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萬市值股票不要了!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公司回應:研發工作正常進行

2021-12-16 江淮機電網

7月4日下午消息,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並辦理完成離職手續。中芯國際表示,離職後,吳金剛博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中芯國際披露的資料顯示,吳金剛博士 2001 年加入中芯國際,2014 年至今擔任技術研發副總裁,負責參與公司 FinFET 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關於相關專利及保密、競業限制,中芯國際稱,其參與申請的專利均非單一發明人的專利且均為職務發明創造,所有權均屬於公司,不存在涉及專利的糾紛或潛在糾紛,其離職不影響公司專利權的完整性。另外,吳金剛博士承諾就公司的或公司負有保密義務的第三方的任何機密 / 專有信息盡到最嚴格的保密義務,自離職次日起的 12 個月內不得幫助公司競爭對手、為其工作、被其僱傭、向其提供服務、供應產品或充當公司的競爭對手等。

中芯國際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不僅中芯國際的技術牛人鬧著要離職,中芯國際的普通員工的離職率更是居高不下,甚至在2018年超過了20%。根據中芯國際《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透露出來的數據來看,2018年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深圳工廠的員工流失率分別為52.2%、25.7%、11.7%,整體流失率為22%,較同業均值高出1.3倍。2019年員工整體流失率降低至17.5%,但依然處於高位,其中上海流失的員工佔總流失員工的50%。反觀臺積電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在5%以下。

來源:

