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m晶片集體「翻車」,3nm,真的準備好了嗎?

2021-02-13 黑馬公社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各家手機晶片廠商就開始了激烈的5nm晶片角逐,蘋果、華為、高通、三星相繼推出旗艦級5nm移動處理器,並宣稱無論是在性能上還是在功耗上都有著優秀的表現。

不過從這幾款5nm晶片的實際表現來看,一些用戶並不買帳,認為5nm手機晶片表現並沒有達到預期,5nm晶片似乎遭遇了一場集體「翻車」。

最早商用的5nm晶片是去年10月份iPhone12系列手機搭載的A14仿生晶片,這款晶片電晶體達到118億個,比A13多出近40%,且6核CPU和4核GPU使其CPU性能提升40%,圖形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30%。

緊接著華為發布麒麟9000,集成153億個電晶體,8核CPU、24核GPU和NPU AI處理器,官方稱其CPU性能提升25% ,GPU提升50%。

到了十二月份,高通和三星又相繼發布了由三星代工的驍龍888和Exynos 1080,同樣聲稱性能有較大提升,功耗下降。

最先被爆出疑似「翻車」的是A14


據外媒9to5Mac報導,部分iPhone 12用戶在使用手機時遇到了高耗電問題,待機一夜電量下降20%至40%,無論是在白天還是晚上,無論有沒有開啟更多的後臺程序,結果依舊如此。

最廣為用戶詬病的還屬驍龍888。

在首批使用者的測試中,不少數碼評測博主都指出首發驍龍888的小米11性能提升有限,功耗直接上升。有人將此歸結於驍龍888的代工廠三星的5nm工藝製程的不成熟,由此以來三星自己的兩款5nm晶片也面臨「翻車」風險

如果按照摩爾定律,晶片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個月翻一番,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但電晶體的微縮越來越難,如今在從7nm到5nm的推進中,手機晶片的表現似乎並不盡人意,不僅在性能提升方面受限,功耗也「翻車」,面臨先進位程性價比上的尷尬。

為何5nm晶片頻頻翻車?當晶片工藝製程越先進時,性能與功耗究竟如何變化?

製造時工藝不成熟

集成電路的功耗可以分為動態功耗和靜態功耗。

動態功耗通俗易懂,指的是電路狀態變化時產生的功耗,計算方法與普通電路類似,依據物理公式P=UI,動態功耗受到電壓和電流的影響。

靜態功耗即每個MOS管洩露電流產生的功耗,儘管每個MOS管產生的漏電流很小,但由於一顆晶片往往集成上億甚至上百億的電晶體,從而導致晶片整體的靜態功耗較大。

在晶片工藝製程發展過程中,當工藝製程還不太先進時,動態功耗佔比大,業界通過放棄最初的5V固定電壓的設計模式,採用等比降壓減慢功耗的增長速度。

不過,電壓減小同樣意味著電晶體的開關會變慢,部分更加注重性能的廠商,即便是採用更先進的工藝也依然保持5V供電電壓,最終導致功耗增大。

隨著工藝節點的進步,靜態功耗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從英特爾和IBM的晶片工藝發展中可以看出,在工藝製程從180nm到45nm的演進過程中,電晶體集成度增速不同,動態功耗或增加或減少,但靜態功耗一直呈上升趨勢, 45nm時,靜態功耗幾乎與動態功耗持平。


儘管一些設計廠商寧願在降低功耗上做出犧牲也要提升性能,但也不得不面對高功耗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於用戶而言,設備發熱嚴重以及耗電嚴重是高功耗帶來的直接影響,如果晶片散熱不好,嚴重時會導致晶片異常甚至失效。

因此,行業內依然將低功耗設計視為晶片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如何平衡先進節點下晶片的性能、功耗與面積(PPA),也是晶片設計與製造的挑戰。

從理論上而言,晶片製程越先進,更低的供電電壓產生更低的動態功耗,隨著工藝尺寸進一步減小,已下降到0.13V的晶片電壓難以進一步下降,以至於近幾年工藝尺寸進一步減小時,動態功耗基本無法進一步下降。

靜態功耗方面,場效應管的溝道寄生電阻隨節點進步而變小,在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單個場效應管的功率也變小。但另一方面,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目倍速增長又提升靜態功耗,因此最終單位面積內的靜態功耗可能保持不變。

廠商為追求更低的成本,用更小面積的晶片承載更多的電晶體,看似是達成了製程越先進,晶片性能越好,功耗越低。但實際情況往往複雜得多,為提升晶片整體性能,有人增加核心,有人設計更複雜的電路,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路徑刺激功耗增長,又需要新的方法來平衡功耗。

