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雜誌, 微信公眾號:zwgl1991
====================================
兩次被舉報,兩次「誠懇」道歉,看似成熟的小米其實未必煮熟了。在這個時代,從不缺乏吸引眼球的、直指人心的網際網路營銷理念;缺少的是一種深耕產品的態度和企業創新文化的積累,正所謂厚積才能薄發。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三星,發貨量在中國市場佔14%,位列第一。各大媒體都為其喜大普奔,紛紛頭條「祝賀」。在國人看來,小米就是中國版的蘋果;在海外市場看來,它就是中國的特色「大米」。而在近來的半個月裡,這麼一個看似成熟的手機廠商,從虛報銷量被罰,到洩露用戶隱私被查。兩次被舉報,兩次「誠懇」道歉,看似成熟的小米其實未必煮熟了。
「虛報門」事件
7月31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小米公司在去年舉辦的3輪網購紅米手機活動,宣稱總共售出28000臺紅米手機。而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稱,紅米在臺的3輪搶購活動中,實際上每次都有約600臺剩餘。這與其廣告不符,違法了公平交易法。據此,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對臺灣小米處以60萬元新臺幣罰款。
隨後小米在其官微發表聲明致歉,「對不起,我們的確少了30臺」。並附上了一張嬰兒在哭泣的配圖,這圖的意味是痛徹心扉的道歉,還是在調侃對方的雞毛蒜皮呢?
科技自媒體人闌夕:
小米的道歉聲明,從文案到設計,都是對當年加多寶敗訴廣藥集團「王老吉品牌爭奪案」的模仿和翻新。2013年2月,加多寶收到法院裁決,被禁止使用「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這句廣告詞,加多寶在微博上連發抓拍四張嬰兒哭泣的攝影圖片,印上系列以「對不起」為首的文案,傳遞自己出身民企、不擅長打官司、無法保護辛苦打造的品牌等內容,用委身示弱的姿態贏得了公眾的天然同情。
而小米的生搬硬套,犯下兩個失誤。其一,加多寶的示弱基礎,是針對它的競爭對手(而且被刻意描述得十分強勢),然而,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卻是與小米毫無利益關係的執法單位,雙方並未形成鮮明對立的陣營,也很難激發圍觀者的站隊傾向;其二,加多寶至始至終都是在賣萌求撫摸,而小米的意圖卻是頗有攻擊性的反詰對方「找茬」,此時喊出「對不起」,效果不是「你們快來心疼我」,而是「大夥跟我一起上」,整個氣場完全翻轉,甚至有些咄咄逼人。加上小米本身也早已是百億美元級別的中型巨頭企業,如此妄自尊大,難免引起受眾反感。—《小米的道歉為什麼錯了?》
艾媒諮詢張毅表示,小米手機的商業規則在數據誠信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小米的飢餓營銷模式在境外市場上很容易翻跟頭。」
滬江網法務總監林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虛假廣告不僅以不合理方式誤導用戶情緒化消費,也會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競爭秩序,臺灣監管機關以虛假宣傳為由對小米課以處罰「非常有警示意義」。
「隱私門」事件
8月1日,國外媒體PhoneArena報導稱,小米的紅米Note手機會將用戶的照片和簡訊暗中發送到位於北京的伺服器。一位紅米用戶也表示稱,他的設備連接過位於內地的IP位址,並將機內存儲的照片和簡訊發送至該地址。數據傳輸會在紅米連接至Wi-Fi時進行,而即使是刷機或取得root權限也無法阻止該過程。
小米的隱私問題持續發酵,8月8日有臺灣媒體找來安全專家實測,證實之前的傳聞是真的,那就是小米手機的確偷傳資料到北京伺服器,這引起不少臺灣民眾對小米手機的批評。但小米公司第一時間仍信誓旦旦否認此事,辯稱小米手機內置所有服務都會取得用戶同意後才搜集資料。
直到8月10日,小米才在Facebook粉絲專頁發表回應,推翻了自己兩天前的說法,坦言確實有一項「網路簡訊(網絡簡訊,類似於iMessage」服務會自動啟動回傳手機號碼到北京。對於此次小米「隱私門」,大家都是怎麼看?
