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讀:如何才能擺脫又窮又忙,過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2021-02-23 剽悍晨讀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17年4月11日,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書叫《精要主義》。

這本書的作者是格雷戈·麥吉沃恩,他一直致力於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而繁雜的事務,服務過的客戶包括了蘋果、谷歌、Facebook等多家世界頂尖公司。如果你厭倦了忙碌不堪的生活,想擺脫忙亂的生活狀態,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精要主義能夠讓人們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辨別出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事,重拾生活的美好。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接下來,我們分三個步驟來談一談如何實現精要主義,分別是探索、排除和執行。


 

精要之路的第一步是探索,也就是如何從眾多事情中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


在一場關於時間管理的TED演講中,演講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她鄰居家裡的熱水器壞了,地下室被水淹了,於是她那一個禮拜花了整整7個小時修理管道修復地下室。如果問這個鄰居,你能一禮拜擠出7個小時運動嗎?她肯定會說,哪有空啊,我都這麼忙了。可是當地下室被淹了,她就不得不花7個小時來處理這件事。

我們無法創造時間,但可以選擇如何利用時間。為了區分出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花點時間來探索和思考問題的本質。

 

001 留點時間停下來思考,跳出來做個局外人,能把形勢看得更清楚。

領英的CEO傑夫·韋納每天都會從工作中騰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專門用來思考。他說,這是最具價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辦法,保證自己能夠主宰這一天的時間,而不是成為這一天的奴隸。

002 把握問題的本質。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更容易忽略問題的關鍵所在。

書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尼泊爾每年都會有很多早產嬰兒,因為沒有充足的脂肪保溫而夭折,貧困地區的人們根本負擔不起20000美元的嬰兒保育箱,很多人就想,怎樣才能為他們設計一款200美元以內的嬰兒保育箱呢?

這看起來好像並不難,用塑料保溫箱就可以搞定。但是學生們沒有這麼做,而是煞費苦心地尋找問題的關鍵所在。他們去尼泊爾考察發現,大部分的嬰兒是在缺乏電力供應的農村出生,所以他們最終以25美元的成本製造出了無需用電的保溫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可見,聚焦於問題本質是多麼有意義啊!

003 用更嚴格、更明確的標準來做判斷,放棄看起來還不錯的選擇,只等待最好的機會。

TED人氣演說家德雷克就是這樣的人。在面試的求職者中,如果沒有人能打動他,他就會全部拒絕,直到招到最滿意的人。別因為飢不擇食就隨便用不喜歡的食物填飽肚子,答案如果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大大的NO。



精要之路的第二步是排除,也就是放棄不夠重要的事情。


人們天生會害怕失去時的失落感,好久不穿的舊衣服,真的要丟掉時,還會有點戀戀不捨呢。該怎麼排除不重要的事物呢?我們從書中挑三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001 確立明確而有意義的精要目標。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團隊的積極性和合作性都會大打折扣。萊恩·福克斯被英國首相任命為首位數位化倡導者,你可能不太了解這個角色是什麼意思,但你一聽她的目標就能明白了:「到2012年末,保證讓每一個英國人都能上網」。是不是簡單具體,又容易衡量呢?這樣的目標才能鼓舞人心,這就是精要目標。

002 學會優雅地拒絕別人。

喬希·比林斯說,人生中一半的麻煩來源於答應得太快,拒絕得太慢。放棄被所有人喜歡,合情合理地表達拒絕,短期內好像會增加社交成本,但長期來看,贏得尊重比受人喜歡更重要。別害怕拒絕,不好意思會害了你。

003 及時止損,不要掉入沉沒成本的陷阱。

人們總是很難放棄看了一半但卻索然無味的電影,以及等了好久但還沒來的公交車。那些捨不得放棄,但已經花掉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叫做沉沒成本。既然沉沒成本無法收回,不如乾脆忽略,及時止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羞恥,因為我們真正承認的,是現在的自己比過去的自己更聰明了。



精要之路的第三步是執行,既然已經確定了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好它們呢?


