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2017:暴跌,砍單,漲價,缺貨共存,迷茫的2018;中國手機廠商T形格局下求生;Tango項目明年被谷歌正式關閉

2021-02-23 集微網

1.暴跌,砍單,漲價,缺貨共存:手機供應鏈奇幻的2017,與迷茫的2018;

2.渠道亂象凸顯生存隱憂,中國手機廠商T形格局下求生;

3.聯想、華碩力挺的Tango項目 明年被谷歌正式關閉;

4.三環集團發布手機陶瓷後蓋新材料三環火鳳凰鑽晶鋯陶瓷;

5.新華社再談賈躍亭:欠債總是要還的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1.暴跌,砍單,漲價,缺貨共存:手機供應鏈奇幻的2017,與迷茫的2018;

集微網  文/徐倫


暴跌,砍單,漲價,缺貨!

試問誰又能在2017年初,將這四個極端且相反的詞語與2017年的手機市場聯繫起來呢?年末回頭再看,也恰恰是這四個詞準確的表達了2017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鏈真實現狀。

欣喜,希望,悲傷,迷茫!

對應上面這一組詞語也成為了今年最能表達手機產業鏈參與者的心情。魔幻現實的2017 上演了一部大片,有產業鏈人士用「擰巴、憋屈、不通暢」這樣的詞語總結2017年。

手機概念股:牛市的輝煌,年底暴跌的背後

「趕緊給我推薦一支手機概念股吧?」在10月份以前已經不止一個人私信筆者。也確實筆者年中,不斷在朋友圈曬出年初力挺的一批手機概念股票大漲,這也勾起了很多朋友想搭乘產業鏈紅利賺一筆的心情。

在2017年焦灼的股市大環境,整個上半年手機供應鏈相關股票卻進入了大牛市!年初,全行業幾乎達成一致共識,今年手機的關鍵詞將圍繞「雙攝」、「全面屏」、「陶瓷」等展開,在高度一致的市場預期與手機廠商快速行動下,吸引供應鏈廠商的通過升級產線、併購、定增等方式巨資投入,資本界也開始真金白銀的推動著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一波又一波創新高。

以今年典型的手機供應鏈大牛股舜宇光學為例,2017年1月3日交易第一天,最低點32.96港元/每股,這也今年的最低點。隨後,舜宇光學開啟了一波牛市行情,連續不回頭的暴漲一路上升,直到11月14日創出今年的新高達到152.6港元/每股。粗略計算相較年初漲幅高達4.6倍。舜宇光學這一輪上漲,與今年雙攝、四攝等爆發直接相關。(下圖:舜宇光學2017年股價走勢)

除了舜宇光學外,在港股中手機結構件巨頭比亞迪電子也開啟了暴漲行情,從年初的低點5.5港元/每股附近,到10月13日創下了26.45港元/每股,漲幅高達4.8倍。A股中,同樣是光學領頭的歐菲光股價翻倍、屏幕龍頭京東方也走出了超級行業,最高股價翻了近2倍,市值創下記錄超過2000億。(下圖:京東方A 2017年股價走勢)

更多手機產業鏈公司加速布局,如三環集團不斷加碼陶瓷構件、 歐菲光改名歐菲科技、收購索尼廣州工廠準備大幹一場、京東方也加速成都OLED 產線,近期宣布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提前量產。

欣欣向榮,卻暗藏危機。12月14日,歐菲科技遭機構減持,股價放量大跌,盤中幾近跌停,收盤仍下跌7.31%。市場傳言與某手機廠商有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歐菲科技的大跌絕非偶然,也並不是某一家公司的原因,而是進入10月以後,整個手機市場大環境呈現下滑態勢,甚至近期行業集體陷入了一種極度悲觀情緒。

而從整個12月份看,手機概念股以歐菲科技、藍思科技、比亞迪、舜宇光學、丘鈦科技、立訊精密、科森科技、德賽電池等股價都紛紛在下跌。(圖:丘鈦科技3個月股價被腰斬)

特別是港股,舜宇、比亞迪電子等今年的大牛股,其實早在10月份見到高點以後,就開啟了暴跌模式。2個月時間內,比亞迪電子跌幅超40%、舜宇光學跌幅超30%。而丘鈦科技從九月到現在,更是遭到腰斬。

