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獨立遊戲《地牢笑聲》:從20人不到的玩家群開始慢慢成長

2022-01-30 觸樂

作者丨樓瀟添

讚美太陽!

我剛剛加入《地牢笑聲》玩家群的時候,裡邊還不到20個人,其中兩位就是來尋求報導的開發者,Tiny Flare團隊的李闖和艾瑞,他們正在逐一解答來自這些早期玩家的問題,包括某些遊戲機制是如何運行的,或者某種道具的來源等等。

這時,好幾位玩家都同時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牢笑聲》作為一款地牢探險類遊戲,它的地圖卻遮擋住了遊戲畫面,阻礙了玩家的探索、打怪。所以玩家們建議把遊戲的地圖搞成透明的。

艾瑞馬上表示,這一功能下個版本就有了,並放出了一張預覽圖,問玩家們圖上的透明度夠了沒有。有人說還可以再高一點。所以過了一會兒,艾瑞就放出一張透明度稍微調高了一點了圖,問大家怎麼樣。玩家說牆的透明度也可以調調,所以艾瑞又改了一下,直到大家都說差不多了。

就這樣,你提,我改,這就是《地牢笑聲》現階段玩家群裡的常態,我想這可能也是許多中小獨立遊戲玩家群早期的常態。先行進來的或許往往是那些尤其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他們討論著定價是1塊好還是6塊好,有人說該定6塊,艾瑞就表示:「遊戲的品質還不行,要有好美術,程序我們可以把控,美術真不行。」有玩家就說:「別沒信心。」

艾瑞根據玩家建議在來回修正地圖的透明度

《地牢笑聲》是一款立體像素的類Roguelike遊戲,就像如今湧現出的諸多國產Roguelike一樣,重點汲取了Roguelike幾大特徵中的「隨機生成環境」一項,而把「永久死亡」等特性削弱,提高遊戲的上手性。在《地牢笑聲》中,關卡、怪物和裝備等也都是隨機生成的,而人物等級、屬性、裝備和道具則得到保留。遊戲的移動操作類似《天天過馬路》,打怪操作則是點擊,同時需要適時地喝藥、釋放副手武器技。

在接到尋求報導之後,我馬上就開了一局遊戲。不過很奇怪,我清完當前地牢中的怪後,沒有找到地牢的出口,我看四周圍都是牆壁——如上面四張圖的第一張所顯示——以為出Bug,就把遊戲放下了。

後來同李闖交流,才知道這款遊戲的探索和地圖交互元素很重。在屏幕的右下角,有一個放大鏡的按鈕,可以用來發現地牢中的隱藏門和隱藏陷阱。如果你不知道這一點,你很可能就會向我一樣卡在沒看到門的第一關。

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玩家群裡。一名玩家抱怨:「超大金箱子怎麼只掉了白裝?」別的玩家就說:「是啊,應該讓銀箱子最低掉綠裝,金箱子最低掉藍裝,超大金箱子就最低掉紫裝。」這時候,李闖就跑出來說:「超大金箱子它是個陷阱啊。」玩家們很震驚。

不開玩笑,這其實反映了一些問題,遊戲的某些設計理念沒能讓玩家得到理會。事實上,《地牢笑聲》有不少用心設計的地方,許多隱藏房間和陷阱(包括麻痺陷阱、中毒陷阱、著火陷阱、叉子陷阱等等……實在是過於多了),還有許多有關地牢遊戲的梗。

但為了強調探索和交互,開發者把它們都隱藏起來了,你要慢慢探索,才能發現它們,但手遊玩家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你如果不在開局露出點隱藏要素的尾巴,他們可能永遠也發現不了。

隱藏房間中的魔獸玩家智者爺爺、網紅教教主……還有跳不跳的選項,也算是遊戲中一些比較有心的地方

不過在接觸了遊戲一段時間以後,就感覺讓人得心應手了。我走一步按一下放大鏡,看看有沒有陷阱或者隱藏門;一踢開地牢門就打開小地圖,觀察新進入地牢中的怪物情況,縮在入口處打怪,可以說是步步為營。

我在過道裡保留一個召喚陷阱不拆除,踩上去能出怪物,因為身處過道,就只有前後兩隻怪物能夠接觸到我。所以我吃下20秒強化藥水,不斷踩陷阱,就能刷到不少紅瓶和藍瓶藥劑,方便之後打怪。但重複了幾層地牢後,就感覺這麼玩略微單調,又顯麻煩。

