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劍合成生物產業萬億新市場!光明科學城·2020合成生物創新論壇將在深圳舉辦

2021-02-08 生輝


生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存在。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認識生命、追根溯源的漫漫長途中求索。


1953 年,生物學家詹姆斯・杜威・沃森與弗朗西斯・克裡克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二人也因此與莫裡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1965 年,中國科學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 結晶牛胰島素,標誌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徵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而後,基因測序技術、DNA 重組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的建立,實現了人類 「讀基因」、「編基因」 和 「寫基因」 的夢想。生物學概念開始與工程學概念結合,合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或將引領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工程科學,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被認為是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並將推動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 「格物致知」 研究理論,將生命科學推進到了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新高度。


在全球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和從業者的努力下,生物合成技術現已成熟地應用於醫療保健、農業、化學品、能源、消費品、食品等領域,而其能按照特定目標理性設計、改造乃至從頭重新合成生物體系的特點,仍在不斷拓展生物應用的邊界。


從技術到市場,從資本到政策,合成生物學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方式?


從 「造物致知」 到 「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學將如何顛覆人類現有認知和技術?


中國又將在未來合成生物學的世界舞臺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引領怎樣的變革?


面對種種未知與可能,12 月 19 日 - 20 日,首屆光明科學城・2020 合成生物創新論壇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將蒞臨現場,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與此同時,首個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強力背書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及合成生物產業相關項目路演將在 12 月 20 日舉辦。本次生命科學創業大賽面向深耕生物技術、醫療服務、創新藥物和創新器械四大細分領域的全球生命科學創新企業,將通過資本、產業、數據、媒體等資源的共同力量,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成長,站上更廣闊的舞臺。


本屆論壇將圍繞 「打開生命科學、工程和產業的魔盒」、「機構化創業之風潮」、「工程生物引領產業應用浪潮」、「高通量技術鑄造合成生物學工廠」、「合成改造發起療法革命」、「中國創新藥研發的破局通關之路」、「腫瘤基因檢測的熱潮」、「突破技術壁壘,重塑醫療器械創新格局」、「數位化醫療時代下的金礦挖掘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以及合成生物產業相關項目路演等主題展開,緊扣科技發展脈搏,全面梳理生命科學產業發展趨勢。


本次論壇大咖雲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劉陳立研究員、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Flagship Pioneering 合伙人 David Berry、Flagship Pioneering 資深顧問 Jason Pontin、四川大學教授、成都海創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元偉、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顧翠萍、真格基金董事、合伙人兼創業文化研究院院長張亞哲、本草資本創始合伙人劉千葉、本草資本創始合伙人方宇、辰德資本合伙人趙瑞麟、德諾資本管理合伙人林雲峰、仙瞳智創工場創始人及仙瞳資本執行合伙人劉牧龍、邦勤資本創始合伙人劉明宇、燃石醫學 CMO 劉顥、Insilico Medicine 創始人兼執行長 Alex zhavoronkov、鎂伽機器人首席科學家王承志、華大基因創新中心 CEO 劉靚、基準醫療創始人兼 CEO 範建兵、深透醫療總裁龔南傑、新格元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方南、惠每科技 CEO 張奇、聯新醫療創始人朱雙全、中科融信總裁陳曉生、一兮生物 CEO 劉振雲等數十位頂級科技大腦在現場分享生命科學領域的真知灼見,並帶來最前沿的解讀。


本屆光明科學城・2020 合成生物創新論壇由深圳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指導,由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 「深圳先進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主辦,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 「深圳合成院」)、DeepTech 生輝、深科(深圳)工程生物產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技術分會、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協辦。


深圳,是一座處在改革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坐落在深圳市光明區的光明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立足全球視野、服務國家戰略,堅持「科技引領、開放合作、統籌協同、輻射帶動」的原則,以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核心,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為主攻方向,以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為抓手,以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協同開放創新,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世界級大型開放創新基地、科技體制改革的綜合實驗區、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策源地。


面對合成生物學在國際上展現出來的學科與產業飛速發展、齊頭並進的新局面,深圳再次抓住機遇,建成合成生物學科研團隊 「深圳合成院」,啟動了合成生物領域全球首個大型基礎設施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的建設工作,搭建源頭創新至成果轉移轉化一體化創新平臺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建立起從 「科研 - 轉化 - 產業」 的全鏈條企業培育模式。


