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媒體發布了7月份臺灣市場智慧型手機銷量統計報告,在報告中華為、小米竟然不見蹤影。連前二十都沒有進來,相反蘋果iPhone7 Plus成銷售冠軍,而OPPO成為唯一上榜的內地品牌。
在7月份臺灣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表現中,蘋果可謂出盡了風頭,不僅拿下市佔率和銷售額兩個第一,同時旗下iPhone7系列還奪得了銷售量、銷售額、熱銷單機三冠王。之前有報導稱蘋果將首家Apple Store設定在了臺北101大樓,這也是臺灣首家Apple Store。此前蘋果在臺灣首家直營Apple Store開業吸引了大批果粉到店參觀,現場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無疑印證了蘋果在臺灣的影響力。
雖然對於三星來說,在中國內地翻身的機會已經不大,但是得益於品牌積澱,在臺灣依然風生水起,據臺媒最新數據統計,三星依然是最熱門手機品牌。然後是臺灣本土品牌華碩,成績比較搶眼。而HTC在臺灣影響力較高的原因在於,臺灣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本土用戶願意選擇這個手機品牌。這或許就是一種對於本土品牌的情懷所致。
作為「最不像國產手機品牌的國產手機品牌」,OPPO憑藉著廣告優勢和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成為了中國手機品牌當中低調發財的代表。而今年也是OPPO正式進軍臺灣兩周年,OPPO臺灣總經理何濤安表示欲將OPPO打造成臺灣消費者最喜歡的手機品牌前三強努力。不過現在來看OPPO品牌不但在臺灣的銷售表現不錯,市佔率成為Android智慧型手機前五強,第一季全球出貨量更是世界第四大,銷售成長率達145%。
另外國產手機技術的發展、國內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迫使中國手機廠商逐漸施行「走出去」戰略,例如小米、vivo、OPPO、金立、魅族等手機廠商紛紛在東南亞、南亞地區布局,作為目前國際手機市場較有影響力的手機品牌,華為手機、小米在不少國家近年來都有長足的進步,在愛國方面,華為手機也是絲毫不肯多讓,不過對於臺灣網友來說卻產生了一點尷尬。
小米如今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重視,在印度、印尼等重點市場不斷擴張,不過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小米的存在感還很弱。據說小米的名聲在臺灣不太好,此前因紅米手機在臺虛報銷售數量,違反公平交易法,對其開出60萬元新臺幣的罰單。臺灣表示,小米公司廣告給大眾的印象是,開放購買當日所提供的紅米手機均被已預約的消費者搶購完畢。但經調查,臺灣小米公司於宣稱時點所接受的搶購資格數不一致,擅自結束搶購活動,與廣告所示不符。不過小米已經開始調整策略,此前在臺灣發布了雙曲面的小米Note 2,紅米Note 4X,一次發布至少兩款重量級機型,小米這是要在臺灣發力的節奏啊,而且小米手環在臺灣市場比較搶眼。
而華為雖然消費者業務持續增長,有不少報告指出,華為在競爭慘烈的中國大陸手機市場份額超22%,銷量排行第一。然而在臺灣地區,華為仍處於渠道搭建和品牌推廣階段,市場表現不及內地市場。華為臺灣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雍海表示,臺灣華為今年將聚焦渠道、加大銷售團隊的建設,重點扶持認同華為的渠道合作夥伴,現階段不求量而是求質,會逐步完善渠道布局,提供新的合作夥伴方案,接下來也將拜訪臺灣全省合作夥伴,同時宣傳新的渠道政策。事實上,華為一直在加碼臺灣市場。然而臺灣業界則認為中國內地手機品牌華為、小米、酷派等已經進入臺灣市場,表現平平,暫時看不出智慧型手機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