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前員工離職後被老東家起訴,判賠1940萬!只因做了這事

2021-02-18 FM93交通之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一財網、每經APP(記者:劉春山)、上觀新聞等

所謂競業禁止協議,簡單地說就是你離開某家公司之後,一定時間內不得在其他公司從事相關職業,更不能洩露前僱主的商業機密。

據多家媒體報導,近日,上海一中院二審判決,前騰訊員工徐振華違反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需要向騰訊返還1940餘萬,創同類案件最高賠償紀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選擇與員工籤訂保密協議或者競業限制協議,對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義務等內容進行約定,隨之而來的是競業限制類糾紛顯著增多,而高賠償額也逐漸成為常態。


尚未離職即自辦公司開發同類遊戲

徐振華於2009年4月加入騰訊遊戲,負責網遊開發運營,曾研發出著名網路遊戲《軒轅傳奇》,並獲得了騰訊的股票期權,同時籤訂了《保密與不競爭承諾協議書》。

2014年5月,徐振華從騰訊離職,不過在2014年1月他就私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沐瞳科技,離開騰訊後又成立了兩家公司——上海杭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沐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成立上海沐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沐聯科技」)。

圖片截自天眼查

而杭澤科技、沐央科技、沐聯科技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均為徐振華。前述公司的經營範圍都包括「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網際網路技術、通信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諮詢」。騰訊發現,沐瞳科技開發出了一款名為《Mobile Legends》的網遊,經過比對,騰訊認為這款網遊大量抄襲《王者榮耀》。

下面兩張圖是《Mobile Legends》(上)與《王者榮耀》(下)的遊戲界面對比。

圖片來源:天擎TMT研究

騰訊隨即將徐振華告上法庭,索賠2300多萬元。一審判決徐振華確實違反競業限制約定,需向騰訊支付違約金372萬餘元,但雙方均不服。

二審判決,徐振華按照雙方協議約定,返還其基於騰訊授予股票獲得的所有實際收益,向騰訊方面支付人民幣19403333元。

據一財網報導,除了要賠償巨額競業限制補償外,騰訊認為,沐瞳科技開發的《Mobile Legends》侵犯了《王者榮耀》的著作權,已經提起了訴訟,要求這款遊戲停止運營,沐瞳科技賠償相關侵權損失。相關案件將於近日開庭審理。

網際網路行業競業限制案件持續多發

徐振華案的競業限制賠償金數額創下國內紀錄,在網際網路業內引起了熱議。

網際網路行業的競業限制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訴訟,已經存在多年。

2014年12月,網易曾發布聲明,質疑陌陌創始人唐巖違反與其籤訂的競業限制約定。網易稱,2003年12月至2011年9月,唐巖在網易工作。但2011年7月,唐巖尚未離職網易,就在外開設陌陌公司。唐巖在網易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獲取網易提供的各種信息、技術資源,創立了「陌陌」,從而竊取網易公司商業利益,喪失基本職業操守。

陌陌則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對此回應,網易聲明中沒有任何直接針對陌陌的指控,其所有指控幾乎都是針對唐巖加盟陌陌之前的行為。

2017年4月,因涉嫌違反「競業限制義務」,搜狐視頻版權影視中心總經理馬筱楠(馬可)被搜狐提起仲裁申請,索賠金額近五千萬元。這起案件成了當時網際網路行業因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索賠金額最高的案例。

馬可

南方日報報導稱,同年8月28日,北京市仲裁委員會裁決結果顯示,搜狐獲勝。馬可違反了競業限制義務履行的約定,應承擔違約責任,向搜狐雙倍返還違約期間已收到的競業限制補償金,並繼續履行對搜狐的競業限制義務。

(註:競業限制補償金,是從員工離職開始計算競業限制時起,用人單位向員工支付的一筆錢,在協議中,補償金額通常為乙方離開甲方單位前一年的基本工資,不包括獎金、福利、勞保等)

