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智慧型手機用戶來說,手機的續航和充電能力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而各手機廠商也在逐年提高相應領域的技術支持。
隨著技術的發展,智慧型手機有線/無線充電的功率支持正在越來越高,充電形式也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今天,小米在充電技術支持上再進一步,正式發布了全新隔空充電技術。
官方介紹顯示,基於這項隔空充電技術,手機不插線、不用底座,無論在手上還是兜裡,都能遠距離無線充電。還支持邊玩邊充、多設備同時充,有遮擋也不影響。
用戶拿著手機進入客廳,就能實現隔空充電,小米自研的隔空充電系統有17項技術專利,可通過隔空充電樁,實現遠距離5瓦充電。
據悉,小米隔空充電的技術核心在於空間定位和隔空能量傳輸。
其自研的隔空充電樁內置5個相位幹涉天線,可對手機進行毫秒級空間定位,精準探測手機位置,144個天線構成的相位控制陣列,通過波束成形將毫米波定向發射給手機。
在手機端,小米也自研了天線陣列的小型化設計,內建「信標天線」和「接收天線陣列」。
信標天線通過低功耗方式在空間場內廣播位置信息,14根天線組成的接收天線陣列,將充電樁發射的毫米波信號,通過整流電路轉化為電能。
基於以上提到的技術支持,目前小米隔空充電技術,已經實現了數米半徑內設備5瓦遠距離充電。多設備也可以同時充電,每臺設備均支持5瓦,且異物遮擋也不降低充電效率。
除此之外,小米還提到接下來智能手錶、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也有望得到隔空充電技術的支持。
結合小米給出的介紹,通過這隔空充電技術,用戶可以在生活中更便捷地進行手機充電。如果用戶拿著手機進入客廳,就能實現隔空充電,那麼在實際使用中可以大大減少用戶因為忘記充電而產生的麻煩。
不過,除了小米,聯想中國區手機業務部總經理也展示了motorola的隔空充電技術。
官方介紹顯示,motorola的隔空充電距離,已經可以做到遠遠大於當前以Qi技術為主的接觸式充電,且實現了多臺手機同時充電,擁有更高自由度的同時,還兼具安全性能。
結合官方公布的介紹視頻還可知,這項motorola的隔空充電技術可在1米距離內充電,並且可以多臺手機同時充電,但遮擋住充電器後便停止充電。
雖然motorola和小米在同一天公布了旗下的隔空充電技術,但可以看到這兩項技術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其中,小米提供的是隔空充電樁,該隔空充電樁的體積較大,需要更大的區域進行安置,但其不受遮擋的影響,且支持數米半徑內設備5瓦遠距離充電;而motorola則提供了一個隔空充電發射器,其整體體積更小,但僅支持1米距離內充電,遮擋住就會停止充電。
不過,對於手擋住充電器會停止充電,motorola方面表示這是專門為用戶健康開發的安全設置,是在功率較大的充電器發射端,檢測到人體遮擋時提供的安全保護。
而基於以上信息,對比這兩項技術來看,大家更傾向於哪一種方案呢?
除了今天正式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的小米和motorola外,OPPO、華為等廠商也出現過隔空充電技術相關的信息。
在去年的4月下旬,OPPO VOOC閃充首席科學家張加亮表示,隔空無線充電,甚至是遠距離無線充電,在技術上是沒有障礙的。不排除未來基礎技術進步或者元器件進步,遠距離無線充電成為可能。
去年9月,有媒體報導提到,華為提交了一份依託雷射的真無線充電技術專利申請。
雖然沒有給出更多具體的細節信息,但當時預測中提到,這樣的雷射無線充電技術距離正式投入商用還需要至少兩到三年。
綜合現有的消息來看,已經有多家廠商涉足了隔空充電技術。隨著該技術研發推進,其一旦真正進入商用階段,應該就會為用戶的生活和使用習慣帶來深遠影響。如果隔空充電技術真的迎來大面積普及,那麼商場、咖啡廳等公共場所應該都會進行充電樁安置。而這也將解決部分用戶的續航焦慮。
當然,就現有情況而言,雖然已經有廠商正式發布了隔空充電,但距離技術正式商用暫時還沒有確切消息。大家認為這項技術將會在多久後正式商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