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人類工作同時帶來新機遇,可怕的是你還沒有準備好

2021-02-15 網際網路研究家

每天精選深度網際網路業內文章、收集最新網際網路業界資訊、移動網際網路報導、研究、服務為己任的第三方行業研究機構。

人工智慧(AI)會如何影響人類在未來的工作呢?包括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科技大佬早已就「AI如何影響人類」這一話題展開過多次討論,但難以形成定論。近期,不少科技大佬再次談到AI對人類工作的影響,包括擔心AI取代工作,樂觀看待AI帶來的機遇等。

AI威脅:取代人類工作

在2018年達沃斯論壇上,麥肯錫預計2030年前,AI發展將造就一支龐大的失業大軍(數字約4-8億),這是因為很多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但很多人想換好工作的同時卻又沒有足夠的才能,更糟糕的是,AI的能力提升又會造成工作對才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事實上,AI取代人類工作這一觀點正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比如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的計算機專家Subhash Kak近期發出警告,隨著機器人與AI水平不斷提高,機器終將取代人類,迫使人類進入「地獄般的反烏託邦社會」。他還指出,工作可以為人們帶來自我實現感和價值感,但隨著機器人執掌全球,這種自我實現感將逐漸喪失,使人們的生活「毫無價值,極為悲慘」。

樂觀派:AI帶來更多機會

既然有悲觀派,那自然也有樂觀派。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在達沃斯也維持了一貫的AI樂觀論,「AI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東西,我認為它比電和火更為基礎。任何時候發展科技,你都要為它的優勢套上韁繩,從而最小化負面影響。」

比爾·蓋茨對AI同樣持樂觀態度,儘管AI即將取代一些人類的工作,並且人們很難阻止它的發展,但AI等新技術是讓經濟復甦的一個機會。「利用科技會讓人更有效率,你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馬雲在達沃斯也指出,AI和機器人會讓很多工作不復存在,但新的科技發展應該能為人類帶來更多機遇,而不是取代人類。

哪些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

從大佬的表態來看,AI確實會取代一些人類工作。有分析報告顯示,在可預測的環境中進行的體力勞動工作(包括機器操作員和快餐工人)將成為最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比如AI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可能會導致讓三分之一的人失業。

另有數據指出,女性最可能受到AI衝擊:自動化到來之後面臨失業風險的男性流水線工人約有9萬名;不過也將有16.4萬名從事秘書和行政助理工作的女性面臨失業風險。「在所有面臨失業風險的人中,女性佔到了57%。」

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則表示,按照目前的技術趨勢,初級和中級白領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因為底層勞動力只有工廠工人容易被取代,而服務業從事者反而很難被取代,因為機器人的靈活性不如人,非標準工作環境會讓機器人無所適從。」

AI還會帶來新的工作機會

雖然AI可能會導致一些失業風險,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這一事實。比如有評論指出,與其渲染AI威脅論,不如多關注AI帶來的新機遇。美國《新聞周刊》指出,很多人質疑AI會取代人類就業之際,另類數據公司(如軌道洞察公司)的興起表明,人工智慧實際上能創造就業,這是我們不曾預想到的。

埃森哲文章也指出,越來越多角色將需要我們與AI有效地展開合作,而不是被AI取代。未來可能出現一系列新的工作,如培訓師(幫助電腦學習)、解釋者(解釋計算機產生的結果)和維持著(確保AI能保持原有目的)等等,這些都將讓員工承擔更高價值的工作,以及學習新的技能。

寫在最後

對人類工作而言,AI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重要的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這一問題,以及如何消除技術發展的負面因素。比如李開復老師強調,雖然AI會取代一部分人類的工作,但在許多領域,人類價值是無法替代的。

或許從某種意義來講,AI殺死的並不是工作,而是(舊的)工作模式。因此與其擔心人類被AI取代,不如看看現在該掌握什麼技能,從而更好的適應AI技術驅動的未來。正如李開復老師所擔心的,面對AI挑戰,「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麼15年以後我們必然也會遭遇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甚至是最大的災難。」

多研究,多了解,研究君精選網際網路業內的趣事、要聞、收集最新網際網路業界資訊的認知 歡迎精英們分享!!