這意味著,馬可的競業期持續到今年8月,期間不能為搜狐競爭對手工作,或自行從事相關業務。不過搜狐近五千萬元的索賠金額,似乎沒有被北京市仲裁委員會裁決通過。

另一起索賠5000萬元的競業限制案件,發生在去年12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當時曾報導,百度把自己曾經的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當時還是景馳科技創始人兼CEO的王勁告上了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主要涉及商業秘密和同業競爭,索賠5000萬。被告為前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及王勁所經營的美國景馳公司。

百度當時有一個明確的指控是:通過離職不歸還電腦和印表機的方式竊取公司機密。

百度方面提供的有王勁籤字的離職協議書

但這場訴訟僅持續兩個月就告一段落了,最後的結果是——今年2月,王勁從他一手創辦的景馳離職。一周後,百度不但撤銷了對景馳的訴訟,還宣布景馳科技加入了百度Apollo開放平臺,雙方至此握手言和。

一財網報導稱,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網際網路領域因競業限制引發的案件呈多發趨勢。2014年至今,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錄的此類判決書有240多份,對應著200多起案件。

從案件類型來看,大多數案件的訴由為勞動爭議。從辦案法院來看,此類型案件高度集中,200多起案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這四個網際網路產業發達地區,就佔據了八成。其中北京就多達75件,上海為56件。案件涵蓋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全產業鏈,包括網際網路產品開發、廣告營銷、技術運營、大數據等等。

這類員工備受競業限制關注

包括騰訊在內的諸多網際網路公司,在與員工籤訂勞動合同時,均設置了競業限制條款。條款基本模式是員工離職後一定期限內,不能進入「競爭對手」的企業工作。可以為此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最終出現這些案件,基本表現為離職員工拿了競業補償金,還沒有過競業限制期限,就進入了「競爭對手」的企業工作,並從事與之前相同或相似的崗位。

網際網路行業吸納的人才多,但從業者的流動性也較大。那麼,網際網路企業會對哪一類離職員工的競業限制問題格外留意?目前,包括騰訊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的員工薪資,除了日常薪水外,還會根據情況給予股票期權。

一財網報導稱,獲得公司股票期權,以及在重要崗位任職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在離職後,會被原公司關注競業限制問題。而網際網路行業的競業限制約定期限,也並不完全相同,目前最多的是一年或兩年。

今年7月5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競業限制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這份調研報告明確指出,部分競業限制糾紛還可與智慧財產權糾紛、反不正當競爭糾紛、侵害公司利益糾紛等案件相關聯。出於保護商業秘密的需要,企業往往會以「組合拳」的形式,同時或者先後再提起智慧財產權訴訟、反不正當競爭訴訟、侵害公司利益訴訟等。

圖片來源:上海一中院《競業限制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

該白皮書還提示,負有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係的其他用人單位工作,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即構成違反競業限制義務。即使並未造成原用人單位的客戶流失、構成強有力的競爭、造成實質影響等後果,也仍需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尚未離職即自辦公司開發同類遊戲,認為此舉不妥的點讚!

