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們,因微信推送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大家若不想錯過我們推送,請記得點擊上方藍字「知常容」,在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沒有『星標』可能會因此錯過我們的每周推送!
喜歡文章,點擊再看『在看』
2020是5G大規模建設的開始,中移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是全球5G引導者,截至6月底,公司的5G用戶量已超過7000萬(雖然這個數字並非真實在使用5G網絡的用戶,但對於ARPU值切實會有實質的提升),新建5G基站超過14萬座,超出市場預期,接下來中移動將繼續朝2020年目標邁進——建成30萬座5G基站,同時5G用戶規模達到1億。
中移動的財務穩健,現金流非常好,但5G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本開支,因此市場對運營商的巨額投資也會有一定的擔憂。不過好消息是目前5G建設的單位成本已有明顯下降,但在應用端,雖然可以預見雲VR/ AR、車聯網、家庭娛樂、無人機、遠程醫療、智能製造等2B 2C的應用場景有很好的前景,但目前還沒出現特別明顯爆款,略低於預期。不過從政策導向和業內努力方向可以明顯感覺到的是,5G應用還是會有很好的前景,只是仍需要一段時間。
在6月份,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為5G時期公司的發展注入強心劑,體現出公司在新的階段再次騰飛的決心與信心,行權價55HKD,與當前股價差不多,可見從公司角度來看,目前股價是有所低估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我們用自由現金流模型估值,保守估計中移動合理股價為75HKD,中移動目前的股價來看,其實已經體現了比較悲觀的預期,而無論是股價還是公司業績,往下空間都非常有限,另外公司5%左右的分紅還是極具吸引力,我們認為當前值得配置。
實施股權激勵,為5G時期公司的發展注入強心劑
2020年6月12日公司發布公告,擬以每股 55 港元的價格向 9914 位激勵對象授予合共涉及 3.06 億股股份的股票期權。期權激勵的授予對象主要是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他們掌握著公司的日常決策和經營以及核心技術,是公司業績的有力保障者。此次股權激勵顯示了公司對5G時期相關的信息服務收入的看好,凸顯了公司堅定發展5G網絡,再次騰飛的信心和決心,為中國的 5G 持續快速發展進一步奠定根基。
從激勵程度來看,若未來股價上升至80港幣,則每人平均收益達到75萬元,若股價上升至110港元,則每人平均收益達到165萬元,股權激勵的動力還是比較大的,目前股價也是在55HKD左右,可見從公司角度來看,目前股價是有所低估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5G用戶數增長超預期,1億小目標指日可待
中移動早前提出2020年要達到1億5G用戶的小目標,從上半年情況來看,公司6月淨增5G套餐客戶數1459萬戶。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5G套餐客戶數累計達7019.9萬戶(指訂購5G資費套餐的個人行動電話客戶,不包含未訂購5G套餐、僅共享5G套餐資源的客戶)。按照這樣的速度,1億小目標很大可能會提前實現。
但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5G用戶總數,與工信部公布的全國5G用戶數並不一致(運營商公布的加總數超過1億,而工信部的數據為6600萬),實際上是兩者統計口徑的不同。工信部的標準是,不管是否用5G套餐,真正屬於5G手機、並連到5G網上的終端數有6600萬部。而三大運營商的標準是,即便用戶使用的是4G手機,但只要你同意了使用5G套餐,則計為5G用戶,實際上4G手機是用不了5G網絡的,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運營商員工有5G套餐的考核壓力,因此不斷地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活動,5G套餐則是優惠活動中附帶的。