市場到底怎麼了?多股民都在追問。

手機廠商:砍單與創紀錄並存

股票是市場的變化的預報晴雨表,一點都沒錯。手機供應鏈股票暴跌其實反映了是他們的下遊客戶——手機廠商和市場出的問題。

今年,下半年的全面屏其實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引爆市場,而港股的敏感度更高,早在10月份就開始有所反映。據筆者了解,業界傳聞,更早時候就有投資機構開始撰寫報告,做空手機概念股了。也就是在本周才有媒體將相關內部消息公布出來。

12月15日,集微網發布的砍單消息在朋友圈瘋轉。具體內容顯示看:蘋果近期大砍在臺積電投片的A11處理器訂單,明年第1季A11的投片量比本季少了三成,並預計iPhone 8 在本季的出貨量可能會大減一半。而華為、OPPO、vivo等,近期紛向下調整訂單規模,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

除了大廠商,整個市場也都處於下滑狀態。日前,來自工信部數據顯示,2017年除2月份同比增長外,其餘月份皆相比2016年同期下跌。特別是11月,國內手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7%,下降幅度幾乎達到了全年最低點。分內外品牌看,11月份內,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為3724.5萬部,同比下降19.2%,佔同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86.1%,國外手機品牌出貨量為600.6萬部,同比下降更是達到了28.6%。

工信部11月數據加劇了市場悲觀的情緒。不過有意思的,當我們再換一個角度看,2017年全年數據,分析預測「華米OV」四大廠商銷量還將繼續創新高,只是同比增長幅度不大而已。

這其中,最得意的當屬小米了。去年掉進谷底的小米,今年強勢崛起。此前,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雷軍自豪的表示,「我們是唯一一家在手機業務走了下坡路,還能實現再增長的公司。」更有意思的是,雷軍此前還信誓旦旦說過將不再公布銷量,然而今年三季度數據,被包括雷軍在內的高管多次提到。

在看華為,今年他們再刷新銷量已是大概率事件。和雷軍一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餘承東也遇到一個尷尬,在華為mate 10 發布會上,他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華為的出貨量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然而,隨後各大數據報告顯示,三季度蘋果仍然超越了華為。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銷量超越蘋果是早晚的問題。

而OPPO 與vivo 砍單雖然讓供應鏈很揪心,但是分析看,今年OPPO 仍比去年將有10%左右增長,銷量或將來到1.1億部左右。而vivo 數據也將會比去年更好。

總體看,大品牌手機廠商銷量並沒有下滑,只是大家對「全面屏」市場預期過高導致下單過多。

2017漲價與缺貨襲擾,2018進入結構性行情


文章開頭提到有廠商說,「2017年是擰巴、憋屈、不通暢的一年」。其實主要也就是在中國手機市場大環境都處於焦灼的情況下,整個行業又面臨了原材料漲價與缺貨潮。

其實,這一輪漲價與缺貨潮從2016年年中就開始了。主控晶片、屏幕、內存等漲價+缺貨並存,手機結構件受到原材料漲價也同步上漲,甚至最近幾個月,連被動元器件MLCC、鉭電容、鋁電解電容等都漲價或缺貨。

這其中最廠商吃不消的就是內存的漲價!據IC Insights 今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的一年,DRAM漲幅達到驚人的111%,而且預計在年底之前,DRAM預期還會出現高達40%的增長。內存的漲價也助三星電子市值創出了新高,國產手機廠商叫苦成為了三星的打工仔。

此前,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表示,今年供應鏈元器件漲價幅度是前所未有的,對整機廠商也形成了巨大壓力,特別是內存的漲價。過去幾個季度內存本來一直都在漲價中,不過目前看來,第四季度比三季度價格還要上漲15%~20%!

