珈寧嘉讀|真正的聰明人,只過1%的人生

2021-03-05 我是珈寧

                                       文 | 有書萬遲       

你再努力,方向錯了也沒用

想要找到核心,先要找到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你越努力,就離自己想要的越遠。

上個世紀,柯達是全球膠片行業的霸主,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數位相機的公司。

但他們並沒有沿著數位相機的道路繼續前行,反而死守著自己在膠片時代的優勢,放不下自己既有的技術和市場,不肯拓展新興業務,與時代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最後在歷史的浪潮中,巨輪傾覆。

達爾文曾說:「在叢林裡,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強壯的,而是對變化做出最快反應的物種。」

只有敏銳地跟隨環境改變自己的生存策略,才能成為時代巨浪中不能被替代的存在。

找到關鍵,才能解決問題

心理學上有一個法則叫做「吉德林法則」,這個法則由世界著名的汽車公司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故因此得名。

核心內容是:「把內容清清楚楚寫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意思是說,只有先認清問題,找到核心,才能解決問題。

一味地在單一的事物上要求完美,而忽略了整體的協調性,自然不可能對之滿意。

任何事情,如果找不到矛盾的關鍵,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真正的高手,永遠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

真正的聰明人,只做1%的事情

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說:「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會領先於這個世界。」

聰明人都懂得刪繁就簡,因為他們明白「少就是多」的道理。

賈伯斯的哲學很簡單,那就是「只做1%的事情」——做的事情越少,就越專注;越專注,就越出色。

這種1%的思維模式,甚至可以用來區分「常人」和「精英」。對多餘的事情說「不」,把少量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不要讓自己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每一個人都需要認清一個現實——絕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實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辦了健身卡,去過的次數卻屈指可數;每天早起一小時讀書,但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打瞌睡;這些「偽努力」,除了感動自己,毫無意義。

雷軍說過一句話:「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你混日子,日子就會混你;你是真努力還是假勤奮,結果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你。

人生或許無法粗略地計算每一件事的價值,但命運總會厚愛那個一直努力生活的人。

因為,「努力」本身就是「成為美好」最重要的那部分。

經濟學中有一個被廣泛應用的概念——「二八定律」,意思是說,社會80%的財富只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20%的人,是因為儘早地確定了人生的方向,每一步都踏在了人生重要的節點上,每一件事都能準確地抓住核心,所以能夠將其他人遠遠地甩在身後。

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這個定律意味著:任何一件事情,最重要的部分只佔20%,集中力量做好這20%,結局就不會很差。

人的一生,只有勤勞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握住最核心的那部分,明白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忙。凡事抓住核心,才是普通人逆襲的秘笈。

    