對晶片行業影響重大的FinFET就是平衡晶片性能與功耗的方法之一,通過類似於魚鰭式的架構控制電路的連接和斷開,改善電路控制並減少漏電流,電晶體的溝道也隨之大幅度縮短,靜態功耗隨之降低。

不過,從7nm演進到5nm則更為複雜。

Moortec首席技術官Oliver King曾接受外媒體採訪時稱:「當我們升級到16nm或14nm時,處理器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漏電流也下降得比較快,以至於我們在使用處理器時能夠用有限的電量做更多的事情。不過當從7nm到5nm的過程中,漏電情況又變得嚴重,幾乎與28nm水平相同,現在我們不得不去平衡他們。」

Cadence的數字和籤準組高級產品管理總監Kam Kittrell也曾表示,「很多人都沒有弄清能夠消耗如此多電能的東西,他們需要提前獲取工作負載的信息才能優化動態功耗。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專注於靜態功耗,以至於一旦切換到FinFET節點時,動態功耗就成為大問題。另外多核心的出現也有可能使系統過載,因此必須有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這是5nm晶片設計、製造公司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也就能夠稍微明白為何現有的幾款5nm晶片集體「翻車」。不成熟的設計與製造都會影響性能與功耗的最大化折中,當然也不排除晶片設計廠商為追求性能更好的晶片,而不願花大力氣降低功耗的情況。

尷尬的是,越頂尖的工藝,需要的資金投入就越大,事實上追求諸如7nm、5nm等先進工藝的領域並不多,如果先進的工藝無法在功耗與性能上有極大的改善,那麼追求更加先進的製程似乎不再有原本的意義。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BS)給出的數據顯示,65nm 工藝時的設計成本只需要0.24億美元,到了28nm工藝時需要0.629億美元,7nm和5nm成本急速增長,5nm設計成本達到4.76億美元。

同時,根據喬治敦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的兩位作者編寫的一份題為《AI Chips: 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的報告,作者藉助模型預估得出臺積電每片5nm晶圓的收費可能約為17,000美元,是7nm的近兩倍。


在估算的模型中,作者估算出每顆5nm晶片需要238美元的製造成本,108美元的設計成本以及80美元的封裝和測試成本。這使得晶片設計公司將為每顆5nm晶片支付高到426美元(約2939元)的總成本金額。

這意味著,無論是晶片設計廠商還是晶片製造廠商,遵循摩爾定律發展到5nm及以下的先進位程,除了需要打破技術上的瓶頸,還需要有巨大的資本作為支撐,熬過研發周期和測試周期,為市場提供功耗和性能均有改善的晶片最終進入回報期。

因此,並不是業界所有人都對5nm晶片的推進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晶片IP供應商Kandou的執行長Amin Shokrollahi曾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對我們而言,從7nm到5nm 是令人討厭的,電路不會按比例縮放,而且需要很多費用,我們沒有看到這其中的優勢。但是客戶希望我們這樣做,所以我們不得不這樣做。」


還有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廠Global Foundries出於經濟考慮,於2018年宣布擱置7nm 項目,將資源回歸12nm/14nm 上。就連實力強大的英特爾也在10nm、7nm的研發過程中多次受阻。

不過,這依然無法阻止各家手機晶片設計廠商在先進位程上的競爭,更無法阻止三星和臺積電之間的製程霸主爭奪。

此前雷鋒網報導過,在先進位程的晶片製造方面,三星視臺積電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在同臺積電的競爭中,先進位程的推進斷斷續續,曾經為了先發制人直接從7nm跳到7nm LPP EUV,二者同時在2020年實現5nm FF EUV 的量產,如今又都斥巨資投入3nm的研發與量產中。

上周五,臺積電CEO魏哲家在投資人會議上宣布,臺積電2021年資本的支出將高到250億至280億美元,其中80%會使用在包括3nm、5nm及7nm的先進位程上,10%用在高端封裝及光罩作用,另外10%用在特殊製程上。


根據臺積電3nm製程的進度,預計將在2021年試產,在2022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幫助英特爾代工3nm處理器晶片。

與此同時,三星也曾對外稱其3nm GAA的成本可能會超過5億美元,預期在2022年大規模生產採用比FinFET更為先進的GAAFET 3nm製程晶片。

回歸到5nm移動處理器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出自哪家廠商的設計與生產,均面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問題,5nm晶片似乎還未成熟,3nm量產就要今年開始試產。

越來越趨於摩爾定律極限的3nm,真的準備好了嗎?