相關焦點

  • 辛苦工作14年,你卻讓AI機器人取代了我
    無言以對的喬·霍金斯對上司蓋文說:幾年前,當時我決定離職,是你挽留我,說我的工作崗位很安全,是鐵飯碗;如今,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4年,現在你卻讓一個AI機器人來取代我的工作;你有沒有想過,公司最高層也會把你的工作取代掉。蓋文無奈地回答:這不是針對誰,只是時代變了。
  • 李開復:AI將取代人類50%的工作,但這些它取代不了……
    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具備取代上述工作的技術能力。一些已經得到應用,還有許多正在試驗。問:多久之後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工作?李開復:與許多研究人員相比,我的設想更具前瞻性,因為:大多數研究只考慮人工智慧一對一地取代人類工作崗位,但我認為人工智慧對人類工作崗位的取代是大範圍的,由此產生的新模式可能會顛覆許多行業。從短期來看,會有很多人進入人工智慧行業,這反而會增加就業人數。
  • 李開復:AI將取代人類50%的工作,但這些它取代不了…...
    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具備取代上述工作的技術能力。一些已經得到應用,還有許多正在試驗。❸問:多久之後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工作?李開復:與許多研究人員相比,我的設想更具前瞻性,因為:大多數研究只考慮人工智慧一對一地取代人類工作崗位,但我認為人工智慧對人類工作崗位的取代是大範圍的,由此產生的新模式可能會顛覆許多行業。從短期來看,會有很多人進入人工智慧行業,這反而會增加就業人數。
  • AI會取代你的工作嗎?
    作者 | 沐彤 | 來源:商人讀書會 shangrendushuhui「人工智慧快速爆發,10年後,50%的人類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現在人工智慧正在崛起,開始向各行各業滲透,解放人類,讓人類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那麼自由過後,它將戰勝並取代人類嗎?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
  • 當 AI 人工智慧搶走了工作和飯碗 人類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雖然說目前社會上還存在著許多短時間內不會被 AI 觸及,相對安全的工作,但是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影響下,從製造業的流水線工廠到交通運輸行業的卡車司機,人們發現這些行業的工作崗位都無一倖免的遭受到 AI 轉型化帶來的威脅挑戰,當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支付系統,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學習等技術不斷普及的時候,像停車員,迎賓員,安檢員,引位員,訂餐員,服務員,出納員,清潔工
  • 李開復:只有5類人不會被AI取代,包括你嗎?
    而歐美的模式則是先辯論一場,等所有的法律都立好了,再對技術放行。這是中國的行動支付、電商以及AI能夠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雖然人工智慧將創造大量價值,並將我們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但它也是一種顛覆性技術,會帶來一些挑戰和風險。
  • 比沒有工作更可怕的,是沒有生活
    人類藉助智能預測未來,並為未來做準備。赫拉利•尤瓦爾著作《人類簡史》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是會講故事的生物。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想表達的是:人是有目標的生物,而低等生物是沒有目標的。一般的生物,其實都是圍繞眼前進行反應的。
  • 和機器人搶工作,你準備好了嗎?
    富士康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富士康)正在使用機器人工程技術和其他的創新製造技術,並以此來取代之前由工人完成的生產線上的那些重複操作工作,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員工專注於製造過程中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如研發、過程控制和質量控制。」早在2011年,郭臺銘就曾對媒體表示,鴻海將引進一百萬臺機器人來取代工人,而鴻海當時在中國大陸總共僱傭了約一百萬名工人。
  • 李開復:AI取代了大部分工作,未來人類只剩兩件事——創造力和關愛性
    這裡舉一個例子,我們投資的曠視科技Face++,現在人臉識別針對一個人的識別已經不算什麼了,現在難度是你能不能拿一個100萬、200萬、300萬的資料庫把這些人隨時都識別出來,如果可以的話,以後那種劫機的事件就不會發生了,因為安全性大大地保障了,所有的被通緝的犯人都可以被搜集到一個資料庫裡不讓他們上飛機,這一類的技術不但可以帶來價值,還可以帶給我們人類更多的安全和更好的生活。
  • AI會取代我們的工作?不,是改變工作形態
    關於AI奪走人類的工作這個話題,已經被我們無數次提起,哪種職業會被AI率先「消滅」、哪種職業永遠不會被機器人替代已經成了時下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坦白來講,AI在「工作」這件事上的確比人類強的太多。AI擁有功能更豐富的傳感器,在購物場景中可以「看一眼就收款」,於是我們有了無人便利店。