雖然這樣的情況顯得不真實,但這些附帶的5G套餐還是切實提升了運營商的ARPU值的,比如我們使用4G手機和套餐,中移動推給我們的活動是30元購買10GB的5G流量包,而且一年內可以享受7折優惠,另外我們可以享受視頻權益比如咪咕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等每個月都可以更換使用,這樣一來,中移動還是確實從用戶身上賺了更多錢的。
可以看到的是,在後疫情時期(4-6月),公司總用戶數已經明顯飽和,增降均不明顯,這與我們此前的判斷基本一致,中移動的客戶數大概率會維持在9.5億左右,未來增長的看點就在於5G套餐滲透率提升後帶來ARPU值的提升(這裡指2C端)。而且這裡比較明顯的一點是4G和5G人數都在逐步提升,而總用戶數不升,這意味著有些2/3G的用戶在不斷地轉化為4/5G用戶。
另一方面,有線寬帶方面,中國移動有線客戶總數達到1.97116億戶,當月淨增客戶數192.1萬戶,每個月的增量都在200萬左右,這可能受益於5G套餐附送的免費寬帶套餐。
最新5G套餐情況
移動當前已經主推5G套餐,4G僅有288元以上套餐,類似以前58元的套餐已經下架,而且5G套餐推行並未直接打折更多的是捆綁銷售,如合約機或者套餐附贈寬帶與4K電視服務二選一,從而提高ARPU值,推出體驗版5G優惠流量包,購買即算5G用戶;
而且中移動目前的銷售策略是將門檻降低,先引導用戶試用5G,形成5G消費習慣,因為在前期,移動官網主推的5G套餐是6擋套餐,按照流量、電話時長、寬帶業務/電視、網絡權益來劃分,(所有套餐均包含16GB和彩雲服務)價格在139-589元不等;而目前中移動多了一檔89元體驗版的5G套餐,10G的流量更多就是在慢慢培養用戶消費習慣而已。
另一種策略是4G用戶的升級,例如其中一項,59元4G套餐的用戶,可以額外花30元購買10GB的5G流量包,套餐合約時間為1年,而且可以享受視頻權益比如咪咕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等每個月都可以更換使用,也是中移動培養消費者5G使用習慣的一種方式,不過據了解,有些城市已經下架該種方式;
預計兩年將退大部分2/3G基站,減輕中移動未來成本端壓力
三大運營商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了2G/3G退頻,目前三大運營商的2/3G基站總共還有大概40萬座(中移動3G基站已經基本退網),粗略假設中移動佔一半的話,則有20萬座2G基站,而在未來,公司會逐步將這些餘下的2G基站退掉,則可以節省部分成本(估計2G退下來後也替換上5G基站)。
但預計還未能一蹴而就,一方面,中移動還有不少2G用戶,截至2020年6月末,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9.47億,其中5G套餐用戶0.7億,4G用戶7.6億,而其他超過1億,則主要是2G等,實際上在在一些信號不好或者是偏遠山區仍然在使用2/3G網絡。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當前仍在使用的2/3G物聯網設備依然不少,包括終端和大批量的物聯網終端升級更換等問題(例如當下流行的共享單車就是2G物聯網設備)。
不過據中移動近期內部2020年NB-IoT網絡建設規模的文件,公司將於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聯網用戶,並加速2G物聯網業務向NB-IoT網絡轉移,有力推動2G退頻退網。而從其他運營商來看,電信雲南公司此前也已宣布自6月1日起逐步關閉3G數據業務,中國聯通也在加速清退2G網絡。
工信部也表示,目前2/3G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鼓勵運營商積極引導用戶遷移轉網,將有限的頻率資源和網絡資源,用到4/5G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當中,整體降低成本。在目前提速降費的背景下,面臨增量不增收困境的運營商,通過引導2/3G用戶升級4/5G套餐,顯然能夠緩解資本開支壓力,而且釋放頻譜資源對於運營商未來的建設規劃來說也同樣重要。
整體來看,上層支持,同時運營商也已經做好了物聯網業務遷移的準備,我們認為三家運營商的退2/3G網的速度將會有所加快,如果按今年底不再新增2G物聯網設備,那麼根據存量電子產品的壽命周期,估計兩年左右將會實現大部分2/3G退網。