非精要主義者靠意志力和蠻力來執行,但精要主義者通過淘汰無意義的事來節省時間,設計一整套體系讓執行毫不費力。


001 首先是要記得做好充分的準備。事到臨頭才手忙腳亂地準備,很容易出差錯。

對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提前考慮最壞的可能性、多預留出一半的時間,會讓事情順暢不少哦。

002 搞清楚阻礙任務完成的薄弱環節是什麼。

就像瓶頸工序會影響整體的生產效率一樣,我們也要找到阻礙整個任務順利完成的瓶頸。比如你要在下午兩點前完成一份報告的草案,那麼就可以好好琢磨一下,有什麼因素會阻礙報告草案的完成,比如包括缺少材料、會被人打擾、過於追求完美等等,然後把這些因素一一排序,從最主要、最影響效率的因素開始解決。


003 形成常規,養成好習慣。

偶爾早起,你會覺得很痛苦,但對於天天早起的人來說,這就是習慣成自然的事,不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所以,養成習慣,是移除障礙最有用的工具之一,能夠讓精要事務按照默認路徑實現,從而釋放出寶貴的精力。


來,總結一下《精要主義》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探索,從諸多事情中出區分出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第二步是排除,也就是放棄那些不夠重要的事。第三步是執行,也就是讓重要的事情執行起來暢通無阻。

 

這篇文章和前兩天一起讀的《極簡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信大家聽完了今天的晨讀之後,會對這個主題有更深的領悟。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就到這裡,祝你擁有充實而有意義的一天。

 

參考書目:《精要主義》[英] 格雷戈·麥吉沃恩。

 