相關焦點

  • 夜讀 我只過「20%的人生」
    在《新約—馬太福音》中有一個很有玩味的故事:古羅馬一個國王要出行,把3個最信任的僕人叫到跟前,給了每人一錠銀子,說:「我即將遠行,你們拿著銀子去做生意吧,等我回來了再來見我」。  第一個僕人說:「報告國王,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經賺了十錠」,於是國王非常高興,獎給他獎狀和小紅花,還獎勵了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說:「報告國王,你給我銀子,我賺了5錠」,國王也肯定了他的成績,沒有小紅花和獎狀,但是直接獎勵了他5座城池。
  • 【有聲夜讀】真正的聰明人,都在用笨功夫
    為了找到一個非常出色的硬體工程師,雷軍曾連續打了90多個電話。幾個合伙人輪番和他交流,整整12個小時,才說服工程師加入。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需要我們創新求變、彎道超越,避開一切笨拙的方法,但是,成功者往往用的是笨辦法。胡適說過:「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有少數人。」
  • 火花:如何做一個不絕望的聰明人
    她告訴大家how (如何牛逼),卻沒有告訴大家why (你為什麼需要變得牛逼、它和你的人生目標有什麼關係)。看到創業明星們如此耀眼,如果你還沒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便打算義無反顧拋下所有去創業,不妨停下來想一想:「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它可以通過創業來完成嗎?」
  • 聰明人的方格筆記術
    關於筆記的價值,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如何高效記筆記」,進行講解什麼。     知識連結: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筆記該怎麼做       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的講解,我們可以看出人與人的真正差別是筆記方法。科學的筆記術是人生獲取成就和逆襲命運的關鍵因素。02 聰明的標準
  •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從不去社交?
    人生有無數種失敗,這是最悲情最蒼涼的一種。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現實,談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談利益。既然每個人都是奔著目的而來,為何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直奔主題,合則來,不合則去。況且,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覽無餘只會徒生厭倦。所以人間最美的距離,就在將夠著卻又還沒夠著的地方。所以,未來的社會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離,都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
  • 諸葛亮:人生三盞明燈(不可不讀)
    聰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準,高明人看得遠。沒有遠見的人只能看到眼前,而有遠見的人會看到將來可能存在的機會並積極做好準備,要知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人生路總是布滿荊棘,先見之明可以幫助你趨利避害,尋找機會,減少路上的阻礙。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先見之明的人能夠見微知著,通過蛛絲馬跡推斷出事物發展的大致方向。
  • 巴菲特:真正聰明人,一生做好3件事就好,窮人感慨:知道太晚!
    「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對於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能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都得等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年齡是最好的智慧,父母說的一些話,或許等我們老了才能懂得,而在年少的時候,卻總是不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全天下的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的。
  • 溫吞小城的留學先鋒:溫柔嘉的冒險
    經歷了200多天的留學準備,在數不清的夜晚熬了數百篇文書,輾轉四處尋覓中介,參加了憑著114的託福(滿分120)2280的SAT(美國高考,滿分2400),申了20多所心儀大學的柔嘉還是沒有接到一家常春藤的橄欖枝。
  • 木心:真正的人生,從認識自己開始
    人生和藝術,要捏得攏,要分得開。能捏攏、分開,人生、藝術,兩者就成熟了。捏不攏,分不開——大家過去不外乎人生、藝術關係沒擺好,造成你們的困境。怎麼辦?捏攏,分開,學會了,學精了,就成熟了。生活大節,交朋友,認老師,與人發生性關係,生孩子,出國,都要拿藝術來要求,要才氣橫溢。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文學的巨人。對巴爾扎克,不能用什麼主義去解釋了吧。
  • 只有1%的聰明人能看得到
    我們不需要抓只蟲來仔細端詳,就可以判斷出「走為上策」,這是資料庫的好處。我看過另一個有趣的實驗,魔術師讓一顆球凌空飛起,成人和兒童都會覺得訝異,瞳孔和腦波都產生明顯的變化。但同樣的魔術,在小貝比或是幼兒面前展示,卻沒有這麼強的效果。原因是小傢夥的感官資料庫還不完整,所以「浮起的球」在比對之下與過往經驗的衝突不大,沒啥好驚奇的。
  • 人生概率論
    這個事情18年以來給我無數人生啟發。人生大事和概率我把這種啟發也轉告給最好的朋友,幫他們分析問題。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舉例講一下人生幾件大事和概率的關係。人生有什麼大事呢?無非就是健康、家庭、感情、金錢,工作。今天講一下這個金錢和工作,先講一下金錢,講一下投資。關於股票投資關於投資這件事情,尤其是講到股票,很多人就很痛苦。
  • 【讀人】今日資本總裁徐新:passion to win,人生路上的3次重大抉擇
    本文為徐新在南京大學2014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有編輯、刪減)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南大女生,今天我有幸能夠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是因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做對了幾次關鍵的選擇。我們的人生是由一系列重大的選擇組成的,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 剽悍晨讀:如何才能擺脫又窮又忙,過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是格雷戈·麥吉沃恩,他一直致力於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而繁雜的事務,服務過的客戶包括了蘋果、谷歌、Facebook等多家世界頂尖公司。如果你厭倦了忙碌不堪的生活,想擺脫忙亂的生活狀態,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 人生大智慧:笑著後退(深度好文)
    別人給的言語也好,標籤也好,你拒絕,就不是你的,就能心情舒暢。若是往心裡去,被對方膈應到,與之互掐,不僅場面難看,還自找不痛快。弘一大師在《格言別錄》裡說:「人之謗我,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與其能防,不如能化。」面對侮辱,誹謗,不爭不辯是大智慧。就像別人往你身上潑髒水,你是躲還是迎呢?
  • 讀詩 | Dreams:一旦夢想消失,人生一片貧瘠!
    緊緊抓住夢想一旦夢想消失人生就是一片貧瘠的土地結滿冰霜。1902年2月1日,蘭斯頓·休斯生於密蘇裡州喬普林市(Joplin)一個具有混合血統的黑人家庭,由此開始了他不斷追求夢想的人生。他很小時候父母就離異了,父親為了追尋自己成為律師的夢想去了墨西哥,母親則為了生活所迫輾轉奔波。
  • Kindle上最值得讀的100本書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作者:凱斯E.斯坦諾維奇(KeithE.Stanovic)為何值得讀:大眾經常聽到的智力測驗並沒有包含對理性的評估。高智商並不等於高理性,「聰明人」做蠢事的現象經常發生。
  • 數據行業裡擁擠著上百萬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的不同在哪裡?
    數據行業裡擁擠著上百萬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的不同在哪裡呢?不在於你學的是什麼技術,學得多深,IQ多少,而在於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組合。大魚有個下屬B君,是做數據產品的,你說他技術能力強嗎,僅寫過點SQL,但凡有重大項目,他都是第一選擇,為什麼呢?因為其在數據、產品、分析、營銷等領域都幹過,具有綜合的判斷和決策能力,他給出的思路和方案,代表了很高的水平,這在大魚的團隊中絕無僅有。
  • 一個華人的傳奇完美擇時 | 華爾街永遠不缺聰明人,只缺聰明的「笨」人
    尚未大學畢業的蔡至勇在1947年跟隨家人移民美國,他本人先是在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就讀了一個學期,隨後轉學進入波士頓大學,並在那裡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兩年後又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並在該校的管理學院修讀了一些課程。,20歲即獲得碩士學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
  • 推薦 | 亞馬遜Kindle上最值得讀的100本書
    我想說的是,真實歷史事實往往被人們出於某種目的而人為地改動,而只有直面歷史的勇氣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正階梯。***《生命是什麼》作者:【奧】埃爾溫·薛丁格為何值得讀:初識薛丁格,是那隻奇怪的貓——「薛丁格的貓」,研究了半天,似懂非懂,但引發了我無數的想像。
  • 【管理】Google:聰明人如何管理聰明人?
    其實,Google幾年來的發展說明,他們已經解決了這個挑戰,不斷吸納頂尖人才,遠低於同業的員工流失率,創新而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等,都是不同側面的佐證。文化管理不斷創新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生存法則之一,以工程師為主體是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才架構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