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活動招募| 「看見」—動力性人際互動團體

2021-12-28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心理中心


第一次:介紹團體的基本原則、團體設置,團體成員和帶領者相互認識,增強團體成員的安全感和凝聚力。

第二次:察覺和討論團體成員的在場感受,進一步增強團體成員的安全感和凝聚力。

第三次:自由討論,觀察團體內存在的衝突和亞團體,帶領者幫助團體成員察覺自己的底層情緒、情感反應模式以及人際關係互動模式。

第四次:自由討論,觀察團體內存在的衝突和亞團體,帶領者幫助團體成員察覺自己的底層情緒、情感反應模式以及人際關係互動模式。

第五次:自由討論,觀察團體內存在的衝突和亞團體,帶領者幫助團體成員察覺自己的底層情緒、情感反應模式以及人際關係互動模式。

第六次:總結和告別。

第七次:總結和告別。

中國石油大學在讀學生

(與帶領者有諮詢關係的,暫不開放報名)

封閉式固定主題團體,團體只招募6—10人

同意對成員名字及談及內容保密。

請考慮自己的時間安排,如果決定加入,請準時、連續出席並全程在場,每人有一次請假機會,請在團體裡和團體成員說明。

團體成員避免熟人、朋友,團體活動之後需要不進行私下交往,如有交往請在團體裡討論。

同意將你的想法和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不和他人進行肢體接觸,尊重自己和他人,不傷害他人,不做過激行為。

該團體適合想更深入探索自己的潛意識、自己的底層情緒、情感反應模式、人際互動模式的成員參加。

每周舉行一次共8次(包含1次入組訪談)入組訪談之前會有個人信息請報名者填寫(保密)

入組訪談每人50分鐘,根據個體情況有可能會加一次入組訪談

入組訪談時間:10月14日9:00—17:00  10月15日 9:00—17:00

團體活動時間:每周五13:30—15:00,從10月22日開始每周一次,連續進行七周

1. 表達自己感受和情感的機會。

2. 深度情感溝通交流的機會。

3. 團體成員對彼此情感模式和人際模式的反饋。

4. 在團體中被抱持和涵容。

龍江曉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中科院心理所醫學心理學與心理諮詢治療專業

 

美國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Fundamentals of Psychoanalytic Thought Program基礎項目,IPI( 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 美國學院制2年精神分析治療訓練項目,美國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Program精神分析動力治療項目(兒童、青少年方向)在讀,從2020年7月開始接受紐約團體研究中心(CGS)現代精神分析團體連續培訓。

2021年發表英文文章《Why do I learn object relations at the 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在David E.Scharff(大衛·薩夫)主編的英文雜誌《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上。