相關焦點

  • 曲線入職米哈遊被判賠百萬 2名騰訊前員工遭起訴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先後公布了兩則涉及競業限制的民事判決書,兩名騰訊前員工孫某、吉某某在離職騰訊後籤署《競業限制通知書》並於每月領取競業限制補償費的同時,通過與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籤訂勞務合同並至米哈遊處工作,被騰訊認為違反競業限制業務而告上了法庭。
  • 真的友盡了 這些人離職後與老東家對簿公堂
    惠普起訴了瓊斯,指責他在離職前5天拷貝了惠普公司的大量機密文件,這些文件包括大量惠普產品和客戶的信息,但瓊斯離職時並未歸還。兩年內惠普與甲骨文之間三次在法庭交鋒,這梁子結的夠深。但離職才一個月,巴姆布羅甘7月12日的一紙訴狀瞬間炸開了鍋,他與外三名員工將老東家Hyperloop One及另一名創始人和多名高管告上了法庭,指責他們濫用公司資金、僱傭家族成員,威脅他人安全。 四、雅虎狀告前高管洩露公司機密起訴離職員工的,惠普不是僅有的一個,已經江河日下的雅虎也起訴過他們的離職高管。
  • 離職後重回老東家?你需要明白這些事
    身在網際網路科技圈的江湖中,你或許聽過不少離職員工和前東家的愛恨情仇。其中有一種「逆行」現象,很耐人尋味:員工離職後,輾轉工作了一段時間,又重新回到老東家任職。比如曾經從騰訊去了阿里,又回到騰訊任職開放平臺部總經理的侯曉楠,還有出走金山創辦小米、重返金山董事會的雷軍。 拋開大佬們傳奇的職業生涯不談,作為「沉默的大多數」,普通公司僱員選擇與老東家再相逢的原因是什麼?
  • 愛奇藝員工落戶北京後離職被起訴,被判賠償10萬元!
    愛奇藝員工落戶北京後離職被起訴,被判賠10萬元(視頻來源:鳳凰網視頻)2月22日,天眼查App顯示,2日5日,
  • 離職創業的阿里幫、騰訊幫:如何跟老東家好好做朋友?
    他們應該如何處理與老東家之間的關係,充分利用資源而儘可能弱化衝突?這一問題令許多創業者心有戚戚,輾轉反側。而近日網易對唐巖發出的「追緝令」,則更是夜半一記響雷,驚起N多創業者在我們後臺提問。問:吳老師,我和兩個同事看到一個創業機會,最近正在準備階段,原本打算過年後就辦理離職。
  • 從科大訊飛跳槽到騰訊,男子被判賠1200萬!
    4月10日,陸昀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他離職時曾說過會去騰訊,對方只提示不要做競類產品業務。陸昀說,收購中雙方籤有對賭協議,他完成了相關考核,並不會造成當初收購目的落空。他目前已提出上訴,即便構成違反競業限制約定,一審判賠的違約金畸高。最終要不要離職,等二審判下來再說。
  • 騰訊起訴《無盡對決》獲賠1940萬,為何拳頭不行?
    據外媒Dot Esports爆料,騰訊已經在起訴上海沐瞳科技創始人一案中勝訴,獲賠1940萬元。
  • 為報復老東家,程式設計師編碼給自己轉帳553筆,金額超21萬元
    2021年8月,為「證明實力」,某醫院前網管離職後遠程入侵伺服器,致診療系統癱瘓,經審查,犯罪嫌疑人白某某(41歲,男)在辦理離職手續時,只因領導說其崗位不重要就心生報復,白某某利用自學網絡知識,非法入侵醫院內網伺服器,遠程進行破壞性操作。
  • 臺積電前採購經理違反競業跳槽長江存儲,二審判賠約57.7萬元
    違約金方面,高院認為,求償離職前 24 個月受領的給付總額比例過高,由於薛男違約期間不到一年,因此予以酌減,經綜合計算後,認定一審判賠金額無誤,薛男總計須賠償臺積電 250 萬元新臺幣(約人民幣57.7萬元)。全案可上訴。臺積電過去屢傳人員跳槽到競爭對手三星、中芯等晶圓代工廠提升製程技術。
  • 愛奇藝程式設計師落戶北京後離職被判賠 10 萬,網友:太值了簡直白送
    愛奇藝員工落戶北京後離職被起訴,被判賠償 10 萬元2月5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公開一份二審民事判決書
  • Linux之父:Intel最顛覆性架構死透了;愛奇藝員工落戶北京後離職被判賠10萬,網友:血賺
    (給技術最前線加星標,每天看技術熱點)參考:程式設計師的那些事、開源中國、solidot、cnBeta、騰訊科技等0、
  • 員工一提離職,機靈的HR馬上就做這些事!
