思科技的業務分類:
數據來源於雪球
以中報披露數據為準:
中小尺寸防護玻璃收入佔 72.75%,這一塊主要產品:手機 2D/2.5D/3D 防護玻璃前蓋/後蓋板。
大尺寸防護玻璃收入佔15.17%,這一塊主要產品就是筆記本電腦和平板的視窗防護玻璃。
新材料及其他產品收入佔 12.08%,主要產品:藍寶石、陶瓷、金屬、觸控Film sensor。
藍寶石產品包括:可穿戴藍寶石前蓋及後殼、攝像頭藍寶石保護鏡片、指紋識別藍寶石保護鏡片等。
陶瓷產品包括:手錶陶瓷表背、手機陶瓷後蓋、手機陶瓷按鍵、攝像頭陶瓷裝飾片等。
目前來說,藍思在全球玻璃市場(電子產品)佔比70~80%的出貨量,藍寶石佔比也有80%,陶瓷材料份額也比較大。
公司營業收入中,藍寶石、陶瓷佔20%,玻璃大約佔70%。
據我所知,藍思的訂單周期是6個月,也就是說,上半年的訂單基本到今年三季度能完成。
下半年訂單情況還是很好的,大客戶訂單沒有受到發貨、生產周期影響,整體已經完成了爬坡階段,已經大量量產和整體出貨。
蘋果秋季發布會的新品備貨平緩,走的一個飢餓營銷路子,所以可能備貨會輻射到明年年一季度。
而且,我認為蘋果新品備貨給出了安卓廠商一些可趁空間,可以間接促進安卓機的銷量提升,相應的備貨時間也會拉長。
疫情雖然對蘋果機有一定影響,但是目測IPHONE SE和11出貨量還是不小,仍有增加趨勢,可以預見後面還會加單。
藍思科技的大客戶裡面還有特斯拉,每輛車裡面,藍思提供3個組件,該組件用量佔了特斯拉全年60%多的訂單量,剩下的給了臺灣的幾家。
此外,藍思科技還對車載電子、無人駕駛技術進行布局,也是有新能源車概念。
3.成長邏輯
除了現有的成熟業務,藍思科技未來業績增長邏輯也是相當明顯:
(1)蘋果可穿戴產品上的表面材料,藍思都可以供應,目前只是藍寶石、玻璃和陶瓷為主。
(2)據傳MacBook Pro上的Touch Bar面積可能會擴大,那麼玻璃在MacBook Pro的應用範圍更廣,還有MacBook可能推出無線充,藍思科技完全可以供應。
(3)5G時代,大家可以明顯發現,信號影響特別大,而玻璃對信號阻隔是最小的,所以藍思的產品會有更廣的應用空間。
(4)按計劃,蘋果今年要求供應商生產的5G手機數量在7500—8000萬之間,只要不丟訂單,藍思這樣的核心供應商業績確定性還是蠻高的。
4.估值水平
數據來源於同花順
券商預測,藍思科技2021年每股盈利是1.38元(平均值),對應的淨利潤就是1.38*43.84=64.50億,出於安全邊際的考慮,打個9折就是54.45億元,PE給25~30倍比較合理吧?
所以,2021年預計合理市值為1361~1633億元,目前藍思科技市值為1362.1億元,算是屬於合理估值範圍之內吧。
二、福耀玻璃
1.福耀今年的爆發邏輯
福耀的業績從2019年以後,就沒怎麼增長了,今年卻從5月份就開始股價爆發,是順周期炒作邏輯?
其實,福耀今年爆發的原因很簡單,市場很看好它的成長邏輯:目前是國內龍頭,但以後它有很大機會成為全球汽車玻璃的龍頭!
在國內,福耀玻璃汽車玻璃市佔率接近70%,基本觸碰到天花板,要想繼續做大規模,必須走出國門,去佔領海外市場。
但這裡會又遇到一個問題,運輸成本會大幅提升,而且面臨各種關稅、非關稅問題,因此,福耀在俄羅斯、美國建廠,企圖解決這一難題。
去年有一部叫《美國工廠》的紀錄片,監製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整個故事就是圍繞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而展開,講述福耀在美國建廠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稅收、工會等等,各種水土不服,但最後還是扭虧為盈,實屬不易。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看過之後,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格力和美的這樣的企業是面向個人消費者,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他們具有很強的品牌價值和消費者溢價,所以現金流非常好。
但是,福耀玻璃卻是面向汽車整車廠的,在昨天的文章裡面我提過,整車廠生產規模大、議價能力強、容易拖欠款項或者壓帳期,對零部件供應商來說,不利經營因素太多了。
因此,相比格力和美的這樣的廠家,福耀玻璃所處的行業賽道是比較差的,那麼福耀玻璃又是如何做到全國汽車玻璃的龍頭呢?