5G建設與應用進展
截至6月底,三家運營商已建設開通超過40萬個5G基站,近期每周平均新開通基站超過1.5萬個。到年底,中國5G基站數量或將超過70萬站,基本實現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覆蓋。
而且從建設成本來看,由於設備價格的下跌,對運營商是有利的,比如6月份中移動的光纖光纜招投標,需求量提升,但價格下降,光纜採購平均報價在去年大幅下滑的基礎上再度下滑27%左右,光纖均價同比下降33%。
到6月底,有197款5G終端拿到了入網許可,有8623萬部5G手機出貨,有6600萬部5G手機接入網絡。千元5G手機不斷推出、運營商5G套餐不斷降價(其實是通過優惠合約長期綁定客戶)推動5G用戶數量持續增長。
7月22日,中移動舉行5G專網啟航計劃線上發布會,正式發布5G專網產品、技術、運營三大體系,發布邊緣計算、超級上行、網絡服務等多項5G專網能力。公司也表示,已經建成5G基站超14萬個(今年目標30萬),在全國超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發展5G套餐用戶超過7000萬,發展速度超出預期。
在垂直領域,公司聚焦智慧工廠、自動駕駛、智慧醫院等15個細分行業,打造100個集團級5G龍頭示範項目和1000個省級特色項目,其中有超過七成的項目已經提出了明確的網絡專用需求,5G專用網絡是承載各類創新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是各行業轉型升級的剛性需求,這也意味著未來5G最大的亮點將體現在B端,5G將改變社會。
按最新市場預期和進展來看,雲VR/ AR、車聯網、家庭娛樂、無人機、遠程醫療、智能製造將成為市場潛力大且與5G高度相關的六大應用場景。5G發展初期,SA標準和網絡部署均需一定時間,C端的超高清視頻、雲遊戲、VR/AR等成為體現5G網絡優勢的重要特色業務。
雲遊戲等娛樂內容有望成為5G商用先落地的場景之一,因為它能解決遊戲的一些痛點。例如當前的大型主機遊戲的裝備太過昂貴,而手機遊戲又存在手遊版功能不夠齊全等問題,而且由於傳輸速度限制,有時存在卡頓,都會影響玩家體驗,隨著5G時代的到來,雲遊戲成為現實,不需要高端裝備(降低了玩遊戲成本)也能順暢玩遊戲,手機上也能與PC一樣地遊戲,雲遊戲會給玩家非常好的體驗。
雲遊戲的率先落地將會為其他行業在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等方面帶來一定的借鑑,更好地推進5G在無人駕駛、智慧能源、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各領域的落地應用。
借鑑韓國最新情況來看,雲遊戲確實是目前5G用戶用得最多的5G應用之一,但相較韓國,我國的遊戲行業發展程度和玩家比例較少,因此從國內市場反應來看,暫時並沒有明顯的爆款。
整體上,從政策導向和業內努力方向來看,5G應用還是會有很好的前景,但實際進展並沒有想像中快,絕大部分應用預計要在2、3年後才會較為成熟,目前更多的努力仍然放在打造標杆階段,尤其在to B端,應用終端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和標準的落地,需要上下遊和運營商共同努力開發,這樣才能培育更好的生態,才能打造整個5G更好的應用。
業績預測及估值
對於2020上半年業績,根據Q1業績情況,Q1總收入1813億,同比下滑2%,其中通信服務1689億,同比增長1.81%,但銷售產品及其他僅124億,同比下滑35%。利潤方面,歸屬淨利潤235億,同比下滑0.8%,但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公司已經提到其將部分4G設備資產變更會計折舊年限(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這將使2020年的折舊減少180億左右,實際同比下滑15%左右。
在Q2疫情好轉後,隨著用戶數,尤其是5G用戶的增長,預計ARPU能環比進一步增長到47.5,去年同期為52.2,但用戶數相較去年有較大的增長;另一方面集團簡訊業務預計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帶動政企業務的快速增長,但新業務方面,由於受海外漫遊暴降的影響,預計會比較差,整體我們預計通信收入上半年增長2%,而其他下降25%,整體收入下降0.7%至3867億,而淨利潤同比增長5-8%左右。
