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深圳|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到來!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2021-02-07 DeepTech深科技

生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存在。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認識生命、追根溯源的漫漫長途中求索。

1953 年,生物學家詹姆斯・杜威・沃森與弗朗西斯・克裡克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二人也因此與莫裡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1965 年,中國科學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 結晶牛胰島素,標誌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徵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後,基因測序技術、DNA 重組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的建立,實現了人類 「讀基因」、「編基因」 和 「寫基因」 的夢想。生物學概念開始與工程學概念結合,合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或將引領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工程科學,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被認為是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並將推動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 「格物致知」 研究理論,將生命科學推進到了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新高度。

在全球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和從業者的努力下,生物合成技術現已成熟地應用於醫療保健、農業、化學品、能源、消費品、食品等領域,而其能按照特定目標理性設計、改造乃至從頭重新合成生物體系的特點,仍在不斷拓展生物應用的邊界。

從技術到市場,從資本到政策,合成生物學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方式?

從 「造物致知」 到 「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學將如何顛覆人類現有認知和技術?

中國又將在未來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引領怎樣的變革?

面對種種未知與可能,12 月 19 日 - 20 日,首屆光明科學城・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將蒞臨現場,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與此同時,首個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強力背書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及合成生物產業相關項目路演將在 12 月 20 日舉辦。本次生命科學創業大賽面向深耕生物技術、醫療服務、創新藥物和創新器械四大細分領域的全球生命科學創新企業,將通過資本、產業、數據、媒體等資源的共同力量,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成長,站上更廣闊的舞臺。

本屆大會將圍繞 「打開生命科學、工程和產業的魔盒」、「機構化創業之風潮」、「工程生物引領產業應用浪潮」、「高通量技術鑄造合成生物學工廠」、「合成改造發起療法革命」、「中國創新藥研發的破局通關之路」、「腫瘤基因檢測的熱潮」、「突破技術壁壘,重塑醫療器械創新格局」、「數位化醫療時代下的金礦挖掘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以及合成生物產業相關項目路演等主題展開,緊扣科技發展脈搏,全面梳理生命科學產業發展趨勢。

本屆大會大咖雲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張先恩、深圳大學泌尿生殖研究所所長、國家泌尿外科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泌尿生殖腫瘤中心副主任蔡志明、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張立新、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劉陳立研究員、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Flagship Pioneering 合伙人 David Berry、Flagship Pioneering 資深顧問 Jason Pontin、四川大學教授、成都海創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元偉、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顧翠萍、奧博資本副總裁王霽、真格基金董事、合伙人兼創業文化研究院院長張亞哲、本草資本創始合伙人劉千葉、本草資本創始合伙人方宇、磐霖資本合伙人唐愛民、辰德資本合伙人趙瑞麟、德諾資本管理合伙人林雲峰、仙瞳智創工場創始人及仙瞳資本執行合伙人劉牧龍、邦勤資本創始合伙人劉明宇、元生創投深圳天使基金合伙人班博、燃石醫學 CMO 劉顥、Insilico Medicine 創始人兼執行長 Alex zhavoronkov、鎂伽機器人首席科學家王承志、Bota Biosciences 聯合創始人兼 CEO Cheryl Cui、合生基因首席科學家謝震、基準醫療創始人兼 CEO 範建兵、深透醫療總裁龔南傑、聯新醫療創始人朱雙全、力合生物董事總經理曾令西、中科融信總裁陳曉生、一兮生物 CEO 劉振雲等數十位頂級科技大腦在現場分享生命科學領域的真知灼見,並帶來最前沿的解讀。

本屆光明科學城・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由深圳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指導,由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 「深圳先進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主辦,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 「深圳合成院」)、DeepTech 生輝、深科(深圳)工程生物產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技術分會、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協辦。

深圳,是一座處在改革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坐落在深圳市光明區的光明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立足全球視野、服務國家戰略,堅持「科技引領、開放合作、統籌協同、輻射帶動」的原則,以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核心,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為主攻方向,以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為抓手,以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協同開放創新,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世界級大型開放創新基地、科技體制改革的綜合實驗區、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策源地。

面對合成生物學在國際上展現出來的學科與產業飛速發展、齊頭並進的新局面,深圳再次抓住機遇,建成合成生物學科研團隊 「深圳合成院」,啟動了合成生物領域全球首個大型基礎設施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的建設工作,搭建源頭創新至成果轉移轉化一體化創新平臺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建立起從 「科研 - 轉化 - 產業」 的全鏈條企業培育模式。

深圳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於 2006 年共同建立,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準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於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產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經過十四年的創新發展,深圳先進院形成了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 「四位一體」 的創新體系,聚焦 IBT 領域(信息技術 IT 和生物科技 BT 的融合),探索由工程(Engineering)到技術(Technology)向科學(Science)的發展路徑,在生物醫學工程、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生物醫藥、先進電子材料、機器人、人工智慧、先進計算等領域已產生一批在學術領域有影響,在產業中推動技術革新的原創性成果。