  • 搶先撩 人類真的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以我們自己為例,雖然醫院對於我們的機器人有很高的需要,但我們同時發現,工廠的工人對於機器人也有極高的熱情。我們覺得在未來,酒店也會出現我們機器人的身影。 Q:你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它是否會危及人類安全?Colin Angle:人們開始預言機器人已經很久了。
  • 我的工作都被AI取代了,企業還留我幹嘛?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傢伙將要取代人工了。有很多人要失業了.雖然這種情況的確存在,但這和真正的電銷機器人的核心價值相差甚遠。AI機器人從誕生的一刻起,就有人想過以後的人工智慧的發展道路,是否與人類道德倫理有衝突?人工智慧時代起,這也是一直以來所討論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AI電銷機器人的真正價值在哪裡?1.
  • 由猜畫小歌想到的:被AI取代以後,你能去做什麼?
    ,讓你畫,你畫的時候ai會根據你的畫實時猜你畫的是什麼,如果猜對了,你就能進入下一關。我是非常看好ai未來可以完美模擬人類的,並不是我覺得ai有多牛逼,雖然關於AI有非常多值得說道的技術,但追根究底確實還是些若P則Q的套路(如果某個條件達成,那麼就作出XXX的反應)。但仔細想想,人類所謂的學習,認知世界,包括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人類做的決策,難道就不是一層層套路嗎?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終結者中的AI統治地球會成為現實嗎?
    對於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一直以來也存在著種種擔憂,譬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在擁有自我意識後,是否會慢慢取代人類,甚至會毀滅人類呢?17年,圍棋天才柯潔連續三輪輸給AI棋手「阿爾法狗」的比賽至今讓人心有餘悸,而在先前阿爾法狗還戰勝了上一屆圍棋世界冠軍韓國棋手李在石。人類最厲害的棋手居然戰勝不了人類自己創作出來的程序,就連柯潔自己也感嘆,「我相信未來是屬於人工智慧的。」對於AI的未來會如何發展,特斯拉的CEO馬斯克認為,AI將在2030年至2040年就會全面超越人類。他表示,越熟悉AI他就越擔心AI會帶來的威脅。
  • 什麼工作不會被AI取代?
    我說了一句喪氣話:早新聞的大多數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例如,監聽的崗位、排版的崗位、甚至於播出的崗位,都可以看到被取代的未來。同事反駁說,這個不對啊,就拿播出來說,我們播音主持專業的人聲線優美啊,而且這個抑揚頓挫感AI不具備啊,人們聽起來有美的享受啊。現在不具備,不代表未來不具備。
  • 【有機】手性2-取代DMAP轉化為DMAP-N-O帶來的新機遇
    1996年,第一例手性DMAP試劑由Vedejs課題組報導,其在離親核位點氮原子最近的C2位引入手性取代基。由於C2位手性取代基與N-醯基片段之間明顯的位阻排斥效應,使其催化活性顯著降低,在反應過程中必須使用當量的用量(圖1a),並導致在後續手性DMAP作為醯基轉移催化劑的設計發展中很少利用其C2位進行修飾。
  • 你的工作會被 AI 取代嗎?李開復說這四類工作完全無需擔心
    但是 AI 的發展同樣也帶來了許多挑戰,不過花時間去協調這一即將到來的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真正風險和圍繞 AI 這一話題的誤解、炒作是值得的。首先,讓我們談談失業問題。由於 AI 在流水線任務(假設這個任務是某個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領域)中表現得比人類更好,在未來的 15 年左右時間,AI 在技術上可以取代幾億位白領和藍領的工作。但是並不是每一份工作都能夠被 AI 所取代。
  • 人類又輸了,更可怕的是……
    該圖認為,十大最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都是一些機械性的工作,而需要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有信仰的職業則不容易被取代,如科學家、詩人、和尚、道姑等。果真如此嗎?把人類從繁重而沒有創造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是人工智慧非常有價值的一面。但是現在看來,除此之外,人工智慧會做的事情可能超出人類預期。
  • AI時代,只有5類人不會被取代
    而歐美的模式則是先辯論一場,等所有的法律都立好了,再對技術放行。這是中國的行動支付、電商以及AI能夠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雖然人工智慧將創造大量價值,並將我們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但它也是一種顛覆性技術,會帶來一些挑戰和風險。
  • AI搶飯碗不要怕! 會帶來新工作
    人工智慧(AI)快速掘起,Google的超級電腦Alpha go戰勝棋王,再度引發電腦取代人類工作機會的擔慮。倒是知名產業研究機構Gartner樂觀認為 ,AI的影響「短空長多」,預估到2020年,人工智慧所創造出的工作機會就會超過其取代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