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撞擊毀滅了最早的人類定居點之一?新證據:撞擊或導致超過2200度高溫

2021-02-15 DeepTech深科技

在 20 世紀 70 年代位於敘利亞北部的塔克巴(Taqba)大壩將幼發拉底河的河水攔阻之前,一個名為「Abu Hureyra」的考古遺蹟被發現,其見證了古代遊牧民族首次定居下來並開始種植農作物的那一刻改變。這個定居點目前位於阿薩德湖下面,有一座大土丘是其明顯標誌。

阿薩德湖是敘利亞最大的湖泊,為周邊的莊家提供了灌溉用水,對敘利亞的農業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也為本地區漁業的發展提供了水源。但在湖泊形成之前,考古學家們曾仔細地提取並描繪了許多材料,包括房屋的一部分、食物和工具等,有大量證據讓他們能夠確認近 12,800 年前從遊牧向農業的轉變。而這是地球文明和環境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除了上述重要事件之外,現在科學家發現「Abu Hureyra」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故事要講。在找到的穀類作物和食品中,考古學家發現了熔融的玻璃濺落到早期的建築材料和動物骨頭等位置上。研究顯示,這些熔融玻璃是在極高的溫度下(高於 2,200℃)融化形成的,這個溫度遠遠高於當時人類能力範圍內,比如火、照明,甚至是火山爆發能達到的溫度。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名譽地質學教授 James Kennett 表示:「更通俗地描述一下,該研究發現的如此高的溫度可以在不到一分鐘之內,將一輛汽車完全融化。」他認為,這種能量強度只能由極其劇烈、高能量、高速度的現象造成,而這種現象則很可能是宇宙撞擊事件的結果。

這項研究以科學報告的形式,發表在了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上。該論文一經發布,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議論。

圖 | Abu Hureyra 的位置:a 為其在中東地圖上,在敘利亞的具體位置;b 為其細節地圖,顯示了在幼發拉底河後河道附近標記為 A~G 的挖掘的通道位置,現在已經被廢棄;從D、E 和 G 溝槽中得到的沉積物樣品在檢測中包含有豐富的峰值,包括球體、納米鑽石、熔透玻璃和鉑等(來源:Nature)


Kennett 和其他研究團隊成員都認為,根據該地點被洪水淹沒之前所收集到的資料,Abu Hureyra 應該是第一個記錄了碎片狀彗星給人類居住區帶來直接影響的遺址。

而這些彗星碎片極大可能都是來自更新世(其是地球上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當時的生物群很接近現代的形態,人類也在這一時期出現)末期撞擊地球,並且在大氣中爆炸的彗星的一部分。有研究人員稱,當時的撞擊導致了大量大型動物的滅絕,包括猛獁象、劍齒虎和美洲馬等;還導致了北美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他們是在當時才移民到美洲的石器時代人;以及「新仙女木」事件(末次冰消期持續升溫過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溫)。

「我們這次的新發現,為非常高的溫度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而這種高溫目前僅可能與來自宇宙的影響有關。」 Kennett 說道。早在 2012 年,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就顯示, 1.29 萬年前有一顆太空巖石撞擊地球,造成了北美最大的動物滅絕,並導致一段異常寒冷的時期。

圖 | NASA 在行星防禦會議上討論防禦撞擊問題(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RF)

當時,研究人員測試了克洛維斯人的文物以尋找微觀土壤線索,來確認只能在極端溫度下由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而產生的粒子混合物。他們認為,如果撞擊碎片在大氣中像雨滴一般降落,那麼這些文物會向保護盾一樣,阻擋粒子混合物落到其下面的土層中。研究結果顯示,在克洛維斯文物的表面上檢測到的粒子混合物數量是這些文物下方土壤中粒子混合物數量的 30 倍。

然而,當時關於是否是因為彗星撞擊導致了克洛維斯人的滅絕仍具有爭議。不過,彗星撞擊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大結冰時期,一個長達 1300 年的冰川時代。由於彗星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融化了大面積的北美冰蓋,擾亂了控制全球熱傳輸的海洋氣流循環。但同樣,因為結冰,該時期完好地保存並記錄了海洋核心和古土壤樣品。

Kennett 與同事在這次的研究中發現,驗證了他們早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梅爾羅斯(Melrose)和南卡羅來納州布萊克維爾(Blackville)對熔融玻璃樣本的研究——這些礦物材料都是各向同性的,而這種特性僅在少數幾種材料中發生;例如,氯化鈉、人造玻璃、隕石和某些衝擊玻璃之中。