最近的一個暴漲案例就是近期的 MLCC漲價潮,有廠商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MLCC經歷三輪漲價,漲幅大約為25%-30%。有些電容,原來賣3塊錢,現在可能賣20塊錢,甚至翻10倍的也有。好多高端電容翻30倍的價格也拿不到貨。」

對於這種漲價幅度和速度,大品牌廠商還能抗住,專做低端的小廠商或許是致命打擊。此前有手機廠商老闆在與筆者聊到漲價時,激動的都開罵了:「很多時候,都是TMD那些炒貨的壞東西在後面搞鬼!」

不過也有分析師告訴筆者,隨著產能不斷釋放,明年整體情況會得到緩解。另外,近期的砍單也會抑制投機分子。他還預測,大廠商砍單不太可能砍掉核心元器件,因為包括高端內存、屏幕等器件到明年依然是稀缺資源。預計整個市場可能出現結構性的漲價或缺貨現象。

迷茫的2018三個預判:上演消耗戰、海外突圍、AI 不會促成大規模換機

悲觀情緒籠罩的下年2017年末,市場對2018年顯得迷茫。有觀點認為,承接2016年的換機潮,預計2018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將出現先抑後揚的走勢。下面筆者也對明年做三個觀點性的判斷:

第一、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將上演消耗戰,5~10名有危機

上文也分析了儘管2017年末包括蘋果、華為、OPPO、vivo 等都出現了砍單現象,但是他們今年的銷量仍然會創新高。無疑,哪些二三線品牌已經成為犧牲品,而樂視、酷派突然崩潰案例也可能在明年重新上演。

有兩個現象值得大家注意:一個是換機周期延長。另一個是手機集中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10月18日,雷軍微博分享了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稱全世界的消費者平均21個月就會換一次手機, 中國人的換機周期為平均22個月,換機頻率低於平均水平。

另外,最近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中國前五大手機廠商佔據了整個市場91%的份額,而這個數字去年為79%,這意味著它們領先中興、魅族和聯想等公司的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這些公司正努力在國內市場找到立足之地。

智慧型手機戰爭打到今天,該死的小品牌其實已經死了好幾輪了,留下的要麼自己具備生存圍城,要麼銷量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在這種存量市場博弈下,中國品牌前五的手機廠商要找到較大的增量,唯有繼續消滅在二、三線品牌。

實際上,小米今年在國內逆勢增長,很大原因就是這種「你死我贏」的結果。業內分析認為,「樂視系」今年的崩塌將市場空擋讓給了小米。總之,2018年的消耗戰會讓5~10名很難受,甚至有危機。

第二、海外突圍

國內進入存量,海外突圍成為大家的首選。再以小米為例,據國際知名調研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打平此前長期的霸主三星,並列排名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第一,市場為23.5%,佔據五分之一市場。據悉,Q3季度,小米在印度賣了一共920萬臺手機,其中最暢銷的是紅米Note 4、紅米4和紅米4A。

同樣這幾年在印度持續播種的OPPO 已經出現複製國內成功的跡象。OPPO 多款機型在印度熱銷,整體份額也進入了前五名。數據顯示,在整個東南亞市場,OPPO以17.2%的佔有率做到了整體市場排名第二。以該地區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印尼為例,OPPO市場份額在三季度分別佔據了第二的位置,銷量同比增長達到163%。

再看華為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做全球品牌。現在華為Mate 與P系列旗艦機型首發都放在歐洲。而最近媒體報導,華為下一步將積極推展美國市場。

未來兩年,除了東南亞,可以預計北美、南美、歐洲、非洲等都會成為中國手機廠商尋找增量的目標。

第三、AI 手機是未來,但不會促成明年大規模換機

今年「全面屏」成為很多廠商的陷阱,現在產業鏈在熱炒明年AI手機。但筆者認為,目前看手機端的AI 功能仍然很雞肋,並不會促成明年消費者大規模換機的理由。

包括華為晶片、蘋果、三星、高通、聯發科等晶片公司最近都在說人工智慧。不過,目前人工智慧本身還處在非常弱智的初級階段,市面上所謂AI 手機體驗並沒有大幅超越普通智慧型手機。另外,在AI領域包括隱私、數據分析、開發者生態、軟體都處於摸索階段,可以預計至少明年都很難出現革命性的應用或用戶體驗。

不過筆者同時認為,雖然AI 明年不會引領換機潮,但是各大廠商仍然需要加大投入研發,因為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最後,筆者想套用2014年曾寫過的一篇4G轉型文章的話:在5G這個大的技術變革前,市場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手機廠商技術遇阻,市場需求難把握;消費者集體患上選擇糾結症,換機周期變長。行業二八現象凸顯,強者恆強,進入寡頭競爭時代;但是,請堅持選擇歷史指引的趨勢性的方向前進,活下去、挺過去,黑暗前方是黎明。(集微網/徐倫)

