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在做筆記的時候,相比較於記錄下所有複雜的文字,如果用一種列表的形式來進行記錄就會顯得高效許多。比如課程要點、會議記錄、頭腦風暴等等,並且列表的形式也有利於我們理清思路。
可能很多人在做一件大項目時可能都有這樣一種體會:花了很多時間去記筆記、寫總結,但零散的筆記到頭來反而讓思緒更凌亂,事情似乎越做越複雜。
如果我們用純粹的筆記類 app 來撰寫列表式筆記,不僅修改起來麻煩,還要在記錄的同時安排格式,就會讓記錄速度受到很大影響。
而經過小萬發現,大綱(Outline) 軟體能夠更好地滿足各位需求。它們以一種列表式的布局對文字進行組織「條目備註」、「聚焦模式」的加持讓你更加欲罷不能。
於是我體驗了目前市面上較火的 3 款大綱類工具:Workflowy、Dynalist以及幕布,告訴你它們的使用體驗如何,以便選出最合適你自己的那一個。
Workflowy
如果你喜歡純粹簡約的體驗,僅僅需要輕量化的大綱記錄,那麼毫不猶豫地選擇它吧。作為資歷最老的 Outline 服務之一,極簡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強大的功能(就像小萬本人一樣)。當然,它也有著它的缺點:免費版條目限制 250 條,不支持文件附件傳輸。
Dynalist
Dynalist 是一款類似於WorkFlowy的筆記工具,其功能WorkFlowy 有的基本都有,所不同的是更適合於需要進行[邏輯思維組織]的用戶使用,它以大綱清單的形式,內涵筆記整理、任務管理的功能,它幾乎彌補了 Workflowy 所有的缺點,並且支持全平臺(甚至是 Linux)。如果你是 Markdown 重度用戶,它一定能給你帶來最好的體驗。
幕布
樹形層級結構的跨平臺筆記軟體,相對於大多數筆記類軟體或者思維導圖軟體如 XMind 等,「幕布」更注重於內容的邏輯結構,讓你學會結構化思維方式,帶來的好處就是讓內容印象更深刻,思路更清晰,讓複雜事物變得簡單。
一個好的產品一定得有自己的特色,靠抄襲是永遠做不出好產品的。下面我著重分別介紹一下本次3款工具的「殺手鐧」功能。
Workflowy:純粹輕便,簡約不簡單「純粹」這樣的一個「殺手鐧」出現在這裡,可能會不那麼吸引人。但是,在幾乎所有功能都在大量堆砌功能的時代,能有一個產品保持著那一份簡潔,卻又仍然強大,是多麼得難得
當你最近進入 Workflowy 的時候,你看到的就是一個白板,你可以直接在這個白板上進行任何創作。當你使用完畢,新建一篇文檔的時候,你會發現腦中傳統的文件式管理思維,在 Workflowy 上竟然已經不適用了。
Workflowy 沒有任何的文件 / 文件夾的管理模式,僅僅只有純粹的一塊白板。Workflowy 也將這點做到了極致 —— 每一個單獨的節點都可以「聚焦(Zoom In)」聚焦之後你會發現你面前的又是一個全新的白板。
Workflowy 正是以這樣的方式實現了文件 / 文件夾的功能,並且完成得非常漂亮。這也是最能體現它「純粹」的地方。
Dynalist:Markdown 支持 & 文章模式 & 設置到期時間Dynalist 最初就是一脈相承於 Workflowy,但是後來開發者加入了許多自己對於大綱工具的理解與創新,所以現在 Dynalist 已經有自己的產品特色。
Dynalist 對於 Markdown 的支持與「文章模式」是相輔相成的。這個功能讓 Dynalist 兼具了一個文本編輯器的工作,讓我們在設計大綱完畢之後直接碼字。
「文章模式」則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功能。開啟之後,它可以讓原本的引導線、小圓點等等元素通通消失,只剩下純粹的內容。每一個節點就好像是一個段落,再藉助 Markdown,直接就將大綱與文本編輯器打通了。
「設定到期時間」則讓我們可以對任何條目設定到期時間,將大綱與 To-Do 結合起來。這對於希望使用大綱類工具進行任務安排的朋友來說,無疑是神來之筆。
幕布 —— 思維導圖思維導圖雖然以圖形的方式呈現,但是剖析其本質也是樹狀結構。正是這點,使得大綱與思維導圖之間的轉化極為自然。而幕布則將這樣一個功能變成了一個按鍵,點按一下即可轉化。
幕布的這一個殺手鐧功能,對於那些經常需要向領導、客戶做展示的朋友來說,就顯得非常的高逼格和實用啦。
除了一些文本格式之外,Dynalist 以及幕布還支持插入圖片夠功能,這讓大綱的表現能力進一步增強。Dynalist 甚至還支持插入文件,只不過插入圖片 (文件)的功能,需要付費解鎖高級版才能享用。
在大綱類工具中的標籤系統往往會同時支持 @ 以及 #。其中 @ 代表某一個人,# 代表某一個事件,這也是符合日常使用習慣。
因為在微博中 @ 就是提到某人,而 # 就是標記一個話題,這與大綱中的兩種標籤形式是對應的,因為這樣的標記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
最後Workflowy、幕布、Dynalist 都支持了「層級引導線」如此一來,界面和思路便清爽了許多。甚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龐大的項目在我們內心的壓力,將許多大任務拆分成一個一個小功能來完成
除此之外,歡迎各位推薦自己用過之後感覺很棒的大綱工具,小萬會精選出來,讓更多的小夥伴從中受益。拒絕deadline,告別拖延症,你只差一個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