本文內容經授權轉自「雷鋒網」,作者吳優換新言,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黑馬公社立場。

相關焦點

  • 5nm晶片集體「翻車」,先進位程的尷尬
    不過從這幾款5nm晶片的實際表現來看,一些用戶並不買帳,認為5nm手機晶片表現並沒有達到預期,5nm晶片似乎遭遇了一場集體「翻車」。最早商用的5nm晶片是去年10月份iPhone12系列手機搭載的A14仿生晶片,這款晶片電晶體達到118億個,比A13多出近40%,且6核CPU和4核GPU使其CPU性能提升40%,圖形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30%。
  • 5nm晶片集體「翻車」,中國晶片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3nm的晶片在世界上也只不過是開發和理論概念階段,只要我們能完全自主生產出7nm的晶片完全是不會被卡脖子的,因此我們也不用那麼悲觀。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全球5nm晶片集體「翻車」全球最先進的5nm晶片恐怕要集體「翻車」了,從2020年的下半年開始,很多公司就率先地推出了5nm晶片手機,並宣傳搭載了最新5nm處理器的性能大大提升,在功耗和速度上有質的飛躍
  • 5nm晶片為何集體翻車?10年前困擾臺積電三星的問題又回來了
    5nm是EUV(極紫外線)光刻機能實現的目前最先進晶片製程工藝,也是智慧型手機廠商爭搶的宣傳賣點,進入2020年下半年後,蘋果A14、麒麟9000、驍龍888等5nm工藝晶片相繼粉墨登場。然而,公開的信息顯示,無論A14、麒麟9000,還是驍龍888,均被曝出晶片的實際功耗發熱與廠商宣傳的美好相差甚遠,一時間,「5nm晶片集體翻車」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
  • 半導體縮放比例真的到頭了嗎? 3nm、5nm製程了解一下
    不過在進入更小的5nm、甚至3nm之後,FinFET工藝已經難以滿足半導體晶片的製造需求,業界也在對新一代電晶體進行研究。  為此,幾大晶圓廠正在市場上加速5nm製程,但現在客戶必須決定是圍繞當前的電晶體類型設計他們的下一個晶片,還是轉移到3nm及以上的不同晶片。
  • 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研發遇到瓶頸,3nm量產要「遲到」!
    即便沒有在2022年如期推出3nm量產,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突破先進位程的道路上,身為晶片代工龍頭的臺積電從來不會吝惜在資金上的投入。據臺媒報導,臺積電在2020年資本開支170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其中絕大部分用於5nm的技術突破。隨著3nm風險試產在即,臺積電在新一年的開支也將破新高。
  • 又一晶片巨頭正式宣布,5nm手機晶片將迎洗牌
    首先是蘋果的A14處理器,實現了全球5nm製程晶片首發,根據往年的跑分經驗,大家都以為蘋果的A14處理器是強悍的。之後華為發布了麒麟9000,實現了全球5nm製程SOC首發,單顆晶片集成的電晶體數量高達153億,超過了A14 28億之多,可以說華為在晶片工藝方面幾乎把5nm的潛能完全發揮了出來。
  • 晶片工藝的5nm和7nm是怎麼來的?
    加上shrink以後,我們看到目前的28nm,14nm,10nm,7nm,5nm都可以用摩爾定律上一節的初中數學知識算出來。 嚴絲合縫,理論和實際吻合的很好。 戈登.摩爾,真神人也!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些數字裡面隱藏著一個極大的隱情。
  • 3nm、2nm以及1nm晶片工廠都來了!臺積電:我攤牌了
    據悉,臺積電不僅最先量產7nm、5nm等製程的晶片,關鍵是製造工藝和良品率都高於三星。所以很多國家和地區都主動邀請臺積電建廠,美日等也在其行列之中,目的就是想要臺積電最先進的晶片生產製造技術,不過都被臺積電拒絕了。
  • 實測5nm 晶片全面超越7nm 晶片
    在視頻中,測試者使用搭載了5nm 晶片的vivo X60 Pro,與另一款搭載7nm 晶片的手機進行了全方位的對比,詳細展示了這兩款搭載不同晶片的手機在運行速度、拍照和性能等方面的差距。同時,這也讓廣大網友對5nm 晶片的綜合實力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 臺積電2nm晶片技術突破,三星窮追不捨2022量產3nm
    雖然未披露5nm工藝的營收狀況,但從當前5nm工藝晶片的應用市場來看,主要被華為、蘋果兩大手機廠商分走了臺積電大部分5nm產能,主要就是為了即將搭載在各自年度旗艦手機上的麒麟9000晶片和蘋果A14晶片。
