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海大量魚類神秘死亡

2022-01-12 新民周刊

對於大量魚類死亡的原因,有網友猜測:可能是海底火山不穩定,地殼運動有毒氣體溢出與海水混合成酸性毒水,魚一碰就死。

文 | 沈 林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消息,當地時間12日上午,日本青森縣的近海處,日本海上自衛隊發現大量死魚漂浮在海面。這些死魚體長5至15釐米,屍體遍布長約4千米、寬約50至100米不等的區域。目前死亡原因不明。據日本青森縣一水族館的負責人稱,「這些魚看起來像是沙丁魚,但現階段尚不清楚它們為何大量死亡。三年前,(青森縣)縣裡打撈出大量死沙丁魚,那時有人指出,死因可能是當時海水溫度急劇下降」。
據海上保安部表示,在涉事海域附近沒有船隻發生事故的消息,目前尚不清楚屍體出現的原因。對於大量魚類死亡的原因,有網友猜測:可能是海底火山不穩定,地殼運動有毒氣體溢出與海水混合成酸性毒水,魚一碰就死。今年早些時候,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決定通過海底隧道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染水排放至近海。

據日本福島電視臺報導,在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督促下,東京電力正在加速完善福島核電站核汙水排海施工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汙染嚴重的核汙水會直接排放到距離海岸1公裡的近海。

去年,緬甸多個海域大量石斑魚無故死亡,還有不少石斑魚浮在水面無力動彈。當地民眾表示,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有人違規在當地炸魚,致使石斑魚死亡。但這次沒有發現相關痕跡,應該可以排除炸魚的原因。由於石斑魚的經濟價值非常高,部分漁民打撈後送往泰國邊境出售,有的則在當地銷售或是自己煮食。而對於石斑魚的死亡原因,當時,不少網友的第一反應,也指向了日本,認為是日本往海水裡傾倒的核汙染廢水導致的。也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對死魚進行核酸檢測,擔心這些魚感染了新冠肺炎.
而當地緬甸綠色家園相關負責人則在社交網站上稱,石斑魚死亡的原因,有可能是海水中的碳酸含量過高,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氣,並殺死了海中的魚類。

還有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FFI)海洋專家表示,石斑魚價格昂貴,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在石斑魚捕食的地方,放入了含氰化物的毒物,使得石斑魚漂在海中。但由於防毒的技術不當,導致毒物進一步擴散,造成大量石斑魚死亡。

今年8月,俄羅斯伏爾加河薩拉託夫河段及韃靼斯坦附近出現魚類大規模死亡情況。對於這些魚類的死亡原因,伏爾加河流域生態研究所歸咎於天氣炎熱導致藍綠藻暴發,而藻類消耗大量氧氣並釋放毒素,最終使魚類窒息而亡。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升溫、熱潮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一次又一次的綠藻暴發,同時,來自城市、農場和高地流域的過量營養物質流入海灣,刺激了藻類生長。
藻類死亡後沉入海底,經由大量耗氧細菌分解腐爛,導致海洋底部含氧量不足,最後使得海洋其他生物缺氧死亡。不過,對於此次日本近海大量魚類死亡的事件,雖然具體原因還未查明,但有關部門最需要做的,是儘快做好魚類屍體的善後和處理,否則,這些魚類屍體長期浸泡在水中,腐爛後會對當地的水質產生嚴重汙染。 