——END——



剽悍晨讀,每天早上6:30

開啟你一天中最重要的晨讀時光

相關焦點

  • 如何讓人生更有意義?
    如果你把你的生命變成一種貢獻,那麼你的人生將變得真正有意義和有價值,因為你在創造你所在乎的東西。如果你在創造你所在乎的東西,那麼每天去工作會是一種快樂。當你看到如何作貢獻的那一刻,當你內在體驗到某種愉悅的那一刻,你的身體和頭腦會以最佳狀態運作。有大量的科學和醫療證據證明這一點。
  • 《塔木德》:為何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忙越窮,關鍵就在這3點
    他們的經商處世之道可以說富人是越玩越富,而窮人是越忙越窮,你肯定也有發現了這麼一件事情吧。其實這裡面所含的真正奧秘就是3點。大家可以從下面的內容去了解,然後從現實生活中讓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錢。
  • 珈寧嘉讀|真正的聰明人,只過1%的人生
    只有敏銳地跟隨環境改變自己的生存策略,才能成為時代巨浪中不能被替代的存在。找到關鍵,才能解決問題心理學上有一個法則叫做「吉德林法則」,這個法則由世界著名的汽車公司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故因此得名。核心內容是:「把內容清清楚楚寫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 只有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
    我一直在標榜以幫助個人學習成長,幫助企業賺錢發展為目標,不斷的在全球各地做巡迴演講,我通過公眾演講幫助了無數人突破了內心恐懼,使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幸慶的是有無數學員的人生命運通過我的分享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1萬小時貧窮定律:為什麼你越窮越忙
    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成就的人很少。同樣是努力,有的人付出有收穫,有的人卻越努力越糟糕。
  • 會用黃金圈法則的人,不會過得太差
    主播:Bobo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 如何利用不同的社交場合,有效推廣自己?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 人生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資自己,如何投資自己,請從四個方面下功夫
    很多人對於省錢已經習以為常,認為省錢才是生存的意義,畢竟現在賺錢實在是太難了。殊不知,養成了吝嗇到極致的壞習慣,最終毀掉了自己的人生,等反省過來,很多時候已經為時過晚。即便再窮,有些錢該花也花,不能成為「葛朗臺」式的人物,對我們沒有絲毫的好處,甚至還可能影響未來的發展。人生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資自己,如何投資自己,請從四個方面下功夫!
  • 湯川秀樹:人生的意義
    從你們的年齡看來,你們今後平均將有六十年左右,你們的生命將跨過20世紀進入21世紀。在這個期間,世界將發生哪些變化呢?回憶20世紀前半期到六十年代中期,世界上發生的那些顯著變化,就可以想像未來五六十年中將會發生的巨大飛躍。人世間演變的起因究竟在哪裡?有人說是由於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情況造成的。但這種自然現象的影響只是短暫的,即便是重大事件也不會產生永久性的影響。
  • 一萬小時定律,是如何讓你越來越窮!
    關鍵不是你怎樣做積累,而是你有多大「破局能力」。就是因為窮,才視野狹窄、格局狹小,只顧得上眼皮子底下的事,看不到更廣闊的可能性,更長遠的未來從他們的精神世界中被拿掉了。所以,不論經歷多少個「一萬小時」,都是「貧窮的死循環」。如何使「一萬小時定律」重新發揮作用,將是最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 了解學習的真相,你才能成為靠譜的終身學習者
    主播:大寶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20年8月5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所謂學習好,就是方法好》。比如,學習文字時,小孩子們要反覆寫一個不理解的字,直到他們寫煩了也不知道那個字可以做什麼;學習公式時,他們反覆做一種類型的題,即便把錯題本寫滿了,也不知道那些知識和生活有什麼關係;學習歷史知識時,他們反覆背誦一些時間、地點、人物,結果沒過多久,就都忘光了。 利用數量和時間堆積讓孩子們養成學習習慣,只會起到反作用。
  • 晨讀精選 | 向「沒有」借東西,你也可以
    #7月3日晨讀#大家早上好,我是桃子🍑。今天的晨讀,想聊的主題也許有點古怪,叫作「向沒有借東西」。
  • 90後的失控人生:越窮越忙,越拼越喪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瞎忙呢?1、區分有效工作時間和無效時間有的人下班了還在做事,可從工作量來看,其實並不需要如此。究其原因,他們把不少的工作時間花在了瀏覽網頁、閱讀無關文章等與任務無關的事情上。所以,有意識地記錄時間並定期總結很重要,每個時間段,我們在做什麼,花在目標任務上的時間究竟有多少,又有多少時間浪費在無關事項上。現在的市面上有很多這樣的app和表格,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三小時,玩手機兩小時的情況。2.
  • 普通人該如何改變命運?我用10年總結出了人生的「槓桿定律」
    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有兩個男人對我有著非凡的意義,一個叫王后雄,一個叫任汝芬。(認識這2個男人的同學,來一下評論區,你暴露年齡了……)其中,任汝芬老師講過一個成功的四要素,我至今仍記得很清楚,那就是:機遇、得法、勤奮、意志。他認為,對於成功來說,機遇是最重要的,然後是掌握正確的方法,再然後要勤奮,同時,要有堅定的意志。
  • 我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人人皆有一死,不是嗎?回想到父親的奮鬥,我就不能不對人生打了很大的問號。父親是所謂的「流亡學生」,跟隨軍旅來臺,身無分文,也無依無靠。才十七歲,在那樣的亂世中他憑著自己努力生存。在取得軍醫身份之後,他仍不斷上進,利用下班後去淡江大學念了英文系。他曾經因為沒有車資而從北投走路到淡水上學,也曾省學費一天只吃三個饅頭加個蛋。就這樣,他完成了學士學位,並且留在醫界工作。
  • 迭代下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就像小行星撞擊地球一樣,衝擊著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一些原本模糊的「確定性」變成的非常的不確定。
  • 如何學才能擺脫焦慮成為新時代的贏家?讀《知識大遷移》就夠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大量的知識處於無法分類,也沒有確切表達方式的模糊地帶。那麼,這個時候如何篩選出最值得學習的知識呢?如何學才能擺脫焦慮成為新時代的贏家呢?或許,我們可以從《知識大遷移》中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