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花瓣 | 責任編輯:Clytze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請聯繫:betterme@sheshing.com
2017年6月參加第六屆中加兒童遊戲治療,在一個親子遊戲裡學會了煮麵條,對於一個一年下廚次數,一雙手可以數出來的人來說,簡直太神奇了,更神奇的是竟然還是在遊戲治療的課堂上!
煮麵條
事實上,遊戲是這樣的:諮詢師或者其中一位家長用手臂圈成一個圓圈,沒錯就像這位深情的主人一樣。
圖源 | 網絡
「這是一口鍋,然後請麵條(小孩)跳進來。」遊戲就這樣開始啦,以下臺詞僅供參考,家長可以自由發揮。
這是什麼呀?義大利麵?硬不硬?是生的還是熟的?哎呦,寶貝,你把自己變成意面了,生氣了,有些緊張,但太硬會折斷的,咱們把它變軟吧。
雙手輕輕地把孩子圈起來,慢慢搖。
越煮越軟,熟了沒?捏捏,還是有點硬,再煮煮。現在煮好了,媽媽的盤子準備好了嗎?我把麵條倒進去了,把孩子放進媽媽的懷裡。
什麼,媽媽還要加點醬?加點西紅柿,加點醋,再拌一拌(可以用手假裝往孩子身上撒些東西,然後再揉一揉),現在好了,媽媽可以吃麵條了。
真吃嗎?當然是親親寶貝啦。
圖源 | 網絡
這是很好玩的一個親子遊戲,當孩子鬧點小情緒時可以用,即使沒事也可以煮煮麵條,一方面增加親密感,另一方面也有感統訓練的部分,比如搖呀,捏呀,揉呀,這些都是觸覺部分。
課程結束後,一回家我就找跳跳躍躍煮麵條,結果給自己挖了個坑,有事沒事這倆娃都找我煮麵條,估計以後媽媽的味道已經不是西紅柿雞蛋面,而是義大利麵了!
煮餃子
2017年11月,躍躍開始上親子班,結果我又學會了煮餃子。
家長帶著小朋友圍圈坐在遊戲毯上,餃子要揉面擀皮,所有的材料都是你手中的小人了。
把寶寶放在毯子上,揉一揉,拍一拍,扯一扯,兩手合掌包一包,包好就可以下鍋了,把「小餃子」們滾到遊戲毯中間,保證他們的笑聲就像沸騰的開水聲,並且這個餃子吃起來絕對美味!
圖源 | 網絡
吃了義大利麵,餃子,不是說好還有披薩嗎?別急,這次,我終於找到菜譜啦!
彼得變成了披薩
彼得心情不好,當他想出去和小夥伴玩球時,天下雨了。
彼得爸爸注意到兒子很難過,他想把彼得變成一個批薩,彼得會開心起來。
爸爸把彼得放在廚房的桌子上,開始揉麵團,然後這邊拉一下,那邊扯一下,還把麵團在空中旋轉。
接下來,要加一些油(實際是水啦),再加一些麵粉(滑石粉),然後加些西紅柿(棋子)。
當媽媽說她不喜歡披薩上的西紅柿時,彼得忍不住笑了。
「好吧,」爸爸說,「不要西紅柿,只是奶酪。」(奶酪是一些碎紙片)
「來點義大利辣腸怎麼樣,彼得?」
彼得不能回答,因為他還只是麵團。
但是當麵團被撓痒痒時,他就開始發瘋一樣地大笑。
「披薩不應該笑的!」
「披薩師傅也不應該撓痒痒呀!」
「好吧。」爸爸說,「現在要把披薩放進烤箱了。」
「嗨!我們好吃的披薩熱乎乎地出鍋了!」
爸爸把披薩放到桌子上:「開始切披薩啦!」
但是披薩卻跑掉了,披薩師傅後面追,披薩被抓住了,還得到了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時候太陽出來了。
參考書 |《PETE'S A PIZZA》WILLIAMSTEIG
請大家參考原版,我找不到中文版,只好用自己三腳貓的功夫翻了一下,讓大家見笑了。
三個簡單的小遊戲適合與低齡孩子一起玩,當孩子情緒不高時,或者親子間有些小衝突,可以用這些遊戲緩合一下情緒,修復關係,以及增加親密感。
各位看官,可以根據自己與孩子的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菜。我也會在公眾號裡分享一些小遊戲,希望大家可以找到遊戲的樂趣。
往期回顧
關於老大,我也有話說
「老大也需要屬於她獨享的親子時光。」
關於老二,老大有話說
「如何平衡,不僅需要技術,
還需要藝術,摸索著前行。」
春天來啦,我們一起跳大繩吧
「像個孩子去聞聞春天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