研究人員分析了熔融玻璃樣本的化學組成、形狀、結構、地層溫度、磁特性和水含量等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它是在非常高的溫度下形成的,其中有富含鉻、鐵、鎳、硫化物、鈦,甚至有富含鉑和銥的熔化鐵的礦物,所有這些礦物都是在 2,200 ℃ 以上的溫度下形成的。他們推斷,根據鉻鐵礦和磁鐵礦的沸點,內部玻璃熔體溫度在達到 1250°C 時,周圍的大氣溫度至少要升至 1750°C,最有可能升至 2600°C 以上。

圖 | 在熔融玻璃樣本的外表面富集了 Pt、Ir 和 Ni 的 Fe 的 SEM 圖像(來源:Nature)

Abu Hureyra 位於新仙女木事件邊界(Younger Dryas Boundary ,YDB)散布區的最東端,該地區包括美洲、歐洲和中東部分地區的大約 30 個地點。這些位置均有大量燃燒的證據,包括一個廣泛分布的富含碳的「黑氈」層,其中包含了數百萬個納米金剛石、高濃度的鉑和在非常高的溫度下形成的微小金屬球體。而這些發現,讓 YDB 影響假說在近年來獲得了更多關注。

Kennett 表示,對於 Abu Hureyra 的研究排除多種潛在的熔融玻璃形成機制,比如建築物起火、生物質或「乾草堆」火災、人為汙染,以及閃電引起的融化等。「Abu Hureyra 村莊被突然摧毀,」 Kennett 說,「此前一些證據只限於針對大型動物的影響,而這個研究給出了人類早期定居點發生災難的直接證據。必須在足夠近的距離發生撞擊或爆炸,才能在整個村莊散發出大量的熱量並產生熔融玻璃。」

「這些關鍵材料在常溫下極為罕見,但在撞擊事件中很常見。」 Kennett 說,「根據這項研究,發現熔融玻璃是由區域生物質、土壤和漫灘沉積物近乎瞬時融化和蒸發,然後又瞬時冷卻而形成的。」此外,由於發現的物質與世界其他地方的 YDB 層中發現的物質相同,因此推斷它們很可能是由碎片化的彗星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單個彗星或小行星才造成的。

「一次較大的小行星撞擊不會造成像在 Abu Hureyra 發現的那樣廣泛散布的物質。」 Kennett 說,「最大的彗星碎片團被認為能夠於幾分鐘內在地球的整個半球造成數千次空中爆炸。YDB 假說提出了這一機制,以解釋在超過 14,000 多公裡的南北半球上廣泛分布的同代物質。我們在 Abu Hureyra的發現,十分有力地支持了一顆碎片狀彗星造成的重大撞擊推斷。」

-End-

參考:
Geologic evidence supports theory that major cosmic impact event occurred approximately 12,800 years ago
More information: Andrew M. T. Moore et al. Evidence of Cosmic Impact at Abu Hureyra, Syria at the Younger Dryas Onset (~12.8 ka): High-temperature melting at >2200 °C,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DOI: 10.1038/s41598-020-60867-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0867-w