深圳合成院是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非法人科研機構,由合成所以 「院所共建」 的形式具體建設。深圳合成院的願景是構建生命、理解生命,融合 BT 和 IT,建設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學研究機構。深圳合成院將秉承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建院理念,聚焦人工生命體系的理解,重塑與擴展這一重大科學挑戰,開展合成生物學基本原理、共性方法和醫學轉化應用研究。重點突破生命體系定量描述與預測能力,人工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自動化鑄造測試等共性關鍵技術能力,推進合成生物技術在醫療、健康、材料、能源領域的應用示範,推動生命科學從認識生命到設計生命的跨越。

生輝是 DeepTech 旗下專注於生命科學產業化的全鏈條內容和數據品牌,致力於深度發掘該領域科學和技術創新的商業價值和資本價值。自成立以來,生輝一直聚焦於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技術以及其所引發的醫療創業及投資新趨勢,通過對前沿科學家、技術先行者和行業觀察者的訪談,對海內外數百個優秀項目和資本進行長期跟蹤,是國內少數專注於生命科學產業化全鏈條內容與數據品牌的生物技術媒體平臺,旨在為生命科學領域的企業帶來行業最新資訊,促進研究與資本的進一步融合。

人類長久以來對於生命的探索,在經過最近 200 多年來的生命科學革命,才達到了合成生物學的高度,形成了工程化製造的能力。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中國正在崛起的生命科學技術實力將成為影響未來中國經濟和技術發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要求

參會嘉賓應:

①做好自我健康狀況監測,無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方可來參與活動。

②參會嘉賓應持「綠色粵康碼」並主動向主辦方出示,經體溫檢測正常後入場參會;健康碼為紅碼和黃碼者不得參加活動。

③到會前14天內有國內高、中風險地區及國(境)外旅居史的參會者不予接待;歡迎和鼓勵其他參會嘉賓互相關愛,主動檢測並提供核酸檢測證明。

④各參會嘉賓及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並服從現場工作人員針對安全防護措施的具體要求。

