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 | 隔空充電技術的暢想

2021-02-14 劉興亮時間

01

近日看到兩個消息,關於手機的隔空充電技術的。

兩家手機廠商幾乎同時,各自發布了全新的隔空充電技術,一個是小米,一個是摩託羅拉,均聲稱其旗下的手機能實現隔空充電。

看到這類新聞,第一感覺總是驚喜。手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開的物件,由於體積小,電容量低,總是在關鍵時刻發現電快耗完了——不關鍵的時候電總是滿格的。在冬天的被窩裡躺著虛度時光,轟轟烈烈地打一場王者榮耀,勝利在望的前一秒,聽到手機電量不足的警告聲,整個人都不好了。

雖然有充電寶可解一時燃眉之急,總覺得手機上拉著一條線,拖拖拉拉,握在手裡不好擺弄。有線快充解決了部分難題,比如華為的新款手機,充電快且電容大。

手機可以不用連接線充電,這讓我想起手機自己的前世今生。當年在手持電話發明之前,電話機都是有線的,老電視劇裡經常能看到穿著睡衣的女主人從客廳抓起響鈴的電話,端到廚房去邊通話邊做飯。再後來有了子母機,不用把整個電話端來端去,只要拿起話筒就行了。你別說,還真有點無線手機的味道。

等到大哥大出現後,豪橫的大款兜裡揣著一個好幾斤重的磚頭行走商場,走哪兒打哪兒,令人羨慕。這些人通常都能買得起巨貴的桑塔納轎車。

02

科技發展真是造福普羅大眾,等到所有人都用上輕便先進的手機後,隨著時光推移,有線電話幾乎快被人類遺忘了。這時候,又不免憧憬,等到隔空充電技術普及到每個人的家庭裡後,多數人肯定迅速忘記充電器和充電線的模樣了。

此刻不禁多看了幾眼插座上的那個硬疙瘩,和它長長的尾巴。

03

其實認真思考,隔空充電絕非什麼不能想像的科學技術。既然無線電能夠在一百多年前把美國和歐洲連接起來,那就意味著電波這個被人類發現的物理現象是可以傳輸電的,無線電傳輸的就是電。電磁感應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轉移過程。

只不過在我們傳統的經驗中,傳輸的量只停留在「信號」的層面。

想把大量的電子投過空氣傳到另一個導體上,那就意味著一個很大的單極電壓,如此一來,就仿佛每個人家裡都裝了一個功率很大的電棍,走路一定得繞著點兒。

因此隔空充電從理論走到應用階段,解決的難題還在於他的單極輻射的量是否能夠突破,以及在多大限度上保證安全性。最終,是磁場解決這個問題。

04

幾年前就聽說過隔空充電的技術要來臨。

早在 2015 年,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初創公司 Energous 就提出了「UNLEASH YOUR POWER(釋放電能)」概念,發布了 RF-to-DC 整流器 IC 概念樣本,預計通過 Wi-Fi 和藍牙低功耗技術將設備以 2.4 GHz 至 2.5 GHz 或 5.8 GHz 功率相互連接,藍牙找出待充電裝置後,再聚焦射頻替裝置進行自動充電。

到了 2017 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 Energous 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 WattUp,通過特定的內置晶片,可實現遠距離隔空給多臺設備充電的功能。

總之,就像當年的有線電話後來被無線電話替代一樣,我堅信無線充電將替代有線充電。技術革新一旦取得突破點,往往會在不斷地應用中日趨成熟和普及。

05

小米和摩託羅拉的新技術雖不知何時能夠量產,但卻為無線充電的未來指明了一條新道路。就此,我來亮三點:

 

20世紀初,尼古拉·特斯拉在紐約肖勒姆建立起了一座實驗性的無線傳輸站——沃登克裡夫塔,開啟了人們對於無線充電的最初認知,在他想像中,這裡會成為一座無需電纜的現代科技城市。