從2013年4月開始做全職心理諮詢師

長期穩定接受個體督導和團體督導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下方連結填寫報名表

https://t5my145qgv.jiandaoyun.com/f/615fb07cad21a8000735111f

注意:經過團體帶領者的篩選後,符合條件、成功報名者會由中心電話聯繫通知,請在近日關注你的手機來電。

相關焦點

  • 青少年人際互動團體
    但在依賴人際交流的同時,我們常飽受人際關係的困擾:感覺自己不被理解;難以和陌生人建立關係;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明明是想解決問題卻總忍不住發脾氣。 人際互動團體心理治療為面臨人際關係困擾的組員提供安全、包容、接納的環境,讓他們可以重現、覺察並重新認識現實中的人際衝突,促使組員在團體的人際互動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接納自我。
  • 【活動】團體沙盤遊戲體驗
    推出團體沙盤遊戲體驗活動你可以收穫到:在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中調節情緒、梳理情感,獲得他人的傾聽與理解藉助遊戲理解自己意識功能中的優勢與劣勢,看見自己和他人的差異性,從而提升對自我的認知藉助沙盤遊戲無意識的表達
  • 第23期 人際互動團體招募
    使團體治療發揮最大效應的十個建議 Jerome S. Gans, MD, CGP, DLFAGPA1. 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人們在感情方面會更相似。因此,當你談論你的感受時,其他的小組成員會更容易與你聯繫。2. 想要保護自己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是這樣做的。注意你試圖保護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步調,並讓團體了解它們。
  • 歐文·亞隆人際互動團體招募(網絡)丨在人際關係中體驗自己本來的樣子
    線上、封閉式、無結構團體。每期20次後開放補充成員,並和下一期招募連續起來,成為緩慢開放長程團體,發展穩定而有深度的關係。收穫:1.培養覺察能力2.訓練有效溝通3.探索人際關係模式4.處理內在衝突困擾5.體驗陪伴、支持和見證的力量6.共同面對存在議題——死亡、孤獨、自由、意義7.深度的個人成長招募對象:1.年齡在18
  • 談談格式塔團體的那些事兒........
    「注重個體工作模式」通常是治療師與坐在「熱椅」上的特定成員進行個別互動及實驗,其餘團體成員在一旁觀察,從中學習和成長(Perls, 1969b)。Simkin(1976)認為格式塔治療師不一定要強調團體的動力,治療師要將所有的注意集中在當下與熱椅子成員的互動過程之中。
  • 如何帶領成長型團體(二)——團體動力與團體階段
    我們在接觸團體動力之初,需要掌握幾個基本概念:一是團體動力的三個方面;二是團體動力的兩個層面;三是團體發展的四個階段。一、團體動力的三個方面:個人、人際、團體(一)個人方面「個人方面」是指一個人內心的心理活動過程,他在想什麼?或者他的語言和行為表現了什麼樣的心理?
  • 團體沙盤遊戲----多人隨機抽籤式團體活動
    >單盤多人隨機抽籤式團體沙盤遊戲通過團體規則再現社會中人際交往時常見的可能障礙,通過多次連續地實施使每一個參與者探索自我面對交流困難時的社交模式。調整結束後再次拍照; Ⅹ.以上步驟完成之後進入討論環節,具體要求等同於普通團體活動技術要點;Ⅺ.討論完成後集體命名此次沙盤遊戲作品(見註解5),並可布置關於此次團體活動感悟與生活導入等作業;Ⅻ.團體沙盤的拆除由團體成員進行。
  • 【談團體】10.生活是展示人格面具的地方,團體是呈現陰影的地方——淺談小型團體之「普同性」療效因子
    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可以說東方的佛教比西方的以《聖經》為代表的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更能直面人生,佛家講修行,西方的這些宗教談救世主,談愛。存在主義中有悲觀的成分,承認有限才能去創造無限,由此也創造了生命的意義。面對宗教與神話對生與死的製造的幻覺,存在主義談直面死亡,向死而生。
  • 靜心園自我體驗-探索成長網絡團體招募
    導入自身的沉思嘗試著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是兩個時段的網絡成長團體每周二晚九點,每周日晚八點非結構性的人際-動力學團體每周一次,一周期一年40次常年無間斷滾動進行8~10人持續穩定安全的關係彼此陪伴,彼此鏡映深入自我體驗
  • 團體活動的原則和功能是什麼?
    因此,群體活動一般是拓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群體活動則是增強群體凝聚力的一種手段。 團體活動原則 (1)活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活動的真正意義在於活動結束後的討論和分享,避免為了活動而進行的活動。
  • 什麼是阿德勒團體遊戲治療?
    團體作為兒童生活的縮影,兒童在團體治療關係中能夠經驗和發現其同伴也有相同或類似問題。使得兒童有機會從同伴的立即反應中獲得替代性學習,發展對他人的敏銳觀察,提升自我概念和自我價值感、嘗試在真實生活中使用新的人際交往技巧,學習與人建立關係的更有效方式。因此,在兒童中開展團體遊戲治療是有效的輔導方式,必將在兒童心理輔導中廣泛應用開來。
  • 團體治療的11個療效因子歐文·亞隆
    團體1. 團體的情感支持團體輔導的基本功能就是讓參與者能感到自己被團體其他成員接受而產生歸屬感。在一個逐漸形成凝聚力的團體裡,小組成員通過逐漸得到小組中其他成員無條件的接納和支持而感到溫暖和平靜,從而體驗到歸屬感。隨著小組的成長,相比其他地方,組員能感到置身小組之中猶如回到家裡。
  • 情智沙遊 團體沙盤遊戲開盤啦!
    【內容介紹】團體沙盤遊戲治療是在團體治療理念的基礎上,引入沙盤遊戲治療的技術,即在沙盤遊戲治療師的陪伴下,團體成員按照一定規則共同製作一個沙盤,並對形成的團體「沙畫」進行分享。這個過程,團體成員巧妙的繞過防禦與阻抗,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著團體動力與個人無意識的交通,從而促進每個參與者的心靈成長。
  • 社會團體、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到底啥區別?
    「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本條例所稱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按照本條例的規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  「本條例所稱民辦非企業單位
  • 美少女團體的偶像養成系遊戲
    (秋葉原街景)而中國在經歷了十餘年的草根選秀之後,網絡原住民已經審美疲勞,需要新鮮的面孔和具有創新精神的互動。傳媒大佬們也是不遺餘力,乘著「網際網路+」的風,開啟「網際網路思維」的選秀新模式。首先,養成類偶像是純素人出身,普遍年紀比較小,現役的BEJ48、SNH48、GNZ48中最小的是03年出生。
  • 【模版計劃】將臨期團體活動方案
    |文稿、排版:小編||圖片:鳴謝所有||因著信仰|綻放青春| |點亮星空 &歡迎轉發|隨著將臨期的到來,教會進入了新的禮儀年;同樣為了幫助一些有需要的青年團體,更好的進行將臨期的團體活動,特別嘗試推出本期的模版計劃內容。
  • 成為你自己 | 青少年自我探索團體課程招募(11-15歲組)
    他們特別需要在團體中去體驗去成長。所以,我問他們,如果跟一群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來進行這些探索,你們願意嗎。出乎意料我收到的答案是他們是很樂意的。然後,就經常被他們催促著問,老師,什麼時候開始團體一起上課啊。這個催促在某個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工作動力,這意味著我們將會用一種新的方式來一起工作。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成長。說是團體課,其實更像是團體探索。
  • 李晉偉老師每周三晚の線上動力小組招募中(關於性、死亡與金錢)
    但,有些體驗是技術永遠替代不了的,比如說,由人與人的互動所產生的體驗。千百萬年來的進化,把群體生活的烙印深深的嵌入了我們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之中,人類獲得了生物屬性之外的另一個基本屬性社會屬性。所以人,是社會中的人。在與別人互動的一言一行中,無不充分映射著你對於這個世界的意識和無意識的認識。
  • 促進小組團體動力的形成,社會工作者可以怎麼做
    作為社會工作者的我們都知道,小組工作的特點包括小組組員問題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強調小組組員的民主參與,運用小組治療性因素,以及注重團體的動力等。因此我們需要做到為小組動力的形成做好引導與鋪墊。首先,關注並培養小組中骨幹。以協助保持小組的內外關係,促進小組成員間的互動,最終達成小組的目標。
  • 神經康復團體治療技術
    • ICF是國際社會通用的能統一和標準的反映所有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功能和失能的狀態分類,從身體功能和結構、個體活動和個體的社會參與功能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和評估。• 基於ICF的三個層面的幹預措施和技術隨康復醫學一直在不斷進步,尤其是在團體治療在這三個方面幹預。適用於人際關係,生活及社會適應障礙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