相關焦點

  • 探索書籍《之前的美國》:彗星撞擊地球+2017年封面
    國際暢銷書作家格雷厄姆·漢考克畢生致力於尋找答案——在之前的美國一書中,他利用最新的考古和DNA證據為他的探索帶來了驚人的結論。我們一直被告知,直到大約13,000年前,北美和南美都沒有人類——這是地球上由我們的祖先定居的最後幾大陸地之一。但是新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長期存在的主流描繪的場景,我們現在知道,美洲在13萬多年前就有了人類——在人類定居點在其他地方建立之前的數萬年。
  • 傳言2012撞擊地球,毀滅人類的尼比魯星球,沒有出現,那未來呢?
    尼比魯星球的起源1995年,有一個叫Nancy Lieder的人,她聲稱接觸過外星人,並預言星球會撞擊地球並引發世界末日。她聲稱她的腦部被來自於齊塔網狀星系的外星人植入了接收器,這樣她就有了接收外星人信息的能力。在她的博客上,她寫道她是被外星人選中的幸運之星,來警告人類躲避即將到來的星球撞擊地球,人類毀滅日。
  • 一項科學研究支持了2030年彗星撞地球將毀滅人類的說法!
    在續集《Magicians of the Gods》的宣傳中,他寫道:「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的末期,也就是12,800年前,一個巨大的彗星從深空進入太陽系,並分裂成許多碎塊。這其中有些給地球帶來自恐龍滅絕後從未見過的災難,至少有8塊碎片撞擊了北美的冰帽,還有許多撞擊了在歐洲的冰帽。本書中提出的證據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在冰河時期的文明慘遭隕石撞擊毀滅。」據他所言,在那之後人類被迫得恢復原始生活。
  • 科幻電影《末日逃生》:彗星撞擊地球早有預言
    特大地震、特大火山、彗星小行星撞地球顯然最受青睞,還有暴冷暴熱暴雨暴風的氣象暴擊。像這回,彗星又被拉來充當背景板了,地球將被撞擊,何去何從?當然,這事在人類文明史上從來沒發生過,沒人見過!所以科學幻想是唯一的辦法啦。基本上,依照現代科學的理論,當彗星撞擊地球時,會有這麼一個過程:1、流星雨。因為彗星由冰和塵埃組成,靠近太陽後冰氣化,就把塵埃拋射出來。
  • 世界末日系列—小行星撞擊地球
    咳 咳咳,扯遠了,扯遠了還是回到今天的主題上來吧,不管宇宙是否有意識的想要毀滅我們,但我們確實是有被毀滅的危險,比如太陽衰竭、星系碰撞、伽馬射線暴、超新星爆發、宇宙相變、熱寂、撕裂、坍縮、外星人兒毀滅地球啊啥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離我們太過遙遠,暫不考慮。
  • 揭秘1994年彗星撞擊事件,比滅絕恐龍的那顆還大,人類卻安然無恙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6英裡(1英裡等於1609.344米)、速度超過40倍音速(20公裡/秒)的隕石向地球撞擊而來。
  • 恐龍滅絕 | 太陽系星體還可能撞擊地球嗎
    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阿爾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z)的出名不僅因為他獲得了 1968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更因為他首先提出 6500 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球氣候變化,致使恐龍滅絕的假說。
  • 我們能在下一次重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活下來嗎?
    我們人類已經存在約幾百萬年了,我們更傾向於認為這種樂觀形勢給予我們的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它會這樣嗎?我們從化石記錄中得出一個十分有規律的基本原則,在地球上生物的發展中,生物在2600萬年到3000萬年左右的時間段會發生生物大滅絕。各種理論被提出來解釋這個現象。目前流行的一種理論解釋道,每隔3000萬年地球便遭到小行星或彗星的猛烈撞擊。
  • 2003年彗星撞擊太陽事件,產生的影響讓人不寒而慄!
    作為來自柯伊伯帶的不速之客,彗星極度寒冷,在逐漸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彗星上的冰會不斷融化蒸發,形成一個大大的尾巴。彗星有時會跟行星相撞,在地球的歷史上,就有不少彗星曾光顧過地球。 但是彗星撞向太陽的事件,你聽說過嗎? 實際上,彗星的軌道跟行星不一樣,它原本就受到行星引力的影響,尤其是土星和木星。
  • 直徑10km隕石若撞擊地球,將毀滅文明,中國提出拯救人類計劃
    60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隕石撞擊在尤卡坦半島上,毀滅了地球上的霸主~恐龍。恐龍以後的世界,哺乳動物加速繁衍,最終誕生了人類。6000萬年以後,這次撞擊的痕跡只能在高空的衛星圖上依稀可辨。如果要直接了解隕石撞擊的規模,美國亞裡桑納州有一個現成的例子。●美國巴林傑隕石坑,亞裡桑納州,直徑是1.6公裡,深度是170米。
  • 人類差點被滅絕了??「2019 OK」小行星險些撞擊地球......
    1908年6月30日上午,直徑大約為30-50米小行星墜落在俄羅斯通古斯河附近,造成了原子彈發明前人類已知的最大爆炸。爆炸威力估計相當於2000萬噸TNT炸藥,超過2150平方公裡內的8千萬棵樹焚毀。對比數據,「2019 OK」傷害值差不多是「通古斯大爆炸」X2!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小行星後來哪去了?