任重而道遠,現在尼古拉和特斯拉已經成為兩家汽車公司的名字了,我們的充電還仍然需要線。

不僅手機充電需要線,家裡的所有電器都要通過插座來聯結交流電。雖然有類似南孚聚能環這樣那樣的電池,但是大容量的電池都需要卸載充電,拿來拿去挺麻煩的。

當然,最麻煩的恐怕是新能源汽車。所有電動汽車的車主都有過那種無奈,開著車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著走著發現得趕緊尋找充電樁,或者在可能的範圍內趕緊回家。

大多數老舊的小區並不適合從家裡拉出一條線安裝充電器。這極大地打擊乃至限制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愛和接受。倘若未來的隔空充電能衝破技術瓶頸,擴大到所有領域,那真是人類的福音。畢竟,地球上的石油越來越少了,水變油的神話總是破滅。

 

即使隔空充電技術被大範圍科學論證輻射對人體無害,可能也會面臨和 WiFi、無線耳機、5G基站一樣的抵制。

畢竟對於不明真相的群眾而言,這種隔山打牛的現場很難不產生內力帶來的附加傷害能力,遊走在邊緣,心理陰影不免有些大。

不過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說,所有的無線電都是輻射,或大或小,如今,人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整體輻射的時代,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磁體,環繞著巨大的磁場。

從技術領域突破對人體的傷害,是這種技術能夠被普遍應用的前提。如果不行,它就不能流行起來,否則就能夠保證無害。過去人們還擔心手機輻射影響人的健康,嚇得很多孕婦都買防輻射服,咱也不知道那到底有沒有用。

有個話糙理不糙的說法:智商越低、輻射越大。仔細尋思,其實不怕。

 

手機再也不用天天充電了,回到家,或到了辦公室,手機就自動在充電;客廳裡再也不用一堆線了,也不需要插座插線板了,清清爽爽的局面,利利索索的物件,世界頓時清淨了;就連冰箱電視洗衣機烤箱微波爐等,都不用插線,這不僅讓我們的家和工作場所看起來非常嚴整,就連建築設計也免了很多弱電工作量;再者,假若將來馬路上都鋪設了隔空充電發射器,再也不用擔心開著開著沒電了,心裡有了底,新能源汽車可以徹底取代燃油汽車,車輛一邊移動一邊充電,永不斷電……