臺灣媒體引用資安公司戴夫寇爾研究員的觀點稱,一般手機在未登錄授權啟用時,通常不會回傳手機序號或手機號碼,同樣,也少見會回傳接收者的手機號碼。而大陸的信息安全專家李鐵軍則表示,此事爭議焦點是「免費網絡簡訊」,該功能經MIUI啟用嚮導推薦使用後,MIUI用戶間發簡訊完全免費,「你和好友用QQ、微信聊天不也一樣得用騰訊伺服器轉發嗎?何罪之有?」
對於隱私和安全問題,上周五殺毒軟體領域的先驅人物約翰·麥卡菲(John McAfee)現身Def Con黑客大會,針對智慧型手機應用的間諜行為發出警告。麥卡菲表示,智慧型手機正在監視消費者,而這些消費者在使用手機前根本不會認真閱讀用戶使用協議。「最能保護隱私的就是傻瓜手機。」他說,「我把所有智慧型手機都扔掉了。」而對大部分手機用戶來說,讓他們扔掉智慧型手機是太難了,生活已經離不開智慧型手機。
今年年中,蘋果手機也被爆出涉嫌記錄用戶行蹤、洩露用戶隱私。同為作奸犯科,這對於剛邁開腳步拓展海外市場就遭遇「隱私門」,或許會讓小米在海外市場栽一跟頭。另一方面,在飢餓營銷本就消費了用戶的成本同時,先抵賴後道歉的不成熟行為也將為其誠信抹黑。
小米國際化的掣肘
去年4月,小米開始在香港和臺灣銷售,今年2月進入新加坡市場。7月份,小米進入印度市場。
據媒體報導,小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很受追捧,在手機大國印度也很受歡迎。但市場的競爭從來都是壓力重重,中國手機廠商作為國際舞臺上的新勢力,以極高性價比來拓展市場,其遭遇的阻力不僅僅是虛報門、隱私門的指控,還有更多阻力在等待著。
如今小米,華為、酷派、中興等中國手機廠商都紛紛拓展海外市場,華為和中興已經從原來的貼牌為主轉變為自有品牌為主,酷派在海外市場也是以4G自有品牌手機拓展海外市場。
隨著中國市場競爭的激烈,中國手機廠商都打算出海碰碰運氣,畢竟中國手機的性價算得上是極高的。
中國手機廠商海外拓展路徑一般都是先去港臺、東南亞、印度、俄羅斯、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然後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亞洲消費者一直都是新技術的擁護者,喜愛新潮的消費電子產品,更換手機的速度也在全球領先。亞洲市場上,除了中國這一手機大國,印度經過近年的移動網際網路洗禮,如今也是智慧型手機大國。
據悉,印度年輕人對智慧型手機的喜愛程度不亞於中國,小米把在中國市場營銷方式搬到印度,受到印度年輕人的追捧,印度年輕人因在網上搶購不到小米手機而心生抱怨。
但中國廠商摩拳擦掌前往印度市場,千萬不要輕視在印度市場遇到的挑戰,印度市場一直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有關資料顯示,本土手機、諾基亞、三星、蘋果等手機是印度手機市場的主角,中國手機是新晉者。
諾基亞就與印度政府一直就稅務問題糾纏不休,至今依然沒有很好解決,使得諾基亞都無法把印度工廠轉交給微軟。為此,諾基亞一度威脅要退出印度市場。
華為和中興在印度電信設備市場上也一直遭遇印度政府重重拷問,印度政府發布了針對電信設備的進口禁令,把26家中國電信設備企業排除在外。
儘管華為和中興都承諾對印度開發原始碼,但中資廠商很難得到印度政府公正的對待。
此外,印度的政府腐敗使得外資廠商在印度拓展變得很困難。這方面,華為和中興拓展印度通訊電信設備市場時都深有體會。
其他很多新興國家市場也如印度一樣,政府腐敗使得業務拓展並不單純。非洲也是智慧型手機另一個需求增長很快的市場,但當地腐敗問題絲毫不亞於印度。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海外拓展還遭遇智慧財產權問題。以往中國企業在國內運營在智慧財產權上不會考慮太多,但是只要一走出國門就會遭遇各種智慧財產權糾紛,各路專利持有人會紛紛找上門。
網際網路評論人南冥一鯊:
專利問題是中國企業出海時必須應對的一道難題。也是小米國際化之路的真正兇險之處。專利問題背後是技術創新差距,也是國產品牌在海外擴張時面臨的共性問題。
以華為為例,就曾經遇到過思科、摩託羅拉等國際廠商的專利訴訟。三星與蘋果曠日持久的專利問題也一直官司不斷。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進行了粗略的查詢,發現華為的專利數量為71903項,而小米的專利數量只有1141項,即使中興也達到了55728項。這折射出小米的專利差距。對於華為和中興來說,藉助通信設備先走出的優勢,以及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專利。即使對於聯想來說,也通過收購摩託羅拉手機,補足了自己的專利短板,為國際化奠定了基礎。但是對於小米來說,只有三年的創立時間,和華為、中興、聯想等比起來,這方面要補足的地方還很多。
在這個時代,從不缺乏吸引眼球的、直指人心的網際網路營銷理念;缺少的,是一種深耕產品的態度和企業創新文化的積累,正所謂厚積才能薄發。
褪去營銷的光環,卸下極致的頭銜,脫下去華麗的外衣我們也只看到一顆夾生的小米。挨了這兩槍,巧婦雷軍會如何把小米煮熟呢?
來源:新華網
====================================
為了能夠更好的交流,我們特別建立了中外管理雜誌微社區。歡迎來此灌水,拍磚,認識新朋友。
一、關注中外管理官方微信,微信號:zwgl1991
二、在菜單欄裡點擊俱樂部
三、點擊互動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