深圳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於 2006 年共同建立,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準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於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產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經過十四年的創新發展,深圳先進院形成了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 「四位一體」 的創新體系,聚焦 IBT 領域(信息技術 IT 和生物科技 BT 的融合),探索由工程(Engineering)到技術(Technology)向科學(Science)的發展路徑,在生物醫學工程、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生物醫藥、先進電子材料、機器人、人工智慧、先進計算等領域已產生一批在學術領域有影響,在產業中推動技術革新的原創性成果。


深圳合成院是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非法人科研機構,由合成所以 「院所共建」 的形式具體建設。深圳合成院的願景是構建生命、理解生命,融合 BT 和 IT,建設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學研究機構。深圳合成院將秉承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建院理念,聚焦人工生命體系的理解,重塑與擴展這一重大科學挑戰,開展合成生物學基本原理、共性方法和醫學轉化應用研究。重點突破生命體系定量描述與預測能力,人工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自動化鑄造測試等共性關鍵技術能力,推進合成生物技術在醫療、健康、材料、能源領域的應用示範,推動生命科學從認識生命到設計生命的跨越。


生輝是 DeepTech 旗下專注於生命科學產業化的全鏈條內容和數據品牌,致力於深度發掘該領域科學和技術創新的商業價值和資本價值。自成立以來,生輝一直聚焦於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技術以及其所引發的醫療創業及投資新趨勢,通過對前沿科學家、技術先行者和行業觀察者的訪談,對海內外數百個優秀項目和資本進行長期跟蹤,是國內少數專注於生命科學產業化全鏈條內容與數據品牌的生物技術媒體平臺,旨在為生命科學領域的企業帶來行業最新資訊,促進研究與資本的進一步融合。


人類長久以來對於生命的探索,在經過最近 200 多年來的生命科學革命,才達到了合成生物學的高度,形成了工程化製造的能力。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中國正在崛起的生命科學技術實力將成為影響未來中國經濟和技術發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要求


本次活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開展,特此對所有參與活動人員實施健康告知,告知內容包括:


1、做好自我健康狀況監測,無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方可來參與活動;


2、參會嘉賓應持「綠色粵康碼」並主動向主辦方出示,經體溫檢測正常後入場參會,健康碼為紅碼和黃碼者不得參加活動;


3、國內高、中風險地區及到會前 14 天內有國(境)外旅居史的參會者需提供到會前 3 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歡迎和鼓勵其他參會嘉賓互相關愛,主動檢測並提供核酸檢測證明;


4、各參會嘉賓及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並服從現場工作人員針對安全防護措施的具體要求。