  • 新聞匯:魅藍Note5發布,臺積電5nm/3nm晶片要來了
    蘋果晶片向來讓安卓望塵莫及,不過這次驍龍835跑分終於超越蘋果A10了。在大家普遍還沒有用上10nm晶片的時候,臺積電錶示5nm、3nm晶片將要來襲。加拿大Note7被限制使用,驍龍820夢幻組合的ZUK Z2 Pro發布。此外還有三星S8、MOTO X曝光。號稱要做世界第一手機品牌的格力,你想知道董小姐為手機投入了多少億嗎?具體消息,一起往下看本周新聞匯總。
  • 臺積電開始行動,聯發科官宣5nm晶片,高通或成最大的輸家
    舉個簡單的例子,全球第一款5nm晶片就是由臺積電率先完成量產的,而且它始終在向前進步,目標遠不止於此!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的晶片代工市場,臺積電每年幾乎都拿走了一半以上的晶片訂單,相比於其它代工廠而言,各大晶片設計巨頭更加青睞臺積電。比如說蘋果、華為和AMD等公司,都是臺積電最忠實的合作夥伴,它們無法離開臺積電的晶片供應。
  • 5nm晶片之爭,聯發科掉隊了?
    而麒麟9000,有著目前數量最多的電晶體(153億),搭載它的華為Mate40 Pro登頂安兔兔10月Android性能排行榜,成功打破驍龍865晶片長達9個月的霸榜。不得不說,製程工藝的進步,給手機晶片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基於此,我們對接下來的高通驍龍875、三星Exynos 2100等5nm晶片,以及搭載它們的新旗艦同樣滿懷期待。
  • 三星3nm GAA晶片流片成功,性能優於臺積電的3nm FinFET?
    6月29日晚間,據外媒報導,三星宣布其基於柵極環繞型 (Gate-all-around,GAA) 電晶體架構的3nm工藝技術已經正式流片(Tape Out)。一直以來,三星與臺積電一直在先進工藝上競爭,據介紹,與5nm製造工藝相比,三星的3nm GAA技術的邏輯面積效率提高了35%以上,功耗降低了50%,性能提高了約30%,而且GAA架構性能也優於臺積電的3nm FinFET架構。
  • 臺積電的下一步:7nm EUV、5nm以及3nm
    相較於初代7nm工藝,N7+可以提供1.2倍的密度提升,同等功耗水平下提供10%的性能增幅,或者同性能節省15%的功耗。紙面數據上的表現當然是比上面的N7P還要強一些。當然,使用新的EUV技術也意味著需要在物理上重新實現一遍晶片,並且使用新的EUV掩膜。
  • 【60秒半導體新聞】ASML 5nm光刻機搶破頭:臺積電一開口就18臺/3nm大戰進入倒計時
    而對於正在步入主流的全新5nm工藝而言,需求巨大的不僅僅是臺積電一家,三星最近基於5nm工藝也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另外今年英特爾也有提升工藝水平的計劃,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5nm的EUV光刻機真的是「狼多肉少」的局面。不得不說,儘管最近出現一些5nm晶片「翻車」事件,但是當歷史的洪流衝破5nm這道堤壩的時刻,絕對是一發不可收拾的迅猛發展。
  • 三星5nm工藝僅相當於臺積電的7nm?
    近一段時間關於「高通驍龍888功耗翻車」的爭議不斷,有媒體基於一些驍龍888的測試數據表示,三星5nm工藝的實際表現僅相當於臺積電7nm工藝。
  • 三星3nm GAA晶片成功流片
    在與處於工藝技術前沿的臺積電競爭過程中,三星代工廠終於流片了使用其環柵 (GAA) 電晶體架構的 3nm 晶片。這需要一套不同於臺積電和英特爾使用的 FinFET 電晶體結構的設計和認證工具,因此三星使用了 Synopsys 的 Fusion Design Platform。該工藝的物理設計套件 (PDK) 於 2019 年 5 月發布,並於去年通過了該工藝的認證。
  • 三星3nm GAA晶片成功流片!
    全球目前量產的 最先進工藝是 5nm,臺積電明年就要量產 3nm 工藝,不過 3nm 節點他們依然選擇 FinFET 電晶體技術,三星則選擇了 GAA 技術,日前三星也成功流片了 3nm GAA 晶片,邁出了關鍵一步。
  • 全球首款2nm晶片背後
    隨著混合雲、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興起,晶片性能和能效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每一個十年都在考驗摩爾定律的極限,二十一世紀也不例外。這種新的 2nm晶片是在 IBM 的奧爾巴尼研究機構設計和製造的,擁有 100,000 平方英尺的空間,有助於推動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