2.渠道亂象凸顯生存隱憂,中國手機廠商T形格局下求生;

商場即戰場,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餘承東和小米創始人雷軍剛在烏鎮舉杯合影,長沙便傳來了榮耀店鋪遭小米員工打砸的消息。

12月11日,華為榮耀手機官方微博轉載一條微博內容顯示,近期長沙市天心區黃興廣場一家榮耀手機專賣店出現了一起惡意打砸店鋪的事件。雖然小米方面沒有對砸店行為做出正面回應,但據相關媒體人士向雙方求證的結果看,打砸店面人士為小米公司長沙辦事處員工。

事實上,這並非手機行業的孤立事件,此前不同手機品牌的線下門店員工之間的直接衝突就屢見不鮮,隨著手機創新難度越來越大,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行業中展開的淘汰賽也越發激烈,這也使得不同手機品牌之間的摩擦不斷。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325.1萬部,同比下降20.7%。手機行業的新一輪寒冬已經來臨。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10月,小米在線下的銷量排名第五,僅次於華為、OPPO、vivo和蘋果,而榮耀排在第9位。不過,榮耀也在向線下尋求空間,如此一來,小米與榮耀的交戰就更激烈。

 

手機進入「存量市場」下半場

從2015年開始,渠道下沉不再是一句口號,線下市場已經成為國產手機的主要購買渠道,包括網際網路品牌小米和榮耀。

隨著線下渠道店越開越多,曾經在線上打得不可開交的榮耀和小米也將戰線延伸到了線下。

2016年,雷軍公開透露,「未來5年,將開1000家線下門店,每家店零售額達到1億元。」一年過去了,小米全國門店數量增至258家。

不久前,榮耀總裁趙明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對記者表示,榮耀在線下採用的是輕資產模式,整個廣東省所有做線下的人只有五個人。「我們在全國所有區域加起來做線下的人只有34個人。我們還有17個省市,榮耀連一個人都沒有。但是今天榮耀已經是中國市場上線下的第五品牌,我們跟華為雙品牌拆開之後,排在我們前面的是華為、OPPO、vivo、蘋果,榮耀是線下第五品牌。」

孫燕飈認為,與日俱增的銷售壓力和不斷擴張的店面數量成正比,並且,智慧型手機存量市場的紅利已經是一個整體趨勢,這給一線的銷售人員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近日,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325.1萬部,同比下降20.7%; 上市新機型77款,同比下降22.2%。

具體來看,智慧型手機方面,11月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4034.5萬部,同比下降21.7%;上市智慧型手機新機型52款,同比下降40.2%,而在今年10月國內手機出貨量3818.1萬部,同比下降9.8%;上市智慧型手機新機型50款,同比下降28.6%。無論是手機出貨量,還是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1月的數據下降幅度都比10月份高出許多。

賽諾副總裁孫琦認為,根據賽諾的最新市場數據顯示,11月線下渠道比上月下降6%,較去年下降16%,由於蘋果和華為的拉動,線下平均價格首次突破2200。

對手機廠商而言,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原因在於「功能機轉智慧型手機」、「2/3G用戶轉4G」、「入門級用戶消費升級」三波市場紅利都吃完了,手機市場進入了無比殘酷的「存量市場」下半場。

T型格局下的求生

事實上,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下滑已經開始形成壓力鏈傳導至上遊。

一位臺灣供應鏈廠商透露,包括華為、OPPO和vivo在內的手機品牌廠商訂單縮水10%以上,使得上遊廠商對於大陸手機客戶後續訂單產生擔憂情緒,產業鏈普遍認為該行情將會延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目前,三家手機廠商並未對上述說法做出正式回應。

但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小品牌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受到市場不振影響。以魅族為例,在市場調研機構賽諾的數據中,魅族手機過去一年的銷售數量一直在下滑。在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賽諾第三季度國內手機銷售數據中,魅族在當季的銷售量為38萬部,而去年同期的數據為87萬部,下滑將近60%。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魅族的銷量分別為64萬以部及45萬部。也就是說,在前三個季度,不算魅藍品牌,魅族手機賣出去不到150萬部。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資本的壓力下魅族似乎又回到了原點,走學生人群穩住盤子,利用配件等產品進行造血成為魅族眼下的不得已之舉。」孫燕飈對記者說。