所以之後我打算玩得更加隨意一些,只在一些關鍵地方按按放大鏡,看看有沒有陷阱坑人,進地牢也乾脆不開地圖,這往往使我陷入一片怪物的包圍之中,慌張逃跑又會踩許多陷阱,忙不迭地吃藥、走位,才跑到地牢門口,在不被怪物包圍的情況下一隻只地處理迎面而來的怪物。這種逃命的走位其實令我感到了相當大的樂趣。

這在我遇到第一個Boss關卡是尤其如此,因為小怪很多,我不得不從一堆小怪中來回遊走,躲避滿地出現的陷阱,追逐時不時放我風箏的狗頭人Boss,這時的走位極其重要,又相當考驗反應。

《地牢笑聲》中的一些傳統RPG要素,史萊姆、藥水、捲軸、附魔裝備等等

我個人相對玩得多的Roguelike是ToME4(Tales of Maj』Eyal),遊戲時間有上百個小時了。ToME4是一款相對知名、也比較典型的Roguelike,不同於《地牢笑聲》,它是2D的,又是正統Roguelike所必須的回合制的,所以ToME4的樂趣更類似於戰棋,你在開打前通常得把接下來幾回合的事情想好,運籌帷幄,把怪物逐個消滅就好了。

但如果像《地牢笑聲》這樣的3D、即時制遊戲,類似《天天過馬路》似的操作方法,相比運籌帷幄,顯然是衝鋒陷陣、考驗反應更讓我感到愉快。所以在《地牢笑聲》中每當怪物一多,需要我走位、逃跑,再把怪引入有利自己的地形,逐個消滅,這樣就令我比較有成就感,而Boss戰也是遊戲中讓我覺得比較有樂趣的地方。

事實上,我在上邊提到的一些不足之處,兩位開發者基本也通過早期玩家的反饋注意到了,在下個版本中重點會在UI、數值和優化上做出修正。值得一提的是,李闖和艾瑞組成的團隊有他們的開發日誌,裡面也有不少翻譯國外遊戲開發經驗的文章,例如《超越復古像素風的3D扁平著色在Unity中的應用》、《程序化地牢生成算法》、《如何使用FamiTracker創建8位音樂》、《為你的遊戲美術選取合適的調色板》,如題所示,都是在遊戲開發上一些實用性的教程類文章,相信會對製作同類遊戲的開發者有所幫助。