相關焦點

  • 相約深圳|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到來!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在全球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和從業者的努力下,生物合成技術現已成熟地應用於醫療保健、農業、化學品、能源、消費品、食品等領域,而其能按照特定目標理性設計、改造乃至從頭重新合成生物體系的特點,仍在不斷拓展生物應用的邊界。從技術到市場,從資本到政策,合成生物學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方式?
  • 集群引領論道光明,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隆重開幕
    據了解,活動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光明區科技創新局指導,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和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共同主辦,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承辦,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與招商局光明科技園有限公司共同協辦。26日下午,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正式開啟。
  • 世界級大科學裝置群加持,厲害了光明科學城!
    2年後的2020年4月,市委市政府審議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實施。深圳,正從土地擴張轉向「雲」的擴張,世界的目光正聚焦深圳光明科學城,作為未來世界一流的科學城,光明科學城將是深圳未來實現「雲擴張」的最重要載體之一。這是一條新的探索之路。而發展大科學裝置,是建設科學城的核心。
  • 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風雲再起
    2020年,正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全面實施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十周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深圳,正致力於打造「生物矽谷」,高端生物醫學工程、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分析等技術已經躋身世界前沿。
  • 合成生物獨角獸Zymergen上市在即,業內人士:產品應用是發展風向標
    在這一階段,大部分合成生物學公司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合成生物學的應用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部分公司新陳代謝、交替變遷,也有部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10 年以後,合成生物學掀起第二波產業化浪潮,迎來黃金髮展期。隨著合成生物學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資本和市場也將目光轉向合成生物學領域。
  • 原始生命 | 生物起源前化學網絡中的合成連接 出現和自我再生
    本研究報告了一個正向合成算法,在普遍接受的條件下,從這些底物可獲得生物前化學反應並生成了一個完整網絡。這個網絡包含了已經報導的和以前未確認的通往生物目標的路線,以及非生物分子的合理合成。由於網絡中的分子可以作為下遊反應類型的催化劑,它還表現出三種非正常化學反應的出現形式;形成功能化學系統,包括自我再生循環;並產生與生物分化的原始形式相關的表面活性劑。
  •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舉行丨共享科技創新發展的「中國機遇」
    蔡穎以「打造一流科學城 產學並舉促創新」為題發表演講。她表示,光明科學城堅持科學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以源頭創新為引領、成果轉化為特色、「科產創」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經濟增長極,打造未來產業核心競爭力。
  • 光明建區一周年:深圳灣實驗室落戶,深圳實驗光明學校地址曝光......
    當前,科學城規劃建設正全力推進,22天完成核心區1.82平方公裡的土地整備任務,有力保障了科研設施和科研平臺的空間需求,6個月完成全部前期工作,推動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2個區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土建工程開工建設。深圳目前有三家廣東省實驗室,南山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實驗室、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
  • (會議通知)2021第五屆全國生物資源提取與應用創新論壇
    ,增強行業國際競爭力,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浙江科技學院、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省農業生物資源生化製造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將於2021年11月2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共同舉辦 「2021第五屆全國生物資源提取與應用創新論壇」 。
  • 「指紋&虹膜支付」如何撬動生物識別萬億市場
    手機報2015生物識別應用產業高峰論壇系列——「指紋&虹膜支付」如何撬動生物識別萬億市場2015·8·20
  • 【申報指南】光明區合成生物企業認定
    --從事合成生物技術應用相關企業--1.生命健康領域:利用合成生物技術開展改造人體自身細胞、分子、信號通路,或設計細菌、病毒等人工生命體,或從頭理性設計疫苗,以實現對人體生理狀態的監測以及對典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診療等合成生物醫學應用研究;2.食品與農業領域:利用合成生物技術實現生產蛋白質、脂肪和組織等新型食品;開展高產
  • 凱賽生物劉修才:生物材料需要從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難題入手,做到成本可競爭 | 生輝現場
    (籌)、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DeepTech 生輝、深科(深圳)工程生物產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技術分會、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協辦的 「光明科學城・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 在 「鵬城」 深圳光明區舉辦。
  • 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多細胞生物全合成模式開啟
    9月份剛結束的ICG大會期間,華大基因、清華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多位合成生物學領域專家就基因組合成研究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繼續推動模式生物基因組合成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從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15年完成的首個支原體基因組,到2014年由中英美等多國參與重新設計併合成酵母全功能染色體,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合成研究在過去五年裡已成功從原核生物突破到真核生物。
  • 邀請函:2021年第二屆全國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論壇(4月12日 深圳)
    2021年第二屆全國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論壇2021 The 2nd National Biodegradable
  • 光明教育 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底氣」
    2019年3月15日,光明區30個新部門集中揭牌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板和面向世界的窗口」,激情與創新在這片熱土從未停止,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國際競爭向基礎研究競爭前移    2019年8月,國家「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公布,明確提出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作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區,光明科學城從市級戰略一躍成為國家戰略,再次站在了國家級別的「聚光燈」下,成為各界熱切關注的高光地區。
  • 從「仿製創新」到崛起,深圳華強北50個億萬富翁的誕生路
    深圳的科創從市場起步  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的道路 2019年4月9日,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打開一張深圳的科創地圖,深圳發力源頭創新,正重點建設一批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室、10家諾獎實驗室,同時圍繞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慧、大數據、清潔能源、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新設基礎研究機構10家,總數達到13家。
  • 邀請函:2021年第二屆全國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論壇(華南專場 4月12日 深圳)
    2021年第二屆全國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論壇2021 The 2nd National Biodegradable
  • 【華安化工|公司深度】凱賽生物:全球生物化工平臺型創新者
    1994年回國後,劉修才先生最初從事的是醫藥創新工作,後以生物法維生素C項目的契機,轉而致力於生物化工產業的開發,領導開發了多項先進技術產品,填補了中國在生物化工行業的空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將生物法維生素C的規模化生產成本從6美元降到不到3美元每公斤。隨後,全球的維生素C產業迅速集中到中國並一直持續至今。項目的成功使劉修才與合作夥伴看到了生物化工發展的潛力和前景。
  • 【華安化工·公司深度】凱賽生物:全球生物化工平臺型創新者
    1994年回國後,劉修才先生最初從事的是醫藥創新工作,後以生物法維生素C項目的契機,轉而致力於生物化工產業的開發,領導開發了多項先進技術產品,填補了中國在生物化工行業的空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將生物法維生素C的規模化生產成本從6美元降到不到3美元每公斤。隨後,全球的維生素C產業迅速集中到中國並一直持續至今。項目的成功使劉修才與合作夥伴看到了生物化工發展的潛力和前景。
  • 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陳曉亞研究組的科研論文:《棉酚生物合成途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