調研機構GFK將目前的手機市場情況稱之為T型格局。GFK稱,從某種意義上看,進入2016年下半年,中國手機市場資源快速集中,由原來的「倒三角」演變為「T」型格局,即頭部品牌繼續擴張產品線,高中低價位全線洗牌,腰部品牌空間大幅壓縮,規模受限,小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形成斷層,渠道難以滲透,市場活力大幅減弱,全市場壓力倍增,品牌破局需引入差異化「新」思維,破除市場禁錮。

在這種情況下,GFK分析師表示,需要利用「大平臺時代」,以「新」零售變革驅動。

GFK分析師認為,未來手機廠商、渠道商、電商界限逐步消融,進入無界競爭,而以手機、音箱等為中心的生態連結的逐步疊加,將會逐步增加用戶更換品牌的「邊際成本」,就如同在更換手機號時,聯繫人告知、銀行卡解綁、帳號電話更換等一系列的邊際成本,優質、多元的生態連結體驗將會成為未來大平臺競爭的關鍵壁壘。

  一財網                   

3.聯想、華碩力挺的Tango項目 明年被谷歌正式關閉;

新浪手機訊 12月17日上午消息,據外媒報導,谷歌致力於AR領域的Tango項目將於18年3月正式取消。

Tango項目需要更精準的硬體支持

  四年前,谷歌Tango項目正式成立。Tango項目致力於AR領域,它和目前的手機AR有所區別。需要利用特質的傳感器和與之匹配的軟體,在每秒進行1500萬次3D測量,結合它實時監測的位置和方向,能夠最終結合大量數據繪製出周圍世界的3D模型。相比之下Tango項目在AR領域更專業。

世界上第一款Tango AR手機——聯想Phab 2 Pro

  Tango項目已經落地在硬體產品,第一款是由聯想在去年推出的Phab 2 Pro,今年華碩也推出第一款AR手機——ZenFone AR。

  儘管有產品落地,但Tango項目的發展並不是很順利,尤其在今年蘋果推出ARKit 平臺,而谷歌也迎勢推出AR Core平臺。

華碩 AR手機

  儘管這兩個開發平臺不如Tango如此專業,但利用這些平臺開發出的產品,可以向下兼容多款產品,比如說基於蘋果ARKit平臺開發的應用,可使用在2015年(iPhone 6s)以後的產品,用戶無需單獨購買AR手機即可享受AR的樂趣。

  當然,Tango項目成為谷歌進軍AR領域的敲門磚,現在它的使命完成也就是要說再見的時候了。(瑞豪)

4.三環集團發布手機陶瓷後蓋新材料三環火鳳凰鑽晶鋯陶瓷;

 中證網訊(實習記者 萬宇)近日,三環集團(20.760, -0.03, -0.14%)舉行了主題為「浴火涅槃 陶瓷新生」的手機陶瓷材料發布會,發布了其最新研發的「三環火鳳凰」鑽晶鋯陶瓷材料,該材料解決了強度、成本、批量生產等陶瓷後蓋在手機應用中的關鍵問題。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三環火鳳凰」鑽晶鋯陶瓷材料具有超高的抗彎強度、超常的斷裂韌性、良好的剛性、高耐磨性等特性。其超過1200Mpa的超高抗彎強度,相比於鋼化玻璃的552Mpa,有著明顯的優勢;10倍於玻璃的斷裂韌性,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更強;高達200GPa的彈性模量,遠遠超過鋼化玻璃的76.7GPa,擁有更好的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8-8.5的莫氏硬度,接近於藍寶石材質,而鋼化玻璃是5-6,能夠抵禦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物質的摩擦損傷。

    值得一提的是,「三環火鳳凰」鑽晶鋯陶瓷材料還具有對信號無屏蔽的特性,比鋼化玻璃更低的介電損耗,體現出更優質的電性能,更加適應未來5G時代。「三環火鳳凰」鑽晶鋯陶瓷材料還可以生產出黑色、實白色、透白色以及彩色等多種顏色,用在手機後蓋上可以滿足手機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此外,三環集團還能夠實現陶瓷的批量生產,達到了應用到手機後蓋中的各項條件。