對於2020年業績,分為通信服務業務和產品銷售及其他兩方面(其中通信服務業務佔比超過90%)。產品銷售主要是手機和物聯網產品,隨著疫情的結束,手機和物聯網產品銷售逐漸回暖,另外還有政策助力物聯網產品的普及,預計後面三個季度會有較大的好轉,考慮到Q1中該項收入下滑35%,預計今年整體能微增長1-2%。
重點是通服方面,由CHBN「四輪」市場收入構成,分別是個人(主要是無線上網手機彩信和語音收入)、家庭、政企(如DICT及物聯網)和新興業務(如國際業務等)。
對於主要收入來源的個人移動業務(寬帶市場業務是信託於個人移動業務的,兩者可視作一個整體),最重要變量是用戶量以及ARPU值。
一方面,5G對於ARPU值目前來看有比較積極的提升作用,從Q1來看,3000萬5G用戶拉動下,2020Q1的ARPU值環比2019Q4,從46上升到46.9,今年預計1億5G用戶,規模的增長會促進ARPU值提升;
另外,原有存量客戶的流量使用量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而競爭趨勢的減緩和政策壓力的減小,流量均價下降有限;在存量客戶方面,一些低價值客戶(比如一些純粹的養卡戶)仍有挖掘的潛力空間,在這些因素支撐下,預計今年ARPU值能達到48-49,與去年相比下滑空間有限(2019年ARPU值49)。而用戶規模方面,預計維持在9.5億左右的水平。總體我們預計,個人加上家庭業務收入能有2%的增長。
政企方面,政務雲、企業雲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行業進入數位化轉型,物聯網的發展也進行景氣期,預計相較去年(+10%),今年該業務會有更好的增速為15%。
新興市場方面,國際業務預計今年會比較差(去年新興市場業務收入245億,國際業務95億,佔比近40%),去年增速31%,今年疫情之下估計漫遊業務等會有較明顯下降,數字內容(咪咕視頻、雲遊戲等)、和包支付等用戶規模等指標保持高速增長,預計今年仍然會有較好的增長,但目前這部分帶來的收益有限,總體預計新興市場今年下跌15%。
綜合各業務考慮,預計通服收入增速為2.95%,總收入達到7668億,增速為2.81%。
成本端,網間結算成本,估計2020年會給中移動減少5億以上的開支(2020年7月1才開始取消),銷售費用率預計為7%左右,折舊方面,今年5G建設無疑會加大折舊,但更明顯的折舊上升應該在明年,2020年同比去年增長7%(2019年同口徑下,同比增長3.8%),但由於公司此前變更會計估計,由此減少180億折舊,因此我們在此減去180億折舊;職工薪酬則會隨著業務的增長而剛性上升9%。整體預測如下:
估值方面,根據之前發布的《中國 5G 經濟報告 2020》,報告預計2025 年中國 5G 用戶滲透率達到 48%,屆時我國 5G 用戶將達到 8.16 億。由於目前中移動的人口紅利已近極限,考慮到未來用戶數增加有限,因此中移動收入增長的來源主要在於ARPU值的上升。
目前ARPU值在50左右,目前的5G套餐是比較貴的,前面已經提到預計未來會有所下降,我們保守預計2025年5G用戶的ARPU值會下降至80左右,而4G用戶ARPU應該難有下降空間(因為一方面如果相較而言4G太過便宜,則與運營商推動用戶轉5G的目標相悖,因此運營商不會自動降低4G費用,另外增速降費政策力度和三大運營商之間的價格戰也有所減緩,因此運營商降費的外在動力也較弱)。因此預計整體ARPU可以達80*48%+50*52%=64.4,則未來五年CAGR可達到6%,永續增長預計為3%(不考慮會計變更等因素影響)。
對於自由現金流預估,由於公司在經營中需要一直投入建設,資本性支出長期維持較高水平,同時折舊攤銷金額也非常大。而應收款和應付款方面,當金額較高后會維持在一定水平,近似看作不變。以4G建設期為一個周期作為研究發現,公司自由現金流大約是淨利潤的80%左右,因此我們以淨利潤打8折近似作為自由現金流。
以2019年自由現金流為基數,即為854.4億,未來5年增長率為6%,永續增長率為3%,10%為折現率,通過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可算得公司內在價值為每股68.5RMB, 即75港元。
招商局基金跟蹤報告(00133)--當前估值可攻亦可守
堅如磐石,招商銀行無懼風浪
只看淨利潤不看現金流,股票投資很危險
『點讚』+『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