文字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點擊江淮機電網微信關注我喲☀江淮機電網(www.jhjd.com.cn),面向機電工業領域,全方位報導機電行業發展動態,深度解讀機電行業相關政策,發布機電行業趨勢與前景,是機電行業人士必看,品牌企業精準傳播的理想渠道。(投稿郵箱:206442470@qq.com     聯繫QQ:206442470     電話:0551-69106590)
微信ID:jhjidian掃碼添加微信,即刻溝通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核心人員辭職!放棄近千萬公司股票引熱議
    吳金剛作為該公司核心技術人員,5月份剛剛獲得公司16萬股的限制性股票,市值近千萬人民幣。他放棄這筆巨資離職的消息,立即衝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熱議。吳金剛作為該公司核心技術人員,5月份剛剛獲得公司16萬股的限制性股票,市值近千萬人民幣。他放棄這筆巨資離職的消息,立即衝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熱議。吳金剛於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2001年至2014年,歷任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2014年至今擔任技術研發副總裁,負責參與公司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 放棄千萬市值的股票也要辭職,中芯國際失去一員大將
    去年12月,中國大陸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688981.SZ)因梁孟松辭職的事鬧得業界人盡皆知。然而,時隔大半年後,當梁孟松還在任之際,中芯國際卻傳出了另一核心人員的辭職。7月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披露,在公司工作20年的核心技術人員、技術研發副總裁吳金剛博士辭職,離職後,吳金剛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 【60秒半導體新聞】因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中芯國際發公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離職
    中芯國際發公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離職(快科技)7月4日下午消息,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並辦理完成離職手續。中芯國際表示,離職後,吳金剛博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 中芯國際「內訌」爆發,100億市值一天蒸發,公司剛剛回應……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卻被爆在大會現場提出辭職。對此,16日早間,中芯國際回應,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本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本公司發布公告為準。
  • iPhone13組裝立訊精密首獲Pro四成訂單;韋豪創芯如何打造「產業投資」;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未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1.半導體產業上半年IPO盤點:38家受理企業共募資576億元 29家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3.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 梁孟松離職風波後續:中芯國際送了一套價值2千萬的房子
    ,實現近兩倍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3.3億美元,去年這一數字尚為虧損1.0億美元。此前,業界傳聞梁孟松曾有離職意向。目前看,梁孟松的離職風波中芯國際已經內部穩妥處理,而且梁孟松很有可能正是中芯國際12nm平臺進展的核心功臣。
  • 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精成科馬來西亞工廠停工;天河超算摘兩項桂冠
    圖源 | 網絡據日經7月4日未援引消息來源報導稱,日本晶片製造商住友電工9月起將在美國生產用於5G基站的半導體,該公司計劃將其美國業務的供應能力提高一倍。 報導稱,住友電工已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家工廠內建立了一個生產設施。投資總額達數十億日元(10億日元相當於900萬美元)。該設施將生產作為基站核心部件的電晶體,用於放大信號。
  •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恩怨情仇
    1997年,蔣尚義加入臺積電,擔任臺積電的研發資深副總,負責帶領整個臺積電的先進位程研發,但研發的最核心團隊,以及最核心的技術領導者還是梁孟松。為此梁很不服蔣。為尋求平衡,2001年張忠謀請來梁孟松恩師胡正明擔任臺積電的技術執行長。這樣在臺積電內部,實質形成了「蔣尚義派」和「胡正明派」的競爭。如此競爭,也讓臺積電的技術提升的更快。
  •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很快中芯也針對此次人事風波做出了回應,稱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正積極核實,以後續公告為準。而掌舵臺積電研發的蔣尚義,在半導體行業工作已超過 40 年,經驗豐富,有「蔣爸」之稱,一度也被視作張忠謀的接班人之一,在臺積電近 10 年的時間內,也一直是梁孟松的上司。
  • 中芯(981):持續投入研發及建廠 國產替代高確定性
    7月初,中芯發公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並辦理完成離職手續。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這事令人想起去年年底,梁孟松因為蔣尚義的到來,兩人無法同處一家公司,梁孟松因此表達不滿想請辭。
  • 高層「地震」引來監管工作函 中芯國際未來戰略何去何從
    16日早間,公司又公告確認,公司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意欲辭職。由於梁孟松是中芯國際的核心人物,這一高管地震的消息對公司當日股價造成不小衝擊。16日收盤,中芯國際A股跌5.53%、港股跌4.94%。當天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監管工作函。「這讓人震驚,我們希望中芯國際能穩住高端人才,彼此精誠團結,不畏艱難打好攻堅戰、持久戰,促進晶圓製造業發展。」
  • 高管更迭,人才流失,資本能否解決中芯國際的一切問題?
    全文3387字,閱讀約需7分鐘作者丨馬曉龍編輯丨小北2020年7月16日,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18天閃電過會,6700億元市值,380倍市盈率,超額募資532.3億元,中芯國際成為A股近十年來最大規模IPO。
  • 中芯國際梁孟松甘之如飴
    要知道,梁孟松也曾是臺積電的技術大拿,參與很多晶片的研發任務,三星甚至不惜重金挖走梁孟松。當時,三星還開出了比其在臺積電高3倍的工資,還派專機接送其往返於臺灣省和首爾。  2017年加入中芯國際後,梁孟松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28nm到7nm晶片的開發任務,甚至在這3年時間裡,幾乎都沒有休過假,即便是身體不舒服,仍堅持工作。在沒有EUV光刻機的情況下,梁孟松依舊堅持用DUV光刻機進行研發,甚至還開展5nm晶片研發工作,所以才說其追求的是技術,而不是金錢。
  • 探究中芯國際人才出走的原因
    而在近日,中芯國際一則關於任命前臺積電CEO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的消息和中芯國際CEO梁孟松當天給出離職申請的消息同時被爆出,在半導體圈內掀起了軒然大波,耐人尋味的是梁孟松所提出的一個離職原因是「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由此,引發了大眾對於中芯國際頂尖人才出走的思考。
  • 中芯國際:全村人的希望?
    ,萬眾矚目的中芯國際正式登錄科創板,收盤時大漲212%,總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1997年,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之後,張汝京選擇退休創業,去實現他為中國造芯的夢想。在進行短暫考察之後,張汝京發現中國大陸在過去幾十年已經被世界拉開了距離,既沒有成型的專業半導體製造設備,也缺乏必要的先進位造業人才。張汝京說道,「當時中國大陸做過半導體晶片0.35微米工藝的人才非常少,估計不到10個人。」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是買回最先進的晶片生產線和技術,我們技術人員很難吃得透。
  • 紫晶存儲:核心技術人員張龍離職,不存在專利糾紛
    【TechWeb】近日,紫晶存儲(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張龍(軟體框架師
  • 《中芯國際還有「雷區」》
    上市之前,中芯國際本來準備募資200億元,沒想到在美國全面封殺華為的催化下,二級市場的熱情超出想像,募資最終高達532億元。這是繼2010年農業銀行IPO後,近10年間A股最大的IPO。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募集到資金的中芯國際卻陷入兩難境地:向上突破先進工藝,因為不能為華為代工,而沒有足夠訂單,面臨虧損;向下做次先進工藝,因為技術水平不夠成熟、價格高,在競爭中也不佔優。
  • 「一挖就走」,中芯國際為什麼留不住人?
    晶片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
  • 【公司研究】中芯國際(HK0981):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核心資產
    、技術實力最強的半導體製造企業,所以研究半導體行業,中芯國際是繞不開的一個標的。技術晶圓代工,是資本和技術超密集型行業,中芯國際的資本不用擔心,有國家支持。所以主要是看技術。判斷一家半導體製造企業技術水平的高低是看工藝製程,先進工藝水平是衡量公司價值的關鍵。
  • 追上臺積電,中芯國際還有多久的路要走?
    但好景不長,臺積電很快將中芯國際告上法庭,打了四五年專利官司,最終以中芯國際繳納罰款及張汝京從公司離職告終。此後,中芯國際又經歷了兩年動蕩期,之後便選擇「求穩」,即嚴控成本,而不是一味追求先進位程。2012年開始,中芯國際進入持續盈利通道,但「求穩」也導致新技術、新產線研發不足。直到2015年,28nm產線才量產,比臺積電足足晚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