    這顆直徑達到十公裡的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後,大部分物質都留在了地球,少部分物質逃出了地球,撞擊坑位於現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撞擊坑的深度和直徑都非常驚人,分別為五百米和一百八十千米。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恐龍,大約毀滅於六千五百萬年前,毀滅的根本因素是源自一場猛烈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一顆直徑在十公裡左右的巨型小行星與地球相遇(說是巨型,其實主要是相對於地表生物而言,畢竟這顆小行星的尺寸和當年地球所撞到的那顆體型和火星差不多大的天體根本沒法比較,而後者那場撞擊誕生了我們現在的月球)。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方琳浩說,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學術觀點,最早是1980年由美國科學家阿爾沃茨(Walter Alvarez)推論得出,依據是地層中白堊紀末的黏土層中,主要來自地外的「銥」元素異常。他介紹,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印度德幹高原的超級大火山爆發,這又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地球氣候劇烈變化,非鳥類恐龍無法適應,最終走向滅絕。這種「親密接觸」有多可怕?
  • 宇宙撞擊事件讓史前文明消失?為啥撞擊?若都是偶然 宇宙早大亂了
    (圖片來源:Adobe Stock)考古學界一直流這樣一個的觀點,即人類文明起源於約在西元前9,600年上一個冰河時期之後。在此之前,所有人類的祖先被認為是原始的、未開化的狩獵族群,沒有能力進行公共組織和建築設計。只有在冰河時期之後,當覆蓋住大部分歐洲和北美洲的碩大兩英裡深的冰蓋融化之後,我們的人類祖先才開始發展農業,在西元前4,000年左右形成更為複雜的經濟和社會結構。
  • 真相: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地球後發生了什麼
    歷代的人類對當時發生的場景可以想像,也只能想像。不過,最新出土的一批化石為人們的想像提供了更具體、更形象的素材。這是一批魚和樹木化石,在美國北達科他州出土。化石表面裹著一層來自天外的玻璃狀巖石碎礫,而且還有曾被水淹的跡象。希克蘇魯伯撞上地球之後,排山倒海,乾坤挪移。那驚心動魄的時刻就鎖在各式各樣的化石裡。
  • 人類只剩在24小時!《末日逃生》:彗星撞地球掀起人類滅亡危機
    影片中災難場面升級,巨大彗星即將撞擊地球,人類首次面臨徹底滅絕的驚天危機,視覺效果震撼刺激,末日氛圍沉浸感極強,被譽為繼《2012》後的最震撼人心災難片。《末日逃生》中彗星將在一天後撞擊地球,人類只有在24小時之內逃往格陵蘭島的神秘地下堡壘才有可能獲得有限的生存名額。由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飾演的建築工程師與莫蕾娜·巴卡琳(Morena Baccarin)飾演的妻子,將與患有糖尿病的孩子一路同行躲避從天而降的彗星,上演24小時逆天極限逃生之旅。
  • 二十一世紀人類八大預言
    七、第三次通訊革命引發地球人類危機,電腦勝過人腦,人類智商全面退化,機器人操縱現代人,最終導致全球規模的電子大戰。科學家預言,21世紀人類製造的電腦智能將勝過人腦,機器人將全面使用並操作現代人,國與國、種族與種族、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戰爭將在機器人之間展開,地球人因長期依賴第三次通訊革命的成果而導致自身智能的全面退化。因此,當第四次通訊革命達成後,地球人終將陷入空前的大危機中。八、一顆直徑20公裡的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文明再次毀滅。
  • 1.7萬隕石撞擊地球!人類將何去何從?
    據英國研究人員估算,每年或有1.7萬枚隕石撞擊地球,重量超過1.6萬千克。        眾所周知,有一種學術假設這樣講:「恐龍的滅絕是由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可見隕石撞擊地球的威力。但是這每年1.7萬枚隕石撞擊地球,就算人類不滅絕也至少得有點新聞通報一下吧,怎麼一年下來啥消息都沒有呢?        難道人類迎來滅絕了嗎?
  • 這麼牛B的一個隕石撞擊坑您知道不知道?(中)
    那個時候撞擊物理學還沒有被人們很好地理解,巴林傑也意識不到隕石的絕大部分在衝擊過程中已經汽化掉了。 巴林傑在1894年就是價值一千五百萬美元邦聯銀礦(the Commonwealth silver mine,位於亞利桑那州Coshise縣的Pearce)的投資者之一,他雄心勃勃想找到隕石鐵礦。
  • 3年後小行星將撞擊地球?威力相當於15顆原子彈?趕緊看看…
    >:需要監測,說明該天體在數十年間撞地球的機會與其他相近大小的天體接近;黃色(2-4):需要關注,說明有微乎其微的撞擊機會,天文學家會注意及加緊觀測,這類天體最終常是有驚無險的「歸零」處理;橙色(5-7):威脅,說明撞擊機會更高,帶有深遠威脅性的撞擊會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毀壞,如果該天體10年內可能撞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