-End-

相關焦點

  • 論劍合成生物產業萬億新市場!光明科學城·2020合成生物創新論壇將在深圳舉辦
    生物學概念開始與工程學概念結合,合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或將引領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工程科學,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被認為是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並將推動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 「格物致知」 研究理論,將生命科學推進到了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新高度。
  • 生命科學如何掀起新革命?| 「造物者的終極三問」 直播筆記
    新冠疫情已經致使全球感染人數超過了一個億,死亡逾220萬。新冠病毒是否會消失,還是會與人類繼續共存?疫苗研發能否趕上病毒變異的速度?未來的生命科學革命將是怎樣的圖景?他舉例道,相比於2003年的SARS病毒,雖然這次的新冠病毒有了一些變化,但人類對病毒的認識和防治手段也在進化。李棟則從生命體的生存本能角度進行分析。李棟說,病毒作為生命體的終極目標是讓自己生存下去,來到人類社會後,它的進化目標是跟人類社會共存。或許一個新病毒的到來會讓人類不適應,造成死亡率較高。但隨著疫苗等技術手段的開發,人們最終能夠應對突發傳染病事件。
  • 《人類簡史》之認知革命:人類是如何從邊緣生物成為世界霸主的?
    今天與大家聊一件事兒:人類是如何從邊緣生物成為世界霸主的?
  • 合成生物學:一種兩用技術的機遇和挑戰
    此外,美國國家科學院在這一年啟動「合成生物學帶來的新威脅識別與應對策略研究」項目,重點對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學功能、致病機理的改造與操控等進行研究,最終目標是為國防部提供關於合成生物學的安全威脅評估與應對措施建議。
  • 這三次生物學革命,改變了我們對複雜生命起源的認知|贈書
    豆瓣頁面: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21093/ 購買連結: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39560.html  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出現了三次顛覆人類以往生命觀念的生物學革命。
  • SynBio Insights | 合成生物學未來廿年:無盡的創造
    合成生物學未來廿年:無盡的創造作者:郭昊天合成生物學從公認的2000年誕生之時,到今天已經有21年了。那麼從2021-2040年這段時間裡,合成生物學會怎樣發展呢,對今天的我們而言又有什麼樣的機會呢?我最近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希望能從一個更高的角度看整個行業的發展。這裡分享一些我的想法,望能夠拋磚引玉。
  • 系統生物學與系統生物技術
    ,系統生物技術與物理生物學、化學生物學、納米生物學和合成生物學等交叉,構成系統生物學研究與應用的技術方法體系。1974年,波蘭遺傳學家斯吉巴爾斯基(Waclaw Szybalski)稱基因重組技術為合成生物學概念,197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發現DNA 限制酶的納森斯(Daniel Nathans)、亞伯(Werner Arber)與史密斯(Hamilton Smith)時,斯吉巴爾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寫道:限制酶將帶領我們進入合成生物學的新時代。
  • 半年瘋狂吸金16億美金,合成生物學為什麼這麼火?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開啟了第一次生物技術革命,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2003年,人類基因組圖譜完成,成功標誌著第二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到來,生命可選研究領域迎來了組學和系統生物學時代。那麼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是什麼呢?
  • 親歷生物化工行業近四十年:合成生物學可為化工行業提供新思路丨專訪合成生物學競賽評委方柏山
    現在的他是閩江學者特聘教授、任職於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化工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廈門市合成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分子機器、定向進化與生物催化、生物技術過程開發與優化和腸道菌群體外培養與功能開發。 這一次,生輝 SynBio 邀請到了方柏山教授,請他與我們分享他在化工學科四十餘年的心路歷程。
  • 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多細胞生物全合成模式開啟
    9月份剛結束的ICG大會期間,華大基因、清華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多位合成生物學領域專家就基因組合成研究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繼續推動模式生物基因組合成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從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15年完成的首個支原體基因組,到2014年由中英美等多國參與重新設計併合成酵母全功能染色體,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合成研究在過去五年裡已成功從原核生物突破到真核生物。
  • 合成生物獨角獸Zymergen上市在即,業內人士:產品應用是發展風向標
    「基因組學革命和計算生物學帶來的這場合成生物學浪潮將會持續下去,並在多個產業部門創造新機遇。」 在其完成 D 輪融資時,軟銀的高級任事股東 Deep Nishar 曾這樣說。而要真正實現 「生物製造」,往往流程比較複雜,需要多要素、多系統的整合。Zymergen 實現 「生物製造」 的關鍵在於將合成生物學(包括基因組學)、機器學習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優勢有機整合在一起。Zymergen 擁有核心專利的技術平臺融合了分子生物學、數據科學、自動化和基因組學技術。
  • 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風雲再起
    2020年,正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全面實施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十周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深圳,正致力於打造「生物矽谷」,高端生物醫學工程、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分析等技術已經躋身世界前沿。
  • 合成生物學公司:zymergen股價暴跌約76%!創始人辭職!未來一年0收入!
    領域編輯部建立了多個合成生物學相關微信群,歡迎加入交流:往期精彩推薦--深圳先進院合成所、深圳合成院、森瑞斯生物之間的關聯--上海:合成生物學技術等列入《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集AI製藥、菌工程、蛋白列印於一體的Absci 成功上市,市值19.5億美金--合成生物學專家:微生物分子遺傳學家 ,鄧子新院士--系列 | 國內合成生物學公司盤點:本導基因,原創基因治療遞送平臺VLP-mRNA--國外臨床階段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匯總--典晶生物:獲琺博進生物合成角膜技術全球開發、商業化獨家許可!
  • 人類的大腦真的不能被超越嗎?別大意,動物也有高級認知 ​
    得益於他對生物本能、社會互動、運動感官控制、道德意識和認知起源的興趣,達爾文極早地認識到了大腦演化在整個生物進化歷程中的重要性。在自然選擇學說和人類起源理論的影響下,19 世紀後期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大腦在複雜行為中發揮的重要功能。然而,直到 1882 年達爾文去世之前,相關的腦科學研究還是很少。
  • 顛覆認知:最令人抓狂的十大科學發現
    下面便是歷史上最顛覆認知的十大科學發現。1.地球並非宇宙中心在哥白尼的時代,人們認為他的日心說「顯然是荒謬的」。地心論破滅已超過400年,但我們仍然覺得不太適應。人人都可看到,太陽和群星從東方升起,掠過蒼穹,落於西方;直觀感覺上,地球安然不動。
  •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世界知名學者共建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10月26日,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喬治·丘奇達成合作協議,宣布基於深圳國家基因庫的合成與編輯平臺建立喬治·丘奇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結合雙方資源優勢,聚焦高密度DNA存儲技術開發、天然產物的生物製造以及基因編輯醫學應用三大前沿領域,大力促進領域內高精尖項目的孵化與發展。
  • 探險家發現550萬年前洞穴,內部的生物,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洞穴內部發現獨立生態系統,顛覆對生命認知這個神秘的洞穴十分的古老,因為常年與世隔絕,所以這裡根本沒有陽光的照射,而且空氣很稀薄,根據測量,這個洞穴中的氧氣含量只有外界的一半,更可怕的是,這裡的二氧化碳濃度卻是外界的100倍,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裡還有一種叫硫化氫的氣體,是一種具有惡臭味的可怕氣體。
  • 開拓新疆域搶佔戰略制高點的七大顛覆性技術 | 評論贈書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61 年,Monod 和 Jacob 提 出細胞中存在調節通路使其得以對複雜環境變化產生響應。20  世紀 90  年代,「組學」(omics)時代到來,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此後興起的一系列生命「組學」,從根本上提供了 生物體和生命運動的「藍圖」乃至「程序」。在合成基因組方面,2002 年,人類首次合成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