資料來源:環球網、澎湃新聞、緬甸中文網等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日本近海出現大量魚類屍體,網友:災難前兆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青森縣近海突然出現密密麻麻的魚類屍體,屍體出現的原因尚不明確。
  • 日本近海又出現大量死魚,密密麻麻浮在海面上,為什麼會這樣?
    根據報導,近日,在日本青森縣的近海海域,人們驚訝地發現了大片的死魚,據稱,這些死魚都是沙丁魚,看起來密密麻麻一大片,都漂浮在海面上,非常觸目驚心。目前,日本方面的有關工作人員,已經趕到現場進行調查,至於這些沙丁魚出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
  • 加彭近海常見魚類匯總
    加彭近海常見魚類簡介中西非地處熱帶,魚類資源豐富
  • 中國近海魚類物種或出現南減北增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保護生態學團隊在全球氣候變化對近海魚類分布和多樣性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日本近海驚現罕見恐怖深海巨型烏賊,這可能預示什麼?
    要知道,這類的烏賊平均生活在600米左右的深海中,極少看到會出現在近海中。海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開篇時候說的海洋中洋流的改變導致它迷路後死亡。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烏賊只是其中一個現象,之前日本發現了大量的深海皇帶魚浮上海面,這是在富山灣。
  • 鯨魚之後,青島近海再次出現神秘生物!現場視頻來了!
    小夥伴們還記得前不久青報君推送過的讓大家好一陣興奮,聽說,近日又有神秘動物到訪啦!
  • 我所海洋保護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全球變化對近海魚類分布影響方向取得新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保護生態學團隊在全球變化對近海魚類分布和多樣性影響研究方向上取得新進展,團隊與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等單位合作
  • 大量魚密密麻麻離奇死亡!赤潮大爆發,這樣的海鮮不要買!(轉起)
    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平潭大量魚類死亡的事情了!
  • 中國90%近海已無魚可捕,可我們看不到海洋的眼淚!10個不吃魚的理由
    水體汙染,水質惡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海洋生態系統被破壞,大約700個海洋物種瀕臨滅絕。海洋死亡帶正在全世界各地不斷擴張,海豚等魚類大量死亡,為人類拉響了警報。在全世界許多國家,漁場造成的營養物汙染比人類自身造成的還要多——抗生素、化學物質、框架材料、殘餘的食物等等。
  • 魚的壽命有多長,死後去了哪裡,為什麼我們從未見過正常死亡的魚類
    近日,日本東京都海邊出現了大量死魚,數百米長的海岸漂浮著無數已經死去的魚類,這個事情也引起網友熱議,很明顯,這一次出現了大量死魚肯定是非正常死亡
  • 魚會從日本海域消失嗎?
    不過,從大約 20~30年前開始,鮭魚、秋刀魚、白腹鯖、遠東多線魚及太平洋褶柔魚 (又稱日本魷) 等日本餐桌上常見魚類的漁獲量全都在減少,並且呈長期持續減少的趨勢。在日本近海捕撈的魚類數量減少,體積也越來越小。另外,金槍魚等通過遠洋漁業捕撈的魚類資源量的減少也令人擔憂。
  • 【去海釣】掌握近海冬釣魚類的洄遊規律,魚就到手了
    一、近海冬釣魚類的洄遊規律   近海魚類,屬冷血動物,它們對氣溫、水溫的變化是極其敏感的。每年人秋後,沿海氣溫、水溫逐漸下降(水溫下降較慢),它們按照各自特定的規律,本能地由淺水遊向深水,尋找避寒、越冬的地方。例如:鱸魚、花鯰、鯔魚等,到了一定的季節,氣溫、水溫降到一定的溫度,它們便急忙向大海深水遊去。
  • 日本人表示:都怪中國
    在東京某高檔魚類市場,當年6月份上市的早季秋刀魚每公斤居然賣到2.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60元),創造歷史新高。據國際漁業觀察網站SeaFood Source統計,這個價格起碼要比往年貴了60%以上。 然而2017年的情況則更加糟糕。
  • 魚類越冬管理最全,「掉膘、疾病、死亡」都在這!
    原因在於魚體的損傷,鱗片脫落,水黴菌入侵,在魚傷處長滿白色或灰白色水黴菌絲,象舊的棉絮狀,病魚焦燥不安,運動遲緩失常,食欲不振而陸續死亡。在顯微鏡上觀察可見白色水黴菌絲,影響魚的進食而引起死亡。症狀當魚體皮膚受損傷後,內菌絲附在魚體的損傷處,吸取魚類營養,並進行有性繁殖,使病灶迅速擴大,生長出魚體之外,形成白色的棉花絲狀物,由於水黴菌能分泌大量的粘液,使病魚煩躁不安,最後遊動緩慢,食慾減退,魚體瘦弱而死。
  • 海釣常見魚類釣法及習性
    屬暖水性近海中下層魚類。 體 形:一般體長7~25cm。 釣 場:水產碼頭附近、漁港內灣、伴石泥沙淺灘。 釣 法:船釣底、投竿遠投串鉤底等釣法。 餌 料:鮮蝦肉、沙蠶等。 釣 期:3~10月,5~8月為最佳釣期。銀鯧 (鯧魚、鯧扁魚)Pampus argenteus
  • 神秘的高原之魂--裂腹魚亞科魚類
    長久以來,由於裂腹魚亞科魚類屬於高原魚類,所以總是給原生魚友們一種高大上的神秘感覺,下面小編帶你一起來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我國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大部分分布於青藏高原地區,一部分分布於雲南和新疆等高原地區。該亞科魚類由於在兩列臀鱗之間的腹中線上形成一條裂縫,因而得名裂腹魚。
  • 中國的那些「國保」魚類
    相對於哺乳動物、鳥類等魚類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和哺乳動物和鳥類一次最多十幾個的繁殖數量比起來,魚類一次產卵少則幾十個多則成百上千萬,這種近乎天文數字的繁殖量保證了魚類種群的存續。但再強大的繁殖能力在人類無限度的捕撈和棲息地的破壞面前也是徒勞的,部分魚類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程度。為了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這些重點保護動物分為一級和二級。
  • 神秘海雪哪裡來 海雪真的是雪嗎
    黏液物體始於「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機物和活有機體結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見的甲殼動物,例如小蝦和橈腳類動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雪(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不斷聚攏其他微小物質,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質。
  • 「日本沉沒」真來了!鹿兒島9天內 280次地震,民眾逃離家園避難
    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時不時的爆發小規模地震已經成為習慣,但是在短時間內頻繁發生多次地震,這就很讓人害怕了。此前12月3日,日本在極短時間內發生了4次5級左右的地震,這讓很多人覺得不正常,甚至開始心生恐慌。不僅如此,網絡上還流傳著各種各種流言,不斷有人猜測這是大規模地震來臨的前兆,還有人認為是富士山噴發的跡象。隨後日本專家緊急出來闢謠,表示經過多方考量得出,該地震與富士山並無直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