    據介紹,三環集團是一家擁有半個世紀陶瓷材料研發、應用和生產歷史的企業,研發和生產的產品包括電阻陶瓷基體、陶瓷氧化鋁基板、光通信陶瓷插芯和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即MLCC)、陶瓷封裝基座、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隔膜板等。近年來,三環集團涉足陶瓷手機後蓋和指紋識別蓋片,在陶瓷手機後蓋方面,小米、一加、Essential都已經運用到量產機型,而指紋識別蓋片已經在OPPO、VIVO、華為等主要廠商的量產機型中大規模使用。

    三環集團董事長張萬鎮表示,陶瓷材料有四個方面的特徵,一是在5G高頻的場合下,它比玻璃的介電損耗低了近20倍,高頻損耗更低,信號接收更加清晰;二是鑽晶鋯材料與人體皮膚親和度高,具備美感和手感;三是鑽晶鋯陶瓷可以加工成任何形狀,包括玻璃難以實現的unibody形狀;四是陶瓷後蓋的強度、硬度是玻璃的2倍,不易被劃傷。他預測,新陶瓷材料的特性是未來手機的最佳選擇之一,而手機行業也將三環集團帶入了一個新的應用領域。

5.新華社再談賈躍亭:欠債總是要還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合規發展」成本周金融市場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許晟

樂視賈躍亭再次被列入失信名單;保監會要求清退崑崙健康保險有關違規股權;資管新規受到市場持續熱議……本周,「合規發展」成為金融市場的關題詞之一。

市場上,樂視第一大股東賈躍亭的話題長時間以來就沒斷過。

樂視網13日晚間公告稱,賈躍亭這次被列入失信名單是因為沒有向平安證券支付交易費用、利息、違約金、公證費、律師費等共計4.79億元。

列入失信名單後,賈躍亭在申請銀行貸款、乘坐飛機軟臥、進行高消費時將受到限制。

欠債總是要還的,另一些靠違規手段獲取的非法利益,也得清退。

保監會本周便公布了這樣一例違規獲得股權被責令清退的案件。

經監管部門調查,深圳市宏昌宇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在投資入股崑崙健康保險、申請相關行政許可過程中,提供虛假財務報告,資金來源陳述不實等。

保監會查清事實後,日前下發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撤銷崑崙健康保險有關股東和註冊資本變更的行政許可,並將依法處置相關投資人違規取得的股權。

嚴監管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更好地保護各方參與者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嚴監管是在現有制度框架中加強執法,隨著金融創新不斷,部分領域的監管制度已經有所不適應,「老辦法」或將引發「新風險」,制度改革也就成了必然。

近期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即受到市場的極大關注。

打破剛兌是否影響金融市場穩定?非標投資受限是否影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金融競爭格局未來是否面臨新的不公平?過渡期是不是該適當延長?……