等我們老了,可以給小孩子們講故事:過去的手機尾巴上,會拖著一根長長的線,它的作用是用來充電的……

相關焦點

  • 隔空充電實用性如何 分析一下各類無線充電技術的利和弊
    今天摩託羅拉和小米先後都各自展示了自家的無線隔空充電技術,從而讓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結合此前各種無線充電技術來看
  • 揭秘小米隔空充電技術原理
    1月29日上午,小米正式發布了隔空充電技術(MI Air Charge),不用插線,不用底座,可以給智慧型手機進行遠距離無線充電……雷軍在微博上表示,這樣技術如科幻電影一般!根據小米公司的介紹,隔空充電技術通過小米自研隔空充電樁實現。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立櫃式設備,有點像一臺空氣淨化器。
  • 隔空充電真要來了?無線充電技術現狀解讀
    隨後,每一年都會有新技術試圖衝擊手機充電體驗的新高度。2021年1月29日,充電再次成為了熱議話題。因為小米和摩託羅拉在同一天公布了「隔空充電」。它們都能讓手機在距充電器1米或更遠的距離下實現「真」無線充電。小米隔空充電演示不過,雙方並沒有透露隔空充電器的量產時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在哪裡能買到呢」成為了最大的疑問之一。
  • 隔空充電真要來了?無線充電技術普及還要多久
    隨後,每一年都會有新技術試圖衝擊手機充電體驗的新高度。2021年1月29日,充電再次成為了熱議話題。因為小米和摩託羅拉在同一天公布了「隔空充電」。它們都能讓手機在距充電器1米或更遠的距離下實現「真」無線充電。不過,雙方並沒有透露隔空充電器的量產時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在哪裡能買到呢」成為了最大的疑問之一。要想知道答案,咱們還是得從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和發展現狀入手。
  • 聯想小米的隔空充電技術靠譜嗎?輻射會不會超標?
    一夜之間,隔空充電技術突然火了。最近,摩託羅拉和小米相繼發布了隔空充電技術,蘋果、小米剛剛取消了購機附贈充電頭,難道就這麼一會兒功夫,告別充電線的日子也要來了?隔空充電技術是怎麼實現的?會影響人體健康嗎?最先公布隔空充電技術的是聯想旗下的摩託羅拉。
  • 隔空無線充電時代來臨:2021年的C位勢必是屬於「隔空無線充電」,內置隔空充電功能必將成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標配?
    這一系列技術突破信息的背後預示著,2021年的C位勢必是屬於「隔空無線充電」,內置隔空充電功能必將成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標配?合作諮詢:17633983556(電話、微信)隔空無線充電時代的啟幕:     可以發現無線充電的應用場景主要是電子設備、傳感器、電動汽車等領域,無線充電距離覆蓋零到數百米,但因電磁輻射超標,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量產和實用化阻礙重重。
  • 小米/摩託羅拉官宣隔空充電
    官方介紹顯示,基於這項隔空充電技術,手機不插線、不用底座,無論在手上還是兜裡,都能遠距離無線充電。還支持邊玩邊充、多設備同時充,有遮擋也不影響。用戶拿著手機進入客廳,就能實現隔空充電,小米自研的隔空充電系統有17項技術專利,可通過隔空充電樁,實現遠距離5瓦充電。據悉,小米隔空充電的技術核心在於空間定位和隔空能量傳輸。
  • 小米、motorola演示隔空充電技術
    對於智慧型手機用戶來說,手機的續航和充電能力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而各手機廠商也在逐年提高相應領域的技術支持。隨著技術的發展,智慧型手機有線/無線充電的功率支持正在越來越高,充電形式也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今天,小米在充電技術支持上再進一步,正式發布了全新隔空充電技術。
  • 隔空充電爛大街?OPPO捲軸手機大秀隔空充電是真實用還是虛晃一槍?
    在今年,OPPO於MWC上為我們帶來了其獨創的隔空充電技術,通過特殊的無線充電保護套,能夠實現最高7.5W的「隔空充電」,不僅如此,該隔空充電技術並不會受到角度和移動的影響,能夠真正實現邊玩邊充。在小編看來,相較於傳統的充電方式,OPPO的隔空充電技術無疑是幫助手機遊戲的重度玩家解決了手機線礙事的煩惱,同時也使得無線充電不需要再固定在無線座充上,提升了便捷性。
