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哥昨天大致講了下Uber在全球的革命家史,說起來還是很牛逼的,這才是矽谷本色嘛!就是要脫離國界,實現天下大同!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任何一家聲稱全球化的公司,絕對無法迴避中國市場。於是,Uber信心滿滿地來到了中國。
來中國市場之前,沒有一家國外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成功,是的,沒有一家。回望前塵可謂屍橫遍野。
矽谷的名言是:中國是矽谷的禁區。
當2010年Google宣布退出中國時,整個矽谷的技術公司都深受打擊,人們談到中國市場的一個普遍論調是:如果Google在中國都不行,那憑什麼我可以?
這份中國市場上的失敗者名單有長長一串,包括雅虎、eBay、亞馬遜、新蛋、MSN……
作為一家自詡顛覆性的公司,Uber不能再像前人一樣默默死去,必須要換一種玩法,用最擅長的顛覆性贏在中國。
於是,Uber開始了網際網路公司史上最本土化的戰役:
首先,它給Uber取了個中國名字,叫「優步」。
不要以為名字不重要,想想「聚友」、「蓋樂世」、「繽客」、「空中食宿」,你知道它們是誰麼?他們分別是「Myspace」、「Galaxy」、「Booking」、「Airbnb」,足見這些國外網際網路公司有多麼不接地氣。
再聽聽「優步」,傳情達意,可謂信達雅,這其實也側面反映了公司對本土化的重視程度。別忘了,裡面的快車業務叫「人民優步」,就差把slogan改成「為人民服務」了。
其次,公司結構。
不惑哥在全國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網站上看到,Uber的運營公司「上海霧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臺港澳法人獨資,法定代表人為 Uber 副總裁,財務主管 Axel Martinez,股東方為 Uber(Hong Kong), Limited。之前這家公司是外國法人獨資,Uber 在中國由外國法人獨資身份轉變為港澳臺法人獨資身份。它最直接的好處是 Uber 在中國具備申請「專車」的經營資格。把外資公司硬生生變成了港資公司,太拼了。
最後,運營。
馬化騰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將 Uber 和滴滴分別比作強龍和地頭蛇。他說:「目前看無一例外都是地頭蛇贏了,沒有一家打得過地頭蛇。本地創業者所有身家性命都在這裡,一天可以做決策幾次,跨國公司還要向老闆匯報,老闆還有時差。」
Uber則不同,這家公司類似於一種合伙人的結構,由於是以城市為單位進行業務推廣,因此每個城市都會找幾個人,成立類似於合伙人一樣的結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決策權,自主性極大,根本不需要考慮美國總部的時差。
於是,就出現了「人民優步」這樣的接地氣名字;於是,就出現了杭州優步推出一鍵呼叫直升機服務。其他的各種分享補貼,相信很多人已經感受到了這家「本土公司」的獨特。
到此為止,這家公司已經完全蛻變成了一家中國公司,只是名字還和全球一樣。
但是,它遇到的是一家叫「滴滴」的更加本土的公司。
不惑哥忽然想起那句話叫:「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
滴滴的創辦者叫程維,生於1983,正是優步創辦者特拉維夫開始學習編程的年份。坊間流傳他用4年共350億美金,幹掉了30多家競爭對手。
截止昨天,被幹掉的「競爭對手」名單中,多了一個叫「優步」的。
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
滴滴幹掉優步的過程,堪稱商戰經典。
今年33歲的程維,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X二代」,純屌絲一枚,大學畢業後,賣過保險,幹過足療,不小心進入阿里做銷售,最終「一路開掛」成就了滴滴。
程維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與IT行業一毛錢關係都沒有。2004年畢業後,程維找不到工作,開始賣保險,可保險市場的無序與混亂讓他無法堅持,最終辭掉了這份沒有底薪的「工作」。
接下來他去了一家足療店,結果聲稱是「醫療保健公司經理助理」的職位,卻只是一家足療店。
無奈地換了幾份工作後,程維最終去了阿里。
當時的阿里,正處於擴張時期,旗下針對於企業的推廣產品「出口通」正在爆發期,程維拿著1500元的底薪,向做外貿的小工廠開始推銷「出口通」,不斷地向小老闆們解釋阿里巴巴如何能幫助他們擴展業務。程維只花了一年,把團隊業績做到了全國第三,當時阿里巴巴全國有9000名銷售,分為幾百個團隊。
阿里八年,程維一路晉升為阿里最年輕主管,到阿里巴巴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再到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
就像特拉維斯一樣,程維也是不甘寂寞的那種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
與特拉維斯在巴黎打不到車「一言不合」就創業不同,程維自己真的要創業時,想了整整9個月,前後考慮了6個創業項目,直到最後一個,選擇進入傳統打車行業,才終於辭職。
第二天,他註冊了小桔科技,開始開發滴滴打車APP。
正如網上流傳的那些創業公司起步公司一樣,從無人問津到懷疑到接受,滴滴經歷了一年多的痛苦期。
2014年2月,優步正式進入中國。彼時的滴滴,正在與快的進行血拼遊戲,優步並沒有想到這兩家公司能合併。
程維與特拉維斯在美國曾經見過一面,當時特拉維斯對程維說:「如果滴滴能讓優步收購,滴滴可以獲得優步40%的股權,否則只能被優步打敗」,程維拒絕了。
而從性格上來看,程維和特拉維斯卻很難競爭:程維言語謙虛,並不張揚,這符合中國人的儒家特性;而特拉維斯則對於任何競爭者都表現出一種壓倒對方的氣勢。
為了應對滴滴,優步打出了這些牌:
• 2015年3月,人民優步降價30%。
• 2015年上半年,Uber中國燒掉了近15億美金。
• 2015年,特拉維斯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中國。
瘋狂的補貼大戰開始了,這種招數被英國《金融時報》譽為「割喉式競爭」,這是只有發生在中國的競爭,比拼誰更短時間內耗完現金死掉,另一方就獲勝,優步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沒有遇到這種競爭。
於是Uber在中國已經虧損超20億美元。巨無霸Uber仿佛陷入了中國的泥潭。投資者正力促滴滴與Uber中國停止燒錢大戰。
「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說的一句諺語。