而團隊中只有兩名程序也著實令他們頭痛,《地牢笑聲》的美術在場景、人物和怪物設計方面也有些單調、粗糙,體驗方面也有待加強,李闖和艾瑞希望能找到有志共同開發遊戲的美術夥伴,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玩家給他們的遊戲提供建議,幫助他們和《地牢笑聲》更進一步。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下載遊戲或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有可能是目前最成熟的國產Rogue地牢類遊戲:《元能失控》
    這類遊戲其實歸根結底要看地牢裡的怪物、道具和武器豐富度如何,是否經得起反覆玩,最好能有些看上去比較好玩的道具,後期裝備上來了能提供爽快的遊戲體驗,難度曲線控制好,基本就成了。2016年國內非常成功的獨立遊戲《失落城堡》就是這樣的,遊戲本身不強調創意和特色,而是勝在做得比較紮實,上面說的各方面都做得比較到位,沒有明顯短板,結果大賣40萬套。
  • 成功率80%:[節奏地牢]開發者談如何連續推出獨立遊戲大作
    在10月27日舉行的GDC China大會上,Gamelook有幸在演講之後對加拿大溫哥華獨立工作室Brace Yourself Games的創始人Ryan Clark進行了採訪,他表示自己的遊戲研發經驗主要是通過教別人如何做遊戲積累的,做獨立遊戲最重要而且最困難的是選擇一個既有趣又有商業成功潛力的想法,這種遊戲既要有讓人覺得感興趣之處,又要有一定規模的潛在市場,易於進行病毒傳播,一定要是你自己熱愛的內容
  • 獨立遊戲直面會內容詳解!《挺進地牢》新作《逃出地牢》已經可以玩啦!
    直面會時長大概20分鐘,介紹了二十幾款精美的獨立遊戲,我們給大家搬運了完整的直面會視頻(無字幕),並按照順序整理了它們的圖文資料。說不定在這些小巧的遊戲裡,就有一款擊中了你的心臟!(關於遊戲是否有中文的問題可以前往我們的Jump小程序查看,上架了eShop的遊戲都能夠找到哦)感謝各位昨晚來B站圍觀我們的轉播,昨晚沒法給大家同聲翻譯,招待不周抱歉啦!
  • 【GDC】10款成功8款,[節奏地牢]開發者談如何連續開發獨立遊戲大作
    在10月27日上海舉行的GDC China大會上,Gamelook有幸在演講之後對加拿大溫哥華獨立工作室Brace Yourself Games的創始人Ryan Clark進行了採訪,他表示自己的遊戲研發經驗主要是通過教別人如何做遊戲積累的,做獨立遊戲最重要而且最困難的是選擇一個既有趣又有商業成功潛力的想法,這種遊戲既要有讓人覺得感興趣之處,又要有一定規模的潛在市場,易於進行病毒傳播,一定要是你自己熱愛的內容
  • 最酷的地牢爬行遊戲,是20年前的暗黑破壞神
    即便是人們剛開始接受3D圖形的早年,還是大部分人已經普遍對於「照片級畫質」逐漸失去感覺的今天,在我的眼中暗黑破壞神1(其實2代也是)都具有令人敬佩的美工水準。暗黑破壞神的可怕之處便是在於當絕大多數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就曾表示並不喜歡刷刷刷)在第一次體驗到明確的回報時,至少在一段時間裡都會被這個魔咒所糾纏下去。憑藉著完美的人物成長曲線、美妙的關卡流程探索和豐富完善的系統機制,暗黑1自然而然地脫穎而出。歐美角色扮演早期略顯混亂,有著極度個人色彩的遊戲開發理念,從暗黑破壞神開始也就正式宣告結束。
  • Cocos獨立遊戲精品|高自由度地牢探險《貪婪洞窟​》
    該遊戲來自火鍋聖地成都的獨立遊戲工作室AvalonGames,並且基於Cocos引擎開發。據說把一大批冒險遊戲愛好者迷得不要不要的。《貪婪洞窟》試玩視頻看起來好像很贊,下面讓我們再瞅瞅遊戲評測:貪婪洞窟(The Greedy Cave)》在玩法上就是一款非常純粹的地牢+RPG類遊戲,在遊戲中我們玩家要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的地牢中進行冒險,看你究竟能前進到多少層。
  • 【投稿】國產遊戲的造夢者,盤點16年間出現的獨立遊戲
    獨立遊戲的發展史客觀上緊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和遊戲市場的開拓。1998年,中國門戶網站開始興起,真正意義上的開始了大眾網絡時代,獨立遊戲也得以廣泛傳播。1999年 技術探索時期遊戲開發首先是個技術活,其次才是創意活。起初國內多數的獨立遊戲開發者是程式設計師或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大學生。
  • 獨立音樂RPG手遊[節奏地牢]獲蘋果2778次推薦:百萬美元級遊戲超3款
    和很多的RPG遊戲相比,《節奏地牢》給人的感覺比較公平,開發者Ryan Clark表示,創作該遊戲其實是受到了《Spelunky》等作品的影響,這些遊戲裡玩家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雖然遊戲很難,但你仍可以看到勝利的可能,每次死亡之後你都會發現自己的失誤,每次重新開始都能學到新東西,但大多數的RPG遊戲往往通過隨機出現的情況導致玩家失敗,給人一種不公平的感覺。」