    早上本來高高興興來上班,結果剛打開電腦,技術部一個核心員工就發來消息:「在嗎?」霎時間,晴天霹靂...想必看到上面這段話,被傷過的HR都看懂了。「在嗎」=「我要離職了」,這應該就是HR和員工間最心照不宣的秘密了。那既然員工已經提出離職了,哭是沒有用的,HR到底應該在第一時間做哪些事呢?
  • 山寨《王者榮耀》海外版 《Mobile Legends》被訴 公司法人代表被判賠1940萬元
    本報訊(記者王涵) 近日,因違反競業限制協議,手遊《Mobile Legends》開發商——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沐瞳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被判違反競業限制,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徐某賠償1940萬元。該競業限制案中,徐某在獲得騰訊公司巨額競業限制補償的同時,在騰訊任職期間即違約設立遊戲開發公司——沐瞳公司,與騰訊公司的業務形成競爭關係。
  • 臺積電前採購經理跳槽長江存儲,判賠250萬元新臺幣!
    據臺媒報導,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採購處薛姓前經理,離職後 5 個月,就到中國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擔任採購副總裁,遭控違反競業禁止條款
  • 員工提離職,有經驗的HR第一時間應該做這些事!
    4、離職時間,協商一致員工需要提前30天提出離職,但這個不能完全約束員工,所以HR要根據業務現狀和員工約定好離職時間。5、辭職信的管理員工提出離職後,HR需要對離職申請做好妥善保管,並做好相關記錄。6、五險一金減員,工作居住證轉出員工離職後HR要在系統中做好減員工作,同時如果員工有工作居住證,還要做好工作居住證和檔案移出工作。員工各項交接一一完成,連公司門都進不去了。很多人覺得好像離職這就處理完了,然而並不是,此時離職管理才做了一半,還有很多後續工作等著HR安排。
  • 因「上班太無聊」起訴公司,男子獲賠40萬?!!
    近日,法國一男子因「上班太無聊」起訴公司,法院稱「損害了其心理健康」,並判公司賠償男子40萬元。結果詳細了解之後,才發現這事的根源可能是企業降職降薪迫使當事員工辭職。該員工2015年之前是一名經理,但因為損失了一名重要客戶,被降職了。降職後,公司也不再安排實質性的工作,讓他持續坐了4年的打雜冷板凳……他還因此患了抑鬱症、癲癇等精神疾病。公司怕給賠償金,就把勞動者「晾」在那,不指派實質工作、讓員工自生自滅,「逼」員工自己辭職,這在我國職場也不是啥稀奇事了。
  • 涉嫌盜取前東家谷歌的代碼,一位工程師被判賠1.8億美金,將全由個人償還
    被判賠 1.8 億美元,從最搶手的工程師,瞬間變成了「最麻煩」的前員工。 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wski)原是矽谷的一位明星工程師,曾先後任職於谷歌和 Uber,如今卻成為了兩家前僱主公開訴訟的焦點人物。從更大的角度來說,萊萬多夫斯基是整個科技行業的縮影。
  • 國科微評:愛奇藝某員工落戶北京後離職被起訴,毫無契約精神!
    今天點評的文章是近期新浪微博熱搜的一個熱點新聞——愛奇藝員工落戶北京後離職被起訴!被判賠償10萬元。北京市戶口有多難落戶,大家心裡都心知肚明,我就不贅言了;北京市戶口有哪些隱性福利政策,我相信大部分人也心知肚明,也無需多說。
  • 離職員工帶走客戶名單是否侵犯企業的商業秘密
    近年來員工離職帶走商業秘密已成為企業商業秘密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培養多年的員工離職後進入競爭對手公司,更有甚者,索性成立自己的一家公司,向老東家的客戶提供同類產品,意圖將老東家的客戶紛紛拉入自己麾下。客戶名單構成商業秘密的認定也不例外,權利人只有證明其離職員工帶走的信息符合商業秘密的「三性」才可能被法院認定為商業秘密。但上述被駁回起訴的案件中,大多數案件根本就沒有通過商業秘密認定的第一個關卡即具備秘密性要素,而秘密性(非公知性)又是商業秘密構成要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