總結成一句話:低成本,低成本使得福耀玻璃的盈利能力更強。
2.行業現狀
在國際競爭對手基本處於盈虧平衡或者小幅虧損的狀態下,福耀玻璃能夠做到24%左右的營業利潤,他們的市場以後大概率是要被福耀玻璃繼續蠶食的。
目前,全球汽車玻璃市場是寡頭壟斷,福耀獨大!
全球市場,基本被福耀玻璃、旭硝子、板硝子、聖戈班、信義玻璃5家企業所壟斷,5家全球市佔率合計達90%,其中旭硝子和福耀佔比超過20%,板硝子和聖戈班緊隨其後,信義玻璃佔比才4%。
而國內市場,福耀是一家獨大,佔據70%市場份額,旭硝子佔比約10%,信義、板硝子、聖戈班分別佔5-10%。
集中度這麼高,主要還是因為行業壁壘非常高,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成本壁壘;
(2)資金壁壘;
(3)認證壁壘;
(4)研發壁壘。
此處就不再展開討論了。
3.未來成長邏輯
(1)汽車保有量提升
目前發達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總體在500~800輛的水平,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80多輛,和全球平均接近。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飽和點大概在400~500輛。
假設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向發達國家接近,預計汽車玻璃市場至少還有翻倍增長空間。
(2)汽車玻璃市佔率提升
目前福耀玻璃在國內市佔率為70%,但在全球市佔率僅為23%。
假設福耀玻璃全球市佔率達到它在中國市佔率的60%,福耀玻璃市佔率差不多也還有翻倍增長空間。
(3)單車用玻璃量提升
特斯拉引領全玻璃車頂潮流,國產新能源車廠家蔚來、小鵬、理想和比亞迪等旗艦車型也是爭相跟進全玻璃車頂。
2010以後,全球單車玻璃用量約為5.20平方米。相比20世紀60年代,已經實現了1倍增幅。
隨著全玻璃車頂設計成為潮流,未來單車玻璃用量有望≥6平米,增幅空間15%以上。
(4)汽車玻璃單價提升
汽車玻璃的功能越來越多,高附加值意味著汽車玻璃的單價越高。
針對智能汽車,福耀還推出了調光玻璃、智能顯示玻璃、納米HUD玻璃,滿足客戶的更多個性化需求,甚至還有太陽能玻璃。
福耀汽車玻璃平均單價已由2013年的132.5元/平方米上升至2019年的173.8元/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6%。
在汽車玻璃結構優化以及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產品單價增長是明顯趨勢。
(5)相關多元化
福耀玻璃一直專注於做汽車玻璃,可能會有人吐槽產品單一化。
2019年,福耀玻璃收購德國SAM公司,主要產品汽車鋁亮飾條,後續有可能打開福耀玻璃的成長天花板。
所以,在汽車玻璃主業快達到天花板時,福耀可以以玻璃為核心,進行相關多元化,至少多條路吧。
4.估值水平
數據來源於同花順
券商預測,福耀玻璃2021年每股盈利是1.41元(平均值),對應的淨利潤是1.41*25.09=35.38億元,出於安全邊際的考慮,打個8折,就應該是28.30億元,PE給15~20倍不算太高吧?
所以,明年合理市值應該在424.5~566億元的區間,目前福耀玻璃市值為1026.8億元,明顯透支未來業績,高估是一目了然的。
好了,今天分享了兩個做玻璃的企業,一家是做手機玻璃,一家是做汽車玻璃,都是業內龍頭,各有千秋,優質的企業值得大家長期關注。
全文寫完,不吹不黑,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如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後臺留言告訴我,或者進群交流。
今天內容就到此為止吧,明天再見!
聲明:本人未持有文中提及的個股,本文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純為研究所作,如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碼字不易,求關注、求轉發,如果覺得本文不錯,請幫忙點下右下角「
在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