資管新規是為了防風險,更充分地討論改革過程中的風險,將對資管新規最終落地形成有益建議。可以想見,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的資管行業制度改革,最終將促進資管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晶片零部件、原材料缺貨漲價 手機供應鏈緣何再現缺貨危機?
    早在7月份底就有消息稱NAND的價格暴漲22%,日經新聞當時報導稱,由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紛紛提升手機功能,帶動NAND需求大大增加,導致6月份的批發價在一個月內就漲了22%,其中MLC類型的64Gb NAND價格上漲到每片2.75美元,其中甚至有部分交易的價格已經超過3美元,進入到7月份以後繼續漲價。
  • 全球前5品牌皆砍單,智慧型手機產業到底怎麼了?2017年華為小米Ov站穩國產前四;大陸平板代工全球市場份額已超五成
    就在上周末,集微網的一篇年度深度文章《暴跌、砍單、漲價、缺貨共存:手機供應鏈奇幻的2017,與迷茫的2018》在業界也引起廣泛共鳴。筆者在最近走訪各大手機廠商和供應鏈企業時,也感受到了整個業界空前的悲觀情緒。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到底怎麼了?為何智慧型手機就這樣賣不動了?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 部分MLCC缺貨漲價到明年底 國巨/華新科/禾伸堂股價翻幾倍
    綜合來看,後市MLCC新增產能仍無法滿足旺盛的需求,漲價有望延續至明年第二季度,MLCC廠商將持續享受缺貨紅利。 受益於MLCC缺貨漲價,臺灣廠商國巨、華新科、禾伸堂今年營收一路高漲,尤其是從8月份以後更是如此;同時,其股價也出現大幅度上漲,據手機報在線統計,進入2017年截至目前,國巨股價上漲了近5倍,華新科以及禾伸堂股價上漲幅度均超過了2倍!
  • 2018年手機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而被動元器件缺貨趨勢將繼續蔓延,內存等漲價以及OLED面板普及率依然繼續!那麼,2018年手機行業又將會有哪些趨勢呢?對於哪些領域而言,將會是機遇,對於哪些領域而言,又將會是危機呢?雖然S7和S8的發布,讓三星在手機市場一度回暖,但是渙散的人心卻難以回籠。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報告,2017年第三季度,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份額為2%,在第四季度的份額將進一步跌至1.6%。而在明年,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將持續下跌,至1.2%左右。
  • 【缺貨】中國上遊鋁箔材料供不應求,日系電容廠再漲價;三星海力士內存擴產,2019 年原料大缺貨?2018年AI 處理器大盤點
    1.2018年AI 處理器大盤點 聯發科稱要將AI普及到千元機;集微網消息,(羅明/文)2017年可以說是AI開始被人們所熟知的元年,先是手機廠商們在嚷著AI,什麼AI美顏拍照/系統內置AI引擎等,吹得天花亂墜。消費者則是一個勁的鼓掌:「好、好、好,買、買、買」。
  • 臺灣6級地震手機供應鏈影響不大 2017年手機漲價聲高漲?
    ,隨後引發的連鎖反應是缺貨漲價,當然,當時的地震對於缺貨漲價而言只是部分原因。地震影響雖小但缺貨漲價風波繼續蔓延 2017年智慧型手機價格漲價聲高漲雖然此次地震並未對上述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就部分產品而言,原本就處於缺貨漲價過程中,如面板和存儲晶片,此次地震可能會影響各大採購商的採購計劃,一旦產生恐慌心理的話,可能會加劇各大採購商的採購計劃,導致缺貨漲價進一步升級。
  • 產能吃緊持續,供應鏈「缺貨漲價」恐延至明年Q2
    目前,除臺積電明確不漲價外,聯電已經上周證實,8吋晶圓產能不足,今年已針對IC設計廠額外增加的需求調漲價格,明年更全面喊漲。與此同時,近期智慧型手機用、車用晶片訂單大幅釋出,晶圓代工承壓,產能吃緊情況加重,後段封測廠同樣出現訂單排隊情況,讓晶片漲價聲四起,晶片廠商也紛紛跟進調價轉嫁成本壓力...
  • 全球缺貨!MCU五大廠漲價,NXP也發漲價函!
    MCU五大廠漲價,NXP也發漲價函!經濟日報12月3日消息,全球MCU大缺貨,交期破天荒拉長至四個月,業界傳出,盛群、凌通、松翰、閎康、新唐等五大國內MCU廠近期因此同步調升報價,部分品項調幅超過一成,是繼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MOSFET之後,又一出現漲價聲浪的半導體關鍵零組件。
  • 2018年,手機行業凜冬已至
    藍思科技、瑞爾科技、三環集團、立訊精密、比亞迪、舜宇光學、丘鈦科技、高偉電子、科森科技、德賽電池……過去1個半月,內地和港臺幾乎所有手機產業鏈的上市公司,股價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暴跌。其中,丘鈦科技、高偉電子等公司的股價,本輪跌幅甚至超過了50%。股價集體暴跌的導火索,是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今年11月同比下降了20.7%。
  • 【漲聲】被動元件缺貨漲不停;中國半導體需求仍依賴進口;MLCC缺貨蔓延;蘇州敏芯項目落戶崑山;