  • 揭秘小米與摩託羅拉的隔空充電技術,輻射問題將成隱憂?
    與此同時,聯想旗下的摩託羅拉官方也發布了自己的隔空充電技術。那麼小米與摩託羅拉的隔空充電技術到底有何奧秘呢?小米隔空充電技術發布據小米官方介紹,小米隔空充電技術核心在於空間定位和隔空能量傳輸。其自研的隔空充電樁(發射端)內置5個相位幹涉天線,可以對手機進行毫秒級空間定位,精準探測手機(接收端)位置。
  • Energous發布全新隔空充電技術:5.5W實現5米距離的充電!
    在演示視頻當中,接收端設備不需要任何充電線、充電底座,即使距離發射端設備數米遠,也能實現自動隔空充電。同一天,聯想旗下的摩託羅拉也發布了自己的隔空充電技術,同樣也展示了遠距離無線充電的魅力。近日,總部位於美國矽谷的無線充電技術廠商Energous宣布推出一款5.5W主動能量採集開發工具包。
  • 深度:揭秘小米隔空充電背後技術,輻射怕不怕?速度快不快?
    摩託羅拉也在今天一大早搶在小米前一個多小時展示了自家的隔空充電技術,其充電發射器更加小巧。2017年iPhone X剛剛發布時,手機無線充電功率僅為7.5W,僅僅三年多過去,小米在去年10月將手機無線充電功率推升至80W。目前華為、OPPO量產的無線充電功率在40W左右,小米為50W,在無線充電功率達到了有線充電水平之後,隔空充電這種「真無線」充電方式可能將成為了下一個技術突破口。
  • 手機隔空充電,需要擔心輻射問題嗎?
    不過摩託羅拉的這個技術,似乎中間不能有東西阻擋,視頻裡也演示了,當有人用手擋住充電發射器後,兩臺手機充電就停止了。就在摩託羅拉發布不久,小米也發布了自家的隔空充電技術。官方信息顯示,小米自研的隔空充電樁內置5個相位幹涉天線,可以對手機進行毫秒級空間定位,精準探測手機位置。
  • 小米今天發的 「 隔空充電 」 技術,全網刷爆了!
    總結一句話就是:暫且不必在意充電功率,只需知道比現在大多數以 Qi 標準的無線充電技術方便的多就行。而且我還支持多設備,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充電。話又說回來,「 隔空充電 」 是最新技術的產物嗎?並不是,其實這個類似技術很多年前就有過,但是一直沒有商用。比如,和小米在充電技術上同樣激進的 OPPO 在去年 4 月份就表示過:
  • 被雷軍吹上天的小米隔空充電技術,到底是什麼黑科技?進來看專利
    帶圖評論:你有隔空取物,小米有隔空充電——出自《賭俠》今天,小米發布了自己的隔空充電技術。
  • 真正的隔空充電,小米和摩託羅拉都官宣了
    好消息是,現在無線充電技術又有了新突破。日前,摩託羅拉與小米雙雙公布了隔空充電技術。昨日上午,小米正式發布自研的隔空充電技術,接收端設備都不需要任何充電線、充電底座,即使距離發射端設備數米遠,也能實現自動隔空充電。據悉,小米自研隔空充電技術是通過小米自研隔空充電樁實現的,核心在於空間定位和隔空能量傳輸。
  • 小米11的隔空充電有實際意義嗎?
    一早看到雷總發朋友圈,小米11支持隔空充電,毫米波定位,17項專利。確實很炫酷,小米公號也因此收穫一批好評。當然,也有可能是差評沒被放出來。之後沒多久,各種科技媒體集中報導小米隔空充電的玄幻場景,把雷總科幻電影的說法照單全收。微信群當然迎來一波自發推廣,到處有人在討論小米的隔空充電有多牛。
  • 小米隔空充電技術發布
    小米又給我們搞了一個大新聞,發布了一項全新的充電技術——隔空充電技術。根據官方的對於隔空充電原理的說明,想要實現隔空充電,除了有發射端,接收端也要有對應的適配,實驗用的小米手機內建了「信標天線」和「接收天線陣列」。信標天線通過低功耗方式在空間場內廣播位置信息,14根天線組成的接收天線陣列,將充電樁發射的毫米波信號,通過整流電路轉化為電能,實現隔空充電。
  • 智能+ 行業動態 | 重新定義無線充電,小米「隔空充電」 技術首發
    近日,雷軍在個人公眾號發文宣布,小米正式發布隔空充電技術,並率先在小米11上實現。雷軍表示,從2018年開始,小米已經連續多次打破手機行業的無線充電紀錄。2020年8月,小米全球首發了80瓦無線秒充技術,充電效率幾乎媲美市面上最快的有線快充。據了解,小米隔空充電,技術核心在於空間定位和隔空能量傳輸。
  • 小米首發隔空無線充電技術,真正的無線充電就是這樣,我什麼時候能用上?
    剛剛,小米在雷軍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隔空無線充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