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實際上是我CSDN博客(點擊「閱讀原文」直接進入)2017年的文章。現在因為時間關係基本不更新博客了,會挑些有意思的文章像筆記一樣轉在這個更加私人的公眾號上作為記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最快的敗光家產?對於耳機發燒友和攝像愛好者而言這顯然不是個問題,而電吉他發燒友們則會陷入沉默。即使是馬雲,望著不同廠家成百上千種效果器、音箱以及電吉他估計也會哭著開始擠公交車。
很多人聽過搖滾,覺得大體上是架子鼓在那裡「蹦次打次蹦次打次」,然後節奏電吉「DuangDuangDuang」,到主音電吉他solo部分「提提噌噌噌」,千篇一律的聒噪(什麼,貝斯?你會注意貝斯?)。然而實際上,電吉他效果器調音極其考究且千變萬化,它往往決定了一首曲子的色彩與基調。比如藍調和爵士裡面的電吉他的調音就往往不同,大體而言藍調電吉他音色比較輕柔而爵士則會更有一種慵懶跳躍的感覺(靡靡之音,說的就是它了)。這裡就更不用說各種金屬和核裡面的電吉他音色了。
一個高階的電吉他手(我不是,很垃圾,一個綜合模塊走天下),會花很多時間去思考如何搭配各個調音模塊調出更加符合歌曲的音色,從而使得歌曲更加的細膩。
這裡介紹幾款最為常用的調音模塊及其原理,主要參考了《小林克己搖滾吉他教室世紀新版(中篇)》。這個系列可以說學習過電吉他的讀者都知道,簡單易懂不複雜,豐富而又不顯得晦澀偏門,十分適合入門的電吉他初學者。
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效果器。效果器,顧名思義,就是對樂音進行效果處理的儀器。除了電吉他之外,很多其他的樂器,甚至聲樂,都使用了效果器。現在大家能夠聽到的音樂,幾乎沒有不做加工的。可以說在音樂的構成中,效果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模擬的音頻只是簡單的最核心的處理,而實際模塊的調音會有更加優化豐富的變化,甚至不同廠家也會有不同廠家模塊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如果讀者想寫出像GuitarRig這樣的軟體的話還需要查找更加詳細的資料,同時也要對音效卡的底層有所了解。
第一篇介紹四個效果器模塊:失真效果器、超載效果器、移相效果器、弗蘭格效果器。
以下關於模塊的圖片均摘自百度圖片,特此聲明。
為了方便大家做簡單的實驗,這裡給出最簡單的matlab代碼,音頻的實時錄入等我就沒放上來了。這裡就用最基礎的高音C來做實驗吧。首先高音C的振動頻率約為520Hz。
%原音Fs = 44100;%採樣頻率T = 4; %時間長度n = Fs*T; %採樣點數f = 520; %聲音頻率 高音1=Cy = sin(2*pi*f*T*linspace(0,1,n+1)); %原音sound(y,Fs);
失真效果器失真效果器(Distortion),作為搖滾樂中最廣為人知的效果器,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可以這樣說,所有的搖滾樂都會用到失真效果器(可能這個說法有些不妥,但就筆者知道的搖滾樂、金屬樂等等,還沒有不使用失真效果器的)。這裡給一張圖出來。
在有些時候,吉他手能通過大型音箱來製造出一種功率大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失真音色,這時候就不需要用到失真效果器了。但當你想得到一種清晰,不是真的原音差別較大的聲音,這時,使用失真效果器來製造失真音色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失真效果器的構造原理,就是人為的將輸入的聲音信號變歪曲。意思是說,把本應該在音箱裡失真的聲音,在進入音箱前就用效果器把它變成電子化的了。我們通過下圖來理解失真效果器對音頻波形的影響。
可以發現,其實對一個波形進行失真處理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截波,而截波的閾值的大小控制了失真的程度。
%失真效果器distortion_threshold = 0.7; %失真閾值的設定distortion_y = zeros(n,1);for i=1:n+1 if y(i)>=distortion_threshold distortion_y(i) = distortion_threshold; elseif y(i)<=-distortion_threshold distortion_y(i) = -distortion_threshold; else distortion_y(i) = y(i); endendsound(distortion_y,Fs);
超載效果器超載效果器(Over drive),先給一張效果器的圖(右半邊為失真效果器,左半邊為超載效果器)。
其實按照道理來講,超載效果器也算是屬於失真類的效果器,但區別便在於超載效果器能夠製造輕微的失真效果,以為它與失真效果器在失真度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下面我們給出經過超載模塊後得到的正弦波變化圖。
可以看見,失真的部分並不像失真效果器一樣直接截掉,而是有著一點平滑的變化。
失真效果器的音色傾向於重搖滾之類的狂野失真,而超載效果器則傾向於細膩而華麗的失真。
%超載失真效果器overdrive_threshold = 0.7;overdrive_y = zeros(n,1);for i=1:n+1 if y(i)>=overdrive_threshold overdrive_y(i) = overdrive_threshold+0.3*(abs(y(i))-overdrive_threshold); elseif y(i)<=-overdrive_threshold overdrive_y(i) = -overdrive_threshold-0.3*(abs(y(i))-overdrive_threshold); else overdrive_y(i) = y(i); endendsound(overdrive_y,Fs);讀者可以與失真效果器對比最後的聲音,便能發現其中的不同。
移相效果器
移相效果器(Phaser),先給圖。
移相效果器也被稱作shifer效果器,通過將原音與相對原音來說已經產生了相位變化的另一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種深度感和迴旋感。這個效果器的目的就是通過電子手段在揚聲器裡產生一種迴旋的效果。
%移相效果器delta_phase = pi/4;delta_y = sin(2*pi*f*T*linspace(0,1,n+1)+delta_phase);phaser_y = delta_y+y;sound(phaser_y,Fs);
弗蘭格效果器弗蘭格效果器(Flanger),先貼圖。
弗蘭格效果器與合唱效果器一樣,都是製造一種比原音略微延遲的聲音,然後是這個聲音的音調產生上下波動,由此製造出一種複音感。
它與合唱效果器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延遲時間分成短,但是音調波動又特別大,所以產生了一種頻率周期很長的獨特音效。
% 弗蘭格效果器Flanger_sin = 1+0.5*sin(2*pi*linspace(0,1,n+1)*(n+1)/2); %音調波動delta_phase1 = pi/18;Flanger_delta_y = sin(2*pi*f*T*Flanger_sin.*linspace(0,1,n+1)+delta_phase1);Flanger_y = Flanger_delta_y+y; %這個可以不疊加sound(Flanger_y,Fs);這篇博文就先介紹到這四種。
總結
沒礦別燒這玩意兒。
作者其他文章:
《Ten Words》 電吉他solo — 溫暖的旋律
加州旅館尾奏電吉他solo
那代握緊吉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