  • 像素風彈幕射擊RPG《挺進地牢》:4人兩年研發、年收入過億
    最近,該公司表示遊戲的銷量超過了100萬套,也就是說,即使考慮到折扣和匯率因素,《挺進地牢》的年收入也很可能超過了1億元。在獨立遊戲領域,像素風以及RPG類型的作品很多,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成功者,《挺進地牢》到底憑什麼可以脫穎而出呢?Dodge Roll又是如何成就了年收入過億的獨立大作?
  • 平臺跳躍類遊戲的突破點在哪?國產獨立遊戲《小三角大英雄》有話說
    不僅如此,《小三角大英雄》在今年GDC(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優秀的表現也讓丁勝更加有信心,「《小三角大英雄》就算放到全球獨立遊戲中也是一款精品遊戲」,丁勝肯定地說,畢竟能夠從全球400多款獨立遊戲中脫穎而出,並成為Xbox展位的20款獨立遊戲作品之一,這給了《小三角大英雄》極大的勇氣與自信。
  • 國產獨立遊戲長臉了!《波西亞時光》steam周銷量前十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從2016年國內獨立遊戲崛起開始,國產遊戲在steam平臺上的表現就成為了衡量遊戲質量實力的默認標準
  • 任天堂直面會:發布25款獨立遊戲,《光·遇》《逃出地牢》登陸Switch
    的獨立遊戲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發布信息。作為本世代最受歡迎遊戲主機,Switch不僅在收錄任天堂第一方大作、其他三方大作上讓玩家真香,任天堂還在這款「變形」主機中收錄大量的獨立遊戲,甚至手機遊戲。這雖然讓玩家笑稱其遊戲魚龍混雜,但任天堂為獨立遊戲提供優勢平臺,試圖打通PC,主機甚至手遊之間硬體壁壘的做法讓Switch的遊戲庫空前豐富,成為了受玩家,開發者廣泛喜愛的主機設備。
  • 2017年十佳國產獨立遊戲——手遊那點事編輯推薦
    渠道的重視、大廠的扶持,媒體的報導以及玩家的「娛樂升級」,都是過去一年獨立遊戲市場爆發的重要動力。但真正的核心動力,還是獨立遊戲開發者對其產品品質孜孜不倦的追求。時至2018年,手遊那點事編輯團隊將從遊戲品質、市場表現以及玩家口碑等維度盤點出2017年十大國產獨立遊戲(排名不分先後,按首字母排序),感謝這些產品背後的開發者,為中國獨立遊戲市場帶來了如此優秀的產品。
  • 4人2年研發:射擊+ARPG玩法的[挺進地牢]一周收入破1940萬元
    最近,一款融合了射擊玩法和RPG元素的獨立遊戲《挺進地牢(Enter the Gungeon)》迅速進入了Steam平臺的銷量排行榜前列,發布不到一周即獲得了20萬銷量,收入超過了1940萬元,獲得了超過91%的好評。
  • 大胸少女闖地牢《聖鎧:冰魂》簡介
    地牢遊戲以豐富的系統和多變的地圖著稱,尤其是roguelike元素的加入,將探險的未知性提高到令人著迷的程度。這類遊戲在歐美和日本廠商手中一向駕輕就熟,擁有廣泛的玩家群,就連《我的世界》也來湊熱鬧,發售了一款方塊人的地牢遊戲,可惜評價並不高。
  • 2019年,令人眼前一亮國產獨立遊戲有哪些?
    對於玩家來說,我們欣喜於隨著越來越多遊戲從業者的努力投入和辛勤付出,曾經被美日韓狠狠踩在腳下的國產獨立遊戲,開始揚眉吐氣。
  • 罕見的國產DRPG獨立遊戲《龍騎士之墓》
    獨立遊戲工作室Hex Game Studio製作的《龍騎士之墓》(Dungeon Of Dragon Knight)就是一款這樣選用嚴肅題材卻又融入創新的獨立遊戲。這一點得益於《龍騎士之墓》強大的美術團隊,不僅有做過《EVE ONLINE》的主美,還有製作過《黑暗之魂》系列的特效,後續從傳媒吸收的新原畫則給遊戲製作團隊帶來了新鮮血液,並使得遊戲質量達到了相當高度,在歐洲中世紀的環境中融合克蘇魯元素來襯託地牢的恐怖氛圍,遊戲風格十分鮮明。
  • 國產獨立遊戲《蠟燭人》:10秒的光亮能帶來什麼?丨觸樂
    咔嚓。《蠟燭人》於今天上線,在XBOX ONE國行限時獨佔發售,售價79元人民幣。它得到了ID@XBOX的獨立遊戲開發者計劃的支持,在上線之前就獲獎無數,也是國產獨立遊戲第一次登上遊戲開發者大會(GDC)這樣級別的國際舞臺。觸樂獲得了這款遊戲的提前試玩機會,並和它的開發者聊了聊。如果你是一根蠟燭,你能幹什麼?你可以被點燃,你可以發光。
  • 童年回憶的《魔塔》,背後是20年國產獨立遊戲興衰史
    中日獨立遊戲人的究極福音,RPGmaker!這款軟體可以說是大大降低了遊戲製作的門檻,讓許多人也有了製作遊戲的可能。而魔塔又是一個機制簡單重在數值的遊戲,其門檻低到連中學生都能參與製作。不過,大規模利用RPGmaker製作魔塔其實是後來的事情了,因為這時的魔塔玩家們,還在被一個魔王支配著,它就是上面提到的《撲克魔塔》。
  • 神作出續集,《暗黑地牢2》EA版EGS獨佔發售,遊戲更難了?
    「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在獨立遊戲領域,Roguelike是最受開發者和玩家歡迎的品類之一,憑藉隨機生成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