    MLCC缺貨蔓延,被動器件廠商再度調漲集微網消息,被動元件廠擬於第2季再度調漲MLCC常用料價格,業界預期國巨、華新科、晶片電阻廠奇力新等將持續受惠。大慶投顧協理許博傑表示,被動元件在MLCC出現供需缺口後,陸續延燒至晶片電阻,甚至是固態電容也因挖礦需求而連漲。以目前日廠又再陸續退出一般型被動元件市場下,下半年旺季來臨,缺貨狀況會更劇烈。
  • 【漲價】MLCC漲價潮影響擴大,HDD產品醞釀價格上漲!臺灣MOSFET晶片廠商也要漲價了;IC清洗設備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
    國產清洗設備廠商的機遇根據SEMI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Fab的設備採購支出接近120億美元,同比增長67%,超越中國臺灣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而到2019年,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採購金額有望超過韓國位居全球第一,達到180億美元,同比增長58%。
  • 手機供應鏈缺貨危機何時休?
    本以為中國經濟正在下行,但手機市場的一輪輪缺貨卻不斷出現。「缺貨」這個詞放在之前可能會被認為是極好的飢餓營銷(想起幾年前的小米),然而在現在卻是手機廠商面臨的最大危機。手機的關鍵元器件比如屏幕、晶片、內存甚至電池從今年開始逐漸出現缺貨的狀況,「狼多肉少」導致競爭的加劇。手機供應鏈廠商一個接一個倒下!今天,小編收到爆料:東莞又一家觸控螢幕工廠老闆跑路。
  • 榮耀明年仍面臨晶圓供貨吃緊窘境,預計市佔2%;MOSFET缺貨/漲價全是8英寸產能的錯?iPhone 12 Pro成本406美元
    1.
  • 【傳聞】iPhone XR砍單,蘋果重新生產iPhone X;郭臺銘:業績旺到明年1月;三星承認中國失敗:智能機佔有率或不足1%
    歐系外資認為,iPhone XR砍單對鴻海影響較大,預估今年第4季鴻海iPhone備貨量將從6,100萬臺降到5,050萬臺,同時下調明年備貨量,從1.48億臺降到1.42億臺,預估鴻海iPhone訂單市佔將下滑到70%。
  • 手機要漲價?安卓計劃向中國手機廠商收費,目標直指華為、小米
    安卓官推日前發了一條特文,表示今年 Q3 季度要向中國手機廠商收費,包括華為、中興、小米在內的公司都要向谷歌繳交 Android 系統授權費。出於對此事件的回應和反擊,谷歌開啟收取系統授權費模式,並已於 2018 年 10 月份正式在歐洲地區實施。
  • 【中金電子與通信】手機行業觀察(1月):砍單和缺貨並存,建議關注配件投資機會
    其中1月20日產業鏈估值19e、20e、TTM P/E分別為45.1、30.1、50.23x,接近2017年1月20日以來高點。過去一個月,手機產業鏈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華為砍單相關傳聞影響瑞聲(-1%)、舜宇(+1%)等港股手機產業鏈公司股價;另一方面,CMOS、MLCC等核心器件的結構性缺貨問題,成為推高CMOS(韋爾、晶方)、射頻(卓勝微)、MLCC(三環)等相關公司股價的原因之一。
  • 2017年的手機圈,出的全是大事
    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依然持續火爆,但用戶和廠商都已經不是從前的自己了,用戶換機的頻率越來越快,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凡是有點志向的手機廠商幾乎都在衝擊高端市場,希望提升品牌調性,增強品牌知名度。細心的朋友可能都發現了,2017年可謂是智慧型手機集體漲價之年。
  • 缺貨?缺貨?缺貨?2018年MLCC市場走向究竟如何
    深圳市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李競表示,今年以來,大宗類電容普遍漲價,MLCC價格更是大漲,其中部分型號的單顆MLCC價格漲幅遠超預期,預計MLCC缺貨潮到2018年年底將基本緩解。
  • 傳全球第一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大幅砍單
    最高砍單50%?近日,有韓媒報導,作為全球第一大智慧型手機廠商的三星已經開始大幅度減少手機等產品的零部件訂單。除此之外,也有業內人士披露,從4月起三星智慧型手機零部件訂單開始大幅減少,不過不同零部件受影響程度不一樣。與3月份相比,4月份訂單減少幅度最低為20%至30%,最高可達50%。
  • 缺貨 漲價要對二極體下手了?
    二極體漲價是市場真正缺貨,還是有人背後操縱?二極體市場這波上漲行情會持續多久? 去年6月份,國內第二大半導體分立器件IDM廠商——揚傑科技就發布二極體漲價通知,隨後部分二極體廠商開始提價。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傳統燃油汽車正快速向電動汽車轉型,本身電動汽車上面的充電機、車用電動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影音娛樂系統需有大量車用二極體需求。功率器件在單輛車的半導體用量佔比從汽油車的 21%提升至電動車的55%。同時,在理論上智能家居、智慧型手機、AI、IoT、5G等也在增大二極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